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隱動
字數:6685 加入書籤
幻術,夢中百千年,不過現實中的一日多。
李悠思慮再三,還是沒選擇魔道的那種直接掠奪式的靈魂對抗,來奪取對方的記憶。而是用了一種更巧妙的方式,通過學習,讓對方心甘情願的教自己。
這個靈感的來源,其實來自當初李悠家養的閑人,他的那個大表哥懶人風動,葉風動。
葉風動自創的功法《大夢無憂經》,雖然那時候李悠還沒機會偷師,但是閑聊中也大概知道了其功法的核心。簡單來說就是做夢,在夢中遊曆萬界,增進閱曆,修煉靈魂。
但和李悠這單純的構築自己和對手的夢境不同,葉風動是探索到了一個意識凝聚的特殊空間,清幽夢境。那是一個和上古先天神靈有關,匯聚了這方世界所有生靈夢境和睡夢中散逸出來的遊離靈魂力形成的特殊空間。
可能正是由於根源來自於各方生靈遊離的靈魂力,神隕落了,這個空間卻存在了下來。
葉風動正是借助這個空間,本體不動,神遊萬界,從各種生靈的夢中增進見聞,鍛煉靈魂。他看著懶,那是因為九成九的精力都耗在了夢中,隻留出了一點點意識,保證身體的生存。所以自然懶得對外界多做回應。
李悠隻是借助了葉風動心法的靈感,用幻術和金鯊的記憶構築起一個小的夢境世界,再注入一道虛假的記憶,就讓金鯊心甘情願的傾囊相授。
現在的李悠不再是那個對海洋世界一無所知的外來戶了,對這片大海,對海神殿有著不亞於土著的認知。
李悠沒有褻瀆金鯊的屍體,隻是靈巧的取出了妖丹,就把金鯊的屍體送入一處海底洞穴,用石頭封住了洞口。
這種幻術也非沒有後遺症,李悠的意識也是真真切切的陪著金鯊度過了百多年,雖然有些過程被暗暗加速了。但是金鯊那純粹濃厚的慈父形象,依舊感染了李悠。將心比心,哪怕明知道是假的,說不感動那也是假的。
但是相比直接厲魂奪魄,後遺症已經小了太多,起碼是李悠還能承受的代價。虧的李悠是穿越者,對這種身份的轉換,已有抗性。
手機一點,李悠變換成了金鯊的模樣。相比於絞力,李悠現在對這具鯊魚形象的身體,使用經驗可豐富多了。
妖丹按入手機,選擇了強化。依舊還是那些比例的選項,不過這回李悠有種預感,可能強化的更多,畢竟他有著夢中對這具身體返祖力量的運用經驗,積累了不小的認知。
一道暗淡的金光閃過,李悠體型變化不算太大,隻是瘦了一些,更具流線型。真正的變化還是體內血脈的變化,不用看手機,李悠就知道,還是沒碰上那近乎渺茫的1,但是也算不錯,9的幾率。這股力量正是他夢中達到的返祖中期的實力,幾乎沒有任何適應的過程,李悠就憑著記憶與本能,輕易的掌握了這股力量。
唯一可惜的是夢中海神殿對李悠傳授的那些返祖妖王階層特有的知識,都是虛構。畢竟那個夢境依據的是金鯊的記憶,不可能無中生有。所以這具身體能發揮出來的實力,其實還不如李悠的本體。唯一的優勢就是適應海底的環境。而更大的收獲則是李悠終於擺脫了睜眼瞎的困境,在金鯊的教導下,已經可以熟練地通過聲音分辨海底世界了。
認準了方向,李悠魚尾一甩,一道辛金柔水如薄膜般遍布身體表麵,破開海水,降低摩擦。速度猛增,比之前絞力的身體快了三倍不止。
目標,海神殿。
本來李悠隻是想去海神殿躲躲,借助海族的威勢,擺脫薛韋的追蹤。但是從金鯊的記憶中,被他窺到了一絲海神殿的虛實,一個不起眼的細節引起了李悠的注意。
這樣一直被追總不是回事,最好的肯定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掉薛韋。但是薛韋太強了,以至於李悠根本就往幹掉薛韋的方向去想。但海神殿的一個特殊的點,給了李悠啟發。他雖打不過薛韋,但是可以借刀殺人啊,驅虎吞狼才是弱者生存之道。
當然這並不是說海神殿有高手能降得住薛韋,他那超越限製的力量,說句此界無敵毫不為過。世上自然有比薛韋強的,但可惜都不在此界了。
