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四章 鐵血火
字數:4707 加入書籤
A+A-
大久保利通。
關卓凡的腦海中,翻書一般,將這個名字在本時空、原時空的重大事跡,一樁一樁的過了一遍。
翻過最後一頁,合上書,他微微的透了口氣。
必須承認,大久保利通是這個時代最頂尖、最優秀的政治家之一,即便考諸全世界範圍,能同他比肩的,也隻有俾斯麥等寥寥數人這樣的人物,一個時代裏,“即便考諸全世界範圍”,基本上,一兩個巴掌就數過來了。
原時空,同時代的中國,沒有這樣的人物。
為了聽起來更順耳些,也可以換一個說法“大久保利通是這個時代最頂尖、最優秀的政治家之一,考諸全世界範圍,足以同俾斯麥比肩”,雲雲。
反正,不論哪種說法,原時空,同時代的中國,都沒有這樣的人物。
本時空呢?
嘿嘿。
還有,不論哪個“比肩”哪個,同時代泰西政治人物中,號稱“鐵血宰相”俾斯麥,正正是大久保利通最為激賞的一位,不過,如果認真論起“鐵血”,大久保的“鐵血”,其實遠在俾斯麥之上。
俾斯麥隻對敵人“鐵血”;大久保呢?敵人不必說了,敵人之外,對朋友、甚至對自己,他一般是“鐵血”的。
大久保利通有一位最好的朋友,叫做有馬新七,“精忠組”就是二人聯手創立的;在政治上,有馬新七堅持激進的“尊王倒幕”,大久保利通隨侍島津久光進京,推動“公武合體”,有馬新七打算趁此機會,襲殺佐幕派公卿,以逼迫藩主倒幕。
有馬新七如果得手,自然要壞大久保利通“公武合體”的好事,他勸說有馬新七罷手,有馬新七拒絕,大久保利通便“斷然處置”,派兵殺死了有馬新七一行人等,並聲言,“芬蘭當戶,不得不鋤。”
這是對朋友“鐵血”。
對自己呢?
前文提及的“鹿兒島炮擊事件”,乃由薩摩武士在神奈川生麥村殺死、殺傷數名英國人的“生麥事件”引發,戰後,英、薩議和,英國要求兩萬五千英鎊的賠償,大久保利通答應了,轉頭卻要幕府替薩摩藩支付這筆賠償。
彼時的幕府老中井上正直、板倉勝靜都氣壞了:我們已經因為你們搞出來的“生麥事件”向英國人賠了十萬英鎊,這筆兩萬五千英鎊的小錢,還要我們替你們出?真當我們是冤大頭?不給!
大久保利通聲色俱厲:你們如果不掏錢,我就去將英國領事一刀砍了,然後切腹自盡,之後的麻煩事兒,你們自個兒慢慢的收拾吧!
井上正直、板倉勝靜瞠目結舌:天下居然還有這種無賴?
可是,他們曉得,這個大久保,是個說到做到的角色,這個險……冒不起啊!
