第131章:東北局勢1

字數:7907   加入書籤

A+A-




    盧龍將軍府原本坐落於幽州城內,後因戰事緊張搬到了薊州。北遼崛起於遼陽,也就是遼河上遊地帶,東夏崛起於渤海,也就是鴨綠江以西千山一帶,說到底都屬崛起於遼東,地盤分界線就是遼水上下遊。而盧龍要塞就卡在遼東營州、薊州之間。

    門閥戰爭時期東胡還臣服於中原,遼東歸屬魏(門閥戰爭和三國爭霸時期在國外來看都屬晉末),那時設遼東為郡。後來魏一分為三,北魏、東魏與西魏,遼東又歸入東魏,取消郡守改設府。北齊高氏滅東魏後又把遼東兩分(所謂的兩遼),東西改設兩府。等到慕容氏建北燕時正值北魏崛起,遼西府趁機擺脫慕容氏獨立。北燕覆滅後,隴東宇文氏崛起取代西魏建國“周”,北魏為對付宇文家族無奈放棄收複遼西府。等到統合北方後在想收複遼西府時,卻發現東胡早已然大勢初成,並改設遼西府為“遼陽府”,初步對大魏形成威脅。

    魏太祖帝也想覆滅東胡,奈何當時東夏渤海族又強勢崛起占據遼東府,遼東本就屬渤海族發源地,東夏肯定想霸占整個遼東,包括東胡遼陽府。魏祖帝遲暮之年出兵數次,可每次都被夏胡聯手合力打退,年事已高再加上國內百廢待興,最後隻能不了了之。

    當時的太祖帝年紀確實太大,身體也不是很好,主力軍還得防著南楚跟西蜀無法回調。不然東胡可能連建國的機會都沒有,東夏更別想安穩取代瀚海國。可惜,天下一統後魏祖帝沒幾年也駕崩而去,後期的接替者也沒有出現過一個像魏祖帝那樣雄才大略之人。不隻沒有收複遼陽、遼東,就連遼南地區都丟了好多次,跟東夏搶來搶去沒個盡頭。現在的遼東總可分為三個部分,遼東(東夏占領區),遼西(北遼占領區),遼南(大魏占領區),分界點就是遼東灣。

    因遼陽歸屬北遼,所以東夏每次出兵攻魏都是從遼河下遊進軍,也就是遼東半島的建安城。營州、遼陽、建安、三城全卡在遼東灣,相互間距二百裏左右,呈正三角相互牽製。

    不過現在的營州已經不屬於大魏了,早在幾十年前就被東夏占領,武帝上位後,東夏又向大魏宣戰。目前東北軍全堵在營州以南山裕關(盧龍要塞),年前東夏突襲北遼已拿下整個遼陽府,現正從半島往遼陽調兵,準備踏過燕山進攻北遼中京大定府。

    這大定府說起來跟營州還屬兩個極端,一個在燕山東,一個在燕山西,距離還是蠻近的,就是大山阻隔不好進軍。河北平原通往東夏最好走的路就是幽州到營州這段,其他地方都是山,不然北遼也不會隻擔心遼陽卻不擔心大定了。遼陽就處於遼東平原之上,有些枯木山小支脈也擋不住東夏進軍,甚至是全程無阻。

    因東夏大部分兵力都已北上,所以此次進攻大定府才會邀請新羅支援。從遼陽出兵路也是不好走,畢竟要踏過枯木山主脈,這大定還是東連燕山、西靠陰山主脈,好在大魏不會多管閑事,不然這仗估計也是不好打。

    (嗬嗬!大魏不會插手?劉毅沒來東北的話或許秦鍾真不會插手,問題是劉毅來了,此次東北軍會不會插手可就不一定咯!)

