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二章 死穴!

字數:6829   加入書籤

A+A-




    

    

    鮑湛霖“瀝陳小宗入繼大宗弊曷勝言仰祈睿鑒事”一折,通篇沒有提到一個“榮安公主”,也沒有提到“立女帝”三個字,但其殺傷力,實在十倍於寶廷的“為文宗顯皇帝血嗣未絕仰祈睿鑒事”一折!

    不過,如果沒有寶廷的折子在前,鮑湛霖的這個折子,就會顯得莫名其妙:“小宗入繼大宗弊曷勝言”是自然的,可是,文宗顯皇帝血嗣已絕,不立小宗,就沒有皇帝可立,你扯什麽“弊曷勝言”,那不是純屬廢話嗎?

    但寶廷“文宗顯皇帝血嗣未絕論”在前,鮑湛霖的言下之意,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既然“小宗入繼大宗弊曷勝言”,那麽,唯一的除弊之道,就是立榮安公主為帝!就是說,寧肯立女帝,也不能立小宗!

    “小宗入繼大宗弊曷勝言”,自不待言,問題是,立女帝,一般的是“弊曷勝言”,至於哪個的“弊”更大些,這真的是一個屁股坐在哪邊兒的問題了。

    鮑湛霖的折子的厲害之處,在於他的屁股,完完全全和目下“垂簾聽政”的兩宮皇太後坐在了一起,同時,也和賓天的文宗顯皇帝坐在了一起。

    文祥完全能夠想象,兩百餘朝臣“撼門大哭,聲震闕庭”的景象,對母後皇太後會造成何等巨大的心理衝擊。

    更何況,裏麵還躺著十六具血肉模糊的朝廷大臣的屍體!

    文祥清楚的記得,恭王和慈禧,決定殺肅順、載垣、端華的時候,慈安驚呼一聲:“啊,還要殺人啊?”

    她花容慘淡的樣子,文祥迄今曆曆在目。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鮑湛霖**裸的威脅:如果立小宗,天津的那位,十成十做不成“聖母皇太後”了;你呢,十有**,做不成“母後皇太後”了;你們的老公,以後,就沒有人上香祭祀了;你們那個剛剛掛掉的兒子。就更加是孤魂野鬼一隻啦!

    好吧,立小宗,還是立女帝,你們倆自個兒看著辦吧!

    最要命的是,鮑湛霖的威脅,竟是無可辯駁。

    親貴重臣會議嗣皇帝人選的時候。文祥、曹毓瑛、許庚身三位軍機大臣,曾先後就如何保證“帝係不墜,統緒不亂”發言。

    文祥說,“‘嗣皇帝’之所以為‘嗣皇帝’,既要繼統,亦要承嗣,這一點。必須先行明確下來,庶幾帝係不墜,統緒不亂。”

    曹毓瑛說,“嗣皇帝必須承嗣。這一層,必須敘進遺詔裏麵,昭告天下。”

    許庚身說,“嗣皇帝‘承嗣’一節,非但要敘進遺詔裏,也要敘進新君登基的詔書裏,明示天下。千秋萬世,不易不替。”

    他們三人的建言,都是吸取前明“大禮議”的教訓。防止出現類似“大禮議”的麻煩,可是。這些建議,這些措施,在鮑湛霖的折子麵前,是如此的蒼白無力!

    兩道詔書,就能保證嗣皇帝不改主意了?明世宗繼位的時候,關於認誰做老爸的的詔書,難道頒發得還不夠多嗎?

    到皇帝親政了,翅膀硬了,他若真要食言而肥,誰攔得住?

    前明數百朝臣攏在一起,付出十六條性命的代價,依舊攔不住!

    本朝呢?

    本朝的大臣,在這種事情上,是肯定不會有前明朝臣的那個勁頭的恐怕,連一半兒都沒有吧。

    唯一能保證嗣皇帝不改主意的法子,就是兩宮皇太後垂一輩子的簾,嗣皇帝做一輩子的傀儡。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文祥苦笑。

    其實,就算這樣,也還是保證不了啊兩宮皇太後的年紀,比嗣皇帝的年紀,必定要大得多,要是她們“走”在嗣皇帝的前邊兒呢?

