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鯉魚山牛話
字數:4567 加入書籤
大牛見我對著半月池出神,輕推了我一下說:“不要老想著過去,早點回去休息,明天帶你們出來轉轉,回去回去。”
大牛的話打斷我的回憶,我看著他,笑著表示歉意,與他一同回文化站。
第二天,大牛帶著我們轉了一圈後,在文化站食堂吃午餐,下午我們到了第一個寫生點鯉魚山三江塔。
大牛一到鯉魚山,第一時間叫我們三個人先到關帝廟,他對老趙與阿光兩外鄉人說這關帝廟靈著呢!要上柱香,保個平安。他平時也經常來,還說每一屆新的書記鎮長到了三江鎮上任,他都會帶他們來關帝廟燒香,保三江鎮人民平安,他說這也是一種文化,自己是搞文化的,更應該這樣做。
關帝廟委實建得甚有氣派!紅棕色的瓦屋頂,是以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嵌瓷工藝,栩栩如生地塑著各種三國人物:有桃園三結義、趙子龍救阿鬥、三英戰呂布的故事;也有千裏走單騎、草船借箭、蔣幹盜書和單刀赴會等等。整個屋頂就是一座藝術的殿堂,這座從清中期就留下來的關帝廟,已有近二百年的曆史,能夠幸存下來不被破壞,已實俗不易。屋頂這些殿堂級文物,現代工藝幾乎難於複製,上麵人物造型神彩各異,鬼斧神工,巧奪天工,而且色彩豐富,頗見當時民間藝人的深厚功力。這座廟坐西朝東,正對韓江,廟大門兩側則是兩幅精美石雕,左邊雕刻的是劉皇叔三顧茅蘆,右邊雕刻的是張翼德大戰長阪坡;正門兩邊一副對聯分別是: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師臥龍友子龍龍師龍友
橫批是:漢壽亭侯
內堂正廳是關公的木雕漆金像,約有一米多高,是用樟木雕刻而成的,威武正氣,雙眼耿耿甚是有神!紅臉黑須居中而坐,後麵關平周倉分列左右。周倉手上拿著的青龍刀在燈光下習習生光,真的讓人有一種望而生畏的感覺,懾人心神。
在這三江塔鯉魚山下轉了一圈後,我們覺得這裏很適合寫生了。鯉魚山、三江塔、關帝廟、禪隱古寺,山下成片的芭蕉林,山上各種樹木和果樹,把鯉魚山上的古塔,也襯托得十分有氣勢。而韓江急水渡口的輪渡,渡口等著過渡的人們,大人小孩,單車摩托車,以及停泊在這裏的小漁船,是畫裏天然的臨水場景,遠處幾位釣翁正聚精會神在垂釣。碼頭邊上幾間小石屋,依著堤圍而建,高低錯落,古樸而有入畫感。堤圍內有一小壙埕,竹林榕樹相間,大榕樹下有一老一小兩頭黃牛,石屋前,牆上放著些農用工具,壙埕有一隻農家小木桌,幾張簡陋的小竹凳。幾位村姑大嫂,正在榕蔭下邊繡花邊聊天,眼睛老是往老趙身上看來,似乎在談論著他的大胡子。鵝僚上有一瓜棚遮著,旁邊的菜地種著綠油油的菠菜、TJ白、厚合和芥菜。幾隻雞兒正在覓食,遠處二隻正在嬉戲的小狗兒,不時發出人聽不懂的聲音。這時一隻大點的黃毛狗,機靈地從遠處匆匆忙忙跑了過來,不知要往哪裏去?忽然停了下來,豎起耳朵,也不知聽到什麽?注視著我們這幾個陌生人,吐了吐舌頭,夾著尾巴無趣地走開去。
這種鄉下的畫麵,真的是隻有身臨其境,才有體會!堤圍裏麵這邊,是成片成片的莊稼稻田。灌溉水利溝就像天然的切割線,縱橫交錯著,有斜線,直線和橫切線,把田園格出了大小不一的圖案,偶爾間又間格著大小不一的漁塘,漁塘旁又搭著一些零落小木屋。眼前這些景物,讓畫慣北方名山大川的老趙和阿光,大呼美倫美煥了!他們都說,到了這裏,才會真正理解我畫的那些田園山水,那種樸素的原生態之美。
阿光提議上三江塔看看,大牛就極力阻撓,說這塔年久失修,況且上麵已給地震時震壞了,鄉裏人也傳說這塔有塔神,或是有些靈異的東西,己沒有人敢上去了。上個月我們另一同學加二就在塔上“掉”下來摔死了……大牛倒是提議說,可乘船到韓江對岸,往三江鎮這邊看,把韓江急水渡碼頭渡口,關帝廟等建築物,也組織在畫麵裏,畫麵會更完美更易取舍更有觀感。
這提議我們都覺得很好,所以就乘每人一元的渡船,到了對岸,那感覺真的不同,大胡子老趙就大讚牛站長,真的是有牛眼光!難怪能當站長,大牛就一手摸著將軍肚,一手摸著光頭,笑咪咪地沾沾自喜了。我忽然覺得,大牛竟有點可愛。
老趙與阿光對著南方這田園勝景,甚有新鮮感,而過了江這邊,也有另一番景象,令人目不暇接。他倆開心得著手開始畫畫了。我偷偷問大牛:
“加二是怎麽回事?”
