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文書

字數:4307   加入書籤

A+A-




    馮寶動身啟程之日,王福來派回向皇帝呈送“文書”的那一小隊禁兵,剛剛抵達“長安”。

    很快,大唐皇帝李治就看到了文書裏的全部內容以及裝滿“棉花”的錦盒。

    “棉花”是什麽?李治不知道,也沒有聽說過,但是從王福來呈報的“文書”記錄內容來看,應該是個好東西。

    “錢號”又是什麽?李治聽說過,也知道“衛崗鄉”正在籌辦,但是運作方式等等,一概不知,以至於,王福來在“文書”裏以很大篇幅記錄的“關於軍卒錢財存入錢號”且還有利錢這事,他是怎麽也想不明白,不過對於皇帝而言,也沒有必要事事都知道的那麽詳細,很多事,看結果就可以了。

    等看到馮寶試圖用“石漆”來達到利用“突厥人”和“大食人”作戰那一段時,那就更加理解不了!作為具有雄心壯誌的一代帝王,有如此多的事務不了解,那是不可以容忍的。

    俗話說“不懂可以問”,然而李治卻很明白,能夠說清楚的兩個人,一個在西域、另一個又在“衛崗鄉”,好像誰都不可能在最短的時間裏給自己一個答案。

    或許從這個時候開始,大唐皇帝陛下終於有了去“衛崗鄉”走一走、瞧一瞧的心思,去親眼看一看帝國當中最富裕、最特別的那一鄉之地了。去不去“衛崗鄉”?何時去?那都是以後的事情,李治一時半會兒還不會想好,眼下最緊要的事情,卻是將文書當中的內容搞清楚。

    “王伏勝”李治輕輕喚了一聲。

    “奴婢在。”王伏勝趕緊應道。

    李治用手指了一下裝有“棉花”的錦盒,道“將此物送到‘司農寺’劉卿家處,讓其弄清楚。”跟著又道“將文中‘野戰工事’一段抄錄下來,送往‘政事堂’,交由眾臣研判。”

    王伏勝等了一小會兒,見皇帝沒有再說什麽,剛想張口應下,哪知道李治忽然又說道“差一得力之人,攜此文前去‘衛崗鄉’,謝卿家當知道如何行事。”

    “奴婢遵旨。”王伏勝估計皇帝的話說完了,便立刻應下,隨即安排人手去辦理。

    派往“衛崗鄉”的人是名小宦官,謝岩見過其幾麵,知道是王伏勝的隨侍,也是心腹,自然以禮待之。

    仔細閱讀完王福來的“文書”,謝岩頓時覺得自己有些頭腦發暈,他怎麽都沒有想到馮寶會在西域搞出那麽多事,“錢號”方麵的事倒是無所謂,不過早晚而已,遲早還是會按照那個路數去辦,可是派軍隊去“波斯”,意圖用“石油”來控製“突厥人”,雖說從理論上能夠行得通,可是,“石油”那個東西,以大唐的工藝水平,即便使用“蒸餾法”弄出來汽油,他都不知道能有何用?在謝岩的記憶當中,好像除了車用,就沒有其他地方用過,而那東西以大唐的條件,不僅非常難以存儲,而且極其危險,稍有不慎,極可能釀成大禍。

    謝岩有些明白皇帝的意思了,估計也就是為了“石油”這事,否則沒道理專門派人過來一趟,可是,應當怎樣回複呢?

    既然沒有辦法回複皇帝,那謝岩隻能是拖著,因為據他估計,自己派去“找棉花”的那兩個老兵,多半已在路上,要不然文書當中也不會有自己組織商隊找尋棉花的事情。

    謝岩不回複,那名小宦官也不催,反正每日好吃好喝好招待,他也不急著回去。

    不過謝岩知道,自己也不能無限期的拖下去,實在不行的話,隻能親自跑一趟“長安”當麵和皇帝說清楚,畢竟馮寶到底怎麽想的,他還不是特別了解。

    時光轉眼到了五月,謝岩覺得如果再拖下去,那也太不拿皇帝當回事了,便命人準備一下,打算前去“長安”。

    可就在做好一切準備的當天晚上,“找棉花”的那兩個老兵回來了,而且如預計的那樣,果然帶來了馮寶的“私信”。

    信的內容很多,也非常的長,最關鍵的是,馮寶居然是用漢語拚音寫的,在大唐,除了謝岩那就沒人看得懂,可謂安全之極。

    讀完整篇“私信”,謝岩終於知道了馮寶的意思,說起來是馮寶小時候曾經看過一篇科普方麵的文章,說“石油”用簡單的“蒸餾法”,第一次可以“蒸出”汽油,那東西除了用來燃燒,在大唐屁用沒有,按照馮寶的說法就是用汽油燒熱水,供應學堂和全鄉,多少還能省點煤炭,減少汙染;第二次“蒸出”的是煤油,那就有用了,可以用來賣給百姓點燈,畢竟煤油的安全性高於汽油,而且成本也低過目前百姓使用的動物、植物油脂點燈的方式;最後就是經過兩次“蒸餾”後的石油渣子,可以混合石子一類的東西用來鋪路,那東西可要此水泥好,起碼灰塵要小許多,謝岩估計,大約那個就是後世常見的“瀝青”了。

