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六十一章 人人言道,人人無道

字數:2222   加入書籤

A+A-




    自楊文鋒揚名之後整個玉陵城關於他的留言就沒有停息過,加之這幾日翰林院士劉彥和那幾位年輕翹楚的推波助瀾使這股風波愈演愈烈,但無論外界如何楊文鋒始終不曾理會。

    這幾日他致力於完善他的武道將之前所走的路推翻重來,雖然已經將全身的氣力融入血肉之中但是這條路卻僅僅是開始,這是屬於他的武道,也隻能由他一個人獨自走下去。

    無數次的嚐試和改變之後此刻他的武道已然麵臨一個關隘,他需要一個契機去突破,這個契機他不明白是什麽隻能等待。另外最為重要的是接下來的路如何去走,既然他不想走大多數人修道的那條捷徑他就必須自己開拓出另外一條。

    既然他不想養氣於體內就隻能想辦法將那些天地元氣以另外一種方式融合於他的武道,他的想法本身是將那些元氣不斷融入血肉強化己身,但是如今他還未踏入感知一境,無法感受吸納元氣。

    另外,就算是他踏入感知一境這條路也不見得能走得通,畢竟這是一條誰也沒有走過的路。

    既然決定了要在武道上走出一個天下第一來那麽按照老路來走又如何能超越那些早已深諳此道的老不死們?如果無法超越他們,如果無法做到天下第一那麽這武道對於楊文鋒來說也就沒有什麽意義了。

    最終在妥善理清自己的狀態之後楊文鋒現在最為重要的便是突破立基踏入感知,隻有踏入感知他的武道才算真正開始起步,而這個突破的契機可能是心境也可能是其它,此刻他著急也無用。

    這段時間閑來無事之時楊文鋒也曾關注過一些人和事,除了那亡國公主之外還有先前那紈絝愛馬的巡防營統領的兒子,隻是兩者都沒有什麽動靜。

    另外還令他分神的就是那所謂的“才學交流。”劉彥號稱是翰林院最恪守聖人禮製的院士,但是看其出身便能看出一些端倪。

    劉彥出身於江北淮安,和當朝禮部尚書是同鄉,而禮部尚書是太子一方的勢力,這樣一來對方發難於楊文鋒就情有可原了。

    看這劉彥的一些著書對方確實博學而通理,除此之外那些聯名的翹楚有那麽幾個人也絕非泛泛之輩,但是僅僅憑借他們就想要將楊文鋒壓死那也太過想當然。

    讀書明理,翻書看書都不過是自己的一番心路曆程,心中有道持之以道,皆一往無前矣。

    我輩讀書人,若是連自己的道理都不敢堅持下去,若是沒有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所讀所明的道理也都不過是別人嗟來之食。

    對方定了地點是“六裏亭”,這六裏亭在玉陵也算是一處聞名之地。當年天淵立國尚儒,這六裏亭便是當年武皇所建,之後天淵各地都有六裏亭,為的就是代表儒家的“六德。”

    這一日楊文鋒按時赴約,本來赴約之前是有楊府暗中布置的高手護衛但是卻被楊文鋒製止,就像之前他想引蛇出洞一般。

    這些時日的修行楊文鋒隱約感覺到那個他突破的契機必須將他置於一種真正的死地或許才可能會有機會,這種機會幾乎可以說是拿他楊文鋒的命去換,他不得不換。

    這便是楊文鋒的性格,他若是執意於某件事必然要將他執著的事辦到完美,上輩子讀書如此,這輩子修道亦如此。

    他如今必須麵對那些強於他數倍的敵手,若是可以對敵而活便多一分突破的機會,他寧可拿命去換那個機會也不甘心停滯不前。

    六裏亭顧名思義,六裏之內有六亭相連,六亭之內有曲徑想通。楊文鋒入第一亭的時候等待他的是一名年輕公子,這名年輕公子於亭內獨自讀書飲茶,自有一番風雨巍然不動的氣勢。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若你也是讀書人,當通曉聖人之禮,我所觀所讀你可曾讀過?”年輕公子將手中的那卷書置於石桌之上,那分明是《禮記》中的修身篇。

    “聖人雲,修身治國平天下,你連修身都做不到,又何曾會通曉聖人之禮,又何曾能有真才實學?”對方咄咄逼人步步緊逼,楊文鋒還未開口對方便已經攻心。

    聽到對方的話楊文鋒灑然一笑:“真是愚蠢,你口口聲聲聖人如何如何,我又未說我想做聖人,也未曾想過追尋什麽聖人之道,你聒噪這些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