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唐使節(三)
字數:4562 加入書籤
官員們的執行效率很高,隨著卑路斯“堅壁清野”的命令下達,“波斯國”的百姓、部落,立刻開始了有組織的撤退行動,而大本營附近的,同樣開始了準備……
林運也沒有閑著,他召回了所有在外的“大唐軍官使節團”成員,分析、研判當下形勢,並最終形成了一份帶有軍事戰術指導的文書,遞送到了卑路斯手中。
卑路斯閱看之後,實在無法做出決定,便召集了包括塔爾裏、咄安在內的會議,以征求其他重臣們的意見。
結果,“波斯”君臣們完全認可“大唐使節們”的分析以及作戰思路,可是在具體方式上,卻形成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見,說穿了,是兩種不同的作戰指導思想。其一,是以林運、程務忠為首提出的“誘敵深入”的思想;其二,是劉定遠、韓成提出“層層抵抗、在運動中打擊”的思想,二者各有優劣,故而一並提了出來。
激烈爭論了半日,依然沒有一個結果,卑路斯隻好命人請來林運、劉定遠與程務忠三人,由他們具體說明一下兩種戰術的具體優劣,以便最後定奪。
林運首先道“吾方沒有城池,沒有需要堅守之地,隻要保護好百姓與牲畜,就是最大勝利,所以,遷移百姓進山和撤進‘吐火羅’是簡單的方法,留下來作戰的軍隊,也會沒有後顧之憂,不過,這當中有一個很大隱患,那就是軍隊能否取得勝利?此事直接關係到‘吐火羅’對於撤進其國內的臣民態度,說一句難聽點的話,軍隊若是敗了,‘吐火羅’極有可能出賣吾等。”
“林大夫,既然危險如此之高,緣何還要提出此法?”咄安問出了所有人關心的話題。
林運道“一直以來,‘吐火羅’都是卑路斯殿下的支持者,除了傳統友誼外,利用吾等抵禦‘大食人’威脅才是最主要因素,與此同時,大唐的態度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根據商隊帶來的消息,大唐正在西域對‘西突厥’用兵,此戰勝負未分之前,吾以為,‘吐火羅’還不敢行背叛之舉,除非……”林運停頓了一下,接著道“除非大唐失利了,我們的軍隊也沒有獲得預料中的勝利,那——恐怕一切也都完了。”
大帳之內,立即如死一般的沉寂,在座每個人都非常清楚,那可是真真實實的賭上了“國運”,敗了!真就成了一無所有,連翻本的機會也不會再有。
“諸位”劉定遠打破沉默局麵道“正因為考慮到巨大風險,吾等才提出了備選的第二套方法,不過,由於軍力過於懸殊,很難做到完全保護百姓,相信期間的損失不會太小,但好處是,軍隊有百姓的支持,獲得勝利的可能會更高,個中取舍,還請諸位決定。”劉定遠知道自己說的都是廢話,文書當中已經闡明一切,他當眾又說了一遍,目的不過是為了緩解大帳之中的氣氛罷了。
不管怎麽說,卑路斯也隻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讓他在如此艱難的局麵下,做出一個事關無數人命運的決定,實在是太難為他一些了,可是,不決定也不可能,事態已經很緊迫,容不得花很多時間去思考,不過平心而論,真的太難了!
卑路斯看了一眼咄安,又看了一下塔爾裏,緊跟著目光從一幹王公大臣的麵上劃過,無一人站出來說話,甚至連個暗示都沒有,很顯然,沒有人能夠替他決定。
“殿下,吾有一法,或許有用。”
卑路斯尋聲望去,見是程務忠在說話,便趕緊道“程將軍有話請直言。”
程務忠道“吾剛剛想起一個方法,或許可以令‘吐火羅’有所忌憚。”說著,他看了一下眾人,又道“‘使節團’可派出兩人,東行找尋大唐軍隊所在,若成功找到,可說服大將軍以大唐朝廷名義遞書‘吐火羅’,吾相信,‘吐火羅’決計沒有勇氣拒絕大唐朝廷。”
卑路斯聽懂了,程務忠的建議實際上是利用大唐的赫赫軍威來逼迫“吐火羅”不要輕易做出選擇,哪怕在己方軍事不順利的情況下也不至於倒向“大食人”。應當說,此建議究竟能有多大效果並不好說,但至少會讓“吐火羅”有顧忌,那是一定的。
“殿下,本將以為,程將軍的提議非常不錯,值得一試。”塔爾裏向卑路斯行禮言道。
“將軍所言極是。”卑路斯決定不再多想,當機立斷地道“就按林大夫提出的方略,同時煩勞林大夫派人去向大唐求助一臂之力。”
