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西洋絞殺戰(15)

字數:358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鐵十字 !
    入夜時分,佛得角並未平靜下來,美軍進攻雖然暫時停止,但大規模的登陸行動還在繼續,柯林斯手下的官兵仍然在持續不斷登陸,到9點多時,全團官兵終於登陸完畢,他也忍不住長長鬆了口氣。
    今天下午這輪進攻實在是太憋屈了,他從未打過這樣的仗,感覺自己仿佛有渾身的力氣就是沒辦法使出來,莫名其妙就被人打了措手不及。他不想怪海軍,海軍今天已經夠賣力氣了,艦炮炮彈不要錢似地往島上轟,為了摧毀敵人的岸防工事,珍貴的戰列艦也沉沒了一艘,再加上海軍飛機奮不顧身地連續出動與空襲,他認為已做到了不錯的地步,要怪就隻能怪德軍太狡猾:層出不窮的雷區,部署在窪地裏的迫擊炮連,移動迅速的火箭炮部隊都給他上了生動的一課。
    美軍也有迫擊炮,但用起來明顯不如德軍嫻熟,美軍同樣也利用謝爾曼坦克裝備了火箭炮,但第一批登陸時根本就沒想著帶上來。美軍打仗最喜歡後麵炮兵壓製,前方飛機炸彈開路,等差不多時再讓坦克一衝,衝過去基本上就算是打贏了,本想著本方在空襲和炮兵火力上占據了絕對上風之後打起來應該很輕鬆,根本沒料到會遇到如此棘手與複雜的局麵。柯林斯最開始信心十足地認為依靠本團力量足夠拿下佛得角這個彈丸之地,不但認為陸軍5師不必全體出動,更認為海軍要求再增加一個師兵力的要求完全是胡鬧,是畏敵如鼠。
    現實給了他當頭一棒,讓他很快清醒過來,想依靠自己一個團拿下佛得角絕對是奢望,他給師長和其他兩個團拍去電報,希望他們盡快做好戰鬥準備。夜色越來越濃鬱了,作為登陸戰役的第一個黑夜,柯林斯和手下官兵十分緊張,出發前他們進行過針對性集訓,從太平洋戰場返回的老兵曾經和他們傳授過有關登陸、奪島、守衛的戰例,和他們講述了自己在太平洋方向的作戰經曆。
    根據太平洋戰場的經驗,日軍通常會在夜間選擇夜襲,發動“萬歲衝鋒”,雖然不知道德國人打仗的套路是什麽,但沒人敢掉以輕心,起碼從白天的戰鬥來看,德軍戰術比日軍更熟練、更有技巧,火力和技術兵器也猛得多。為對付德軍的夜襲,灘頭陣地上的美軍官兵嚴陣以待地做好了準備:外圍一圈環形工事,大量的勃朗寧12.7mm重機槍掩體間雜其中,所有步兵都緊張兮兮地瞪大眼睛看著對麵,後麵是擔當掩護火力支柱的謝爾曼坦克、10坦克殲擊車,他們被分散開來使用,基本上每個排都可得到1-2輛車輛配屬。
    用坦克充當炮火壓製主力是迫不得已的辦法,由於需要運送灘頭陣地急需的物資和兵員,再加上浮動碼頭還在緊張建設過程中,相對笨拙美軍炮兵部隊還沒法上岸,出於對德軍防禦體係的尊敬,75mm的榴彈炮美軍就直覺地不拿出來丟人現眼了,給佛得角德軍準備的火力都是105mm(長腳湯姆),但這是第二批擬定登陸的部隊,今天夜裏實在指望不上。
    出於對s艇夜襲的防範,海軍艦艇們也開始向深海轉移,戰列艦被貨輪和其他軍艦保護在中間,外圍則是輕型軍艦在遊蕩巡邏,則是英格索爾上將下得命令,護航編隊一晚上報銷2艘護航航母和1艘輕巡洋艦的事大大刺激了他,如果今天夜裏再被搞沉1艘戰列艦那就徹底丟人丟大發了。而且參謀們隱隱約約已根據情報和昨天戰況分析出,德軍使用的魚雷就是太平洋艦隊在南太平洋遇到過的、神秘且威力巨大的魚雷。尼米茨將軍當初還問出了“很遠是多遠”這樣嚴肅的哲學問題,英格索爾可不想自己也在陰溝裏翻了船。
    陸軍榴彈炮來不及上岸,海軍艦炮大為減少,現在柯林斯隻能指望坦克炮們尤其是新配屬給部隊的m6重型坦克爭點氣,為部隊保駕護航。
    m6坦克是美軍受到德軍虎式坦克刺激之後的產物,原名t1e2,正式列裝後改稱m6。在曆史上這不是一款設計成熟的坦克,美國隻生產了極少量,基本沒參與實戰,但現在情況截然不同,德軍虎式坦克遠比曆史上成功、威脅更大、數量更多,非洲戰場上謝爾曼們麵對虎式不堪一擊的情況大大刺激了美國人,再加美軍後續研製的t25\t26重型坦克尚未成功,因此明知其不太成熟,陸軍部也隻能硬著頭皮建造了1000多輛m6並將其配屬給一線部隊。
