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六章 最毒婦人心

字數:11183   加入書籤

A+A-




    

    當然,天啟也罷黃台吉也罷,暫時都與楊信沒什麽關係,就像他自己說的……

    

    各有各的生活。

    

    他的生活就是迅速建立囊括江浙的民兵體係,然後推動這片土地退回農耕時代,至於方法很簡單,就是征糧製,他就收糧食,老百姓不可能買糧交租,不過征糧製需要同時建立合理而且便捷的交通網絡,雖然江浙水路發達,但山區同樣眾多,所以首先得做兩件事。

    

    第一疏浚河道。

    

    也就是那些鄉村的小河溝,把所有具備通行條件的小河溝統統疏浚到可以通行小船。

    

    有多少疏浚多少。

    

    甚至具備條件的地方,再額外開挖更多運河。

    

    尤其是環太湖地區,還有淮揚泰等地,巢湖周圍,挖運河,疏浚河道雙管齊下,而且這些水網也會像海綿一樣容納洪澇,在幹旱時候還能提供灌溉。當然,配套的還要修橋及建設調節水量的閘門,再就是淮南一帶的平原及山區小水庫,這個也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就是大規模水利建設。

    

    至於資金……

    

    助餉唄!

    

    鬆江府兩百萬,蘇州三百萬,湖州一百萬,嘉興兩百萬,杭州兩百萬,揚州兩百萬,淮安一百五十萬,安慶一百萬……

    

    然後就有了!

    

    也不是說就白要他們的銀子。

    

    包括之前的助餉,鎮南王全都以債券方式,鎮南王是奉皇帝聖旨守護地方,當然不能跟流寇學,所以他額外印刷一批國債,算是鎮南王以政府方式借的。隻不過這些債券的還款期限有點長,最長的都兩百年後了,至於利息當然也有,但嚴格遵照太祖製度一本一利。也就是說兩百年後政府會歸還這些債券持有人,相當於債券麵額兩倍的白銀。

    

    不但你們跟著鎮南王享福,你們的子孫後代也跟著享福。

    

    兩倍啊!

    

    有福啦!

    

    當然,這就是個臉麵問題。

    

    畢竟人家是投降的,直接助餉有損鎮南王形象。

    

    總之銀子不是問題。

    

    勞動力更不是問題,民兵化之後各地民兵幹勁十足,別說是男人,就是女人小孩都能參與,反正又不是白幹的。

    

    第二就是修路。

    

    尤其是在那些山區,另外還有淮南的非水網區,最重要的當然是直通鳳陽的大路,要讓所有縣城間都通行新式公路,主要幹線公路必須要用新式築路技術做到通行四輪馬車。也就是大小不同石塊鋪底,上麵鋪小石塊的方式,不過因為沒有蒸汽動力的碎石機,所以……

    

    所以還是發動人力。

    

    這些山區的每一戶民兵都必須出多少石頭和石子。

    

    這個也給銀子。

    

    但石塊和石子規定大小,另外每家發一大一小兩個錘子,這個是免費提供的,然後這些石塊和石子送到築路工地去,而且要告訴民兵,這些路修通後,鳥糞就能運過去了,這一點非常重要。

    

    事實上也是必須的。

    

    鳥糞開發好說,很快第二批苦力就可以送到東沙島,這時候那裏已經開始修建配套的水窖,因為水泥不保險,所以是用大型木桶,而且直接坐沉了一艘船。苦力們到那裏後就住在船上,正好孫傳庭,毛文龍那裏都抓了大批俘虜,楊信已經聯絡他們買下來送過去。

    

    這些人還是要廢物利用的。

    

    差不多明年肯定能從東沙運回第一批鳥糞。

    

    海運很容易。

    

    但向內陸的運輸就不容易了。

    

    總之楊信就是要用已經到手的兩千萬兩白銀,江浙三省至少一千萬民兵來完成堪稱偉大的基建工程,把這片本來就交通發達的土地,繼續發達到鐵路誕生之前,能夠達到的最高水平。

    

    至於配套的馬匹不值一提,夏爾馬已經引入,第一批總共十二匹夏爾馬就在濟州島的馬場,這是荷蘭人給楊信運來的,不過想要實現夏爾馬拉車恐怕沒有十幾年別指望。好在蒙古馬有的是,之前大戰靖難軍戰場上別的不管就搶馬匹,總共繳獲了超過八千匹馬。

    

    而且還可以繼續購買。

    

    鎮南王在草原上一堆朋友,想買馬匹還不是一句話。

    

    剩下就是養馬了。

    

    這個同樣簡單,所有民兵在田間地頭都種玉米,然後用玉米秸搭配地瓜之類喂馬,在江灘沙土地種甜高粱之類同樣可以喂馬,比如崇明就一堆這東西。

    

    這個同樣可以推廣到長江沿岸所有民兵區。

    

    這個喂馬可是好東西。

    

    而且也不用正經種,就是在田間地頭家家戶戶都種些,把這些原本長野草的地方利用起來,崇明就是這樣種盧穄的,接下來需要的隻是鼓勵種植而已。鼓勵的方式也簡單,就是直接收購,然後在各地設立分散的小型馬場,收購了送到馬場,說白了就是全民養馬。而且這些小型馬場還可以兼職獸醫站,這個必須得有,不但人的醫療體係要建立,牲畜的醫療體係也要建立,說到底耕牛也罷毛驢也罷這都是重要資源。

    

    “有錢就是好啊!”