    ……

    ———

    薊州,盧龍將軍府,秦鍾手拿軍報正在沉思。前段時間新羅水軍去登州挑釁,漁陽水師主動出擊,雙方於東海小戰一場,此戰在他看來應該是漁陽水師完勝才對,可戰後結果真是讓人跌破眼鏡,勝的竟然會是新羅水軍。戰報剛傳來時他還不相信,特意派人前去漁陽調查一番,奈何調查結果更讓他吃驚不已,新羅水軍居然會擁有巨帆戰艦,而且還是五艘。這新羅水軍實力就夠讓他吃驚了,可還沒隔幾天東夏水軍又爆出驚人消息,三十多艘巨帆戰艦開進卑沙城軍港,加上原有的百艘小戰船,東夏目前在遼東半島的水軍實力已然把漁陽水師甩出幾條街。這對他來說真不是個好消息,漁陽水師距離幽州才多遠?魏景賢在中原跟太師府打了兩年多,可在東北他始終沒有動漁陽軍港。為何?因為渤海永遠不能讓給東夏,若讓東夏水軍占領渤海,那對整個盧龍府來說絕對是個災難,東北軍再強也架不住水陸夾攻。

    大魏共識,燕王府知道東北軍不會打漁陽,敢把漁陽水師放心丟在渤海就是為了牽製東夏水軍。合作歸合作,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燕王府不會不知道此話含義,就算要跟東北軍開戰,那也隻能是陸軍對碰,水軍永遠不能動。可現在啥情況?東夏水軍實力超越漁陽水師了,這豈不是代表渤海霸主要易位?眼下是沒開打,但不代表以後也不會開打,真不明白燕王府到底在想些什麽東西。

    “報大將軍,外麵有個叫楊承雨的人求見。”

    正喝茶看軍報的秦鍾⊙?⊙“噗……,啥?楊承雨?”

    “是,同行共三人,領頭那人是說叫楊承雨。”

    這小子咋突然從安西跑東北來了?“快快請進來。”

    ……

    此刻將軍府大門外,劉毅擔心道“老王,多派些人手暗中保護淑嬋,千萬別出啥事情。”

    “哎!幫主放心,薊州就這麽點地方,可以說到處都有我丐幫眼線,主母不會出事的。”

    郭嚴站旁邊一直沒說話,三姑娘走一路玩一路,從五台山玩到幽州城。天天都搞得比他們這些老爺們還忙,而且每次回來還都是大包小包一大堆。這不,剛進薊州城,三姑娘又耐不住了,趁三老爺們拜訪將軍府,淑嬋硬拉著珺婉去逛街,婷兒也是第一次來東北,兩小妹妹去逛街,那她一個人在三老爺們麵前還能待得住嗎?劉毅那麽擔心淑嬋姑娘,在他看來完全沒必要,有婷兒跟著能出啥事?別說小小薊州城,哪怕整個盧龍府全境,能跟婷兒交手的武道大師估計也扒拉不出幾個來。

    站旁邊之所以沒說話,那是對劉毅剛才向守衛所報姓名感到奇怪,因為劉毅報的壓根不是本名,而是安西兵馬統帥楊承雨。說什麽報這名字比較保險,秦鍾聽到肯定會把三人客客氣氣請進去。

    他肯定不知道秦鍾跟楊承雨有啥內幕關係,正要開口詢問時,“大將軍請三位進去,跟我來吧。”

    額!這……?難道還真有啥內幕不成?算了,有啥內幕進去估計能明白,癟癟嘴跟劉毅身後走進去。

    ……

    秦鍾雖然沒見過楊承雨,但因此人與小妹關係特殊,所以有專門派人去安西調查過。他也知道這楊承雨能力很強,但人品如何、長相如何還是不知道的,不過能被小妹相中,長相應該不會差。

    嗬嗬!當然不會差,大魏如今能數得上名號的人傑,貌似還真沒有一個醜貨。嶽中仁隻是微胖而已,跟“醜”字可不搭嘎,魏景浩雖說武力超群,但長相同樣不醜,其他人更不用說,都是大家族出身,父母皆不醜,孩子能醜嗎?若仔細對比,楊承雨反而還是最有氣質的一個(注重著裝打扮,又不上陣殺敵,肯定有氣質。那麽在三人見秦鍾時,遼東方麵又是如何呢?事情一時半會談不完,接下來視線轉移遼東府,看看完顏獨秀那女人又在幹嘛。)

