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一紙輿論可抵十萬兵

字數:4380   加入書籤

A+A-


    俞小姐,你們可不要把我當傻子。

    萬一我攤上了這賠本的買賣,到時候還沒有看到收益,就被你們踢出了局。

    那,可就真的有的樂了。

    這裏麵的門道以俞小姐你的頭腦想必不會不明白吧?我莫軒可從來都不做賠本的買賣!

    所以,我希望餘小姐能夠好好的考慮考慮我的要求。”

    十年香江電影金像獎的舉辦權,在莫軒看來這個年限恰到好處。

    在他的印象中,香港電影真正繁華的時代也就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這十多年的時間,因此先承辦十年代香港電影金像獎也就足夠了。

    當然啦,其實條件可以的話,莫軒也願意花這個“冤枉錢”承辦個什麽三十年或許四十年的。

    不過,莫軒的心裏麵也明白,三十年,四十年這個要求俞爭與陳白生怕是不會答應的,畢竟那個說起來確實久了點。

    十年,這個或許超過了他們的心裏承受能力,但是也並不是不可以接受的吧。

    如果十年對方都不可能的話,那麽莫軒也覺得這香江電影金像獎,也就沒有什麽聯合舉辦的必要性了。

    他可不信,沒有張屠夫,還吃不了豬肉了。

    這,莫先生,這十年的時間真的久了點。

    嗯...不如這樣如何,您先答應一個事情。

    如果我們電影雙周刊真的把這電影金像獎十年的舉辦權交給了您,您要保證在這十年的時間內,不能夠幹涉任何的頒獎評選。

    然後,我再回去與其他的人商量商量,再給您一個答複。

    莫先生,您看如何?”

    既然眼前的男人都已經如此說了,俞爭還能夠說什麽呢?

    在商言商,對方的身份本來就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提出十年的要求也並無不可,畢竟他也不可能做賠本的買賣。

    而且想到對方提出來的那些提高香港電影金像獎影響力名氣的方法,以及種種許諾,比如.....

    俞爭在心裏麵猶豫了一陣,最後還是沒有拒絕,打算回去與陳白生等人探討探討。

    她是個實用主義者,她現在的第一要務,就是把這個金像獎給辦下去,至於其他.....她覺得都可以容後再談。

    “這個,完全沒有任何的問題。”

    聞言,莫軒的嘴角微微的彎起來了,那是勝利的微笑。

    十年的香江電影金像獎,到手了。

    至於俞爭所要求的那個所謂他不能夠幹預金像獎的任何評選,嗬嗬....

    這個,在莫軒看來,就完全不是一個問題嘛。

    到時候合約一簽,那麽自己就掌握金像獎未來十年的生死,自己想不影響它,看起來都不太現實啊。

    而且,自己可是金主呢。

    “俞小姐,你可以回去和陳白生先生好好的商量商量。

    在下也不是一個強人所難的人,你們可以有足夠的時間考慮。

    一旦你們答應了在下,在下馬上動用自己的影響力邀請整個香江所有的演繹人士,保證把金像獎大辦特辦。

    爭取,讓咱們香江人也真正擁有自己的一份榮耀,不讓台島的金馬獎獨出風頭。

    甚至,在下還可以盡量爭取,進行現場直播,讓更多的人關注這項頒獎典禮。”

    既然目的已經快要達成了,那麽大家以後就差不多是“一家人”了,此時的莫軒也樂得給一個甜棗了。

    “如果真的能夠達到莫先生您所說的效果,那麽我也就沒有什麽好說的了。

    您放心,我回去會跟陳先生好好的談一談的。”

    一聽見莫軒的這話,俞爭一下子就喜笑顏開了起來,此時的她已經相當的意動了。

    要知道,這金像獎的由來——

    就是因為當時的香江電影已經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在亞洲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卻沒有自己的電影節,甚至沒有電影人自己的官方組織。

    就連台島,都有屬於他們台島人的金馬獎。

    正因為如此,《電影雙周刊》才以其對電影事業的關注和責任感,組織了一群電影人進行年度優秀電影和優秀電影人的評選的。

    希望借此,來促進香江電影業的蓬勃發展。

    可以說,台島金馬獎,算是間接導致香江電影金像獎產生的最大因素。

    “好,那,我可就等著俞小姐的好消息了。

    其實俞小姐,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跟陳柏生先生說一說——

    我願意出資買下《電影雙周刊》,並且繼續由他擔任周刊的主編。

    你讓他考慮考慮,我給出的報酬絕對豐厚,不會讓陳先生他們失望的。”

    在後世,《電影雙周刊》是香江唯一一本橫跨二十年,見證本地影壇興衰曆史發展之地道電影雜誌。

    它,在整個香江電影界的影響力都不一般。

    而經曆過二十一世紀的莫軒,他充分的了解輿論的影響力有多麽的大。

    不說其他的東西,光是後世華國一個媒體一篇短短的報道,就已經讓華國的巨無霸企業傷筋動骨,市值跌了整整一千一百億港幣。

    最後,無可奈何之下,大Boss親自出馬,親自送廣告費上門,才堪堪化幹戈為玉帛,止跌微漲。

    一紙輿論可抵十萬兵,輿論的影響力,可見一般。

    莫軒相信,隻要自己掌握了充足的話語權,那麽其他的一切自然而然的就都來了。

    這也是他陸續成立相關的公司——

    縱橫影業,寰宇唱片公司,風林經紀公司,《蘋果日報》,入股無線電視台,巨資收購《信報》,甚至有心染指奧門電視台的緣故。

    如果有一天,自己的思想,想法,可以通過這些傳媒渠道影響其他的人.....

    那麽,莫軒不難想象那一天自己所具有的地位。

    這也是他知道其他的行業賺錢,卻依然沒有放鬆傳媒娛樂行業的最大根據。

    畢竟,現在不是戰爭年代,輿論就足以敵得過千軍萬馬,甚至猶有過之。

    ...

    “我告訴你們,這一塊可沒有剩下幾家了如果下一次過來,你們還不肯簽這個拆遷協議......

    到時候,可就不要怪我們兄弟不講客氣了。

    不要忘了,你家還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兩個女兒吧,萬一出現了什麽意外.....”

    “哈哈”

    “哈哈哈哈。”

    “兄弟們,我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