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北海

字數:691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明末稱雄 !
    漠北軍區北海省益蘭城。
    這是大漢帝國最北端的城池,也是北海省第一大城。城堡就建在北海的南端西麵,北海唯一的流出河昂可剌河旁邊。
    益蘭城之名源於元代時元世祖在此附近設立的益蘭州,當時北海南端西麵一帶,有吉利吉思、昂可剌、烏思、撼合納、謙謙州等五部落聚居,忽必烈在此設立益蘭州,興建官衙、倉庫、驛舍,派遣官員,益蘭州成為統治謙河和昂可剌河廣大地區的中心。
    謙河和昂可刺河,此時基本上已經為東進滲透來的俄國人滲透占據,他們將謙河稱為葉尼塞河,將昂可剌河稱為安加拉河。
    益蘭城隔湖相望的布裏亞特城,則是北海省的第二大城,兩座城堡居於北海南端東西兩側,布裏亞特城扼著從漠北草原流來的一條大河色楞格河,這條大河發源於北庭省境內,北流匯合多條支流後進入北海省,到達布裏亞特,從此彎轉,注入北海。
    色楞格河是漠北喀爾喀諸部進入北海省布裏亞特部以及更北的通道。
    布裏亞特駐於北海南端之東,扼著注入北海的大河色楞格河,同時也把守著重要的南下通道。
    而益蘭城則駐於北海南端之西,扼著唯一從北海流出的大河昂可剌河口。
    布裏亞特城主要是布裏亞特蒙古人,而益蘭城則以使鹿部為主。
    使鹿部指的是雅庫特和鄂溫克人,他們曾經廣泛的分布在北起北冰洋,南越外興安嶺到黑龍江流域的廣大地區。
    曾經雅庫特與布裏亞特人爭鬥不斷,受布裏亞特人的擠壓,他們不斷北遷。可近幾十年來,又在西麵俄國人的不斷壓迫下向東遷移。
    在大漢皇帝的旨意下,大部份的布裏亞特人遷到北海東麵居住,而雅庫特、鄂溫克人則遷到北海西麵居住。大漢天子分封諸部首領爵位,為各部領主劃分領地,他們所處之地盡歸入漠北軍區北海省。
    大漢在北海南端東西兩側各建起一座城池。在此駐軍設衙,建立學校倉庫,設立商站。許多漢人百姓也遷到了此處,兩座城池也為北海這片寧靜之地帶來了許多熱鬧。
    益蘭城的廣場上。李信正在帶領民兵們訓練。
    李信就是曾經為李自成中軍大將的李岩,他本是明末舉人,河南地方大族子弟。因為蒙冤入獄,得紅娘子劫獄救出後投了李自成。
    在闖軍中他也曾得李自成信賴倚重,李自成曾確實采納他的不少獻策。但闖軍沒能敵的過大勢。洛陽城裏,李自成縱兵搶城,劫掠富戶,放兵搶掠,讓李信大失所望,最後他在漢軍錦衣衛的策反下,率兵起義,開洛陽城門引漢軍入城,一舉大破李自成。
    那戰後,他與紅娘子率本部接受整編。率部隨官軍一路下湖北入陝西征討四川叛軍餘孽,最後一直打到了西康。
    漢皇下旨授李岩開國男爵位,晉他上軍校協長職。
    不過領旨謝恩後,他就辭去了官職。帶著紅娘子回了河南老家,發現一切早物是人非,家鄉人對於曾經從賊的他,並沒有什麽好臉色。
    戰亂已平,可河南百姓曆年來受到的流匪傷害卻不是一下子難免抹平的。
    李岩自己也飽受痛苦,他原來的妻兒子女,都在這幾年的亂戰中失去了。
    辭官歸裏的李岩無法再繼續在家鄉呆下去。他也無法麵對那些鄉人親友。最後,他帶著皇帝賜給的賞賜,買了幾匹馬,帶著紅娘子一路向北。
    他們遊曆了大半山河。最終一路到了北海。
    到了這蘇武曾經牧羊之地。
    北海的寧靜讓他停下了腳步。
    李岩全程參與了益蘭城的建設,看著從一片荒蕪之地,建起了城堡,建起了官衙、軍營、學校。
    城池建起來了,商站開起來了,士兵們進駐了。商人們也來了。
    益蘭城也漸漸熱鬧了起來,李岩也恢複了舊名李信。
    因為他曾是舉人,身上還有一個開國男爵位,因此在這座嶄新的城池裏,他很受尊敬。因為地處遙遠的北方,北海省駐有一個鎮。
    但不是整編鎮,而是在布裏亞特和益蘭城各駐有一個架子師。每個師實際上又各僅有一個協的編製,這個協也是個架子協,隻有一個標的實際兵員。整個北海省的駐軍,實際上還不到一個整編協,這也是因為太過遙遠,補給不易。