    ……

    ———

    東夏遼東府原坐落於鴨綠江口泊汋城,後為對付魏、遼兩國遷至建安。瀚海國統治時期隻有一京,東夏取代瀚海國後學魏,改設多京製。

    說起來東夏這國號起的很有來曆,中原人習慣稱其四境之外為蠻、夷、戎、狄,自稱處於中間的漢人為“神州華夏”,上古戰國時期天子分封的各大諸侯國又統稱“諸夏”。而遼東屬於多民族混居之地,渤海族起源於遼東,受漢人同化太深,取代瀚海國後不承認自己屬於東夷,自認也是“諸夏”一員,同處神州無需辯解,直接取國號為“東夏”。

    八十多年前東夏攝政王造反也就是因為這事,中原人都不承認東夏屬“華夏”一員,為何還要死皮賴臉往漢人身上貼?原本東夏擁有自己語言,隻是沒有自己文字,東夏攝政王上奏朝廷要求廢除漢字創建東夏本族文字。而東夏國主則認為漢字用了幾百年,哪裏是說廢就能廢得掉的?中原人不承認東夏屬於神州諸侯國又如何?東方各國用漢字的又不是東夏一個,沒必要廢除另創。攝政王以為國主是在故意針對他,沒有經過國主允許,擅自派人燒掉全國所有學堂漢字書籍。東夏國主大怒,皇權還沒有衰落就敢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那以後還得了?什麽廢除漢字?什麽創建族文?全是給造反找的借口罷了,於是乎一場內戰打了近二十年。

    為何要提起這場東夏內戰呢?因為這跟後來的東夏五京製有關係。八十多年前東夏同大魏一樣隻設有兩京,上京龍泉府(瀚海舊都),西京神州鴨綠府。東夏北方都是遊牧小民族,居無定所很難管理,經過攝政王這次造反,讓東夏國主意識到遏製地方藩鎮勢力的必要性。尤其是東北和西北地帶,氣候惡劣且管理鬆散,南方屬東夏平原,東夏大軍多駐紮於南方,北方兵力卻少的可憐。考慮到北方政局問題,東夏曾三次遷都,第一次由神州西京遷至上京龍泉(八十年前),第二次是因東夷海盜時常侵擾北海沿岸,遂又設北海龍原為東京,遷都至龍原府(四十年前)。最後一次遷都是在二十年前,因與北遼、大魏同時交惡,為了能夠四麵八方全部兼顧,遂取消龍泉為上京,並在太白山以西、望建河東下方,平原邊境的顯州改府設新京,也就是現在的東夏新上京會寧府。

    可這西京、東京加上新老上京也才四京啊!第五個在哪呢?嗬嗬!其實這第五京也是後來才設的,十多年前吧,因跟新羅做生意才在北海跟新羅交界處特設一京“南京南海府”。還有一點必須提到,東夏隱藏在北海的造船基地很有可能就在南海府。

    ……

    內鬥這種問題在任何國家都無法避免,大魏如此、北遼如此、東夏也同樣如此,區別隻是內鬥規模大小而已。東夏國主完顏絕空共有七子,但有實力的隻有三個,大皇子完顏獨利、二皇子完顏獨嘉、三皇子完顏獨冠,窟說島對付夷族毛人時戰死一子——完顏獨利,如今隻剩下兩個。原本在他心中最理想人選就是大皇子完顏獨利,因為其母遼東漢人之女,擁有漢人血統,讓他做繼承人意義很不同。

