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曲水流觴

字數:4140   加入書籤

A+A-




    古時,夏曆的三月上巳日。

    文人雅士舉行祓禊儀式之後,就會坐在河渠兩旁。

    在河渠之中,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

    這酒杯停在誰的麵前,誰就取杯飲酒,作詩一首。

    最早的時候,這其中的意思是除去災禍和不吉。

    據南朝梁吳均的《續齊諧記》所記載:“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雲“羽觴隨流波””。

    今日,李天策就是要借著這曲水流觴的殼子,安排一場五國論道。

    論道之人分坐在河渠的兩邊,為了一眾人等能夠暢所欲言,李天策特意將各國的座位表呈現犬牙交錯的形勢。

    宋國論道者身邊,是元國的論道者,之後是唐國的論道者,在後是蜀國的論道者。

    各個論道者都不與自己的國家的人坐在一起,更方便大家能夠暢所欲言,直抒胸臆。

    曾強緩步走到座位之上。

    這曲水流觴的場景布置,隻需要一眼就能夠看出李天策是花了大心思的。

    菜肴樣式雖然簡單,但是卻是十分的精致。

    酒水供應不斷,甚至還有美豔而又腹有詩書氣質的宮女在一旁陪侍。

    每一個座位之前,都放置了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時下最流行的宣紙和狼毫整齊的擺在桌案之上。

    曾強屈身坐下,將棠棠安排在了自己的身邊。

    有宮女緩步走來,低聲溫柔說道:“這位公子,今日各國之間的客人必須要交互著坐著,您看您這邊,是不能夠和這位小姐坐在一起的。”

    曾強挑了挑眉,說道:“無妨,這位小姐今日不參與五國論道。”

    宮女微微皺了皺眉頭,說道:“可是,公子,這是規定。”

    胡大伴上前一步,說道:“知道了,這裏不需要你伺候,你退下吧。”

    宮女見胡大伴說話強硬,便隻好退下,走到一旁進行了報告。

    李天策冷眼看向棠棠,今日這女子用絲質紗巾遮住了麵容,倒是看不出來與自己十分的相似了!

    宮女說罷,抬眼悄悄看向李天策,李天策微微點了點頭,說道:“無妨,隨他們去。”

    李天策隱隱約約感覺,今日定然會發生什麽事情,但是這事情具體是什麽,卻是不得而知。

    無妨,無妨!

    不過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這是在大唐的地盤!

    難道這些人還能夠翻過天去不成!

    不多時,便有各國的使臣和國君陸陸續續到了曲水流觴。

    元國可汗微微一笑,說道:“真是沒想到,這李天策竟是將曾咱們安排在了一起了!”

    曾強微微點頭,說道:“不僅如此,這李天策為了仿古,還讓宮女將稱呼改為了“公子”和“小姐”,實在是有趣的很。”

    趙耳冷哼一聲,說道:“不過就是一些假把式而已,若是真的有什麽雄才大略,那“汴梁”怎麽會出事呢?”

    曾強心中一笑,這趙耳還真是記仇,這麽久了,還是沒有辦法釋懷呀。

    不過,想來也是。

    若是自己和趙耳是同樣的處境,怕是更加會無法釋懷!

    不過,自己和趙耳卻是不同,若是有人敢這麽樣陰自己,自己定然不會放過這人!

    而不是在口頭上碎碎念,這趙耳還是年輕,有的時候有些分不清楚什麽時間應該做什麽事情。

    這麽多年的清淨道,真是有些白修了的意思。

    元國可汗哈哈一笑,說道:“不知道官家的身體怎麽樣了?今日還有不舒服嗎?”

    元國可汗這話說得其實是好意,但是聽到趙耳的耳朵裏麵,卻是變了味道。

    趙耳冷哼一聲,說道:“自然是好多了,不勞大汗惦記。”

    元國可汗吃了一個軟釘子, 便不再與趙耳說話。

    半晌過後,眾人皆是坐好。

    “叮”,一聲脆響。

    河渠上遊,一名詩書氣質的宮女將編鍾敲響。

    宮女聲音也是極其的清脆,朗聲說道:“曲水流觴,正式開始,若是這酒杯停在哪位公子和小姐的麵洽,那麽這位公子或是小姐就要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是這看法卻是要契合“何為正道”。”

    眾人皆是微微一笑,便有陸陸續續的宮女將精美的菜肴和酒杯放在河渠之中。

    第一杯酒順流而下,緩緩在河渠之中流動,不多時,便停在了李天策的麵前。

    李天策佯作吃驚,將酒杯拿了起來,哈哈一笑,朗聲說道:“各位,真是巧了,那麽朕今日就先行獻醜了!”

    眾人好整以暇的看向李天策,李天策將酒杯舉起,一飲而盡,說道:“何為正道?!正道乃是人間大道,若是對於君王來說,這正道就是愛護子民,若是對於臣民來說,這正道就是忠心國家。”

    李天策說罷,便有唐國的臣子拍手叫好,李天策眼神之中閃過一絲的得意,說道:“獻醜了。”

    曾強心中一笑,這李天策坐在第一個曲水流觴的拐角之處,自然是會第一個發表看法。

    李天策作為東道主,想要第一個發言,也是無可厚非的。

    李天策將酒杯放回,便有上遊的宮女放下了第二個酒杯,第二個酒杯在眾人的麵前緩緩的停在了明國使臣的麵前。

    明國使臣一愣,將酒杯拿起,將酒水一飲而盡,說道:“那麽在下就順著聖上的話,接著說下去吧,所謂正道,就是忠君愛國,為國家為社稷為君王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就是在下心中的正道。”

    眾人微微一笑,並沒有說話。

    宮女開始將酒杯陸陸續續放下,便有第三位、第四位發表自己的看法。

    就在眾人開始暢所欲言之際,酒杯緩緩的到了趙耳的麵前。

    趙耳將酒杯拿起,卻是看向了李天策,說道:“對於正道,朕倒是有些不同的看法,隻是不知道在這個場景之下,該說不該說?”

    李天策微微皺眉,這趙耳難道一輩子都要揪著“汴梁”的事情嗎?

    可是曲水流觴的吳國論道,本就是讓眾人暢所欲言的,因此自己也沒有理由阻止趙耳。

    李天策隻好一笑,說道:“官家想要說什麽,不妨暢所欲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