    就算她們“走”在嗣皇帝的後邊兒嗣皇帝還有自己的兒子呀,這位新皇帝,終有成人的一天,終有親政的一天,到時候,他如果不想認文宗做自己的祖父了呢?

    難道,兩宮皇太後可以長生不老?

    文祥長歎一聲。

    鮑湛霖的折子,真正是拿住了兩宮皇太後的死穴!

    文祥心亂如麻。

    張璁、桂萼這兩個混蛋!真正是……遺毒三百年!

    唉,算了,批評前人,純屬發泄怨氣,於今事一無補益,折子既然發了下來,軍機“叫起”的時候,必定就是要議的了,自己……該持何種立場呢?

    心裏一片茫然。

    恭王福晉闖宮,恭王拂袖而去,嗣皇帝的人選難產,文祥眼見僵局形成,已經做好了在“遠支”中挑選嗣皇帝的心理準備。

    當然,說是“遠支”,其實還得先在“欽定字輩”中、也就是在聖祖一係之內挑選,理論上來說,聖祖一係之內,依然可以算是“近支”的。

    文祥將仁宣一係之外、聖祖一係之內的年幼的“載”字輩,都找了出來年長的不必考慮,文祥心知肚明,“上頭”不可能“國賴長君”的。然後,體格、品行、智識、家世,一一臚列,一個一個的分析、判斷,看一看,哪一個是最適合做嗣皇帝的?

    就在文祥勤勤懇懇的做著功課的時候,寶廷“為文宗顯皇帝血嗣未絕仰祈睿鑒事”一折爆了出來,他立馬就蒙圈了。

    文祥自然是不讚成立女帝的。不過,他眼界開闊,並不以為西洋的“文明”,中國就一定不可以借鑒。實際上,不需要寶廷在折子裏囉嗦,英吉利、西班牙等國,女王繼統、當國的情形,他都是清清楚楚的。

    可是拿現在的話說,步子太大,是要扯著蛋的!

    這也罷了,文祥真正疑慮的,其實還不是女主當國,而是如果女主當國,皇嗣的問題,該怎麽解決?

    這才是最重要、最關鍵的問題!

    說的明白點兒,榮安公主若登基繼統。她這一代,還好說,問題是,下一代,該怎麽辦?她的兒子,是姓愛新覺羅呢?還是姓瓜爾佳呢?

    如果姓瓜爾佳不管到時候愛新覺羅氏還算不算“宗室”,都形同改朝換代。這是文祥絕對、絕對不能夠接受的,雖然,他自己也姓瓜爾佳。

    如果姓愛新覺羅,就等於叫關卓凡的兒子“改宗”,那麽,關卓凡能夠接受嗎?

    說到這兒。以下這個問題就再也無法回避了:寶廷上“為文宗顯皇帝血嗣未絕仰祈睿鑒事”一折,到底隻是他自己“希圖悻進”,還是有人在背後指使、推動?

    如果是有人在背後

    文祥不由背脊發冷。

    劉寶第已經斷定,寶廷上“為文宗顯皇帝血嗣未絕仰祈睿鑒事”一折,是出於關卓凡的指使;並且判斷,“上頭”已有“立女帝”的意思了;文祥卻還在躊躇難決,這絕非他的智力不如劉寶第。而是還是那句話:屁股決定腦袋。

    文祥對關卓凡,是真心實意的佩服的。他承認,關卓凡確是百年難遇的大才,國家確是少不得此人。同時,不知不覺中,他和關卓凡的聯係,愈來愈緊密,愈來愈信任、依賴關卓凡,不然,他不可能主動提出。裁撤、合並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因此,內心深處,文祥是極不情願關卓凡做這個幕後推手的。類似的念頭一冒出來,他就本能的回避。

    可如果是真的他。他,他到底想幹什麽呀?!

