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5769 加入書籤
李自成攜吳襄、三位明朝“皇子”,和劉宗敏、李過等農民軍大將領兵十萬出征,等他趕到昌平時,就隻剩下八萬人了,白光恩率領二萬兵折回占領了北京城,斷了李自成的後路。李自成還存有僥幸心理,讓吳襄又寫了一封勸降信,前頭派特使陳乙和大將劉二虎去吳三桂大營裏送信,順便探聽一下關寧軍的虛實。
沒過多久,劉二虎和陳乙就回見李自成,陳乙的一隻左耳朵,被吳三桂割掉,鮮血淋漓,很是狼狽。特使陳乙代表的是大順皇帝李自成,吳三桂割掉他的耳朵,明顯是拒絕投降了,李自成大怒,道:“吳三桂欺朕太深,朕一定要將他碎屍萬段。來人,將吳襄推出去斬首!”
宋獻策趕忙阻止了李自成,道:“皇上且慢。先問問劉將軍吳三桂軍中情況,我們再從長計議。”
李自成點點頭,壓製住內心怒火,問跪在地上的劉二虎:“吳三桂的關寧軍士氣如何?”
劉二虎回答說:“稟告皇上,臣打聽到,當我大順軍圍攻北京時,吳三桂的前鋒騎兵已經到了薊州,以逸待勞。現在聽說唐通的大軍橫掃山西,保定也被複明的大同總兵薑瓖拿下。崇禎死後,吳三桂招募鄉勇,為君父報仇,大概又招募了三萬人,現在吳軍不下十萬,土氣很盛,日夜準備,決計同我一戰。”
局勢遠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差,宋獻策大吃一驚,問道:“吳三桂的人馬原來由朝廷供應糧餉。如今明朝已亡,糧餉斷絕。他們這麽多人糧草如何解決?”
劉二虎說:“臣打聽到,吳三桂從寧遠運來的軍糧,足可以支持半年。自從錦州被破,大明為要守住寧遠,已經盡一切力量為寧遠運送了一年的軍糧。那些軍糧由登萊下海,用海船運至覺華島。”
宋獻策一聽,他原本還指望吳三桂的大軍糧草不支,跟吳軍打持久戰,看來得另外想辦法。李自成便命令劉宗敏、李過率兩萬老營士兵跟著自己,然後帶上吳襄,親自去陣前叫戰吳三桂。
吳三桂、袁文弼也率領兩萬關寧軍,和李自成的大軍相隔三裏對峙。大明軍和農民軍這一對峙,雙方列陣,實力立馬相形見絀。
長風所向,關寧軍旌旗獵獵作響,氣勢如虹。關寧軍是明代的正規軍,分成四營,每一營五千人,用霹靂炮三千六百杆;弗朗機、大連珠炮二百杆,
盞口將軍(野戰重型炮)一百六十門,另外有一千人為騎兵。而李自成的老營士兵,多裝備弓箭刀槍。
加上關寧軍多為遼將守遼土,早改變了明朝“將不專兵,兵不私將”的弊端製度,各大將領多率家丁軍隊,他們跟吳三桂這樣武舉出身的統帥,長期在關外跟滿清辮子軍作戰,戰鬥力強,士氣高昂。而李自成的老營大多沒受過專門的軍事訓練,又在北京城裏放縱了一個月,看著吳三桂整齊的軍容,李自成頭冒冷汗。
宋獻策建議李自成,先讓假太子騎馬上前,朝關寧軍喊話,讓吳三桂投降,擾亂了關寧軍的軍心。
袁文弼便讓真太子朱慈烺出陣,招降李自成,兩位太子當麵對質,雖然兩人穿的衣服是一樣的,但是朱慈烺的氣質明顯淡定許多,談吐也比假太子要有度,而且他一眼就認出了假太子就是周奎的小孫子,也就是他的表弟。
李自成見假太子的戲演不下去了趕緊命劉宗敏將吳襄帶到陣前,讓他朝吳三桂喊話。
吳襄騎著一匹鬃毛全黃的戰馬,一臉無奈上前,吞吞吐吐說出宋獻策給他寫好的台詞:“為父的性命,危在旦夕,吾兒快救我性命。”
吳三桂鐵盔銀甲,坐下一匹高大的白馬,見了父親淪落到此般光景,雙腿熟練一夾馬肚子,含淚上前對吳襄說:“兒子讓父親受苦,罪該萬死。但自古忠孝不兩全,恕三桂難從命。前日我已回書與父決絕,如若父親還念著和三桂的夫子之情,就應當自裁,好讓孩兒有為父報仇的誌氣!”
