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代國君主

字數:2535   加入書籤

A+A-


    鳳凰咒之亂世殤!
    俗話說,“大兵之後,必有災年”。如今六夷混戰,戰亂頻繁,不斷的戰爭導致瘟疫流行。一旦處理不當就會有很多人喪生,為此一些市鎮變成了空城,這些疾病流行,不是天災,而是是,可是一個醫生又能救幾人?盡人事聽天命吧。
    董神醫無奈的搖搖頭,“此病很棘手,沒有一勞永逸的方子,老夫也無能為力。”
    董茜雖有此猜測,但聽此人親口說還是有些吃驚,原來這個俊美謙恭的少年果然就是代王的弟弟,那病榻上的就是代國未來的君主了?燕王慕容皝雖然也是王爺,但畢竟隻是自立,還沒有得到晉國皇帝的承認,而代國拓跋猗盧可是早在建興三年就被晉國皇帝詔令進封代王,允許他設置屬下各級官僚機構,以代郡、常山郡作為食邑。向病榻上看去,榻上男子大約二十歲,與拓跋孤很相似,一樣眉清目秀,相貌不凡,但玉帶綸巾,一副趙人打扮,隻是久病的原因,麵白如紙,呼吸急促,十分憔悴,不是急促的咳嗽,讓人聽著揪心。
    “董神醫一定要救救家兄。”拓跋孤撲通跪在地上,略微猶豫了一下道“實不相瞞,代國拓跋翳槐是晚輩長兄,這位是在下次兄拓跋什翼犍,長兄新喪,國不可一日無君,所以晚輩前來接次兄回去繼承王位,片刻耽誤不得,若擔誤了事日,國中恐怕生亂。不想家兄突然染病,所以請董神醫一定要想想辦法救救他,他日晚輩一定不忘董神醫大德。”
    “他如今病的這樣嚴重,朝不保夕,即使靜養也要時時根據病情變化換方子,老夫也隻有六成把握,如何受的舟車勞頓之苦,你強行帶他走可是害他,到時候老夫也無能為力了。”
    “董神醫,我們急著趕路,耽誤不得,您老還是跟家兄多開幾味藥吧,先控製住病情,我們回去再做調理。”少年一臉誠懇和期待。
    “很是凶險,所幸來的及時,再晚來一些怕是性命不保,萬不可再勞頓,在此調養一個月或許可痊愈。”
    “董神醫,家兄的病情如何?”慕容琪剛進院子就聽到拓跋孤焦急又不失恭敬的聲音。
    到山腳下就看到有幾個騎兵侍立在側,進了院子發現數十人都在院子裏,屋頂。
    然後不在乎幾人的戲謔,繼續帶石閔等人采藥,但卻無心再想躡影追風的事情,那個藍衣少年的身影總是在自己眼前晃動,忽而模糊,忽而清楚。揉了揉眼睛,搖了搖頭,心裏還是還是神思恍惚,無奈看了郭浩等人一眼,算了,便宜他們了。帶著幾人到早已看好的地方迅速的采好藥,待他們離去後急忙回家去。
    沒想到慕容琪會如此毫不掩飾承認,郭浩微微一愣,倒也不好再繼續調笑。
    慕容琪回頭,看幾人都戲謔的看著自己,有些尷尬,揉了揉光潔的額頭,然後認真的點點頭,嘻嘻一笑“郭公子說的是,我們走。”
    “人都走遠了,該回魂了。”郭浩見慕容琪一直站著發愣,笑道“反正他去杏子林了,董姑娘若是想見他,就趕緊帶我們采完藥回去還來得及。”
    拓跋孤離去良久,慕容琪仍然對著車騎消失的地方出神。慕容家上自燕王慕容皝,下至還在牙牙學語的幼弟慕容備德,各個豐神俊逸相貌不凡,所以小時候出門,覺得別人家的牛羊馬匹都不及自家的漂亮,人更是醜陋不堪。後來慢慢見得人多了,知道其實並不是別人都醜陋不堪,而是一來慕容家族的確都姿容過人,十幾年來也見過不少相貌不凡的,但是卻沒有能超過幾位哥哥的,二來第一次見到陌生人,尤其是與自己認知中完全不一樣的異族人,容易覺得沒有安全感,心裏有些抵觸。但是今天第一次件拓跋孤,他雖然一副胡人裝束,頭發淩亂,風塵仆仆,但卻有一種莫名的想親近的衝動,這是以前從沒有過的事情。
    “多謝姑娘指點。”拓跋孤謝過慕容琪等人,快速飛馳而去。
    拓跋孤?慕容琪十分驚異,如今北方胡漢雜居,趙國境內胡人過半,不僅有羯人,還有匈奴,鮮卑,氐人,羌人等數個種族,這拓跋氏是鮮卑人的一支,出現在趙國本也不足為奇,但是拓跋孤可不是普通的鮮卑人,如果沒記錯的話代國拓跋翳槐的弟弟就叫拓跋孤,不久前拓跋翳槐病死,有人就想立拓跋孤為君。如今看著此人儀容舉止不凡,身邊人的風姿也都非尋常之人,莫非?但見石閔等人麵色如常,毫無驚訝之色,更加奇怪,按說石閔身為趙國的將軍應該知道代國的情況的,一次可能是代國王室的人來了居然無動於衷,自己太敏感了還是他們早就知道。但也懶得細想,反正代國和燕國如今並無衝突,何況這是在趙國境內輪不到自己操心,於是向後一指“拓跋公子隻需沿著此路向前走,翻過這座山就到了,杏林中的茅屋就是。”
    少年聞言大喜“在下拓跋孤,前些日子家兄不幸身染惡疾,聽聞杏子林董神醫醫術高超,如華佗在世,特前來拜見。”
    少年十六七歲的樣子,雖披散著頭發,一副蠻荒之地的胡人打扮,但生的眉清目秀,儀表堂堂,又禮數周全,讓慕容琪幾乎懷疑慕容恪來到了眼前,一見之下就生出親切之感,於是福了福身還禮“這裏就是杏子林,你們是?”
    看著疾馳而來的騎兵,慕容琪往後退了退,這時那騎兵在慕容琪身前幾步同時勒住馬,為首一個藍衣少年下馬過來,對慕容琪恭敬地深施一禮“請問姑娘可知杏子林的董神醫家居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