    盡管沒有實際測算過馮寶的想法在經濟成本上合不合算,但至少看起來還是挺合理,畢竟不是花錢去買,而是拿高價格低成本的物資去換取,比如說“香水”、“茶葉”以及剛剛燒出來不久的“瓷器”都非常合適,哪怕最後隻有半成利潤,那都絕對是一件劃得來的事!因為馮寶的設想一旦成功,“突厥人”和“波斯人”將來的生存命脈,那就完全掌握在了大唐手中,西域那片廣闊的地域,也就將徹底安寧下來了,隻要過些年再搞定吐蕃人,可以說,整個西麵,將再無敵人。

    想通了所有關節以後,謝岩花了一整晚的時間,提筆寫下了一封洋洋數千字的文書,並於次日交給那名小宦官。

    得到回複的小宦官,那是一刻也不耽誤,立即與護送而來的禁兵啟程返回。

    與此同時,謝岩派人找來餘望,明確告訴他“‘錢號’的人員培訓事宜,必須要抓緊,務必在九月開始試運營,第一期的本金有五十萬貫,一年後擴充到兩百萬貫,屆時當正式開業。”

    餘望做夢也沒有想到,“衛崗錢號”竟然用兩百萬貫作為本金,他當即表示自己“幹不了”,錢財實在太多,與之相對應的責任也實在太大了。

    謝岩則告訴他“‘衛崗錢號’是一件大事,主事者不可能是一個人,我和馮縣男都將參與其中,汝將作為代表,主持時常事務,真要有大事,也用不著汝來承擔。”

    餘望聽到這番話後,方敢勉強答應下來,也難怪,他從一介平民成為一家小“錢號”的管事,那已經是心滿意足的事了,如今陡然間要他成為巨額財富的管理者,心裏上難以承受也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了。

    按照謝岩的設想,“衛崗錢號”第一期的五十萬貫當中,“皇家衛崗學堂”代表皇帝出資十五萬貫占三成份子;“衛崗鄉”同樣出資十五萬貫占兩成五的份子,二者相加合計超過半數,足以達到類似後世“控股”的份額;馮寶代表各大世家、勳貴、豪門,出資十萬貫,占三成份子;黃守義、洛克然兩人各出五萬貫,以作為商賈代表,占一成五的份子,之所以會有出資多寡與占比不對等的現象,那也是考慮到大唐的實際情況做出的決定,不如此難以平衡各方勢力,會影響到“錢號”開分號的策略,至於商賈們應有的權力,隻能暫時放一放,等他們日後地位真正得以確立的時候,再做調整也不是一件難事。

    黃守義不在鄉裏,謝岩隻好找洛克然說明情況,同時告之“‘錢號’一年後本金為兩百萬貫,每三年擴充本金一次,直至本金總數達到兩千萬貫為止,不如此,難以開設更多的‘分號’。”

    洛克然當時就聽傻了,兩千萬貫的總本金,哪怕自己隻占半成份子,那也需要一百萬貫,就算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投進去,那也相差太遠了啊。

    謝岩看出來洛克然的想法,主動向他解釋道“單靠自己當然不成,汝需要聯絡更多的商賈一起投入,唯有加入的人多了,‘錢號’才能有更大、更好的前途,至於獲利,卻是按照出資錢財來分配,份額隻代表了‘話事權’。”

    當聽說按投入錢財分配獲利,洛克然頓時就來了精神,至於什麽“話事權”,他壓根就沒想過,更從來沒有奢望過能夠和官員們平等對話。

    安排好“錢號”的事後,謝岩即安排人手處理那些需要送錢財回家的事情,好在都是關中之地,派出一隊“巡邏隊”按地址送上門即可。

    等上述這些事務全部處理完的時候,李治剛剛收到由王伏勝轉呈上來的那份謝岩寫的“文書”。

    仔細閱看完畢,李治未做任何表示,而是命王伏勝將內容做了一些摘抄,繼而轉送“政事堂”,此事事關國策,無論如何,宰相們都需要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