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讀者都不解,為何蘋果把女主重生的年齡定為三歲,因為......
字數:4093 加入書籤
許多讀者都不解,為何蘋果把女主重生的年紀定為三歲,是因為女主是神童,而古代的神童大多都太年幼了。
在我國古代,人們喜歡把那些幼而敏慧,少而老成的幼兒同一般幼兒區別開來,把他們稱之為神童,以給予特別重視。自古以來,神童的故事就源源不斷,中國曆史上的神童也是層次不窮。下麵我們不妨來看看,中國曆史上才華出眾的神童。
1、甘羅---12歲為丞相
甘羅(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楚國下蔡(今安徽潁上)人,從小聰明過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羅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曆史上最年輕的政治家。
2、蔡文姬---六歲能辨弦音的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蔡文姬自小就能詩善文,尤好琴瑟之音。
3、曹衝---驚人的智慧
在三國神童之中,名氣最大的無疑就是曹衝了。曹衝,曹操之子。曹衝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天賦,理解能力很強,到5,6歲其才智便達到成人水平,留有曹衝稱象的典故。
4、元嘉---神仙童子
北朝時有個叫元嘉的孩子,因為能在同一時間進行多件事情,被稱為神仙童子。
元嘉曾做過這樣的表演:雙手均拿著筆,左圓右方的畫著,口中則一字不漏地背誦文章,同時也能準確無誤地數著正在吃草的羊群數目。他的腦子也沒有閑著,正構思著一首五言詩,並用腳夾著筆把這首五言詩工工整整地寫在在地麵的紙上。他同時做著這六件不同的事,每一件都完成得非常好,目睹者無不驚訝萬分。
5、諸葛亮---妙計出莊
如果你看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就一定會對那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你知不知道,諸葛亮在小時候就會使奇謀妙計。
6、司馬光---破甕救友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司馬光出生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光”,七歲時,“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從此,“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司馬光砸缸”的兒童故事,在當時的東京、洛陽一帶就有人把這個故事畫成《小兒擊甕圖》廣為流傳。
7、老子---年幼論禍福的
李耳,字伯陽,又稱老聃,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老子標準像想家之一,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後人稱其為“老子”(古時“老”字的讀音和“李”字相同)。
李耳十多歲的時候便很有見識。當時楚國征服了宋國,聲勢浩大,李耳卻說:“這不一定是件好事。楚國以前弱小,所以沒有人注意,才得以休養生息,發展壯大。現在打了勝仗,樹大招風,從此就不得安寧了。”
8、孟嚐君---以語啟父
孟嚐君本名叫田文是齊國丞相田嬰的兒子,田文五歲生日那天,田嬰發現田文還活著,大發雷霆,憤怒地對他母親說:“我讓你把這個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養活了,這是為什麽?”田文的母親還沒回答,田文立即叩頭大拜,接著反問田嬰說:“您不讓養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麽緣故?”田嬰回答說:“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大了身長跟門戶一樣高,會害父害母的。”
田文說:“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授予呢?還是由門戶授予呢?”田嬰不知怎麽回答好,便沉默不語。田文接著說:“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憂慮呢?如果是由門戶授予的,那麽隻要加高門戶就可以了,誰還能長到那麽高呢!”田嬰無言以對便斥責道:“你不要說了!”過了一些時候,田文趁空問他父親說:“兒子的兒子叫什麽?”田嬰答道:“叫孫子。”
田文接著問:“孫子的孫子叫什麽?”田嬰答道:“叫玄孫。”田文又問:“玄孫的孫叫什麽?”田嬰說:“我不知道了。”田文說:“您執掌大權擔任齊國宰相,到如今已經曆三代君王了,可是齊國的領土沒有增廣,您的私家卻積貯了萬金的財富,門下也看不到一位賢能之士。
我聽說,將軍的門庭必出將軍,宰相的門庭必有宰相。現在您的姬妾可以踐踏綾羅綢緞,而賢士卻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餘的飯食肉羹,而賢士卻連糠菜也吃不飽。現在您還一個勁地加多積貯,想留給那些連稱呼都叫不上來的人,卻忘記國家在諸侯中一天天失勢。我私下是很奇怪的。”
從此以後,田嬰改變了對田文的態度,器重他,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賓客來往不斷,日益增多,田文的名聲隨之傳播到各諸侯國中。各諸侯國都派人來請求田嬰立田文為太子,田嬰答應下來。
田嬰去世後,追諡靖郭君。田文果然在薛邑繼承了田嬰的爵位。田文後來成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其門下食客有三千之眾。這就是孟嚐君。
9、李賀---奇才驚韓愈
李賀,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李昌穀、李奉禮,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
李賀在六、七歲的時候,就能吟詩作對。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韓愈十分讚賞他的詩文,便親自到李家去見李賀,並讓他以自己來訪為題,即席寫一首詩。李賀想了想便揮筆疾書起來,不一會兒,就寫成了一篇古體詩《高軒過》。韓愈一看,隻見全詩流暢自然,極具文采,寫出了韓愈出訪的聲勢,讚揚了韓愈文學上的成就,還道出了詩人的遠大誌向。
韓愈十分欣賞李賀的才華,便徵得李父的同意,帶他回家,親自教他寫詩作文。李賀有了名師指點,才學更加突飛猛進,長大後更成了著名的詩人,有詩鬼之稱。
10、解縉---自幼穎敏絕倫,有“神童”之稱。
解縉5歲時,父教之書,應口成誦;7歲能述文,賦詩有老成語;10歲日數誦千言,終身不忘;12歲盡讀《四書》、《五經》,貫穿其義理,也因此能科舉順利。這位的民間傳說一直不少,什麽對對聯嘲笑縣令簡直就跟職業一樣,就算入朝為官,流傳下來的故事除了編纂《永樂大典》之外就是跟朱棣君臣對聯玩了。
11、周不疑-荊州神童周。
周不疑是曹衝的好朋友,二人年齡相仿,惺惺相惜,如果共同成長說不定會成為君臣的典範,可惜曹衝早夭後曹操每見周不疑就回想起曹衝,竟然怒而暗殺之。曹丕覲見想要保下他的性命,曹操卻說如果是曹衝也就罷了,“此人非汝所能駕禦也。”連公認的梟雄曹操如此忌憚,可想而知周不疑的智慧到底有多嚇人。
***
項橐,7歲時沒被孔子考倒,反把孔子考倒,成為孔子師;
漢代的東方朔2歲即能暗誦《魏史》;
南朝文學家劉孝綽 6歲能文;
陰鏗4歲誦詩賦一日千言;
徐陵7歲能文、博涉經史;
駱賓王6歲即寫下傳誦千古的《詠鵝》詩;
王勃5歲就寫出構思嚴密的文章,常常語驚四座,8歲寫《漢書注指瑕》;
楊炯9歲中神童舉,後授校書郎;
李白從小接受漢語與突厥語二種語言,5歲時能背誦《六甲》,10歲時已讀完諸子百家之書等等。
******
蘋果想,以上的這些足夠解釋女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