    益蘭城裏的人不少,有好幾千人。不過其中士兵占了大半,剩下的則多是些將士家眷,以及一些漢人移民,還有不少商人。也有些部族頭人、牧民們在城裏買房居住,開設鋪子。
    另外就是許多牧民們的孩子了,那些牧民小孩被要求送到城裏的學校裏接受五年教育,由於牧民們多在城外放牧,離的很遠,因此孩子們送來後便實行寄宿製,吃住全在學校,每年放寒暑假時才回家。
    益蘭城既是城關鎮所在地,也是縣城治所,還是府城和省城駐地。從巡撫到巡按,再到駐軍的總兵師長協長標長等文武一應俱全。
    李信在城外也有一塊自己的牧場和耕地,這裏天氣極為寒冷,但因為靠近河流,這片地方也能耕種些土豆玉米高粱甚至是麥子,隻是產量偏低。
    不過李信雖在城外有自己的農場,但多半的時間還是住在城裏。
    李信在城裏有一座很大的宅子,益蘭城的地是最多最不值錢的,每人的宅基地都能圍上一大片。他和紅娘子在城裏建了大房子,還開了好幾家店,一家是皮毛店,專門收購那些雅庫特、鄂溫克等獵人們的黑貂皮、黑狐皮子。
    他還開了一家藥鋪,既收購藥材也加工藥材,甚至還請了好幾位大夫招了群學徒夥計,開門問診治病。
    這兩個生意目前做的很不錯,雖然看起來益蘭城才幾千人,但如今北海省也有不下二十萬人口,海西的這些牧民們加起來有不下十萬,市場並不小。
    尤其是李信收購的那些皮毛,特別是黑貂皮,他從獵人們那裏收購進來。隻要能送到北京去,那利潤高的嚇人。一張上好的黑貂皮,如果賣到歐洲去,一張皮就能換五十畝田地。
    如今歐洲最貴最火的既不是香料也不是瓷器更不是絲綢、茶葉。而是皮草。黑貂皮、黑狐皮、白熊皮,每一樣都能賣出極高的價格。
    俄國佬之所以拚命的越過烏拉山,跑到嚴寒無比的西伯利亞來,最主要的還是這些皮草的驚人價值。
    最先來到西伯利亞的,正是那些捕獵者和皮貨商人。然後才有了那些流氓、逃役農民組成的雇傭軍、探險隊。
    李信還擔任了城裏唯一一所中學的老師,每周過去上兩節課。
    此外,他還是益蘭城裏商會的會長,又是城裏議會的議員,還是益蘭城法院的二十四人大陪審團陪審員之一。
    甚至他還有一個頭銜,益蘭城民兵總教頭。
    益蘭城離中原太遠,雖有駐兵有官吏,但這裏的主要人口依然還是雅庫特的鄂溫克人,還有布裏亞特人、喀爾喀人等等。
    為了更好的穩固這塊北疆,也為了更好的讓不同的部族在這裏和諧共處。因此朝廷雖握有行政、司法、稅收權,但手段也比較靈活。一般的糾紛鬥毆的小案子,就由領主們自己處置。如果遇到財產糾紛,偷竊的案子,則由法院的法官主審,由領主以及騎士、武士等貴族,還有商會等組成一個二十四人的陪審團,這也類似於中原地方上的鄉村宗族上的司法自治,與鄉約堂、申明亮這些基層組織相同。
    在大漢現行的司法行政分開的基礎上,在司法的法官主審程序中。增加了陪審團,也是為了避免這些部族對於朝廷的判決不服。而一旦增加了一道陪審團的程序,有來自部族領主貴族和德高望重之人的陪審,就能大大降低這些矛盾。
    這個陪審團製度一啟用後。立即就收獲了不少好評。北海省便幹脆又增設了一個議會,這樣在一些重要的事務決定的時候,可以讓朝廷的官員和部族的領主貴族們有機會更好的商議。
    讓那些部族的人也有機會發表意見,甚至還給了他們一些對衙門的監督權。
    當然,這個議會的職能實際上也是做了嚴格限定的。他們也頂多就是參政議政權,並不能取代朝廷的衙門和官吏們代行職責。也不能否決朝廷的決定。甚至這個議會,並不完全是部族的貴族們,也還加入了漢人的一些有民望的人,比如商會首領,學校的校長等。
    李信在益蘭城裏名聲不錯,他對過去的經曆也沒有隱瞞過,不過在這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大家並不會太在意那些。
