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人為什麽要讀書

字數:6739   加入書籤

A+A-




    第172章人為什麽要讀書

    “今天的火鍋味道怎麽樣?”

    老祖今天中午是一個人吃的,蘿卜燉排骨,外加一條清蒸鱖魚,一小碟涼拌蒲公英,這些都是袁烜親自炒的。主食是半碗米飯,袁烜還特批了三兩人參酒。

    老祖的胃口越來越好,但對於火鍋這樣的東西並不以為意,或許是袁烜在第一次吃火鍋的時候就說過老人家不宜多吃,這樣於養生不利。看得出來,老祖在很努力的想多活些時日,也不知道是舍不得死還是不放心死,或許都有吧!

    總之,袁烜沒長大,老祖不敢死!

    “雖然火鍋到最後吃的索然無味,但好歹吃出了感情。

    古師兄是個妙人,和他說話很是輕鬆,而且看樣子他們的熱情很高,今後或許可以適當的給他們加加擔子,畢竟有很多人是真的有才能,在保證沒有二心的情況下,留著人才不用那不僅僅是浪費的問題,說不定還會釀成禍事。”

    袁烜一邊幫著老祖把小桌上的剩菜收拾幹淨,一邊給他端上茶湯,雖然知道這樣的習慣很不好,但這是老祖唯一堅持的有悖於養生的習慣,袁烜也沒有堅持。

    “這樣的事情你自己看著辦,記住,如果發現苗頭不對就統統殺了,早殺總比晚殺好!”

    “我也是這麽覺得的,這些天他們來蹭飯,我總是找理由讓他們去大桌吃,小桌上很少邀請人,今天如果不是要傳達些東西也輪不到古銅上桌。

    這段時間我總是刻意去疏遠他們,很多東西都是讓公輸師兄去接洽,那是因為我這個人重感情,就是怕和他們有了感情殺起來不利索。

    所以還是等確定他們不用殺了我再去親近吧!”

    “可你今天讓他喊你袁師弟,而且還說他是個妙人,看來這個古銅很有些本事呀!”

    “沒錯,的確是個人才,我發現他不僅懂的經商,而且對於貨幣和市場也有些朦朧的認知。”

    “那些東西你很精通?”

    “不算精通,當初師父教的時候我睡著了。不過,足夠碾壓古銅的。”

    “那就行了!”

    老祖喝完了茶,袁烜陪著他在靜室裏來回走了幾趟,然後又下了一盤棋,被老祖奚落是鬼穀派有史以來棋力最弱的一人。等一切都做完了,老祖午睡的時間也就到了。

    把小幾上老祖沒吃完的剩菜端出去,這些東西將被賜給鬼穀派的其他門人享用,他們非但不覺得有什麽不妥,相反發自內心的想要獲得這份榮耀。

    伺候好了老祖休息,袁烜卻不能午睡,今日老祖給他的任務還沒有完成。

    朗讀並背誦關令尹喜內傳全文,這本是袁烜兩天前就應該完成的任務,隻是這幾日實在是俗世纏身,老祖特批了他可以晚些,但今天已經是最後的期限了,要是再完不成,老祖該要打手掌心了!

    “周無極元年,歲在癸醜,冬十有二月二十五日,老子之度關也,關令尹喜敕門吏曰若有老公從東來,乘青牛薄板車者勿聽過關!在後果見老公如是求度關,關吏不許,以關令之言白之,老公曰吾家在關東,而田在關西,欲往采樵,幸聽度之……

    老子複為造九萬品經,戒令日就誦之,老子曰授子道既備,吾欲速遊八方。遂還,東遊幽,演大道、自然之氣。為三法第一曰太上無極大道,第二曰無上正真之道。第三曰太平清約之道也。”

    袁烜的記憶力算是極其變態的,所以當他靜下心來讀書的時候,朗讀並背誦全文根本就不是什麽難題。

    關令尹喜內傳為鬼穀子所作,全文洋洋灑灑一千六百多字,鬼穀子主要記載的是關令尹喜在老子騎著青牛出函穀關化胡為佛的時候說發生的神話故事。

    “恩,不錯,還算勤勉。光是能背誦還遠遠不夠,你來說說為什麽我第一本書要你讀這一本?”