我這一問,大牛心情一時有點沉重,和我在岸邊堤圍的大金鳳樹下,一小長石凳上坐下,點上一根紅雙喜香煙,猛抽了幾口說:
“說來話長,這瘋狗死了也好,可憐的是兩個‘軟年’(潮語,身體沒病但天生就不能走路的人)!”大牛把隻抽了一半的煙頭,放腳下狠狠的踩,語氣十分氣憤,便對我聊起我們的同學加二:
“加二初一大病後耳聾,沒再讀書你是知道的?是吧?”大牛望著我說。
“知道,村裏人當時說是他爹積惡太多,在破四舊時,燒了王公宮裏的老爺,說這是的報應,但這又關加二什麽事?”我一臉茫然,心裏想:難道他父親做的壞事,報應在加二身上了?
“可不是嘛!後來加二的家庭就成了一個純殘疾的家庭了,也許他的命就注定這樣。”大牛又點燃一支煙,然後開始說著加二的事——
加二他爹,原來在六十大革命時,還是三元村出名的一號人物。他父親是一個孤兒,解放前,原是地主大宅桃源裏的養豬娃。這桃源裏的主人,算起來還是加二他爹家的族親,看他是個孤兒,便好心收留在家裏。解放後,翻身做了主人的加二他爹,評了個雇農的身份。這一下讓加二他爹,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在鬥人那年代便成了最有力的代表人物,把他原來的雇主踩在腳下,當豬爬,自己騎在那老雇主身上,又打又罵的,鬥得老頭子一家沒了出頭天,老頭子活活給氣死了。
大牛顧著說話,手中的煙快燒完了,他趕緊吸了兩口,把煙踩腳下滅了繼續說:後來,加二他爹也曾經一度成為革委會的頭頭,可惜出身是個放豬娃,是個文盲,又不好學,家裏又窮,還好吃懶做,總上不了台階。入黨申請書都不會寫,最終竟爭不過也是雇農身份的老金,這老金能說會道的。所以加二父親當不了治安主任,一直也入不了黨,因此也沒有姑娘喜歡上他。最後不得不重操舊業,養起兩頭公豬來,專門為別人家母豬配種了。
這職業是牽豬哥的人,在鄉下更難找老婆了,幸好隔壁王媒婆,給他介紹一個死了丈夫的外地女人,白送給他做老婆,總算搭起個家。可惜他母親在生加二的時候,是個高齡產婦難產死了,加二能保下來,己經算萬幸了。當時加二他爹也真夠慘,人家就說他這是報應,說加二他爹在革委會時,強奸過鄉裏地主家的姑娘,也不知是不是有這回事?後來加二他爹穿街過巷,四鄉六裏牽著公豬給人家母豬配種,隻得總帶上加二了,又當爹又當娘。也總算把加二給拉扯大了。
大牛像講故事一樣說著,讓我竟聽得入了神。因為大牛講得很有條理性,而且說話時抑揚頓挫的講,十分生動。其實大牛說的這些舊事,我早年在鄉裏時,大概也有過一些了解,畢竟加二從小學就是我們的同學。隻不過在我去了深圳後,對鄉裏的事知道就很少了,我便讓大牛繼續接著說加二後來的事。大牛摸了摸光頭,好像有個蒼蠅在他頭上,然後他又點燃一根煙,吸了兩口接著講——
加二初中那場大病之後,耳聾對他爹的打擊很大,過不了幾年便過去了。加二從耳聾後,就再也沒進過校門,在他爹死後,加二便守著他爹留下的一頭老公豬和村北臭水溝邊的舊石屋,吊兒朗當地過日子,隻能跟著大夥出洋東賺工分,而有時生產隊沒活幹,他也會偶爾帶著他爹留下來的家庭遺產老公豬,穿街過巷,去給人家母豬配種,換點酒錢。有一年春節,加二自己寫的一副對聯讓加二遠近聞名。
左邊是:
當紅娘穿針引線
右邊是:
伴新郎旅遊結婚
橫批是:
包產到戶
因為公豬與母豬交配,有時必須牽豬哥的人,用手幫忙抓著公豬的那條東西插進母豬,交配才能成功,上了年紀的人都懂得。因此穿針引線十分中肯!這加二畢竟還是讀過書的,比他爹有才。
但鄉裏的姑娘們一走到他門口,就“呸”的一聲吐了口痰,口裏直罵這加二不是人。加二也讓姑娘們瞧不起,加二喝酒出了名,人又長得很醜,又懶得很,做工也是三天抓魚,四天曬網,職業又是牽豬哥,沒有姑娘願意嫁給他,所以總是討不到老婆。加二隻得終日與鄉裏清潔工老員,混在一起,閑時也摸些魚蝦田螺之類的,換點小錢。
可沒兩年,老公豬也配不了種,就給加二賣掉,加二也有錢了好幾天。但花光了賣公豬的錢之後,加二的日子過得就苦。確實沒錢喝酒時,就幫人做點泥瓦工活,弄幾個工錢,隻能過一天算一天,一年一年撐著過去,不知不覺便成了大齡青年,又經常與老員一起去發廊找小姐……所以生活確實很艱難,自己也不爭氣。
這樣到了將近四十歲,鄉裏那王媒婆的女兒,也是做著媒婆,還是給加二提了門不用錢的婚事,人,還長得蠻好看,可是不會走路,是個軟年。這加二為了傳宗接代,也沒想那麽多,就提著幾斤酒兩條煙,與老員一起去把軟年給抱了回來,當晚,三個人在加二家喝個小酒,就當是結婚了。
加二近四十歲才有了老婆,也總算有個像樣的家了,剛娶老婆時也歡喜了一段時間,人也學勤快了一點,但可惜好景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