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龍之怒

字數:767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明末稱雄 !
    一大清早,劉鈞正準備晨練後換上便服去菜市街。結果司禮監提督太監王坤前來稟奏,說是今天的總理處議事已經準備好了,恭請皇帝過去。
    自打劉鈞稱帝以後,已經基本上廢除了早朝製度,正常情況下,僅初一十五的朔望舉行大朝會。其餘時候,劉鈞都懶得舉行那個純粹就是個表麵功夫的早朝。對劉鈞來說,大事開小會,開大會也不過是做個通知而已。
    越是重大的事情,人越多越拿不出個主意來,反而人多嘴雜,意見不一,爭執不休。他更喜歡專事專人開專會。軍機會議專門商議軍機事務,財稅會議專門處理財稅事務,而司法會議專門研究司法事務。
    最重要的軍國大事,則召開總理處會議,把內閣、司禮監、通政司、樞密院、都察院、六部等主官召集一堂,共同商議。
    總理處會議,也成了現在大漢朝中最重要的議事會,雖然明麵上,總理處也僅僅是皇帝的一個臨時顧問機構,參會的各部首領,都是皇帝顧問。可實際上,總理處會議已經成了大漢朝廷實際上的最高決策機構。
    在總理處會議上做出的決策,會立即交內閣擬票,再由司禮監批紅,然後由六科和中書舍人審核,然後頒行天下。
    因為總理處名義上始終隻是皇帝的顧問機構,因此總理處完全就是皇帝一言而決,正是通過這種種巧妙安排,劉鈞把朝廷牢牢掌握在手上。
    現在總理處也形成了許多不成文的規矩,例如每周一次的常會,遇事時則會臨時召開。若有大事,還會增加部司寺官員列席,舉行總理處擴大會議。
    今天是周日,也是總理處一周的常會召開時候。
    劉鈞叫來一名禦前侍衛。向他交待。“今天我暫時不能去德國飯店,你幫我跑一趟那邊,告訴老板娘說我有事走不開。”
    隨意的練了趟白臘杆大槍,劉鈞便收了長槍,回屋在宮女的侍候下沐浴過後更換上龍袍玉帶。
    收拾齊整,劉鈞拒絕了乘坐步輦,而是直接步行到了乾清殿廣場前的總理處衙門。
    這處衙門就設在乾清門外,距離上書房很近,離乾清宮也不遠,正處於紫禁宮內外朝之間。原本最初是在明朝崇禎末期設立。四顧命大臣的輔政衙門。
    後來大漢代明,這總理處衙門卻是保留了下來,隻不過內閣首輔不再統領總理衙門,這個衙門完全成為了大漢天子的私人顧問機構。但實際上,這裏卻成了大漢最為重要的決策中心。
    大漢朝堂格局沿襲明朝,但又有不少改革之處。內閣首輔依然為百官之首,且大學士的品級從五品提升到了一品,名正言順的百官之首。但是實際上,經過皇帝不斷的調整。現在內閣統領諸部寺,可諸院、司、署,卻又獨立之外。
    都察院和樞密院,一個監察機構。一個軍令衙門,都不再隸屬內閣統領。此外還有司禮監和通政司,也一樣是不歸內閣統領的。三法司和三計司,也都有很強的獨立性。
    可以說。現在的大漢朝堂,權力分成了好幾大塊。
    內閣更像是隋唐時代的尚書省,首輔的權柄則類似於宋時的宰相。兵權和財權都被分割出去了,現在大漢的首輔,不但對兵權和財權沒什麽控製力,連司法這一塊,也是不受他們控製的。
    朝廷重大的事務,特別是涉及軍事、司法和財稅的大事,都必須得經過皇帝的拍板。
    在這種新格局下,總理處就越發的重要了。
