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龍城大會:暗鬥】

字數:463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獵擊三國 !

    (大盟真心強啊,又一個雙擊重賞!感謝!同謝ufgw、情恨迷天)

    ~~~~~~~~~~~~~~~~~~~~~~~~~~~~~~~~~~~~~~~~~~~~~~~~~~~~~

    烏丸、鮮卑做為比匈奴更為落後的民族,被匈奴征服以後,一切製度,均參照匈奴。比如正月小會祭祖靈、五月大會龍城、八月大會蹛林等等。

    匈奴每年正月小會,大小首領齊聚單於王庭,殺牲祭祖。

    每年五月,大小首領齊聚龍城(單於王庭),舉行部長(部落首長,簡稱部長)級會議。並由單於統領各首領祭祀祖先、草原、鬼神。這是匈奴最重要也是最莊嚴的祭祀活動。

    每年八月,大會蹛林,這一次屬於行政大會。主要目的是計算人口和牲畜數量,並進行刑獄判決等相關行政事宜。

    這三大會中,最重要的就是龍城大會。其目的不僅僅在於祭祀祖靈,更重要的部分在於:參加龍城大會則表示了該部落勢力對單於的臣服。換句話說,表示分裂態度也很簡單,我不來參加你的龍城大會大夥就都明白了。

    八月蹛林大會,還可以缺席,但五月龍城大會,隻要你這個部落還承認我這個單於,就必須前來參加!

    而烏丸人這一次龍城大會,更別有重大意義——左穀蠡王樓班,將正式上位,成為單於。所以,這一次各部烏丸,包括遠在並州的雁門烏丸,都前來祝賀。其餘分布於遼西、遼東屬國、上穀、代郡及平岡等地的鮮卑部落首領,均親自率人前來祝賀,可謂是濟濟一堂。

    五月龍城大會。並不嚴格規定是哪一天,隻要在五月之內,初一或三十都可以。這一次原定於五月下旬,因天降大雨,遂改期為五月最後一天,即五月三十。

    而馬悍一行,也正是在這最後一天趕到了柳城。

    柳城,在西漢時曾是西部都尉的治所,與北麵的臨渝、東麵的陽樂、南麵的狐蘇,形成一個十字形穩固支點。用以防禦匈奴。不過自匈奴北竄之後,烏丸與鮮卑崛起,迅速填補了匈奴人的勢力真空,對漢朝以依附為主,間或抽冷子搶一把就跑,對大漢的威脅遠不如匈奴時期了。

    至東漢時,四個城池就直接廢掉兩個,柳城為歸附的烏丸人建帳之地,而陽樂則成為遼西郡治所。原本遼西太守的職責是就近監督烏丸人。以免其勢大難製。結果前期做得還可以,但自東漢中晚期以後,烏丸勢張,遼西難製。最終淪為看客。

    馬悍看到的柳城,比當初在蘇仆延那裏看到的狐蘇城好一些,至少城牆還在,而且有新近修葺的痕跡。雖然城廓周邊也是一片髒亂差。牛馬羊犬糞遍地,蒼蠅牛虻亂飛,但好歹也還有個城池的樣子。

    在所有賀客中。馬悍無疑是級別最高的,加上他與樓班的私宜,結果樓班、蹋頓與一眾烏丸、鮮卑豪酋,俱聯袂出迎。其中還真有不少熟麵孔。

    烏丸單於樓班、左穀蠡王蹋頓;鮮卑犍提部大人扶羅韓,以及其子泄歸泥;鮮卑軻比能之弟,中部鮮卑大人苴羅侯(軻比能已因傷重退位);遼東屬國鮮卑豪酋厥機及其子沙末汗;遼西鮮卑大人素利與其弟左大都尉成律歸;三郡烏丸之遼西烏丸峭王蘇仆延、代郡烏丸汗魯王烏延、上穀烏丸王難樓,以及雁門烏丸首領骨進、南匈奴左骨都侯等等。

    這其中有首次見麵的,如遼東屬國鮮卑厥機、上穀烏丸難樓、南匈奴左骨都侯;有頗有交情的,如樓班、素利、成律歸等;更多的,是有嫌隙甚至仇怨的,如蹋頓、骨進、扶羅韓、泄歸泥……苴羅侯、蘇仆延、烏延這三位就更不用說了,自見到馬悍的那一刻起,眼睛就開始噴火。

    馬悍若無其事與諸胡頭領一一致意寒喧,對數道仇恨的目光選擇性無視。

    馬悍的目光,首先放在一個年約三旬,衣飾華貴,帽插白翎,個頭不高,身材雄壯,手臂奇長,須發蝟張,形如雄獅的烏丸貴人身上。此人的五官看上去似乎很粗獷,但一雙眼睛卻細得看不見,而且還不時眯起,給人一種陰沉的感覺。

    烏丸人剛下台的單於——蹋頓。

    三年不見,此人氣勢更盛,那雙曾令馬悍印象深刻的粗壯而長如猿的巨臂,依然充滿力量感。

    這是馬悍與蹋頓的第二次見麵。上一次見麵,是在小支山下,濡水之濱,占據絕對優勢的蹋頓放出一頭巨羆,生生逼著馬悍赤手搏獸。那是馬悍自臨三國以來,所遇到的少有的足以威脅到性命的事件。

