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水車與刺客】

字數:5084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獵擊三國 !

    (額滴神呐!大盟真彪悍啊!四連擊,四萬幣打賞!十五郎隻有拜謝!!同致謝趙無恤2014、ufgw、縱橫—彭)

    ~~~~~~~~~~~~~~~~~~~~~~~~~~~~~~~~~~~~~~~~~~~~~~~~~~~~~~~~~~~~~

    千山為長白山支脈,南臨渤海,北接長白山,群峰拔地,萬笏朝天,因山峰總數近千,故名“千山”。{}

    五月的千山,梨花盛開,滿眼蔥翠,鬆濤陣陣,涼風送爽。登上主峰,但見浮雲如海,群山如礁,竟有登山如臨海之感。

    馬悍堅辭呂岱與賈成的陪同,隻帶百名扈從,在向導引領下,登臨千山。千山隻是山多,但並不高,最高的主峰,海拔也不過七百多米。以馬悍等人的腳程,半天工夫,輕鬆上下。正午時分,來到一片瀑布前。

    這瀑布山高坡陡,水勢湍急,一眼望去,象一架斜立的天梯。瀑布口有一巨石,將瀑布分為兩股,兩條玉龍似的水柱從天而降,衝向深深的穀地,濺起幾丈高的飛浪,聲如雷霆,水氣彌漫如霧,景象蔚為壯觀。

    馬悍就在距瀑布數百米外的一個山峰頂上,踞石遙望,左右扈從已撒出數裏之外警戒。馬悍看似出神地看風景,實際上,他是真的“出神”,而不是在觀瀑。

    馬悍來這裏,當然不是遊山玩水,他沒那麽多時間,也沒那樣好的興致。他隻是想找一處清靜幽雅、適宜靜思的所在,好好回憶一些東西——準確的說,是一些資料,關於煉鋼鍛造的資料。

    以馬悍前世的出身,以及他後來所走的道路,原本跟煉鋼鍛造這一塊八杆子打不著。他本不會有這方麵的資訊,但別忘了他有一條機械臂……馬悍在安裝了機械臂之後,在試驗中心曾有數周的適應期,他當然要詳細了解自己這條機械臂的特種合金是怎麽回事,結果博士甩給他一本厚厚的《世界鋼鐵發展史論》。

    事關將陪伴自己一生的肢體的來源、構造、性能,任馬悍再頭大,也隻能是捏著鼻子看下去。

    既然是鋼鐵發展史,當然是從頭說起,從古代說到現代,以及未來。

    馬悍當時急於了解與自己機械臂相關的現代部分。對前麵古代部分基本就是一掃而過,隻在一些有趣的記錄上多看兩眼,所以,他記下的東西真的不多。可現在他所麵臨的技術難題,偏偏就是這印象模糊的一部分內容,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故此,馬悍才打算找個幽靜所在,詳細回憶整理一下,看看有什麽可以借鑒的東西。這番工夫倒沒白費。到目前為止,他還真想到了一些東西,比如灌鋼法、蘇鋼法。

    按治鐵技術的發展,炒鋼法之後就是灌鋼法。之後就是更為先進便捷的蘇鋼法。但這些提綱挈領的名詞倒是容易記,具體內容,卻又哪裏記得?灌鋼要怎麽灌?蘇鋼要怎麽蘇?任是想破腦袋都想不出,誰讓他當初看的時候就不走心呢。不過。也不是一無所獲,至少他想起了古代一些有趣的鑄劍鍛刀的事跡實例,或許有經驗的工匠能從中得到有益的啟迪也說不定。

    馬悍正沉思間。身後傳來扈從的稟報:“稟主公,馬工官有事求見。”

    馬鈞?嗯,這個人滿腦子都是各種機械,輕易不會見人,他來求見,多半是那件活有眉目了。

    這才多久,有這麽快?馬悍微感訝異,立即召見。

    三年過去,當年的瘦弱少年已是一個身量七尺,溫和敦厚的青年。在馬悍有意識的引導與大力支持下,這位三國第一發明家兼巧匠,比原本的曆史更快進入鑽研、發明、創造的道路,從而取得更大的成就。而曆史上的馬鈞,正是因為當時大將軍曹爽對技術的冷淡,使得他的許多重要發明空有想法,卻最終未能實現,其中就包括對最著名的損益連弩的改良,令人扼腕。

    馬鈞雖然說話流暢了許多,但客套話能不說就不說,他見到馬悍之後,直接獻上一副圖。馬悍展開一看,是一幅水排,即水力鼓風機結構圖。

    馬鈞設計的水排,是在湍急的水流之濱豎立起的巨大的木輪,靠水流的衝擊力帶動木輪轉動,再由傳動機構帶動橐排的轉動,從而將強大的風吹入高爐。這個水力鼓風機所包括的動力機構、傳動機構和工作機構三部分,設計得相當完善而成熟。

    馬悍驚喜不已,這個馬鈞,居然有這麽快的創造性思維,當真了不起啊!

    馬鈞看到馬悍臉上的喜色,開懷之餘,也說了老實話:“其實鈞也是有取巧之嫌,這水利風輪翻車,畢議郎(即東漢畢嵐)早有發明,然過於粗疏,鈞早就有意改進,苦思冥想已不止一日……”說罷又獻上一張原圖。

    馬悍恍然,難怪,居然隻一日夜就設計出如此完善的圖樣,原來早有這方麵的構想啊。待接過馬鈞呈上的原圖一看,不禁瞪大眼,這、這不是後世農田裏最常見的龍骨水車麽,難不成,竟是馬鈞發明的?