吳襄便將吳三桂的原話帶回,李自成大怒,立即命令侍衛上前,將吳襄捆綁起來,高高舉起一把大刀,隻要李自成一聲令下,便手起刀落,吳襄就人頭落地了。
這時,袁文弼騎馬出陣,派人到李自成陣前叫喊:“請宋軍師出來說話。”
宋獻策看了李自成一眼,李自成點點頭,同意他出陣。
宋獻策便騎馬上前跟袁文弼談判。袁文弼看了一眼前的宋獻策,他身材矮小,有點像侏儒,鼠頭獐目,其貌不揚,皮膚跟鬆樹皮一樣,惟有一雙眼睛閃著狡黠的光。
袁文弼說:“早聞宋軍師是闖王大軍裏的第一聰明人,我就直說了,我們吳將軍想跟闖王交換人質。”
宋獻策問道:“交換什麽?”
袁文弼說:“用竇貴妃換吳老將軍。”
宋獻策嘿嘿一笑,道:“宋某雖不才,但凡交換,得先擁有吧?”
袁文弼說:“哦,看來宋軍師還不知道,如今京城和皇宮,已經在我們手裏了。對了,我還特意吩咐白廣恩將軍,讓他留著牛金星。當然,如果你開口,我也隨時可讓白廣恩殺了他。”
宋獻策一聽白廣恩也複明了,趕緊回到李自成的身邊。這時,大順軍從京城跑出來的逃兵,報告李自成京城陷落的消息。李自成這下子更加心慌,問宋獻策:“軍師,這下子怎麽辦?
宋獻策道:“如今,我們大順軍隻能跟關寧軍談判了。不然一旦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我等就無路可走了。”
宋獻策再去關寧軍前找袁文弼談判,袁文弼笑道:“但凡談判,你的手裏總得有對方想要的東西吧?”
宋獻策說:“闖王手中現有二十萬雄兵,大順軍在全國各地擁兵百萬。”
袁文弼笑道:“如果宋軍師不說實話,那我就回去了,兩軍準備開戰吧。我猜闖王手下能戰鬥的軍隊不超過六萬。這樣吧,既然李自成現在還沒登基,我們就給他留條活路。你回去告訴闖王,我們以前的條件還算數,如果闖王能夠帶兵抗清,太子回京城登基後,就封他為陝西王,每年賜白銀一百萬兩。給你們兩日時間,如果闖王還沒回複,我們就當他自尋死路。”
宋獻策回去稟告李自成,李自成覺得這個條件可以接受,但是劉宗敏嚷嚷道:“大哥,我們在京城搶的白銀遠不止百萬,我這就帶人殺回京城,提白廣恩的人頭來見你。”
宋獻策道:“權將軍萬萬不可衝動,京城易守難攻,要是吳三桂和白廣恩夾擊我們,那我們必敗無疑。當務之急,是我們想辦法安全撤退。”
李自成道:“朕早就想結束東征,回西安去了,軍師快想想辦法吧。”
而多爾袞方麵,這時也派洪承疇來勸降吳三桂。故人相見,吳三桂、袁文弼便宴請洪承疇,桌子上擺的下酒菜都是各種豆腐幹,清炒的,水煮的,爆椒的,這頓飯吃得洪承疇淚水連連。
這豆腐幹宴是袁文弼特意安排的。洪承疇是福建泉州人,這時洪承疇的老母傅氏和妻子蓮心還在福建老家。他童年家中貧寒,十一歲輟學,在家幫母做豆幹,每日清晨還要到鎮上走街串巷叫賣豆幹,靠著叫賣豆幹之餘在學館外聽課,才感動了學館老師重返校門。
感念之餘,洪承疇一時心塞,勸降的話,半天說不出口。倒是袁文弼主動談起向滿清借兵之事。袁文弼敬了洪承疇一杯酒,道:“洪大人來得真是不巧,吳將軍剛派了使者副將楊坤和遊擊郭雲龍去向滿清攝政王借兵了。你就在這歇兩日,等他們回來,有了結果,我們再談。”
袁文弼說的滿清攝政王,當然不是多爾袞。袁文弼當然不會傻到讓吳三桂去向多爾袞借兵,而是向滿清的另一個攝政王濟爾哈朗,挑撥他和多爾袞的關係。
楊坤和郭雲龍帶著吳三桂的借兵信。那封信上寫著:“大明國平西伯寧遠總兵吳三桂頓首,謹致大清國攝政王麾下:三桂初蒙先帝拔擢,以蚊員之身,荷寧遠總兵之任。京師人心不固,奸黨開門納降,致先帝不幸,宗廟灰燼。