    羅斯福總統對其他陸軍武器的生產都十分放心,唯獨對重型坦克格外關注,不但親自把關過問,還三番五次讓秘書打電話催問研製和裝備進度,他確實不能不著急,因為英美蘇盟國在其他主戰兵器研發領域相對德軍都還算持平或略有優勢,唯獨在重型坦克領域差距實在太大,特別是英美到現在為止都拿不出一款比較成熟、能與虎式對抗的坦克——德國人可是拿著虎式已在戰場上耀武揚威一年了。
    麵對虎式坦克和4號洪流的巨大威脅,這種60噸的龐然大物進行了針對性裝甲強化,其炮塔正麵、側麵、後麵均為8lm3\m4等中型坦克,相比虎式還是略差一些。蘇聯雖然已拿出了更好的is-1,但斯大林同誌顯然不會把這個武器分享給英美,正如後者也不會讓斯大林分享噴氣飛機一樣。
    如果換成是德國設計師來設計,按照該裝甲配置再怎麽浪費噸位也不至於弄到60噸,關鍵是m6三圍嚴重超標(車體長:8.81米,寬.19米),經霍夫曼建議修改後的、48噸級的虎式長寬高尺寸分別是6..25米和2.88米,哪怕是曆史上56噸級的虎1坦克,長寬高尺寸也不過就是6.28米,米,換而言之,為這個大而無當的體積,美國人浪費了太多噸位。
    當然,把帽子扣在美國坦克設計師不懂行頭上也有所偏頗,關鍵問題並不是設計師太笨,而是被坦克發動機拖累的,因為美軍找不到合適的大馬力坦克發動機,最後上麵裝備的g-200星型9氣缸發動機是從航空發動機行列裏強行扒拉下來的,美帝找不到成熟的大功率車輛發動機便把主意打到了賴特公司風冷航空發動機頭上,一番修改後就塞到了坦克裏,功率雖然很大(最大功率超過970匹馬力),超過虎式所用的700匹馬力發動機,但其體積、重量遠遠大於虎式發動機,最後衡量得到的單位重量功率就不如結構緊湊的12缸v型液冷h發動機。
    m6有這麽碩大的體型,就是拜這台超大、超耗油的飛機所致(燃料箱大也會造成體積大),更坑爹的是,雖然發動機功率很大,但美國又找不到合適且能穩定工作的變速箱,為解決變速箱問題,美國幾個大公司都參與了這個項目——施奈德液壓公司提出使用變扭器,通用動力公司提交了新型液壓變速箱方案,通用電氣公司提出氣-電傳動方案,該方案性能較好但卻嚴重超重,比其他係統重5噸多,綜合比較後最後選擇了通用動力方案。
    原定1941年5月交付液壓變速箱,但直至8月也沒做到,著急的兵器委員會立即變更設計采用施奈德方案,但試驗中毛病百出,導致坦克不能轉向也不能換擋,在旋轉炮塔時小齒輪軸擰斷直接導致炮塔被卡住,在眾多高級官員麵前丟盡了臉,最後是被硬生生拖出試驗場的,其經曆之坎坷與狼狽,遠超過虎式初登場時。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戰,對重型坦克需求愈發迫切,t1坦克再不成熟也隻能硬著頭皮繼續修改,一直改到43年中旬,期間還因為虎式坦克的威脅將主副炮多炮塔改為單炮塔,然後又將那門76.2mm坦克炮,總算是各方麵性能都比較穩定和平衡時才開始批量建設。但也隻達到了可交付部隊的最低標準,與成熟可靠、機械性能優越的謝爾曼坦克比起來完全就是渣渣。前線官兵對此很不滿意,這次帶兵出征的德弗斯副總參謀長雖然有60噸的4管用的說法,但考慮到奪島戰的特殊性,再加陸軍部兵器委員會一幹頭頭一個勁慫恿部隊用新坦克去試驗性能,陸戰5師還是硬著頭皮把他們帶出來了,甚至還在第一波部隊登陸中安排了6輛。
    值得一提的是,登陸時這批貴族坦克(因為總出故障需要有人維護伺候,美軍官兵管m6叫貴族坦克)居然沒掉鏈子,一次性上岸成功,讓柯林斯不僅熱切起來,他的想法很簡單,m6哪怕不能衝到前麵去衝鋒陷陣,在防線上當個固定火力支點也是好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