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章 途中(回江寧)

字數:2903   加入書籤

A+A-




    午後,李丹若帶著朱嬤嬤,趕到城外客棧。

    剛上了樓梯,俞嬤嬤從程老太太屋裏迎出來,曲膝見禮,“五奶奶回來了。”

    李丹若很是驚喜,忙微微欠身,還了半禮,“嬤嬤好,怎麽找過來的?這兒可不好找。”

    “我一直讓兒子打聽著,昨天,他一直遠遠綴在老太太她們後頭,看到五奶奶接了人,安置到這間客棧裏,今天一早上,我就趕過來了。”俞嬤嬤忙解釋道。

    李丹若沒敢和俞嬤嬤多話,先帶著朱嬤嬤進了屋。

    朱嬤嬤先跪倒,給程老太太磕了個頭。

    程老太太忙抬手示意她起來,讓著她在床前小凳子上坐了。

    朱嬤嬤眼淚在眼眶裏打轉,哽咽道:“出事那天一早,奶奶就得了信兒,就打點著要過去看看您和大太太她們,送些吃的穿的,可爺,死攔著不讓奶奶出門,發了大脾氣,說薑家犯了大罪,奶奶要是敢出了家門半步,就算是棄家而歸,他就休了奶奶。

    “奶奶丟不下兩個孩子,差點哭死過去。”

    程老太太哀傷又疲憊的聽著朱嬤嬤的話。

    李丹若歎氣勸道:“嬤嬤回去勸勸二姑奶奶,這也是世之常情,讓她先保重自己,她有孩子呢。”

    “若姐兒說的是,回去勸勸二妮兒,太婆和她母親,都不怪她,你跟她說,她能護好自己就好,往後,日子長著呢。”程老太太緩聲道。

    朱嬤嬤抹著眼淚,連連點頭,“老太太放心。爺讓人把奶奶,還有我們這些陪房拘在院子裏,不許出院門,奶奶急的滿嘴泡,爺昨兒喝酒沒回來,這個得了個空檔,出來看看老太太、太太。”

    “這會兒也不早了,你趕緊回去吧。”程老太太歎了口氣,示意朱嬤嬤。

    朱嬤嬤不敢多耽誤,站起來,又跪下磕了個頭,出了客棧,找了輛大車,急急往城裏趕回去。

    程老太太看著朱嬤嬤出了門,看向李丹若,欠身問道:“見著五哥兒了?城裏,怎麽樣?”

    “見到了,五郎把……”李丹若含糊了幾個字,“都收殮好了,寄放在北婆台寺。太婆節哀,”

    程老太太強忍著眼淚,緩緩點頭。

    李丹若急忙接著道:“大伯父他們流配到了永州軍中,五郎說,到永州是刑部照應。八郎流放到雄南。

    “信兒剛出來,安南侯家三公子就去找了五郎,說是已經挑好了幾個家人都在安南家生子兒,和俞大一起,護送八郎過去,這兩邊都很妥當。”

    “都是你和五郎平日裏積的福份人情。也是菩薩保佑。”程老太太長長鬆了口氣。

    真不幸中之大幸。

    程老太太一口氣鬆下來,這一夜睡得十分酣沉。

    黎明前後,李丹若陪著大太太梁氏,等在衛州門外,太陽升到頭頂,大老爺薑奉德等人穿著囚衣,出了衛州門。

    李丹若準備了兩頭健驢,一頭給梁氏當坐騎,一頭馱著適宜長途行走的衣服鞋子等等物什,將韁繩遞給大太太梁氏。

    梁氏沒騎,牽著兩頭驢,跟上薑奉德等人,漸行漸遠。

    李丹若和薑彥明看到看不見了,薑彥明趕回城裏,李丹若趕往客棧。

    一連忙了七八天,大致安排妥當,一行人從東水門外上了船,帶著五口棺木,順流而下,往江寧回去。

    一行人不趕行程,晚發早歇,一路上走得很慢,也就不怎麽辛苦。

    三月初,進了濠州境內,船停在濠州城外,薑彥明下了船,買了菜蔬等,又買了這些天的邸抄、小報和剛剛出來的新科進士名錄。

    大船艙裏,眾人做著針線,說著閑話,程老太太抱著枝姐兒教她認字。

    因蘇二奶奶等人都在,薑彥明沒進船艙,將邸抄等物交給魏紫,隔著簾子笑道:“太婆,李家舅爺中了二甲三十四名!大喜的事!”

    “是嗎?快拿過來我看看!”程老太太驚喜道。

    魏紫抽出那份進士名冊,遞給程老太太,程老太太遠遠舉著,順著魏紫的指點,眯著眼睛看了又看,總算認出了李雲直的名字,看了又看,放下名錄笑道:“真是大喜的事!五哥兒,買幾瓶酒,咱們該好好慶賀慶賀!”

    “人家李家中舉,關咱們什麽事。”蘇二奶奶拎起給才哥兒做的春裝褂子,用力抖著,嘀咕道。

    程老太太臉色微沉,正要說話,李丹若先微笑道:“我三哥這趟能中舉,那就是說,薑家姻親並諸家親戚,並沒有因為薑家而被官家厭棄。這不是值得慶賀的好事麽?

    “就是二嫂娘家,也能放寬些心,不至於過於憂思顧忌。”

    聽李丹若說到她娘家,蘇二奶奶臉色微青,微微擰身,低頭做針線。

    她不是沒話說,隻是現在全無依仗,她不敢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