    大家看到的是他既是中學的名譽校長兼老師,還是城裏皮行的行首也是商會的會長,更還是一個有名的訟師,同時也是陪審團成員,又是議會議員,還是民兵總教頭。
    更別說他雖然官早辭了,但那爵位卻還是貨真從實在的。
    連巡撫大人都經常派人請他過府議事,軍中的總兵將軍都對他十分客氣。
    益蘭城因為負責半個北海省,駐軍卻並不多。因此建立了民兵隊,不但城裏的商會和百姓們按規定組建了民兵隊,就是外麵的各部落,也都組建了預備軍和民兵隊。
    民兵隊建立後,巡撫和總兵、巡按們親自出麵,請李信來擔任了總教頭一職。
    益蘭城的民兵數量不少,擁有整整五千人的編製,五百人編一營,擁有十營民兵。這些民兵在閑時輪流集訓,有時還要出城巡邏。
    冬天的北海很冷,湖裏從一月開始結冰,要到五月才能解凍。不過昂可剌河口的這塊湖麵,卻是唯一不結冰的湖麵。
    冬季的時候,牧民的牛羊早已經關進了過冬的圍場裏,但牧民們並不是就沒有事情可做。到了冬季,他們還會去捕獵,在山林雪地裏放陷阱捕貂,或者到河上挖冰洞捕狸。
    十團民兵輪流受訓,一次兩團,隻需要受訓一月時間。等一圈下來,漫長的冬季也差不多結束了。
    民兵們受訓也是有好處的,每天點卯受訓,受訓一天就有一天的餉錢。而且,最吸引民兵的還是在完成了一個月的受訓時間且表現合格後,每個民兵能夠領到一支火槍。
    擁有火槍打獵,肯定比弓箭更好用。尤其是對付那些熊和狼等凶猛動物的時候。
    除了民兵們受訓後能領到槍,其它的獵人並不能從漢軍那裏買到槍,槍是管製物品,禁止隨意出售。
    隻有民兵還有預備軍才能領槍和買車,且每人持槍還得辦證,一人一證一槍。
    朝廷希望這些邊疆的百姓能夠更加尚武,但卻也不希望局麵不受控製。
    民兵們排成方陣,經過半個月的隊列和持槍、瞄準等訓練後,終於可以開始實彈射擊。他們的火槍也是燧發槍,但卻是民兵版的燧發步槍,論起威力來要比軍中正式的新型步槍要落後的多。
    但就算這種簡化版的步槍,也讓那些受訓的民兵們喜愛不已。能夠不怕風雨,定裝彈藥,自動火門,這些都已經非常不錯了。比起弓箭,射程更遠。
    北海終究是太過遙遠了,本地無法供應數量太多的駐軍。軍隊越多,需要的物資補給越多,而全靠從後方轉運,會非常的困難,尤其是每年還有那麽長時間的大雪封凍期。
    因此組織和訓練民兵,是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讓牧民和獵人們也組織起來,裝備他們,每年抽空訓練,一旦遇警,還可以立即征召集結使用。
    朝廷不需要額外提供大量的補給消耗,僅僅是給點補貼而已。
    在李信看來,這些民兵都是極好的兵,比起他以前在中原闖軍中帶的那些流民匪兵,強的太多。
    牧民和獵人們能選中為民兵,本身就是年輕強健者,尤其許多人基本上都是好獵手。特別是那些雅庫特、鄂溫克,他們號稱林中人,也曾被稱為使鹿部人。他們最厲害的本事就是騎著鹿或者駕著鹿拉雪撬在雪林裏狩獵。
    獵人基本上都會射箭,而一個射箭的好手練火槍,並不困難,正所謂一法通百法同。
    經過了半月的摸索,他們對火槍已經熟悉無比,再不陌生。
    軍樂隊的鼓不停的敲打著,一個排的十幾個民兵已經能熟練的踩著鼓點前進。
    在鼓樂的指揮下,一排的民兵們肩膀扛著步槍往前走了大約二十步,然後停下立定。李信看著他們停下的隊列,很整齊。
    號角舉號吹響,擔任排長的一名老獵人立即高聲喊起。一排的民兵們全都舉起了槍,隨著一陣鐵哨聲,砰砰砰的槍聲不斷響起。
    排槍響過,煙霧彌漫。
    民兵們卻又在排長的哨聲下,開始蹲下裝填,這個時候,第二排已經隨著鼓聲大步來到他們身後立定,舉起了火槍。
    “都是好樣的,命中率達到了五成!”李信舉著望遠鏡,看著鏡中的那排木頭人耙子,不由的驚歎的說道。(未完待續。)
    ps:  最近忽冷忽熱,一不小心就感冒了,相當難受,昨天沒能更新,非常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