    “我鬼穀一脈脫胎於道教,雖說兼容並蓄了儒、法、兵、墨、陰陽等眾家之長,並創立了獨一無二的縱橫一家。但歸根結底,我們的根還在道家,所以想要理解什麽是縱橫之道,就必須學習什麽是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學經修道第一篇,學的都是道德經,而這關令尹喜內傳講述的恰恰是道德經的由來。

    所以老祖讓弟子最先研讀這本書!”

    袁烜恭敬的回答,此時他不敢有任何俏皮跳脫,老祖也和平日的慈祥形象完全不符,藏經閣中的傳教氣氛異常濃厚,諸葛彤早早就離得遠遠的不敢靠近。

    “不錯,你果然剔透玲瓏。當年智聖先師寫下這篇文章後,就連我鬼穀派自己也未曾多麽重視。外界的注載就更少了。

    漢時劉向列仙傳中載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這也是紫氣東來的出處。先秦諸子中,孔子姓孔,墨子姓墨,孟子姓孟,獨老子姓李,不稱李子而稱老子,你可知這是為何?”

    “徒孫以為,這應該是老子年歲壽命很長的緣故。”

    “其實不然,世間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和你所猜一致,是說李耳生下來就是白胡子白眉,長大後也顯得特別老成持重,所以叫老子。顯然這種說法不夠真實,也有違對聖人的尊敬。

    第二種說法是,李耳本來就姓老,李姓源於老姓。老姓的圖騰為老虎,在老子的出生地苦縣又稱老虎為“狸兒”,所以老子被世人稱作李耳,後尊稱老子。

    如今的道家所求者不過一日三餐和俗世香火,真正在修道者已然不多,他們很少有人真的去探究什麽是道。一本道德經被他們翻來覆去的研究注釋,卻不知人在讀書,書其實也在讀人。

    書是這個世界上最有靈性的東西,雖然它是死的,但無嘴卻能言,無腳卻能走,無手卻能成為世間最強的力量。

    袁烜,你要記住,世間最強大的東西不是刀劍,不是八牛弩,更不是你發明的火藥和疫病,而是植根於人腦海中的智慧!

    人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讀有用的書,隻有這樣你的腦海裏才能不斷的強大進化,你才有更多的困惑!”

    “老祖,徒孫不懂,為什麽讀更多的書就是為了有更多的困惑?”

    “嗬嗬,寫書的人並不是在他的領域裏走到極限的,他所能寫的本就是他所能認知的,也就是說一本書讀到最後,並不是因為完整無惑了才結尾的,而是因為寫書的人知道的就那麽多了,他自己走到認知的盡頭了。

    相應的,讀書的人讀完書後,他如果不能在這本書的基礎上更近一步,那麽他所能理解認知的永遠也超越不了寫書的那個人。

    所以說,讀越多的書,人生的困惑就越多!”

    “那我們為什麽還要讀那麽多的書,要有那麽多的困惑?”

    “很簡單,因為人一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惑,這不是讀不讀書決定的。身份地位越高,越大,那麽他遇到的困惑也必將比庸碌之輩更多,這本身就無法避免。

    讀書雖然讓人有更多的困惑,但相應也給我們更多的經驗麵對人生路上的相同或類似的困惑。

    你記住,困惑並不一定就是問題,有時候困惑本身就是別的困惑的答案。

    這就是為什麽說人要讀書!”

    老祖又教導了袁烜半個時辰,然後他獨留袁烜一個人在藏經閣慢慢領悟今天這本關令尹喜內傳。

    老祖對於袁烜的領悟能力很滿意,他算不到自己的命歲,但他覺得或許不會太長了,所以老祖很想在死之前讓袁烜能更近一步。

    雖然袁烜的棋藝在老祖看來爛到了極點,但他打破知識障的時間卻超越了曆代先賢,而且“悟道”時間也最早,道的方向也很遠大。

    “悟道”之後是“論道”,也就是將悟到的東西係統化,理論化,最終形成自己對這個世界某一方麵的極致認知。

    再之後就是“證道”,也就是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道”的正確性和可行性,比如蘇秦的“證道”方式是佩戴六國授印合縱抗秦,而張儀的“證道”方式是幫助秦國私下裏與六國結盟連橫從而破了六國的合縱。

    道的最後是“得道”,當“證道”的方向不僅對了,而且還僥幸成功了,那麽這個成功就是所謂的“得道”。

    “道”這個概念是老子提出的,但它卻不是專屬於道教的,而是適用於所有的學派。得道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孔子成千古文聖是“得道”,史家司馬遷史記書成即“得道”,張儀幫助秦國一統六國,那就是他的“得道”!

