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在大不列顛(一十七)

字數:4074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鐵十字 !
    鑒於太平洋艦隊近乎全軍覆滅的教訓,美軍大西洋艦隊現在不肯輕動,海軍除在加勒比海弄點輕型軍艦、潛艇和飛機騷擾外,其他什麽動作也不敢做,任由德軍擴張,美其名曰“牽製性攻擊”,目標不是主力交戰,而是試圖破壞德軍的補給運輸體係。但收效甚微,因為德軍物資補給線並不像美軍那樣時時刻刻維持著,而總伴隨著大艦隊而來,真來大艦隊美國又不敢輕易全軍壓上,隻能放任,軸心聯合艦隊10月份剛剛完成過一輪補給與攻擊,現在正返國內,準備進行維護、休整並準備下一階段作戰。
    南美德軍發揮了靈活機動的戰術風格,牢牢控製了法屬、荷屬圭亞那和巴西北部,同時紹肯等部休整一段時間後,又帶著巴西軍從巴伊亞州向西北方向形成貫穿,隻把美軍累西腓地區孤立起來。現在親美巴西政權勢力範圍隻相當於親德巴西政權的四分之一大小,越來越多的中立州開始服從裏約熱內盧的杜特拉蒙特羅政權。
    而在秘魯從巴西拿部分失地並公開倒向軸心後,與秘魯接壤的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兩國也變得不安穩起來,特別是屬於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戈斯群島目前被日本實際控製著,更加劇了這種焦慮和轉向。他們一麵直接和軸心眉來眼去,一邊想方設法搭上拉普拉塔集團的快車,就連素來左翼力量居多的智利也開始出現這種情況。
    對如此令人難堪的場麵,麥克阿瑟是這麽解釋的:“德軍現在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域鋪得攤子越大,其需要維持的物資需求就越高,對運輸線和海軍依賴就越強,隻要能排除這些幹擾,將來部隊反攻會比較順利德軍在南美兵力到最後免不了被我軍各個擊破。”
    這種論調頗有坐視對方“自我爆炸”、“聞德軍添兵擴地則喜”的意思,差點沒把杜威給氣死,偏偏受參聯會眾人一致認同陸軍持這個觀點不奇怪,海軍也持類同觀點,甚至剛剛獨立的空軍基本也是這種意思,阿諾德拚了命地攢機組到聖誕節前夕又把空軍恢複到2700組以上的熟練機組,他現在隻想維持,不想拉出去打。
    特納甚至公開宣稱:“德國人不是要擴張地盤嘛?好,都給他!什麽委內瑞拉、圭亞那全不要了,逼急了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也可以給,萬不得已時甚至連巴拿馬、哥斯達黎加、尼加拉瓜都一並交出去!看德國人能占多少?我們隻要在南美保住累西腓、在加勒比海一線保住古巴和波多黎各掩護佛羅裏達半島就好!”
    唯一反對該論調的人大概隻有酸性子喬南美戰區司令官史迪威,他大聲疾呼繼續向南美加派力量,和德軍展開逐寸土地爭奪戰,可他的話能起什麽作用?還不是迅速淹沒在參聯會眾人的口水堆裏。
    最後隻有擔任“退役將領陸軍事務顧問辦公室主任”的馬歇爾難得地出來替杜威說句公道話:“軍事策略我完全理解,
    可你們不能不考慮政治因素,你們要充分估計到總統的聲望和政治形象,他剛剛就任總統不過一個月,就準備連續丟掉這麽多盟國和土地,影響太壞,你們讓美國人民怎麽看?讓盟國民眾怎麽看?如果打算丟掉這麽多地盤,為什麽不直接和德軍講和?”
    金上將毫不留情地嗆了他一句:“我看,沒什麽比打敗仗更丟人的事了隻要陸軍現在說能贏,海軍保證送足夠的軍隊去南美!”
    就在杜威滿懷希望地看著麥克阿瑟和克拉克時,後兩人全啞火,一聲不吭,隻是為難地搖頭,那神態表明了沒有足夠海空軍掩護,陸軍根本打不贏,讓杜威心都涼了,偏偏還不能說什麽總不至於把全部高級將領都開掉吧?
    到這個時候杜威終於品嚐到杜魯門的滋味了,他不止一次地對身邊人抱怨:“沒想到哈裏和羅斯福總統居然是在這麽惡劣的環境中工作,我覺得簡直是個奇跡!”