但是換個思路,其實也簡單。李悠要做的其實隻是引起天道的注意,破壞掉薛韋的偽裝,把他送去接天關,那麻煩自然也就解決了。
但天道渺渺,李悠雖然修人道,很接近天道的存在,但依舊沒能力調動天道。所以這主意說起來簡單,其實難於登天。
但是李悠卻在金鯊的記憶中發現,海族和陸地種族不同,可能是海族早已形成了穩定的政權體係的緣故,所以和陸地種族散兵遊勇一般,一個個被天道發現轉移不同。海族進駐接天關是成建製,成體係的。
每三百年,一眾海神殿的高層就會在殿主的帶領下,直接溝通天道,集體轉入接天關。而海神殿會被重點培養的年青一代掌權,一麵享受資源努力成長,一麵繼續培養新的一代。周而複始,一代代前赴後繼的進入接天關,守護世界,侵略其他世界。
夢中,李悠就是被當做下一代高層培養的,當然了,這是金鯊心中最大的夢想,自然在夢中實現了。
如果海神殿有溝通天道的能力,那李悠自然可以借以揭發薛韋,把這個強敵強行送去接天關。至於之後的事,李悠就懶得管了。
李悠走後沒多久,一道人影出現在了之前李悠待的地方。
薛韋被暗流攪得暈頭轉向,繞是以他的體質,也休息了半天才緩過勁來。馬上就急不可耐的追了上來。
薛韋也很好奇,李悠怎麽會在這裏無故逗留了一天時間,哪怕自己被絆住了。按理說倉皇逃命的小家夥更應該借機拉開距離,亡命逃竄了。難道是被自己逼的後繼不足,隻能停下來休息?如果是這樣的話,基本就能計算出李悠這小家夥的底蘊了。下一步的追捕就能有計劃的逼迫了。
隻是讓他疑惑的是,他是順著李悠逃跑的路線追蹤的,怎麽就會陷入那樣恐怖得暗流中。而李悠卻明顯未受影響。
他倒沒懷疑那暗流是李悠的手段。因為那等規模的自然災害般的異狀,要麽是自然偉力,要麽是返祖妖王才有的手段。人族的手段偏向於以點破麵的重殺傷方向,這是南轅北轍的力量體係發展方向。
所以他更傾向於是李悠擁有強悍的水下行動能力,強到能無視那等暗流的程度,這才專門找那樣的險地,來拖延自己的追蹤。所以一路追來,多加了幾分小心,生怕再被李悠陰到。
沒想到竟然一路順暢追到了這裏,不過也是,那樣的絕境一般的自然環境,也非常見。李悠一個外來戶,能機緣巧合碰到一個,已是運氣。要是再有,薛韋都不得不懷疑李悠是海族的探子了。
薛韋神識一掃,很快發現了李悠埋葬金鯊的洞穴。輕鬆的卷起幾塊巨石,露出了金鯊的屍體。
人殺妖,取材,妖殺人,吃肉。這是天理,所以當薛韋看到埋葬的金鯊屍體時,臉上露出了沉思。
妖丹被取了,這很正常。
水下不能生火,不願意吃生肉,所以沒割肉,也能理解。哪怕是一個稱號妖王,珍貴無比,但在逃命中,這還算能理解的事。畢竟儲物法寶珍貴,就算以李悠的身份,怕也難有太大空間的儲物法寶。隻能忍痛舍棄。
但是薛韋抬手捏住金鯊的背鰭。這樣近乎天材地寶,煉器的上等材料都不收取,難道是不認識?怎麽可能,要是一般人可能還會認為李悠邊遠小國出身,眼力有限,認識不足。但薛韋通過二弟子,借助楚王府的渠道,已經詳細的了解過李悠。哪會不知道李悠身負一定程度的墨門傳承,現在玄淵帝國的那種自產的飛行器,由於價格的優勢,在小國中都快賣瘋了。畢竟交通是剛需,但是能買起飛舟的又有多少。一個學了墨門機關術的人,會沒能力分辨材料?鬧呢?
有能力分辨寶物,卻放棄,這就有意思了。
薛韋神識細致的掃過金鯊的屍體,卻沒看出什麽。很明顯的外傷,卻不致命。致命的攻擊幹淨利落,沒有一點反抗。但這死因落在薛韋這樣殺生的專家眼力,可就問題百出了。
首先那些外傷,並不是尋常兵器造成的,類似於軟鞭繩索一類的長兵器特有的痕跡。但是這類兵器在水裏,那可真是擺設。所以術法靈根?水屬性的術法靈根,有可能。
隻是詭異的是,看最後的致命一擊與最早受的傷害,卻差了好久,似乎是一天?沒有反抗,一天,也就是說這隻魚被李悠控製住了,嗯,應該是擊暈了。那麽問題來了,李悠這小子在這裏待了一天,直到最後才殺這隻海魚。還不取材料,入土為安。這意思是心懷愧疚?他到底幹了什麽?
