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第三次打擊(1)

字數:298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鐵十字 !
    ps:今天在外地出差,很晚才回到賓館,今日隻有一更,非常抱歉,明日恢複兩更,謝謝支持。
    一列威武雄壯的鋼鐵列車冒著青煙駛過了烏克蘭大平原,這不是簡單的列車,而是霍夫曼的元首專列。不但自身擁有厚重的裝甲,周圍有數千元首警衛旗隊保護,頭頂還不斷有飛機盤旋。
    在“和平珍珠”項目如火如荼地展開過程中,霍夫曼再一次離開柏林趕赴東線,一方麵開始對東方國家的訪問,另一方麵則部署下一階段對俄戰略方針。
    沃野一片的烏克蘭大平原上,正是金燦燦的收獲季節,在田地裏勞作的烏克蘭農民們隻是好奇地抬起頭看了一下專列,馬上又低頭下去收割自己的莊稼——是的,自己!對絕大多數年齡沒超過50歲的烏克蘭民眾而言,他們幾乎從未擁有屬於自己的莊稼。從他們記事起開始,所有田地都屬於蘇維埃。
    雖然他們辛辛苦苦種植了大量的糧食,但所有的土地和產出都屬於集體農莊,即便每個人都是集體農莊的成員,但他們並不能決定這些穀物的歸屬。
    經常有好奇的小孩子問長輩:“為什麽我們種了這麽多糧食,最後自己有時候還要挨餓呢?”
    “因為糧食都交到莫斯科給斯大林同誌了。”
    “斯大林同誌一個人要吃那麽多糧食?”
    “他不要吃,但是黨和國家要吃啊……”
    但是,從1943年開始,情況就不一樣了。獨立的烏克蘭政府傳達了元首的意見,所有集體農莊的土地都應該完整、公平、公正地分配給擁護政府的烏克蘭人民,如果願意參加烏克蘭國防軍並和軸心盟軍並肩作戰,可以享受更多、更好的分田政策。一開始所有人都不相信這個話,德國人有這麽好心?元首打敗了斯大林居然不要烏克蘭的土地還反過來給烏克蘭人民分配土地?
    雖然擁有自己的土地是每個烏克蘭人的“烏克蘭夢”,但真當夢想出現的那一天時,絕多數人都有點不相信起來了。他們憂心忡忡地私下交流:這算不算政府的一種手段,說是按人分配,到秋收的時候政府又會出動軍隊把糧食搶走?或者說,不明著搶糧食,但要定很高的稅,就像當初租種地主老爺們的田地一樣?又或者說,分配土地是真,但不是白給,烏克蘭人必須掏出一大筆錢——一筆世世代代利滾利,永遠都還不清的債務?
    謠言一一被粉碎了,烏克蘭人民歡天喜地地拿了土地,半信半疑地開始了春耕,大家雖然很想多種一點,但誰也吃不準將來的形勢如何——萬一斯大林同誌又回來了呢?土地是不是還要再次集體化?烏克蘭可沒少吃這樣的苦頭。
    說句實在話,霍夫曼不是聖人,他非常明白烏克蘭的重要意義和戰略價值,但經反複權衡利弊和思考,他最終變更了主動吞並烏克蘭的念頭——雖然他很想要烏克蘭這塊地方,德國也很需要烏克蘭這樣一個糧食產地,但烏克蘭民眾與德國人民之間的差異太大,哪怕在勃蘭登堡騎士團時,神聖羅馬帝國也未統治過這片土地,吞並之後必然帶來各種水土不服。
    最後他放棄了這個目標,轉而希望在歐盟框架下保持一個對德國親密、友好、獨立的烏克蘭政權,而這種友誼不能建立在軍事“解放”或領導人相互關係上,必須有其他更重要、更深遠的策略。讓烏克蘭獲得獨立是短期目標,分配集體土地才是長期目標。隻要這項政策成功,不管政局如何動蕩,隻要烏克蘭不再被人顛覆或吞並,烏克蘭人民永遠會念著德國人帶來的好處,並進而將這種感激轉化為堅定不移的支持力量。
    在國社黨高層的會議上,霍夫曼不止一次地強調:“在戰爭結束、歐洲聯盟建立以後,我們與意大利等國家的關係會進行新的調整,東方國家的支持和配合是我們最為關鍵的核心,他們不但是抵禦布爾什維克的第一道防線,同樣也是鞏固我們統一歐洲,確定德意誌地位的關鍵支柱。”
    有關東方國家政策被概括為三方麵:政治上獨立自主——意識-形態以親德為前提,以民族主義為根本;國防上自力更生——各國建立完整軍隊體係,與德國國防軍保持密切聯係,逐步擺脫對德軍的保護依賴,並最終實現裝備、編製與指揮統一;經濟上全麵互惠——東方各國納入德國整體經濟產業分工體係,民眾享有各類自由,有明確的奮鬥目標。
    為強化政策推進,他不但發布了《關於維護東方各國獨立自主與民族解放的聯合宣言》,昭示德國對各國沒有領土要求,還組建了各國國防軍並進行武裝,還采取了分田到戶的策略——比布爾什維克還要布爾什維克。甚至為處境農業發展,霍夫曼還殫精竭慮從極其寶貴的軍隊燃油中擠出200多萬噸柴油用於東方各國的春耕。
    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從7月下旬開始,各東方國家,包括波羅的海、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陸續進入秋收季節,大片的燕麥、小麥、玉米進入收獲期,8-9月份則是秋收的高潮期。
    他放下車廂窗簾,指著外麵的豐收場景對陪同考察的施佩爾說:“這真是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象啊,好像停下來好好看看。”
    “您對放棄烏克蘭後悔了?”
    “沒有,剛決定的時候有些舍不得,但現在完全釋然。”
    “那您得好好看一看這難得一見的豐收場景。”施佩爾笑道,“農業專家們經過估計,東方各國的穀物總產量有望達到4000-5000萬噸,光是烏克蘭一國就可能突破3500萬噸。”
    “我們是多少?”
    “不到2500萬,這還是有大量戰俘在波蘭種地……”
    “讓列車在前麵停車,我要下去看看這一片豐收場景。”
    當然,視察農業不是霍夫曼的主要任務,他從來就不懂農業,更不會扮演什麽都懂、什麽工作都能指導的國家領導人,但是他知道這幾千萬噸糧食的重要意義。
    他感慨道:“這一次秋收完成,東線的命運就基本確定了,斯大林再也回不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