今賊首稱尊號,擄掠婦女財帛,罪惡已極,天人共憤,眾誌已離,其敗不待數日,我國積德累仁,民心未失,遠近已起義兵,羽檄交馳,山左江北,密如星布。三桂蒙受厚恩,憐民罹大難,拒守邊門。欲興師問罪,以慰人心,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於大清。王以蓋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機,誠難再得之時,念之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吾朝酬報大清相助,豈惟財帛,將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這封借兵信落款署名是大明平西伯吳三桂頓首,時間是甲申年四月。這是袁文弼的借兵計,目的是讓滿清八旗兵和李自成的主力部隊廝殺。
楊坤和郭雲龍到了滿清駐兵大營,按照袁文弼的吩咐,故意走錯了軍營,沒有直接到濟爾哈朗的鑲藍旗,而是走到豪格的鑲黃旗大帳外。
豪格當時正在大帳內,和手下家臣圖爾格、遏必隆等人商議入關的事,豪格對多爾袞這次將八旗十歲到七十歲的男子都傾巢帶出,相當不滿,對遏必隆說:“現在除了親領的兩白旗,還有多鐸,其他人並不甘心受多爾袞節製。一旦我們入主中原,多爾袞戰功赫赫,必然會大權獨攬,到時多爾袞就不是奪我們議政權那麽簡單了。所以這次入關,我們必須保存兩黃旗的實力,不然以後我們就得任多爾袞兩兄弟宰割了!”
遏必隆說:“現在多爾袞獨斷越權,他原不是說出征之事要問右真王(濟爾哈朗),現在他將八旗都帶出,盛京空虛,隻有禮親王率老弱留守,萬一寧遠守軍趁機攻盛京,後果不堪設想。”
楊坤和郭雲龍故意在豪格的大帳外高聲說:“吳三桂的特使求見大清國攝政王。”
豪格和圖爾格、遏必隆聽到這話,馬上出了大營。見到楊坤和郭雲龍,遏必隆嗬斥道:“你們眼瞎嗎?攝政王大帳外是兩白旗,我們這外麵是兩黃旗。”
楊坤說:“不對呀,我家伯爺說攝政王營帳外是鑲藍旗。”
多爾袞一聽,很好奇,問道:“吳三桂要見右真王(濟爾哈朗)?”
楊坤點點頭,道:“我家伯爺說右真王乃是大清國排位第一的攝政王,出兵之事要求他首肯才行。如果他能幫助我們打退李自成,我們伯爺願意將寧遠城獻給他,還將稟明新皇,承認北朝。”
豪格一聽,這借兵條件很有誘惑力,此前諸王和多爾袞在錦州約定,誰能拿下寧遠城,鑲藍旗二十牛錄和鑲白旗的十個牛錄就給誰。而且明清之間,對和議最積極的,一直是後者。豪格的父汗皇太極一直認定自己應堅守東北為國,並不惜居於明朝屬國的地位,隻要天朝每年能“饋贈”萬兩黃金、百萬兩白銀即可。作為回報,清國上貢明朝每年貂皮千張、人參千斤。至於國界,皇太極都想好了,以塔山為清國界,以寧遠雙樹鋪中間土嶺為明國界,在連山一地設立互市的集散地。隻是崇禎朝野中所有大儒、正人君子,皆竭力反對與滿清“蠻夷”講和,因為這讓他們想起南宋的靖康恥,想起南宋向金國求和的屈辱。
豪格心想,如果自己幫濟爾哈朗拿到寧遠城,讓明朝承認清朝的正統地位,濟爾哈朗不僅不用交出二十個牛錄的鑲藍旗兵,自己也算完成父汗的遺願,為大清國立下絕世奇功,這樣自己和濟爾哈朗聯手起來,完全能壓倒多爾袞倆兄弟,讓濟爾哈朗做回名副其實的滿清第一攝政王。想到這,豪格十分高興,馬上帶著楊坤和郭雲龍直奔滿清攝政王濟爾哈朗的大營,去商議這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