    晉末時代北魏為何敢入中原爭霸天下?東胡卻又為何不敢去?原因無他,因為北魏擁有漢人血統,有理由進入中原。東胡就不同了,雖得北漢賜姓,但他們沒有漢人血統存在,一旦進入中原必定會遭到漢人各大諸侯聯手滅之。北魏崛起於陰山太原邊境,自古就被北漢統治,與漢人無異,可以說體內漢人血脈比突族血脈還濃。之所以能夠統合天下,那是早把自己跟突族撇清關係,擁有漢人血統那就是“諸侯”之一,不然哪有北魏崛起的機會?光劉、姬、兩家就能把他滅掉。

    這可不是瞎說,都有例子存在,宇文氏覆滅後,皇室成員並沒有遭到侵害(半漢人),前涼、西涼、北涼覆滅後皇室也同樣沒遭遇侵害(都是漢人門閥)。而取代劉氏趙國(匈奴劉氏)的後趙“羯族”卻被魏國屠殺個幹幹淨淨,不隻皇室,連整個種族都被殺完了。為何?因為羯族不是漢人,連半點漢人血統都沒有,屬於外族入侵,所以必須殺光。秦氏滅前燕也準備把慕容氏殺光的,後來念及漢人血統殺了一半放了一半(放的遼東卑族,其他卑族全滅),而滅代國拓拔家族時,代國皇室成員一個沒殺(半漢化,繞他一命)。

    赫連家族(大夏)滅西秦乞伏氏,同樣殺光了皇室成員,後來赫連家族被北魏打敗,往南涼、後涼地區撤退。結果西穀人趁機入侵,滅赫連家族時殺了七八萬降軍,不然姬氏滅西穀國後也不會那樣大開殺戒,西穀王率殘兵往草原逃都沒逃出去,被劉家墜屁股後麵屠殺殆盡。西蜀滅亡黨項也隻殺了皇室,放了黨項族民(漢化更嚴重,還擁有自身文明)。

    反正大晉末年北方幾十個門閥混戰,後期凡被定義為外族的基本都像過街老鼠。有點漢人血統的沒有滅族,像卑族(主要東卑,西卑與北卑被大魏殺光)、匈奴(主要指南匈奴,北匈奴被趕回漠北)、突族、羌族、氐族、黨項等都沒有被滅族,因為這些種族大多都得到過中原帝國賜姓(被中原統治過,部分漢化,對中原帝國有歸屬感),有血統、有來曆,有入中原爭霸天下的資格,沒有資格的全被滅族或趕走。像西穀人、羯族人、白奴、丁零、鐵弗、盧水、月族(白種人,沒有文明)等從來沒有被中原帝國統治過,進入中原就是外族入侵,可謂到處都是敵人,任何勢力都不會放過他們,最後結局全被滅族。

    不是“諸夏”之一那就沒有資格,入侵可以,但你不要戰敗。因為戰敗的代價已經不是皇室被屠,而是全族盡滅。羯族曾經也是漠北草原上的大族,進入中原後亂殺一通,其他族不提,光漢人就被羯族殺了上百萬,出戰從不帶軍糧,全以漢人女子當食物。戰敗後被漢人追殺,跑到西邊被羌族追殺,往北跑又被族和南匈奴族殺,跑到東邊被薑氏家族幹的更慘,無論老幼婦孺一律殺光,走投無路跑去南方,最後終究沒有逃過魏國的屠刀。卑族慕容氏剛入中原時就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更甚者與羯族無異,抓漢人女子為食,晚上供士兵奸淫,白天殺了當口糧。被秦氏戰敗後同樣沒有好下場,一直追到草原深處都沒放過他們,遼東的卑族也被大清洗過,跟漢人長得相似的放,不像的無論老小皆殺光(種族仇恨)。

    (嗬嗬!他這想法……,什麽叫東胡不敢去?力量在那擺著呢!北魏太祖能一統北方那是得到了漢人門閥支持,東胡那點力量跑進中原還不夠其他外族啃的,更別說直接造北魏跟慕容家族的反。養精蓄銳才是王道,不然哪有現在的北遼帝國?)