    朝廷眾臣,看權柄如何,不看品級,而看有沒有進入總理處。
    現在朝堂上有資格進入總理處的,官職後麵都加了一個‘總理參政’銜。有這個總理參政銜,那就是真正的朝廷樞機重臣。
    到了如今,實際上滿朝眾臣哪個不明白,這個總理處,實際上已經成了唐時的政事堂,而這個總理參政銜,實際上相當於唐時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唐時,沿襲隋製,中央立三省六部製,有門下、中書、尚書三省,分任決策、審議、行政大權。但由於三省事權分立,往往產生許多弊端,尤其是掌握出令權的中書省和掌握政令審核的門下省不時因政見不同而互相扯皮、推委搪塞。
    因此,最終朝廷便把三省長官(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右仆射)合署辦公,其辦公地點稱為政事堂,最早設置於門下省,後遷往中書省。其後,由皇帝指定入政事堂議事,並以本官加帶“參知政事”、“參豫朝政”、“同中書門下三品”等名亦為宰相。
    現在大漢的朝堂格局早與明朝時似是而非,各部權力較為分散,而皇帝又對權柄抓的較緊,因此才有了現在全新的總理衙門。
    這個總理衙門,就是唐時的政事堂。但加了總理參政的這些大臣,卻並沒有唐時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宰相權柄。
    大漢天子的權柄遠超唐宋時的皇帝。
    劉鈞進入總理衙門時,一眾總理參政都已經到了。
    如今朝中有總理參政銜的官員不多,分別是內閣的首輔和次輔,司禮監的提督太監和掌印太監,還有五部尚書、通政使、左右都禦史,左右樞密使,財務卿、稅務卿和民務卿、審計卿、大理寺卿。
    人數很多,足足十九個。
    所有人都是加的同樣的總理參政銜,不分高低。
    這實際上已經有後世內閣的雛形了,隻不過首輔不是內閣的長官,大漢皇帝劉鈞才是這個總理處真正的決策者,其餘的總理參政,都隻是他的顧問而已。
    這個總理會議,就相當於一個常委會了。如果議論的事務涉及到下麵的具體部門,有時劉鈞也會再召該部衙的官員列席,有時數個部衙的官員上百人一同列席,規模很大,完全就是一場擴大會議。
    一眾總理參政見到皇帝駕臨,齊齊行禮參拜。
    總理衙門會議相對於朝會要輕鬆的多。朝會極重禮儀,規矩多。總理處會議是明義上隻是皇帝的君臣召對。因此在這裏大臣們都有自己的座位,每人麵前還有一張桌案,各種文房用具都有,甚至每個人腳下還有一個炭爐,桌上還有一個手爐。
    每人還有好幾名屬吏在後麵協助侍候。
    劉鈞坐定,從首輔袁繼鹹開始,各位總理參政依次做了工作簡報,十九位參政,都是朝廷最重要的部門的首腦或者副長官。
    大家都知道皇帝不喜歡簡報太長。因此簡報都盡量的做到了簡潔。每人也就是三五分鍾時間,就把該說的都說完了。
    一通簡報下來,劉鈞看了下懷表,時間在一個小時之內。
    “陛下,日本江戶幕府德川家族會見我朝使者後,依然拒不從琉球撤兵,也不肯遵守之前的協議,放開銀銅出口限製。”樞密院左樞密使傅山提議向日本發兵,“不發兵教訓一下他們。他們隻怕還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什麽叫雷霆之威!”