伴隨著卑路斯一聲令下,整個“波斯薩珊國”高速運轉起來,軍隊開始集結,所有百姓開始後撤……總之,但凡能夠帶走的,全部帶走。
婦孺、老人、普通文官攜帶財產、牲畜、物資前往“吐火羅”境內;卑路斯和王公貴族們則帶領青壯男子負責將糧食運到山裏掩藏好,並由五千步卒擔任護衛;而全部六千騎兵,加上四千有過作戰經驗的精銳步卒,由塔爾裏統率,布置於大山正前方百裏一線,擺出一番決戰的架勢,至於“大唐軍官使節團”成員,分成三組,分別配置在軍中、卑路斯身邊以及退到“吐火羅”的百姓當中。
所以如此安排,那是林運他們精心設計的,婦孺、財產進入“吐火羅”,可以安前方將士的心,同時,因為沒有軍隊和青壯男子,“吐火羅”不大敢起異心,畢竟對於國力不強的“吐火羅”來說,必須要考慮到,真要是敢起“壞心思”,那將會招來慘烈的報複,那將是他們難以承受的,除非“大食人”徹底擊敗“波斯”軍隊。
全軍統帥塔爾裏,派出數百斥堠前去探查“大食軍隊”動向和詳情,無論如何也要在撤離行動完成前,將敵軍拖住,這是整個戰略中最為重要的一環,畢竟敵軍勢大,有足夠兵力分頭並進。
時逢九月,劉定遠和程務忠二人遺憾地告別即將發生大戰的“波斯”,騎上快馬,東行回國,找尋正在“蔥山道”一線用兵的大唐軍隊。派他們兩個人去,那也是沒有辦法的選擇,在弄不清楚大將軍是誰的情況下,頂著“將門之後”名號的他們,好歹更方便一些。
炎炎夏日的行軍那是極為艱苦的,尤其在一望無際,毫無遮攔的戈壁大漠之上,那份炙熱是對軍人意誌極限的考驗。隻不過,對於馮寶來說,卻是沒有這種選項。
曆來閑散慣了的馮寶,自四月離開“長安”,五月抵達“玉門關”,然後就以各種理由賴在那裏不走了。
“玉門關”守將拿這支隊伍完全沒有辦法,他們是奉詔押運糧草,可皇帝並沒有給出期限,且隊伍當中不僅有皇後娘娘的親侄子擔任副使,還有宮中總管宦官隨行,這些“大人物”都不幹涉,旁人更加不會多事。
直到進入八月,眼看秋季來臨,馮寶終於召集自己麾下所有將領以及房元昭、許恢等隨軍人員一起,布置繼續行軍事宜——
“王決,劉大山,操練新兵進行的如何?”馮寶先問了一個自己關心的事。
王決起身道“稟將軍,鄉裏新兵已初具戰力,餘下隻能在實戰中完成。”
“老裴啊,你那換過裝備的一千人現在沒問題了吧?”馮寶又問裴士峰道。
“都能夠熟練使用了。”裴士峰跟著羨慕地說道“要不是跟著將軍出來,吾都不知道軍中有如此精良裝備。”
馮寶道“武器裝備是用來打仗的,到時候你可別給我省著,人命永遠更值錢。”
裴士峰立刻道“放心吧將軍,有好的裝備,誰願意拿人命填啊!”
馮寶點了點頭,又對王決道“將鄉裏的兩百新兵交給裴都尉,編入騎兵作戰隊伍裏,自明日起,你和劉大山兩個人,專門負責操練所有親兵,當然,保護王公公的‘千牛衛’禁兵就算了。”
“謹遵將軍令!”王決、劉大山同時應道。
“馮縣男,吾的那些人,也要操練?”賀蘭敏之有些不大理解地問道,在他看來,自己那五十名親兵都是皇後姑母安排的軍中勇士,哪裏還用得著操練啊。
“當然需要。”馮寶一本正經地看著賀蘭敏之,嚴肅地道“不隻是親兵,明日起,軍中除了王公公、許願先生和黃掌櫃外,包括我在內,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得參加操練。”
“啊——”賀蘭敏之頓時就傻了眼,脫口言道“咱們隻是押運糧草,又不是去打仗的?”
馮寶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多做解釋,而是轉首看向黃守義道“老黃,給你十天時間,補齊我軍在此的消耗,此外,將軍中攜帶的錢財,全部用來購買糧食和粗鹽,尤其是粗鹽,有多少買多少。”
不等黃守義回答,馮寶又對房元昭道“從粗鹽裏製取細鹽的方法,你在路上已經實驗成了,就按那個方法,把所有的粗鹽弄成細鹽,能弄多少算多少,弄不完的行軍途中再弄。”
布置完成後,馮寶想了想,好像也沒有什麽其他事情了,便看了眾人一眼,說道“‘八月十五’中秋之日,全軍開拔,爭取在最冷的時候到來前,到達大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