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說辭

字數:4576   加入書籤

A+A-


    “皇兄,臣弟整軍隻需十日,糧草一旦出發,臣弟不日便可離京。”晉王話一出,皇上更愁糧食了。

    晉兆軍是晉王的直係軍隊,沒有人比晉王更熟悉他們。

    如今晉王說了十日,那便隻需十日。

    軍隊的時間定了,那麽糧草便是重中之重了。

    慶王道:“如意的意思是,讓糧食從各地直接運置晉兆軍中。

    這樣一來不僅節省了時間,還保證了糧食的安全...”

    糧食十日不可能抵達京兆,可是糧食不到,大軍就不能出發。

    如今董如意的意思,便是最好的辦法了。

    皇上聞之大喜,“如意的辦法好。”

    這辦法雖好,可是此事依舊要落到董文德的身上。

    皇上看著董文德,不由得開始擔心了。

    不是他信不過董文德,實在是董文德入戶部的日子太短。

    他此刻已經有些後悔讓董文德任尚書一職了。

    慶王繼續道:“大軍出發的時間已定,如此...所有的問題便在於...如何讓五十萬擔糧食準時的抵達到晉兆軍手中。”

    皇上點頭表示讚同,事情隻要到慶王口中,便簡單明了。

    慶王繼續道:“這五十萬擔糧食的賬簿極多,如今全部堆放在代王府中。

    臣弟認為,要是將所有的賬簿全數裝箱,然後運置戶部,再由戶部官員開箱計算,最少要兩日。

    按照晉王弟說的十日大軍出發,這兩日也是耽擱不得的。

    所以臣弟想同代王弟商議,讓代王弟出借代王府給戶部、兵部點算糧食,計算出發時間。

    待晉兆軍出發,再把賬簿收入戶部。”

    皇上對慶王的話無比讚同,“慶王弟說的對,一切要以大軍出發為重。”

    慶王退下,此刻輪到代王了。

    代王上前道:“為了皇兄和大周,別說出借臣弟的府邸,就是借臣弟的小命,臣弟都不含糊。”

    代王的話雖老套,可是對皇上極其管用,尤其是在他挨那一箭之後。

    “隻是”代王話音一轉,“皇兄也清楚臣弟的情況,臣弟府上無妃,如今又隻剩如意一女。”

    代王直接說了他的可憐之處,如今他們兄弟四人,隻有他過的最慘。

    代王還在繼續,“這戶部、兵部的官員都是外男,萬一不小心去了內院,豈不是壞了如意的名聲。

    所以臣弟也想求慶王兄,想此事由慶王兄全權負責。慶王兄辦事穩妥,隻有他,臣弟才放心。”

    代王正好說中皇上的擔心。

    有慶王坐鎮代王府,別說代王放心,就是他,那也是一萬個放心。

    這真是朝廷缺糧,女兒送糧;他不知如何安排董文德,父親便做了安排。

    他不想為難董文德,更不想董文德因此事受罰。可是董文德才入戶部,幾日就要做好的事,到如今的他手中自然是千難萬難。

    可是此事由慶王接手,那麽不管出現什麽問題,也都同董文德無關了。

    更重要的是,慶王接受是不會出任何問題的。

    慶王監國,處理朝政都沒出過紕漏,一個區區戶部,更加難不倒他了。

    皇上道:“董卿是何意?”

    董文德道:“啟奏陛下,臣正是這個意思。

    臣雖掌管戶部,但是對戶部的人和事還不熟悉。

    此次的糧食,事關重大。臣不怕出錯受罰,卻怕誤了軍國大事。

    臣更怕戶部、兵部的官員,不小心唐突了代王府的女眷。

    臣願協助慶王處理糧食一事。”

    董文德的誠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慶王同董文德雖是連襟,可是對於董文德任戶部尚書一事,也持保留態度。

    他介入此事,完全是怕董文德誤事。

    而此刻,他忽然覺得,董文德入戶部是明知的。

    晉王抱拳,“君子坦蕩,古人誠不欺我。”

    他一直以為坦蕩的隻有武將,如今看來,文人也是有坦蕩的。

    代王對董文德也有了新的認識,他總算明白如意為何如此在乎他了。這中間定不全因為寵愛,還因為董文德身上的正氣。

    皇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此事就按三位皇弟的意思辦。告訴如意,這五十萬擔糧食的情,朕領了。”

    皇上說著大笑的離開。

    張福海高興的跟了上去,皇上可是許久沒有如此高興了。

    ***

    “代王府捐糧五十萬擔,且糧食一事由慶王全權負責。

    戶部、兵部一眾官員,需無條件配合慶王處理此事。”

    聖旨一下,滿朝嘩然。

    董如意一覺醒來,就聽到這樣的喜事。

    慶王來代王府是她沒有預料到的,而慶王說服其他人,由他主理此事,也是她沒有想過的。

    她已經做了打算,她打算處理完所有的糧食,再交出去。

    那麽董文德再不懂,也不會出什麽紕漏了。

    萬一發生什麽意外,她還防了一手,那就是在大軍出發前,說糧食出了問題,拖著交糧時間,直至意外解決。

    不管結果如何,她都不會讓董文德因這五十萬擔糧食,而陷入被動中。

    糧食是她私人的,她願意捐糧,是她為君分憂。

    但是她還年幼,地方上的事出了意外,總不能怪她身上吧,所以她是吃定了朝廷了。

    而如今,一切省事,還讓皇上記了她的好。

    董如意是心花怒放了,可是反對的聲音響起了,尤其是劉相一派的反對,最為激烈。

    撤掉趙尚書,啟用董尚書。這雖是皇上的意思,看那也要新尚書給力才行。

    如果新尚書不能勝任,那可是直接打了皇上的臉麵。

    弄不好,皇上都會對董文德厭煩。

    如今可是許多人,等著看新戶部尚書的笑話呢。

    趙尚書離開戶部的那一日,還下定決心要給董文德點顏色瞧瞧。

    他要讓董文德知道,戶部尚書不是那麽好當的,尤其是現在這個多事之秋。

    如今他絆子還未下,董文德自己就出了問題。

    代王府捐糧,本是解決無糧的好事,可放在董文德這裏,竟然就成了難事。

    他不用想也知道,董文德看著那一堆賬簿,都得不知從何下手。

    至於慶王出麵的事,滿朝文武都心知肚明。慶王是怕董文德壞事,耽誤大軍南下,這才主動攬事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