    袁烜距離得道還很遠,他的下一步將麵臨的是“論道”,那也是老祖最為期盼的,隻要袁烜能“論道”,那老祖就敢死了。

    成為“文宗”距離得道還有很長的道路,像是趙琦那樣多年不得寸進的文宗在曆史上數不勝數。至於袁烜,他也還隻是這條道路上的一個旅行者,想要走的更遠,看到更美的風景,讓老祖走的安心,袁烜就必須不斷的學習積累,然後在某個特定的觸發點因緣際會獲得突破。

    所以,袁烜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書。

    山門的事情已經安定下來,新穀的人統統都回來了,袁烜不知道他們對於鬼醫門的人是怎麽處置的,對哪裏的神盜門又是怎樣應對的。

    桃源村正在大興土木,墨家把新的設計圖紙給袁烜看過,袁烜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尤其是排汙管道和自來水的設計理念讓墨家人眼前一亮。

    如今已經沒有老穀和新穀的稱謂,穀內的人都統一稱之為山門。

    老祖本來以為袁烜會背誦關令尹喜內傳,又和他聊了那麽久,然後袁烜就會換一本書。老祖甚至都已經給袁烜選好了第二本書,但沒想到袁烜已經連續看這本書看了三天了,而且他又有了新的思路。

    “老祖,你說老子出了函穀關,一路西行的目的是什麽,難道真的是化胡為佛?”

    其實袁烜很想說的是文化侵略,老子算是這個世界上最早的傳教士,當時整個世界上能稱之為文明國度的又有幾個。老子作為東方三大聖人之首,同時也是最早的一個聖人,他的智慧幾乎是當世之冠,可以說真正做到了在學識智慧上的俯視人間。

    當初老子為什麽要騎著青牛西出函穀關,這個問題曆史上沒有定論。有人說他是因為想要離開紛亂不堪的周王朝,但現實桃花源這樣的地方並不是沒有,難道一定要西行?

    也有人認為,老子之所以西行,為的是化胡為佛。所謂的化胡為佛,指的是老子去到西方教化了那裏未開化的胡蠻,讓他們先是有了人性,然後又有了佛性,最後在老子的影響下,這才有了西方佛教!

    很多東西帶了神話色彩,再加上年代太過久遠,誰也不知道真相是什麽。當然,如今的道家更願意相信第二種可能,這樣更加彰顯道教的博大與正統。

    然而,很多人都以為化胡為佛出自道家自口,為的是貶低佛教,但事實上這句話並最先是佛教高僧所說的。

    當初佛法入東土之初,驕傲的漢民族在信仰上有絕對的自信,除了遍布天下的道家思想,各個家族和諸侯勢力都有屬於自己的圖騰信仰。為了便於傳播和被人接受,於是佛門就說自己的教義是老子西出函穀所授!

    袁烜提出這個問題,最核心的一點不是想問老子的目的,因為有些事情根本就沒法考究,都是後世人借老子的口說的。袁烜想要請教的是這裏麵佛門和道家的立場變化,以及雙方是否存在利益交換。

    如今漢人世界的信仰盡皆歸屬佛道兩家,而且佛門還有繼續做大的趨勢,袁烜想要入朝堂,掌天子劍滅潛龍會,那麽他必不可少要和這兩家打交道。

    由於早早的就選擇了道家作為盟友,所以袁烜也早做了一些部署安排,雖然不一定有效,但總算是有備無患。

    可近日他讀關令尹喜內傳這本書的時候聯想到了很多,其中就有關於佛道兩家立場的分析與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