    可他也沒轍,他接觸了一些不屬於參聯會同時又算軍方高層的人物,大都持有類似態度,認為目前不能輕易浪戰。特別是美國前期出於政治考慮打輸了太多原本不應該打輸、不能打輸的戰役後,現在局麵完全翻轉過來了絲毫不考慮政治因素,隻評估軍事上是否可行。
    左評估、右分析,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如果美國還想贏得一個體麵的戰爭格局,目前應該以積攢實力、恢複軍力、提升戰力為根本點通俗點的說法做縮頭烏龜,挨打什麽的認了,別打臉就好。
    當初評估德美陸軍實力的“克拉克公式”到現在為止依然管用,參聯會近期對數值進行了大規模上修因為布萊德利帶著為數不多的南非盟軍指揮部殘兵敗將抵達了累西腓,然後又馬不停蹄飛了華盛頓,並在休息數日後向參聯會做了有關南非戰役過程匯報。
    “眼鏡蛇”還算誠懇,沒過多為戰役過程辯護,也不掩飾自己在指揮中存在的問題,不過有一點很明確對德軍戰力要有新認識。
    按他的說法,南非30萬盟軍麵對德國閃電戰0戰術根本沒有任何招架實力德軍完全硬碰硬吃掉了6道防線,破壞了布萊德利最引以為豪的部署。整體戰役看似前後持續了15天,但其實到第3天上午,確切地說是第二天晚上,最終結局已完全注定根本打不過!
    他認為,如果德軍掌握了海空軍優勢,再擁有訓練有素的地麵部隊,依照閃電戰0的架勢,美軍至少要準備4倍以上力量才能應付。這比例大家不認為誇張,當初克拉克公式就說要3倍以上兵力才能戰而勝之,現在根據南非戰役的評估是4倍才能打平。
    杜威勉強“承認”4倍是合理數字,然後參聯會開始估計德國的海運供應保障能力,參謀和後勤專家通過複雜的數據和情報推演,認為德國能在中美洲與加勒比海一線維持3050萬的兵力,同時還能得到1015萬的南美仆從軍支援。
    參聯會姑且取40萬的中間數,按照4倍才能旗鼓相當的公式,意味著要派160萬美軍。雖然美國有600萬以上陸軍,但派160萬部隊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是沒法提供這麽多給養和補給,而是沒有這麽充足而不受攻擊的運輸體係;其次南美也不可能展開這麽多兵力,更重要的是,美軍實在抽不出160萬訓練有素的部隊。
    1940年前美國陸軍不過10萬出頭編製,扣除一堆機關、後勤、學校占用的人員外,隻有4個不滿員的步兵師和1個裝甲師,還有個後備裝甲師,全軍勉強有300多輛坦克這實力比德國最慘的10萬國防軍時期還慘。無非德國是遭到大國壓製,美國是自我閹割。
    經過連續幾年拚命摻水補充,美國陸軍終於從10萬出頭擴充到600萬以上(不含陸航),足足膨脹了60多倍,換而言之早就水得不成模樣。
    當初德國陸軍上下一致嘲笑戈林的空軍野戰師是水貨部隊,認為他們打不過斯大林的民兵師,美國二三線部隊實力比起空軍野戰師來更差。他們的武器、軍械、裝備其實都是一等一的貨色,和當初空軍野戰師手拿最新武器的情況類似,但不是有了足夠的人和充分精良的武器就稱得上精銳,美軍戰鬥力實在不敢讓人恭維英國當初根據同盟條例向北美大陸派遣了4個師(現在全納入丘吉爾政府管轄),在武器和供應相同的情況下,這4個師能吊打90%以上的美軍國內部隊,因為這批英國師基本都是從敦刻爾克大撤退裏保留下來的部隊,經過累次補充,保持了不俗的戰鬥力。
    這時候推論就很明顯了:5年後的德軍吊打5年前的德軍,5年前的德軍吊打英國師,英國師吊打新編美軍師,如果是5年後的德軍vs新編美軍師的話那畫麵太美簡直不敢看。
    蔡茨勒還可以把空軍野戰師打散補充到精銳的國防軍部隊去融合提高麵裏加點水,揉著揉著麵團變得更有勁道,美軍遍地水貨,再整補往裏摻水,最後還是得到一大攤水。
    更慘的是,與曆史相比,美軍部隊損失大得多、尤其一線有戰鬥力的部隊更遭到了大量的毀滅性損失:
    在英國,美國人稀裏糊塗丟了10萬多部隊英德停戰後全進了英國戰俘營;
    在北非,火炬計劃不但沒點燃,反而在亂七八糟的非洲之角、肯尼亞戰役中陸續丟了近10萬;
    在南美,一係列戰役也丟了近10萬部隊,還賠上了巴頓;
    在南非,閃電戰0直接讓美軍損失了近10萬,最後隻有寥寥數千人逃到澳大利亞;
    另外在太平洋各次戰役、巴拿馬戰役、佛得角戰役、百慕大戰役、紐芬蘭戰役、冰島戰役等各次作戰過程中,前前後後加起來又丟了近15萬部隊,同時還加上幾萬目前在夏威夷一線,但基本注定要損失的部隊三年以來美軍陸軍兵力損失高達6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