    如是,到了時候,自己何以自處?!

    眼見局勢發展迄今,“立女帝”一事,愈來愈像有人在幕後指使、推動,也愈來愈有成事的可能了!

    文祥的心中,像壓上了一塊大大的石頭,沉甸甸的,墜的難受。

    不多久,曹毓瑛、許庚身、郭嵩燾都到了,都看了鮑湛霖的折子。

    軍機大臣是最講究“宰相風度”、最講究“持誌養氣”的,不過,還是能夠在大軍機們的臉上,看到他們心中的震撼。

    養心殿的總管太監,早早的就過來傳旨:母後皇太後已經駕臨養心殿,軒親王一到,立即“叫起”。

    母後皇太後駕臨養心殿如此之早,是頗少有的情形,幾個大軍機,都隱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

    關卓凡終於到了看看時辰,今兒個,軒親王可是比平時到的晚了些。

    “鮑雨亭的折子,”關卓凡平靜的問道,“各位都看了?”

    幾位大軍機,都點了點頭。

    “好,這就‘上去’罷!”

    進了養心殿東暖閣,剛剛站好、跪好,母後皇太後就進來了。

    果然是“早已經到了”。

    升座、行禮之後,慈安開口了:

    “那個‘左順門’……是在哪裏啊?”

    大軍機們微微一愣,隨即明白了,母後皇太後問的是,“大禮議”中,群臣“哭門”的左順門。

    沒想到,母後皇太後一開口,問的是這個問題。

    有人未免腹誹,覺得母後抓不住重點;但更多的人,卻是心中微微一沉。

    “回母後皇太後,”關卓凡說道,“就是協和門前明叫做‘左順門’,本朝改成了‘協和門’。”

    協和門是太和門廣場的東門,進入午門之後,站在金水橋上東望,就是協和門。

    “啊……原來是協和門……”

    沉吟了一下,慈安又問道:“那麽,‘撼門’是什麽意思呢?”

    鮑湛霖在“小宗入繼大宗弊曷勝言仰祈睿鑒”一折中說,“大禮議”中,群臣“撼門大哭”。

    母後皇太後的文字水準,雖然不大好,但這個“撼”字,也應該知道是什麽意思,這麽說,有點兒明知故問了什麽意思呢?

    “回母後皇太後,”關卓凡說道,“就是伏在門上,猛力的搖晃,猛力的……捶、砸。”

    嗯,好像明白母後皇太後為什麽要這麽問了。

    “我不大明白,”慈安說道,“他們為什麽要砸……呃,為什麽要‘撼’協和門……左順門呢?”

    頓了頓,“協和門……離養心殿這兒,挺遠的呀?”

    “回母後皇太後,”關卓凡說道,“養心殿是在世宗憲皇帝的時候,才成為天子起居辦事、召見臣工之所,前明和本朝早期,天子的寢宮,都是乾清宮。”

    頓了一頓,“不過,‘大禮議’百官‘哭門’之時,明世宗並不在乾清宮,而是在文華殿,彼時,他正在文華殿齋戒。”

    “啊,我明白了……”

    東出協和門,往左一拐,就是文華殿。

    “撼門”的聲音,“太祖高皇帝呀,孝宗敬皇帝呀”的叫嚷聲,文華殿裏的明世宗,必定聽得清清楚楚的。

    慈安突然一笑:“還好,他們沒有去‘撼’文華門。”

    這句話,壓得幾個大軍機,都不由自主的把頭往下低了一低。

    想著三百四十三年前那個驚心動魄的上午,幾位軍機大臣,心頭都十分沉重。

    “這個‘大禮儀’,”慈安緩緩說道,“雙方孰是孰非,我一個女人家,也實在是弄不清楚,可是,那句話是怎麽說來的?嗯,對了,‘殷鑒於前,覆轍不遠’,本朝是絕對不可以……重蹈覆轍的!”

    *(未完待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