難道是?
但凡換個其他人都很難猜出來李悠幹了什麽。但薛韋是誰,魔道巨擘,誅魔奪道的高手。以己度人,考慮到李悠的現狀,薛韋很快猜到,李悠這是搜刮了這隻海魚的記憶。
小家夥,手段還真是層出不窮啊。不過挺好,似乎被逼著向魔道的路子走了。也許不用殺,再逼一逼,自己就走上魔道的路子了。
薛韋反而笑出聲來。魔道想要壯大,想要立足,還真需要這樣能折騰的晚輩。
幹脆他也不急著追了,李悠給他提了個醒。這海中他也是兩眼一抹黑,之前無所謂,大家都一樣。現在李悠有了海族的記憶,自己要是再這麽硬追,很有可能再被設計,落入什麽險地。還是先找個海族奪魂,公平一點,再追吧。
大海中,因為兩個不速之客,即將掀起軒然大波。不過暗流還在醞釀,爆發還需要時間。
陸地上,情況絲毫沒因為李悠和薛韋的離開,有所安定。
李蔓露被迫去了接天關,最受影響的是道門和聖朝。雖然這個消息隻局限於聖門少數的高層,但已經極大的影響了聖門間實力的平衡。
準確來說是恢複了三大聖門間的平衡。李蔓露一個三十歲就成就元嬰的道門行走太年輕了,而且還有聖朝長公主的身份,總領天下兵馬。這本身就是不平衡,是道門威勢大增,占據優勢的局麵。
但形成這種局麵是有前提的,最根本的就是理學一脈夥同秦王刺殺先皇。儒門犯了錯,又沒收拾好首尾,自然要立正挨打。聖門間自然不可能開戰,但一些讓步是必然的,犯錯了就要付出代價。
所以李悠的母親才能登臨女帝,替子掌權。要不是儒門讓步,不敢反對,這種萬年都沒發生過的壞規矩的事怎麽可能出現。
當然了,本來儒門讓步也有限。李悠的母親經此巨變,實力有了巨大提升,一舉突破了極限,很快其實就去了接天關。留下的不過是具分身,占據個名分罷了。在儒門看來,讓就讓了,反正你也不合規矩,帝名有虧。避過風口浪尖,很容易就能架空李悠母親的權利。畢竟相比於道門的逍遙,儒門混官場的大有人在。
接下來就是李蔓露承載著家族的重壓,奮發而起。成為了青年一代中的天驕人物,這一下徹底攪亂了儒門的算計。順帶著帶起了道門新生代的強勢。
而佛門一副看熱鬧的樣子,隻是默默的積蓄力量。他們深怕老大老二兩虎相爭,最後落得老三莫名暴斃。
但隨著李蔓露這麽突然的突破,道門在世俗的勢力一時間有些青黃不接。能拿的出手的青年高手,數來數去,竟然隻有葉風動,這個出了名懶的懶人風動。
反而是佛門強勢崛起,阿難之強,又在血災中樹立起了威信,一時間風頭無量。甚至阿難手下的那個謹言和尚,現在的名頭也漸漸響亮了起來。
而儒門,隨著理學一脈掌權,穩定了內部後,也開始露出了獠牙。
一位叫做唐啟明的新一代文曲,開始逐漸走上了舞台,逐漸展露出威壓同輩的實力。
可以說人族是恢複了正常,三聖門相互角力,又相互合作的正常模式。隻是時過境遷,現在的人族,似乎有了一些不一樣。逐漸有了一些雜音,不再是單純的三方角力。
北方剿滅血神子的戰鬥中,莫名冒出來一隻聖朝大軍,而且是李蔓露臨行前賜的軍號,護帝軍。一個莫名冒出來的華禦直,帶著一幫看似實力一般的軍隊,竟然爆發出了恐怖的戰力。引得世人矚目。
佛門爆出了堂堂轉輪尊者叛教,被定為佛逆。
相比而言,青雲書院孟浩遠,突然多了六個弟子,似乎隻是小事。隻有個別關注的人倒吸口冷氣,這孟浩遠想幹什麽?真要暴露家底,自成一派了麽?
隻不過當務之急還是清繳血神子,恢複秩序。但明眼人都知道,似乎,事情遠未完結。太平日子也許一去不返了,人心亂了,世道也就再難平靜。薛韋這幫人引動的從來不是一場單純的血災,而是放出了動亂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