    琉球王室尚氏家族已經被日本薩摩藩給滅了,還將琉球武力侵占。
    之前朝廷派了使者去日本江戶,見德川家的將軍。結果他們根本不肯撤兵,更不肯把琉球交給大漢。
    現在大漢正是橫掃八荒,威服宇內的時候,一個小小的日本居然敢拒絕****。這讓樞密院的一眾司令、參謀長們非常不爽。
    樞密院現在有兩大部門,一個是五軍司令部,有中前後左右五軍司令。是大漢的五大戰區司令,他們在京師直接指揮著大漢的各大軍區總督巡撫提督們,同時也還指揮著駐守五京的五支戰略預備部隊。
    樞密院另一個強力部門,就是參謀處。參謀處擁有諸兵種參謀長,以及五戰區的參謀長,這些參謀處們組成聯席會議,專門負責的就是大漢的戰略的製定。
    參謀處負責研究戰略,五軍司令部負責指揮,下麵的各軍區負責統兵,各軍鎮則直接按參謀處的戰略以及司令部的命令作戰。
    兵部那邊權力較弱,兵部有諸兵種司令以及各後勤裝備等處,專門負責的是軍政,軍官的獎勵晉升處罰,後勤裝備等等,都歸他們。其實他們的權力也不小,隻不過沒有調兵權,這在軍隊這樣的特殊部門,如此一來就顯得比樞密院大大不如了。
    樞密院完全不管升官晉銜、後勤裝備糧餉那些,他們隻管製定戰略,指揮調兵,因此日本人的反應,馬上把他們惹惱了,參謀處已經迅速趕製了一個出兵計劃。五軍司令部隨時準備向各軍區下達調兵令。
    不過大漢的軍隊權責劃分的很明確,各有職責,不得越界。樞密院管的是怎麽打,兵部管的是提供後勤裝備,下麵的各軍區是統領軍隊,再下麵的各鎮師協,是直接的帶兵作戰部隊。
    但到底打不打,什麽時候打,派誰統兵,這些權利,卻是不管樞密院還是兵部都沒權利過問的。
    這些涉及到最核心的兵權,這些權利辦屬於皇帝一人。
    打還是不打,什麽時候打,都由皇帝一人說了算,甚至最終選誰來統兵,也一樣隻有皇帝最終決策權,其它人都僅僅有顧問建議權。
    現在,樞密院參謀處已經製訂了一個出兵計劃,但最終還是得由劉鈞來決策。
    劉鈞從傅山的手裏接過那份計劃,參謀處的這個計劃雖然是臨時趕製出來,但還是製作的很詳盡,甚至還有一主二副三份計劃。
    參謀處的計劃是圍繞著奪取琉球群島而製,以東海艦隊為主。輔以襲擊日本沿海為輔,由皇家特遣艦隊擔負這部份任務。
    總之,對琉球是直接武力奪取,而對日本本島,則是以沿海襲擾為主,最終迫使日本人承認琉球歸大漢,並放開銀銅出口限製。他們甚至還打算迫日本人再放開一些貿易條件,甚至再割讓幾個島做大漢的租界。
    一般利用季風,五六月間從中國駛往日本,等到三四月間再從日本駛回中國,這是唐宋對日本貿易的商船的貿易常用做法。
    不過如今隨著造船業的發展以及航海技術的進步,已經不必完全依靠季風了。就算是逆風,也一樣能夠航行。因此,大漢如果要對日本出兵,任何時候都可以。
    甚至因為現在大漢在平戶、對馬等地有了港口,這使得大漢如果要發動對日攻擊,更加的方便。
    大漢根本不需要打一場跨海遠征,而是一場就在家門口的戰鬥。
    上一次對日作戰,劉鈞輕易的打到了江戶、東京。日本的軍事裝備以及戰法,還停留在朝鮮戰爭時期,他們的戰船更隻是倭寇時期的水準,火器也僅是明朝鳥槍水準。對於炮更是落後無比。
    而大漢現在,更勝當初的明朝,尤其是海軍,已經是擁有極大規模的新式海軍了。
    也許是該讓海軍出動一下,就當拿日本人實戰訓練也好。要不然,不經曆戰鬥,怎麽可能練的出一支真正的精銳。
    想到這裏,劉鈞對於出兵日本,心裏麵已經是通過了。
    “要打可以。但不打無準備之戰,就算對手是日本,也一樣得全力以赴,要有獅子博兔之心。樞密院參謀處做一份詳細的計劃上來。要包括作戰的預定目標以及奪取目標的計劃過程,此外還得有一份詳細的出兵軍費預算。”