隻好捏著鼻子,替薩摩藩出了這筆錢。
名義上,這兩萬五千英鎊是薩摩藩向幕府“借”的。
當然,時至今日,好幾年過去了,薩摩藩沒有表示過任何還錢的意思。
這是對自己“鐵血”。
不過,大久保利通雖然確實是個“說到做到的角色”,可是,他的“鐵血”,絕非簡單的血氣之勇,其每一次出手,都經過了精確的計算,務求一擊即中大久保利通是從不做沒有把握之事的,更不會如某些熱血誌士那樣,“知其不可而為之”。
譬如,“二次長州征伐”之時,軒軍向京都進兵,大久保自知實力不及,無法正麵與抗,於是當機立斷,腳底抹油,留下長州一家坐蠟,終致“若狹灣之變”。
同時,大久保利通也不是單純的“權謀之士”,一方麵,他不肯“知其不可而為之”,另一方麵,他亦“有所為,有所不為”。
譬如,“二次長州征伐”之前,關卓凡曾經建議幕府,許薩摩藩以“封建”,以達到分長州、薩摩二雄藩而治之的目的,幕府遵囑行事,島津久光亦為之心動,但是,大久保利通激烈反對,島津久光隻好打消了自立為王的念頭。
大久保利通雖受島津久光厚恩,卻並不自居島津家奴,他是另有大誌之人。
這個“大誌”,便是他自青年時便念茲在茲的“勤王改革”。
“公武合體”於大久保利通,隻是分幕府中樞大權的權宜之計,其最終目的,還是“勤王改革”,也即追求日本整個國家的強盛,這一層,“勤王改革”也好,“勤王倒幕”也罷,其實殊途同歸。
不同的是,大久保利通做事,極善審時度勢,不會像高杉晉作、桂小五郎那樣一竹竿子捅到底,當幕府還有利用價值,或者說,火候還沒到的時候,他就力推“公武合體”;當幕府已經沒有利用價值、已成為他的“勤王改革”的障礙時,或者說,火候已經到了,他是說翻臉就翻臉,說“倒幕”就“倒幕”的。
大久保利通的“大誌”,要靠壯大薩摩藩來實現,因此,絕大多數情形下,島津久光和大久保利通的利益,是一致的。
可是,也終有攏不到一起的時候譬如,上麵提到的“薩摩封建”。
這個時候,大久保利通是絕不會曲從島津久光的,要“曲從”,隻能島津久光“曲從”於大久保利通;若島津久光始終“執迷不悟”,則大久保利通的“鐵血”,就有可能潑向他的主公了。
畢竟,在大久保利通的心目中,擺在第一位的,是“日本”;“薩摩”,隻能排到第二位;別的,譬如朋友什麽的,更加等而下之了。
這就是我的對手。
對手如此,隊友呢?
關卓凡不由歎了口氣
沒說的,真正是一群豬隊友!
事實上,關卓凡在給德川慶喜的信件中,曾委婉提醒,目下的日本,遍地幹柴,如果有人點起火頭,未必不會蔓延了開去,終成燎原之勢;駐日公使徐四霖,更是不止一次,當麵向德川慶喜表達過類似的憂慮。
可是,幕府的高層,德川慶喜以下,包括最得信用的小栗忠順,都以為真正能夠威脅他們的,隻有長州藩和高杉晉作、桂小五郎等人,長藩既已覆滅,高、桂等亦已葬身魚腹,餘者何足道哉?
已經升了老中首座的板倉勝靜,總愛說,“不過就幾個泥腿子嘛,能翻起什麽大浪來?我等何必做杞人之憂?”
頭腦清醒的,也不是沒有,譬如,擔任海軍奉行的勝海舟,就不止一次對德川慶喜進言,說民怨沸騰,來日大難,不能不早做預備。
勝海舟是開在幕府裏的一朵奇葩,他不但是幕府內部、也是全日本範圍內,最早認識到“幕藩體製”終將無以為繼的第一人。
此君是“體製內”的人物,卻總是在有意無意地挖“體製”的牆角。譬如,他辦的神戶軍艦操練所和海軍塾兩者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關係畢業的學生,幾乎都走上了倒幕的道路。
其中最著名者,就是被關卓凡殺掉的阪本龍馬。
用現在的話來說,勝海舟是“幕藩體製”中最大的一個“公知”。
不過,不管是不是“公知”,勝海舟“早作預備”的話,是真心為幕府好,可是,因為他的可疑的政治立場,這些話,對於德川慶喜來說,起不到什麽實質性的作用。
本願寺點起火頭,倒幕派順風縱火,薩摩藩趁火打劫,幕府
唉,如果俺不插手的話,幕府的潰敗,大約比原時空的“戊辰戰爭”還要快些!
關卓凡曉得,幕府之所以如此篤定,除了對局勢、對潛在敵人、對自身力量,統統糊裏糊塗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退一萬步,真的“來日大難”了,也不怕!因為,大清國不會不插手不能見死不救嘛!
是不能見死不救
可是,這一回,我救的來這幫子豬隊友嗎?
我
關鍵是,我他娘的騰不出手來啊!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