    遠有斃羆事件,中有搶親之怨,近有焚兵烈焰,馬悍與蹋頓之間的仇恨,可謂越結越深。

    縱然兩人心裏都恨不得捅對方一刀,但見麵之時,依然滿麵笑容,蹋頓還彎腰鞠躬——上一次見麵,他還高高踞坐在馬背上俯視這個年輕漢人,但時隔三年後再次相見,他卻要在這人麵前低頭彎腰,這滋味真是……

    馬悍是遼東太守,地位等同於護烏丸校尉。烏丸人甭管怎麽稱王稱霸稱單於,說到底,還得歸大漢護烏丸校尉管。自邢舉死後,護烏丸校尉一直空缺,漢朝中央政局在李、郭把持之下,比邊境還混亂,哪顧得上一個小小的護烏丸校尉出缺?而且這又不是什麽好差事,已先後有三任護烏丸校尉死於任上,誰也不想接這死亡職位。

    護烏丸校尉不來,馬悍這位遼東太守,就是代表漢朝的最高使節,蹋頓焉能不拜?

    馬悍安然受禮,一報還一報,也該到你蹋頓在我麵前彎腰了。這時,馬悍敏銳感覺到蹋頓身後有一個身著白袍,年約三旬,筋骨結實,虯須盤繞的烏丸人在向自己鞠躬時,目光偶一抬起,有一股掩飾不住的深刻恨意。

    這人很麵生啊,跟我有仇麽?

    馬悍正暗生警惕,耳邊傳來樓班的聲音:“這位是吐利部右大都尉王寄……”

    響鼓不用重槌,樓班寥寥半句,馬悍便已恍悟,原來是聯合進犯白狼城,並葬身火海的吐利部左大都尉王同之弟,這就難怪了。

    樓班對於從兄蹋頓趁自己前往遼東為公孫度慶賀之機,悍然調遣二千柳城烏丸騎兵聯合遼東軍、蘇仆延部進犯白狼城很是不滿。尤其此戰慘敗,匹馬不還,更激起樓班及其支持者的怨懟。

    白狼營一戰,蹋頓非但損失了一個重要心腹,而且實力大損,更極大的影響自己在部族裏的聲望。可以說,繼搶親事件之後,蹋頓的聲望一降再降,已跌到新低。那會是沒有民意測驗,否則估計蹋頓的支持率起碼掉了幾十個百分點。而這一切都是這個叫馬悍的人造成的,如果說蹋頓就這麽忍氣吞聲算了,那可真是枉費曆史上“以雄百蠻”的霸氣了。

    王寄、烏延、蘇仆延、苴羅侯……

    馬悍舉目所見,這群人中,與自己有殺兄、殺子之仇的,就有好幾個,而且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全是“部長級”人物。看來這一次龍城大會,未必太平啊。

    在一眾豪酋中,最引起馬悍注意的,卻不是蹋頓或樓班,而是上穀烏丸王難樓。不僅因為此人是樓班的嶽父,更因為難樓在三郡烏丸中,勢力最大,帳落最多,但其人野心卻最淡。

    早在丘力居時代,當時柳城烏丸為五千餘落;蘇仆延為千餘落;烏延最弱,為八百餘落;而上穀的難樓呢,足足有八千餘落!也就是說,勢力最大的,其實不是總攝三王的丘力居,而是三王之一的難樓。但最終登上烏丸單於之位的,卻是丘力居。按烏丸人強者為尊的理念,多少有些令人奇怪。或許隻能歸結為難樓個人魄力不如丘力居,以及部族戰力不如柳城烏丸突騎了。

    但不管怎麽樣,難樓的實力都超過了三部烏丸的總和,他支持誰,誰就一定能上位——這才是蹋頓自甘退位的真實原因。

    在一眾或友善、或仇視、或冷淡的目光下,馬悍與一眾狼騎扈從被簇擁著進入柳城。

    一路上,無論是烏丸人還是鮮卑人,無論是平民、奴隸還是軍卒,望到遼東太守的“馬”字旄旗及那麵獨一無二的血瞳狼頭大纛,無不悚然立於道旁,望旗而拜。間或還有時高時低“昆勃圖魯”的呼聲。

    馬悍注意到這個烏丸人的大本營裏,有著大量的漢人奴隸。望見漢家旗幟時,這些漢奴都顯得十分激動,想擁過來,卻俱被烏丸騎兵揮鞭驅逐。馬悍的情報顯示,這些漢奴既有早年丘力居寇抄青、幽、並、冀四州時,搶掠的大量漢民,也有烏延、蘇仆延近來助幽州反公孫大軍及袁紹軍攻擊公孫瓚後得到成千上萬的“回饋”。

    馬悍暗暗點頭,他一直為自家白狼營尋找新的兵源,以使白狼軍的兵力能達到二萬。如此,方有與幽州、冀州角逐的實力。

    遼東三十萬流民是生產力,保障著白狼軍的後勤,而真正的白狼戰士,需要的不是揮鋤頭的農夫,而是有深仇、有血淚的無畏悍士。

    白狼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