    傅山等聽皇帝這麽一說,明白皇帝已經同意出兵了。
    “陛下,我認為此次出兵目標。不僅是拿下琉球,還應當趁機把長崎也一舉拿下。”右樞密使劉永升也提出了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
    琉球王室尚氏一族已經被日本人滅了,現在朝廷奪下來。以後自然也就是大漢的疆土了。順便,再把平戶南麵的長崎島也給奪了。他甚至還打算到時候,幹脆讓日本人把平戶等租界承認為大漢的疆土。
    劉鈞微微一笑。
    “我大漢不出兵則已,如若出兵,豈能為一小小的長崎而滿足。若出兵,起碼也得把奪取整個九州島做為我們的目標。”
    九州可是日本大島,舊為築前、築後、豐前、豐後、肥前、肥後、日向、薩摩、大隅九國,遂稱九州。
    整個九州擁有數家封藩,加起來比整個台灣還要大上一些。
    皇上才是真正的胃口大,直接把這麽大片的地盤做為了目標,這可是日本一成以上的國土,更擁有兩百多萬人口啊。
    看著驚訝不已的一眾總理參政們,劉鈞笑笑,“人若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麽區別,既然要打,那就要打一個痛快!就按朕的這個要求,去擬一份詳細的作戰計劃吧,三計司做軍費預算,兵部準備後勤和裝備的支持。”
    此時的日本人口不少,整個日本島大約有兩千四五百萬人口的樣子。九州島擁有數個封藩,尤其是平戶長崎等地曾經是海貿交易港,這裏的商業繁榮,人口也多達二百餘萬。
    不過劉鈞不覺得自己的目標訂的太高,日本是個島國,由諸島組成。九州是一個大島,連同周邊小島一起,其實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如果大漢隻打算奪取肥前或者整個肥國,那並不見得好打。
    反之,利用強大的海軍直接先切割九州與四國等島的聯係,那九州島就是一座孤島。到時漢軍一麵用戰艦封鎖隔絕,一麵沿海岸攻奪城鎮,再修築堡壘炮台,步步推進,最終肯定能征服孤立無援的全島。
    一旦拿下全島,就憑日本的戰艦水師,拿什麽來跟大漢海軍拚,怎麽從漢軍手裏跨越茫茫大海奪回九州島?
    大漢隻是占據了九州島外圍沿岸地區,就算暫時不管島中心的那些山區都沒事,就跟曆代中原王朝在海南島一樣,圍著島的沿岸地區不斷加強控製,然後把黎人不斷壓縮在中心山區,慢慢的,處於被包圍中的黎人自然也就慢慢的被同化了。
    兩百多萬人口,這可是很大的人力資源啊。
    劉鈞想起了曆史上日本人對付琉球的辦法,大肆屠殺琉球人,然後再把剩餘的琉球人大量遷往日本,再從日本遷移日本人到琉球島上,通過這種置換的辦法,使得琉球島上琉球人口不再是多數,日本人反而成了多數,最終日本人徹底的掌控了琉球。
    等控製九州後,大漢也一樣可以依樣畫葫蘆啊。
    島上聽話的順民,遷往遼北、西南等地,讓他們墾荒拓邊。對於那些不肯聽話的刁民,可以殺雞儆猴,然後再將他們送去中原挖礦修路,大漢永遠不缺挖礦和修路工人。
    嗯,九州島不少地方還是蠻肥沃的,到時再慢慢的從中原遷移漢人過來,如此有個百年,到時九州島上就盡是漢民了。
    這次全力奪取九州的同時,也還可以對日本其它地區實行襲擾搶劫,既然日本人敬酒不吃想吃罰酒,那就好好的讓他們感受下大漢的軍威。
    日本的渣渣們,是時候感受下****的龍威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