    事實上還真沒錯,流傳於世近兩千年的龍骨水車,正是馬鈞的重要發明之一,一直是古代農業灌溉的最重要設施。

    由於馬悍已然成為遼東第一大地主,擁有良田萬頃,於是很慷慨賞賜了此次作戰有功的將士不少田地。馬鈞因造弩有功,也得到了百畝中田。

    由於古人固有的土地天性,這些日子,馬鈞沒少往田間地裏跑,對農田灌溉不利的問題很是在意。正所謂需要催生發明,切身利益令馬鈞比原來的曆史更早發明出了龍骨水車。

    馬悍近來忙得腳跟踢後腦勺,一直沒空巡視自家土地,所以也沒注意到這個時代竟然還沒有這重要農業設施,此刻看到之後,立即拍板:“德衡,此事交給你,到內藏庫支領五千金。給我造千架這樣的水車,我要整個遼東大地,遍布此物!”

    自己的發明改良,竟得主公如此推崇及大力支持,馬鈞心潮澎湃,倏生知己之感,一時激動得又結巴了,半天憋不出一個字來。

    心情正好之際,一陣令人心生警兆的聲音傳來:

    “有刺客!”

    “快圍起來,抓住這幾個刺客!”

    刺客?!馬鈞與眾扈從俱是大驚。急忙將馬悍環護在中央。馬悍卻笑了,飛快解開鞬(盛弓的器具)囊,取弓在手。逆取遼東之後,有人不服或懷恨,鋌而走險,不足為奇,且看是那些不怕死的家夥。

    馬悍推開扈從,大步朝聲源處疾行。眾扈從急急緊護左右,於前方開道。很快。他們就在瀑布前發現了被數十扈從包圍的刺客。

    刺客共有三人,俱是二、三十歲的青壯,身著短襟葛衣,腳打綁腳。裸露在外的手臂肌肉十分粗壯。三刺客背靠背麵對包圍成一圈的狼騎扈從,他們所持的兵器都是環首刀,其中一個年約三旬的壯漢,背負一具皮革刀囊。其上插著三把刀,加上他手上所持的一把,共有四把刀——這家夥是當刺客還是賣刀的?

    馬悍趕到時。正見兩個狼騎扈從率先發動,一刀一戟劈刺向那背四把刀的刺客。

    刺客濃眉一軒,雙手握刀柄,左右揮格,當當兩聲,狼騎扈從的刀戟竟被生生削斷。兩名狼騎扈從大驚,急急後撤,而刺客也未追擊。其餘狼騎扈從本想進攻,但見到這情形,也硬生生頓住。

    馬悍輕咦一聲,自從到武庫視察兵器之後,他對手下的裝備格外重視起來,這些扈從的兵器都是他親自檢驗後配發的,每個人手裏的環首刀與短戟至少達到十八煉,高於大漢郡國兵的裝備水平,與京師兵裝備持平。

    這樣的兵器,竟然被一擊而折?嗯,十八煉也算不上很好,不是不可以擊斷,但問題是對方手裏的環首刀在砍斷刀戟之後,竟夷然無損,這才是令人吃驚的。

    這時又有一持短斧狼騎,向其中一個刺客進擊,手中斧刃與對方的環首刀連續磕碰,待雙方各退數步後檢視手裏兵刃,環首刀無恙,而斧刃卻如鋸齒。

    這幾個刺客所持的兵器,竟如此犀利!

    主公在旁,卻屢攻不下,狼騎扈從們都覺顏麵大失,有人大喊:“上鉤鑲!”

    幾個狼騎扈從飛快從馬鞍旁取下一麵樣式奇特的盾牌。這種盾大致上與普通步兵盾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在核心部分是一小圈鐵皮,中間突出一根用來推殺的刺,上下各有一根延伸出用來勾阻對方兵器的鐵鉤。

    這是漢代獨具特色兵器,名為鉤鑲。步兵使用鉤鑲與環首刀組合搭配,可以很好克製長戟等長杆兵器。不過,當後世戰場上“戟”這種兵器被淘汰後,作為針對性的克製武器鉤鑲,同樣也退出了戰場。但在此時,鉤鑲這種兵器,還是很有用武之地的。

    狼騎扈從們用鉤鑲倒不是為了鉤對方的刀,事實上也鉤不住,主要看到對方兵器犀利,便想以這種帶鐵質的盾來格擋。結果幾個持鉤鑲的狼騎剛挨近刺客,三人三刀齊出,鉤鑲上的鉤刺全被削斷,那背四把刀的壯漢更是一刀就將鉤鑲連鉤帶盾劈成兩半,差點砍傷那個狼騎持鉤鑲的手臂……

    這一下,狼騎扈從們再沒脾氣了,紛紛叫嚷:“顧不得了,放箭!放箭!”

    狼騎扈從們本想抓活的,這才近身圍捕,沒想到刺客的寶刀實在太厲害,沒法子,隻好放箭,希望不至於全射死,留一個活口就行。

    三個刺客瞬時臉色慘然,那背四把刀的壯漢更是長刀垂地,仰天長歎:“沒想到我蒲元隻為尋天下純水而至遼東,竟被當做刺客冤死,橫屍異鄉,悲哉!”

    蒲元?!

    馬悍渾身一激靈,脫口大喝:“住手!”(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