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委員會和委員會

字數:4701   加入書籤

A+A-




    

    

    道光二十年,即1940年,鴉片戰爭,英軍總兵力一萬九千人。

    鹹豐十年,即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總兵力一萬八千人。

    兩次戰爭,侵華軍隊的總兵力相若,即是說,近代化的軍事力量,對付前工業化的中國軍隊,兩萬兵力足矣。

    開始“工業化”了之後呢?

    光緒26年,即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總兵力五萬。

    當時的中國軍隊,其實還是農業社會的身子,但作好作歹,總算在下體,穿了一條破破爛爛的“半工業化”短褲。對付這種軍隊,侵略軍的兵力,增加一倍,算到頭了,再多就沒有實際意義了。

    現在的軒軍,總兵力超過六萬,其中沐浴過美利堅腥風血雨的,超過五萬。這五萬兵,對陣英法,或者經略全國,或許還略有不足;但若隻求自保,則堅固過於磐石。

    關卓凡在軒軍內部,建立了一個“軍事委員會”,把華爾、張勇、福瑞斯特、白齊文、伊克桑、薑德、安德森七個人放了進去,華爾任“主任委員”,張勇任“副主任委員”,其他五個,是“委員”。

    關卓凡自己,任“委員長”。

    明確規定:軒軍日常之管理和建設,由主任委員以下負責;涉及軒軍之調動、指揮,一律報委員長批準。

    理論上,丁世傑也是這個“軍事委員會”的成員,當然這隻是“掛名”,丁世傑並不參加天津駐軍的實際工作。

    華爾這個軍團長,性質頗為微妙。他以客卿身份參加軒軍,以“鬆江軍團軍團長”名義,成為關卓凡在美指揮作戰的副手。其權力,其實是有限的。

    本來,“鬆江軍團”隻是一個“戰時機構”,就是說。是“臨時性”的。現在,“鬆江軍團”不但變成永久性的,還和軒軍二合為一,則華爾這個軍團長的權、責為何,容易讓人產生誤會,必須加以明確。

    “軍事委員會”的建立,表明:軒軍調動、指揮的權力。在爵帥一人之手;其他的人,隻有“管理和建設”之權責。

    戰時,經爵帥授權,將領們才擁有對本部的指揮權。

    還有,五個師長,參與軍團層麵的工作。使軒軍的的日常管理,成為“集體負責製”。一方麵,軍團的決策經研議而得共識,執行起來更加順暢;一方麵,也可預防有人專權,削弱關卓凡對軒軍的控製。

    最重要的是,既然“涉及軒軍之調動、指揮。一律報委員長批準”,那麽,軒軍以外的人,就不能“調動、指揮”軒軍了。

    不過,關卓凡留了一個“後門”:在必須做出關於軒軍調動的重大決定、又無法聯絡到爵帥的情況下,由七個委員投票,決定如何進止。

    軍事委員會之下,建立“士兵委員會”。

    關卓凡的這個決定。對諸將之震撼,不在“掃盲工程”之下。

    “士兵委員”每個連隊一人,由全連士兵“自行推舉”,軍官不得參與,不得幹涉。

    每個班先自行推舉一位“士兵代表”,然後全連的“士兵代表”開會,從中自行推舉出一位“士兵委員”。

    就是說。“士兵代表”既是“推舉人”,也是“被推舉人”。

    “士兵委員”任期一年,期間退役、陣亡、升職,即行“補充推舉”。

    “士兵委員會”本身並不開會。每一位“士兵委員”聯絡“士兵代表”,了解情況,然後每月一次,向“軍事委員會”直接“匯報工作”。

    匯報內容,就是兩項:

    第一,在訓練和作戰之外,長官有沒有虐打士兵?

    第二,長官有沒有克扣士兵的糧餉被服夥食?

