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場文試
字數:3811 加入書籤
趙耳冷笑一聲,卻是沒有說話。
眾人聽見李天策如此,便也開始收拾準備。
棠棠眼看著眾人散去,低聲在曾強的耳邊說道:“為什麽他們都走了?”
曾強一笑,說道:“自然是要去吃好吃的了!”
棠棠這次終於調皮一笑,說道:“太好了!我早就餓的肚子嘟嘟叫了!快走吧!”
曾強卻是一頓,說道:“不過在吃好吃的之前,咱們也得去換個衣裳呀,你看看這一身的塵土,是不是有些髒了?”
棠棠看了看自己的衣裳,說道:“我覺得沒什麽呀,你是不是又有什麽其他的事情呀?!還不吃飯嗎?”
曾強一笑,說道:“怎麽會呢?這次答應了你,我自然會帶你去的!”
棠棠嘟了嘟嘴巴,沒有說話。
......
長安驛館。
徐來與胡大伴早早就等在了驛館的二樓。
曾強緩步上樓,將棠棠先行安置在了一樓,讓一眾宮女為棠棠沐浴更衣。
徐來看見武皇陛下,趕忙跪下,說道:“啟稟武皇陛下,武皇陛下將標識放在賈二的身上,果然沒有任何人發現。”
曾強微微一笑,現在這個情況之下,其實最終各國的標識有沒有被找到已經不是特別的重要了。
“汴梁”城池塌陷,趙耳深陷沼澤,宋國成為這一次五國演武墊底,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至於其他國家,元國可汗因著與自己的約定,在五國演武之中“大殺四方”,即使是有了唐國連弩也沒有抵擋得了元國漢子的鐵骨錚錚。
這元國軍事實力第一的位置,在五國演武之中,是絕對公認的了!
至於其他國家,大蜀這一次收斂了鋒芒,甚至還營造出了元國與蜀國相互看不對眼的假象。
所以在這一次的拚殺之中,大蜀與唐國的排名應該是不分伯仲的。
不過這正好也是在自己的打算之內。
若是在五國演武之中風頭太盛,那麽勢必會引起其他國家的忌憚。
大蜀現在雖然具備了一定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但是卻還是韜光養晦的時節,不適合鋒芒太盛。
至於明國,明國大概率是保持住了千年倒數第二的地位。
但是這一次明國如此偷襲宋國,與宋國結下了這樣的梁子,在自己看來,實在是得不償失。
五國演武,本來就是模擬戰場。
既然都是假的,為什麽不秉承著“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的宗旨呢?!
曾強在心中將這一次五國演武重新複盤了一下,便衝著胡大伴點了點頭,說道:“這一次你二人配合的不錯,今夜應當還有最後一次宴會,宴會之上,朕還是不將身份表明,你們下去各自準備吧!”
徐來領旨,先行出了內室,胡大伴卻是落後了一步。
曾強眼神示意胡大伴,胡大伴低聲說道:“老爺,您在五國演武結束之時吩咐賈二帶出來的消息,老奴已經傳遞給了諾諾,沒想到諾諾辦事十分的迅速,竟然就在剛才,就將那“汴梁”工匠名單送了出來。”
曾強微微挑了挑眉,自己隻不過是在演武結束之後,與賈二說了一下,而且賈二將消息傳遞給胡大伴,胡大伴再將消息傳遞給諾諾,這麽一來二去,起碼也要一兩個時辰。
隻是在短短的一兩個時辰之內,諾諾就將工匠名單傳遞出來了,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這諾諾果然是做情報工作的一把好手。
曾強拿過工匠名單,仔細看了一遍,隨即將名單交給了胡大伴,說道:“這名單之上人,務必全部接到大蜀,這可都是在建築之上不可多得的人才呀!”
胡大伴自然是知道武皇陛下對於人才的珍惜的,於是趕忙將名單收好。
......
華燈初上,自有宮人婷婷嫋嫋的魚貫如常。
紅酥手,巧添酒。
觥籌交錯之間,眾人好像都忘了之前五國演武的廝殺。
李天策坐在龍椅之上,算是有些微醺,說道:“此次五國聚會能夠圓滿結束,也是因為有各位國君的支持,朕在這裏敬各位。”
眾人皆是將酒杯舉起,一飲而盡。
趙耳卻是冷哼一聲,說道:“這次五國聚會唐國真是辦的不錯呢,簡直就是大出風頭呀!要是聖上再辦的更好一些,怕是四國的國君都要身處險境了!”
眾人自然是知道趙耳這話的意思,卻是沒有一個人打圓場。
這大殿之內的一眾人等,巴不得宋國與唐國之間的關係鬧僵呢!
怎麽可能會有氣氛組來緩和氣氛呢?
李天策也是冷笑一聲,說道:“勝敗乃是兵家常事,官家的先祖也是刀槍劍戟之上得來的天下,怎麽會不知道這一點呢?莫不是這麽多年宋國的軍事越來越弱了,所以官家不記得了?”
李天策這一番話,簡直就是明晃晃的在打臉趙耳,一是貶低宋國的軍事實力,二是直接內涵趙耳數典忘祖,竟然將老祖宗的本事都忘光了。
趙耳頓時臉色一變,朗聲說道:“勝敗的確是兵家常事,但是若是因為兩國之間勾結,而讓宋國兵士陷入了危機之中,朕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趙耳這句話一出口,“明國皇帝”頓時變了臉色,想了一想,說道:“官家這話是什麽意思呢?這“汴梁”的漏洞正好被我們明國所發現,在戰場之上,難道這漏洞不可以利用嗎?這可是五國演武呀,難道官家以為是小孩子過家家嗎?還要以禮相讓?官家最後不是也沒有出事嗎?官家到底想要討一個什麽說法呢?難道官家是以為大明與唐國勾結,才知道了這“汴梁”的關竅嗎?那麽官家可能太過小看大明的實力了。”
“明國皇帝”說罷,便再也不看趙耳,徑直看向李天策,說道:“雖然這美酒美人實在是讓人流連忘返,但是大明朝中還有許多的事務,朕就不奉陪了。”
“明國皇帝”舉杯,將杯中的酒水一飲而盡,轉身就要出了大殿。
趙耳卻是冷哼一聲,說道:“五國演武之後,還有一場文試,乃是將五國之中的學術泰鬥匯聚一堂,談古論今,皇上現在就要走,難不成是對明國的文化沒有底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