    

    鎮南王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看著麵前一筆筆支出的項目,十分滿意地說道。

    

    “都是賠錢,你就不能想想給咱們家賺錢?”

    

    王妃鄙視地說道。

    

    “那麽我想問一個問題,錢是什麽?”

    

    楊信說道。

    

    “銀子啊!”

    

    汪秘書毫不猶豫地回答。

    

    “銀子,太祖時候是銀子嗎?唐宋是銀子嗎?

    

    當我們掌控一切時候,我們說什麽是錢什麽就是錢。

    

    現在我們用白銀,明天我可以下令重新以銅錢為唯一流通貨幣,後天我可以下令以金幣為流通貨幣,再後天我可以印刷鈔票,以後以鈔票為流通貨幣。

    

    明白嗎?

    

    當我們掌控一切時候,我們把我的頭像印到紙上,然後說在我們的控製區,隻有它可以用來購買東西,那麽它就是錢,就是真金白銀。所以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我們手中有多少金銀,而是我們是否控製一切,我們持有的白銀隻是我們控製一切的手段之一。

    

    但白銀不是我們的財富。

    

    權力才是!”

    

    楊信說道。

    

    “那咱們為何不發鈔票?

    

    這樣咱們以後就不用擔心銀子不夠用,而且還可以多發,隻要咱們的銀子能夠應付兌換就可以了,我覺得多發兩倍都沒問題,畢竟鈔票比銀子方便,現在大宗交易就已經都喜歡銀票了。”

    

    汪秘書瞬間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外麵有多少白銀在流通?”

    

    楊信無語地說道。

    

    “那誰能知道。”

    

    汪秘書說道。

    

    “光我們這一輪基礎建設,就得向外放出兩千萬兩,這些很多都是從那些地主老財家地窖挖出來的,據我所知甚至還有宋朝的銀錢。這些銀子撒出後市麵上白銀流通量暴漲,流通量暴漲的結果是物價上漲,我還愁著到時候怎麽調節呢!你還想往外放鈔票,還想多印鈔票,你是準備讓物價漲上天?”

    

    楊信說道。

    

    他這兩千萬砸出去,必定會引起物價的大幅上漲,這是大規模經濟刺激的必然後果。

    

    不過好在他是糧食專營。

    

    所以不會造成糧價上漲,隻要糧價不漲其他就可以承受了,說到底也就是些日用及副食品而已,豬肉漲兩倍沒什麽,饅頭別漲價就行。

    

    “未必吧!

    

    咱們這邊的物價一漲,那北方貨肯定湧入,老百姓也就是買幾身新衣服而已,這倒是免不了,但廣東那些商人們就樂開花,他們就是抽空廣州也會把貨運來,他們的貨物湧入後,物價終究會穩定下來。

    

    不過他們那裏倒是會物價上漲。

    

    但那關咱們屁事。

    

    而且咱們也不會受損失,咱們可以把糧價漲上去,然後咱們又把銀子收回來了,左右咱們是北方糧食的供應者,除了咱們誰也不可能為北方提供足夠的糧食,多少銀子一石還不是咱們說了算?收回銀子後咱們就可以發鈔票了,把鈔票放到外麵流通,隻要咱們在外麵那些錢莊維持兌換,那麽外地商人也會收鈔票,但咱們往外賣的糧食,就不一定是鈔票支付,這樣咱們就用鈔票收回銀子。

    

    這樣咱們的財富也就無窮無盡永遠不會枯竭,畢竟咱們印的廢紙就是錢,而且都用鈔票的時候,若是咱們出了事錢莊倒閉,那所有人的銀子就都沒有了。

    

    他們就不能讓咱們出事。

    

    啊!

    

    我太聰明了!”

    

    汪秘書像個貪婪的資本家一樣開心地說道。

    

    楊信不得不承認,她是對的。

    

    隻不過是把物價上漲的危害轉嫁到外麵去,發鈔票支撐建設,增加流通量吸納外麵商品湧入,但利用手中掌控的糧食把外流的白銀收回,以收回的白銀支撐繼續發鈔,然後開始下一個循環。

    

    但這個循環進行一次,他們控製區以外的血就被抽一次。

    

    而最終的結果,就是整個大明為江浙的繁榮買單,實際上原本也差不多,魯西那些棉產區的饑荒就是這樣造成的。

    

    “最毒婦人心啊!”

    

    他感慨道。

    

    然後一巴掌抽在了某個位置……

    

    汪秘書驚叫一聲。

    

    “趕緊做事去,我一日不死你終究是秘書!”

    

    楊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