    這些都隻是他自己認為的,在中原人眼中全部都是外族,不是他們入侵,北方地區能損失數千萬漢人嗎?出征不帶軍糧,專門抓漢人殺掉當食物,若不是漢人門閥覺醒早,估計北方漢人早被滅族了,聯起手來先幹掉他們再談內戰。當時提出驅胡的是前涼張氏,首當其衝的卻是魏國,後來魏國覆滅,但北魏跟後崛起,保住了北方剩餘漢人,不然也不會有數個大家族都向魏太祖帝臣服。有血統有漢化的就饒他們一命,兩樣都不占的全部殺光,大魏能夠一統天下不是沒有道理,朝廷為何控製技術、資源等向草原、東夏流入量——這就是主要原因。

    從東夏國主完顏絕空想法中就能看出來,這老頭不隻想進軍中原,還想安穩統治中原。而進軍中原主要條件就是首先把東夏定義為“神州華夏”一份子,不然進入中原後所有漢人全部抵抗他,那還如何在中原站穩腳跟?渤海族本就被漢化嚴重,統治者若在加點血統,日後入主神州大地就絕對夠資格。奈何最讓他看中的完顏獨利卻戰死窟說島,剩下兩子,完顏獨冠母係為原瀚海國族人,完顏獨嘉母係為北方室韋人,皆無漢人血脈。因八十年前攝政王(北室韋人)造反,所以兩子讓他選擇的話,隻有第三子完顏獨冠最合適。

    關於孩子內鬥,身為人父他不是不清楚,三子獨冠雖有他支持,可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二子獨嘉有親姐姐扛著還是比獨冠占上風。若不是有北方室韋人問題,選擇二子做繼承人也不是不可以,問題是他對室韋人確實很忌憚。八十年前攝政王造反,開戰到覆滅,前前後後打了近二十年,如今室韋人在朝中勢力已經壓製下去,萬不能讓他們再崛起,所以……二子獨嘉絕對不能做太子。

    他這情況說到底就是選擇困難症,如同當年的魏成宗一樣,能夠狠下心來滅掉親弟弟,卻狠不下心貶走自己親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真的很難做出選擇。讓完顏獨冠做太子,那肯定就得打壓完顏獨嘉,奪回兵權或者貶去邊疆受苦都可以,畢竟位置隻有一個,再如何狠不下心,最後還是要狠心,不然待他死後絕對又是朝廷大隱患。以前是想過讓完顏獨嘉去遠東守島,可不知獨秀那丫頭使了什麽手段,竟然能讓納蘭家族和平夷王集體站到她那邊,原本很和睦的東夏朝廷最後變成了父女兩鬥法。這情況可比讓二子獨嘉做太子更讓他害怕,為何?因為這丫頭的丈夫叫魏景權,對、不是重名,就是十幾年前沒死掉的那個魏景權,讓中原所有勢力都談之色變的“大魏太子爺”。十二歲征戰沙場未嚐一敗,中原所有成名老將都是他師傅,劉玄、秦孝廉、老楊公、郭文懷……哪個不是軍中傳奇、戰中神話?更主要的是這小子政治頭腦比領兵天賦還要強,作為東夏國主,他能不害怕嗎?不然東夏日後的統治者是渤海族還是漢人真不一定。

    當他知道完顏獨秀私自南下遼東時,就已經很明白這丫頭的想法是什麽,跟後一道進攻北遼大定府的命令直奔遼東而去。到達遼東的完顏獨秀還沒跟耶律神武接觸,就被自己親爹打了個措手不及。命令不能不聽,隻能先搞定大定府在談收服耶律神武。

    ……

    ———

    這裏解釋一下,前麵李大瘸子有提到門閥戰爭都沒出現過人吃人,那是指真正的“人”。驅胡戰爭的異族“胡”在漢人眼裏不是“人”。

    (門閥戰爭真不太好扯,借用部分五胡亂華,兄弟們不要介意,更不要覺得我在篡改正史。謝謝大家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