    其他事項,原則上不予受理。

    “士兵委員”匯報事項,“軍事委員會”必須認真記錄,存檔備案。同時,將“節略”上報委員長。

    與會諸將心裏都在說:爵帥的這一手,太厲害了!實在是在全軍每一個連隊都派了耳目!而且,說是一個“士兵委員”,其實是所有的士兵一起盯著——軍官想要行差踏錯,幾乎沒有任何可能了!

    關卓凡說道:“咱們軒軍,官也好,兵也好,都是兄弟。既然都是兄弟,怎麽好又打又罵?上陣見仗,你是要人家替你賣命的,平日裏,怎麽敢虐打軍士?打起仗來,不怕人家在背後打你的黑槍?”

    他微微掃了諸將一眼,見個個神色鄭重,全神貫注,心中滿意,又說道:“訓練的時候,有的兵笨一點,有的兵懶一點,急起來踹兩腳,在所難免;打起仗來,怕死的,當逃兵的,當場槍斃也不稀奇。所以,特別指明,‘訓練和作戰以外’——所以,這個‘士兵委員會’,絕不會對長官平日的管教、訓練,造成任何關礙。”

    關卓凡說道:“各位都是帶老了兵的,曉得當兵的最在乎哪些事情?除了行軍法,你不打他,不罵他,不克扣他的糧餉,這樣子帶出來的兵,上了戰場,哪有一個做縮頭烏龜的?”

    諸將都是心悅誠服的表情。

    當時的軍隊,不論哪個國家,長官打罵士兵,都是家常便飯。

    以後世標準,不同層級軍人間過於顯著的差別待遇,也非常普遍。而這種差別,相當程度上來源於軍官對於資源的過度侵占。這種情況,和長官打罵士兵一樣,各國相差仿佛,隻是程度有所不同罷了。

    所以,如果關卓凡真能解決這兩個問題,他的軒軍,一定是當世第一軍,什麽英國法國普魯士,都要給他跪。

    還有一層意思,關卓凡沒有說出來。

    將監督上官的權力——雖然這個權力還很有限——交到士兵手裏,對於當時的士兵來說,完完全全是“開天辟地”。這種從天而降的“主人翁責任感”,能帶來怎樣的戰鬥力的提升,是當時的治軍者無法想象的。

    關卓凡的“士兵委員會”,靈感當然來自原時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期那次著名的“改編”,但也頗有不同。關卓凡手裏,“士兵委員會”的權力被大大縮減,本質上是一種積極性很高的“坐探”。不過,相對於本時空這個時代,已經足夠用了。

    關卓凡還不能高喊“官兵平等”,但卻可以要求“官兵友愛,同甘共苦”。

    他明確要求:實行連、排、班編製後,一,排長要和士兵同宿;二,連長使用的臥具必須和士兵一樣。

    和連、排、班編製配套的,是建立“三級連隊會議製度”。

    第一級,班務會議,每周一次,全班參加,班長主持,周日晚飯後進行。

    第二級,排務會議,每半個月一次,班長、副班長參加,排長主持。

    第三級,連務會議,每個月一次,班長以上人員參會,連長主持。

    會議內容:

    一,做本單位、本時段的“工作總結”,對參會各人、各部的表現做出點評,“揄揚進步,補闕拾遺”。

    二,傳達上峰的各種指示。

    三,研究、布置下個時段的工作、任務。

    信息量很大,將領們全神貫注地聽著,腦子裏轉著念頭:這可新鮮,“會議”這個玩意,以前都是高級將領們的事情,現在,大頭兵們也要來“會議”了!

    但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士兵們可以由此知曉自己到底要做什麽,做的對還是不對,好還是不好;而且上下通達,毫無壅塞,政策施行的質量、效率都會大大提高。

    會議一天兩天開下來,將領們對關卓凡愈來愈佩服,都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的感覺,真正是“仰之彌高”!

    說的俗一點,就是“五體投地”——爵帥真神人也!

    *

    ps:明天一更,放在傍晚。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