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海港

字數:3419   加入書籤

A+A-




    果然不出所料,這個話一出,話題很快就被帶到了兩國邊境的問題上。

    其實兩國邊境的摩擦,一直以來都是圍繞著人參展開的。在朝鮮全境,隻有長白山一代有野生人參出產,而且其品質還略高於興安嶺等處的人參,一直以來都是朝鮮的特產。

    朝鮮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對人參有異乎尋常的熱愛,因此也催生出了,一大批以采參為生的參民。

    經過多年的采摘,朝鮮一邊的山參越來越少,而大清那邊因為封禁,所以山參極多。許多朝鮮人就開始越過邊境采參,也因此經常會與當地百姓發生衝突,嚴重的時候還會殺死邊境巡邏的兵丁。

    而這次衝突就是這樣引起的,一夥跨境的采參人遇到了百事行的運棉商隊,擔心形跡敗露,出手將商隊中人殺死,然後逃回國境。

    這些跨境的采參人,都是一群亡命之徒,身上都背著凶器,而且打鬥起來都是舍命搏殺,商隊那幾個護衛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本來事情到這裏,是大清站著理,結果琿春統領不知道抽了什麽瘋,下令嚴查當地鮮族人,許多百姓被屈打成招,甚至有無辜的鮮族百姓被砍了腦袋,冒充參民。

    琿春頓時民變,鮮族百姓揭竿而起,攻占縣衙,而朝鮮軍隊也有了保護治下百姓的借口出兵,圖門江以北本就鮮族百姓居多,所以很快就將全境占領。

    事情到了這一步,反倒變成了大清隱隱理虧,雖然仗打勝了,但是談判桌上,卻談的異常艱辛。

    在這方麵,索額圖就顯示出了超常的才幹,談判之中,舉重若輕,不急不緩,盡最大可能爭取著利益。

    大清的底線是重新以圖門江、長白山、鴨綠江為界劃定兩國邊界,大清可以給予李朝一定補償。

    雙方的分歧在於延邊的歸屬和賠償問題。

    而李朝人則堅持要將他們口中的間島,變成朝鮮的國土,雙方以海蘭江為界,放棄補償,並且願意增加每年的進貢。

    雙方談了一下午,說得引經據典,口綻蓮花,但卻誰也說服不了誰,但好歹都做了些微小的讓步,也不算毫無進展。

    胤祚初時還有興致聽一些,並不時插兩句嘴,但後來就打起瞌睡來了,因為實在太無聊了。

    他想象中的談判應該是那種慷慨陳詞,舌戰群雄的樣子;而事實上雙方的談判更像是茶話會。

    朝鮮的官員開口之前,必先引經據典一通,孔子有雲,孟子有雲的;大清官員則喜歡扯出曆史,動輒從唐宋乃是西漢講起。

    第二天談判的時候,胤祚說什麽也不想去了,反正談判的底線他和索額圖已經定好了,索額圖簽署過《尼布楚條約》,在這方麵,經驗老道,倒也不怕出什麽問題。

    而胤祚昨天把李朝官員都得罪了一通,今天不出麵,雙方的關係還能融洽一些。因此,索額圖便也同意了。

    與索額圖分開之後,胤祚便換了一身便裝,找到吳澤去上街了。

    “龍公子,您是要上哪去啊?”吳澤諂媚道,“這朝鮮不比咱們大清,茶樓酒肆都低劣的很,妓院勾欄的姑娘伶人倒是別有一番味道。隻可惜全是大腳,缺了不少美感。”

    胤祚聞言不禁又對古人的審美一通鄙夷,在整個東亞的文化圈中,也隻有漢人女子是裹腳的,而滿人乃至深厚儒家文化影響的朝鮮、日本等,都沒有裹腳的習慣。

    而此時清朝人認為一個女子漂不漂亮,關鍵要看腳小不小,有些文人雅士還喜歡把酒杯放在女子的三寸繡鞋裏,以此做樂……光是想想,胤祚就一陣惡寒。

    “我出來不是看姑娘的……”胤祚扶額道,“而是來看看有什麽商機。”

    “商機?”吳澤有些詫異,“這麽說,公子連朝鮮的賭坊也不打算試試?聽說朝鮮有種新玩法,叫個什麽紙牌……”

    大清禁賭,所以不少商人到了朝鮮,都喜歡去賭坊一試手氣。

    胤祚沒好氣的道:“紙牌都是我發明的……好了,閉嘴,安心逛逛便是。”

    鹹興府是一處臨水而建的城市,位於城川江下遊左岸,城外不到四十裏便是大海,海港位於鹹興城以南。

    鹹興府中的大部分百姓都是經營漁業、船運為生的,雖然生活的大多貧苦不堪,但是比城外的百姓,好上不少。

    城中也有零星的坊市,主要的商品多是魚蝦之類的海產,也有衣服鞋襪、鍋碗瓢盆之類的生活用品,但是種類和數量都十分缺乏。

    逛遍了城中之後,胤祚又找來馬匹,打算去城外的海港看一看。

    鹹興府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十分優越了,即是河流出海口,也是天然的良港。

    “……可惜的是,鹹興府的港口,位於朝鮮半島的東麵,隻能和日本商貿,若是港口在西麵,能和大清商貿的話,應當比現在富庶得多。”騎在馬上的吳澤如是說道。

    大清經濟中心主要是江南一帶,而在康熙朝掃平了台灣的威脅之後,對於海陸通商的限製也少了很多,所以朝鮮西岸的城市都繁華起來。

    胤祚的齊齊哈爾沒有海港,不能發展海運,這不得不說也是胤祚的一個遺憾。

    “公子,咱們到了。”吳澤停下馬道。

    胤祚抬頭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座繁忙的小漁村,海麵上,停泊著幾十艘破舊的漁船,這些漁船大多單桅平底,有的甚至無桅。碼頭的棧橋最遠也隻延伸了兩百步,能停泊吃水一丈深的船就不錯了。

    岸上建著幾十棟殘次不齊的茅屋,有的院子裏還在晾曬著魚幹。

    “這就是鹹興的海港?”胤祚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些船打個漁都費勁吧,能航行到日本?”

    “可能是在海上呢吧。”吳澤的表情有些不自然,“受明朝影響,朝鮮的造船一直十分落後,所以其海船都是從大清購買的。”

    “嗯?”胤祚頓時有些詫異,“怎麽?民間有商人賣船嗎?”(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