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榮隻是表麵的榮耀

字數:523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可有些人不免會產生疑問,難道用心做事情的做不成,南轅北轍的反而能把事情搞定?當然不是這個意思,這裏講的有心並不是說用心做事,而是說別有用心,不按照事情本身的發展規律做,所以花費很多力氣卻取得了完全相反的效果。
    那麽,是不是做所有的事情時都要擔心這種情況出現呢?當然也不是,在學校裏算算術題,1+1=2,很難算錯,因為事情本身太簡單,沒有多少變數。現實中的事情就困難多了,事業、婚姻、愛情,幾乎每件事都成為這句話的寫照。在這裏我隻希望講一講如何才能不把事情辦糟,這是每個做事情栽過跟頭、鬧過笑話的人都能講出的道理的。
    一個人很愛虛榮,沒有那麽大的貢獻卻希望獲得那麽大的榮耀,自然會違背規律,使自己陷入矛盾境地;而別人的榮耀擺在他麵前,無論是通過什麽方式獲取,他因為自己愛虛榮,就會非常嫉妒;在嫉妒的基礎上他希望改變現狀,快速超越別人的榮耀,自然會選擇最功利的手段……如果這樣的做法沒有帶來甜頭,他還可能反省自己的錯誤,而一旦嚐到甜頭,就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很久以前,在波羅國有一座深山。山上古木參天,奇花遍地,人跡罕至。隻有潺潺的溪水和偶爾的鳥鳴聲,才會打破這份寂靜。
    在這座深山裏,住著一老一小兩位仙人。老仙人是位得道者,麵容清瘦,精神矍鑠,雪白的眉須下,雙目炯炯有神。小仙人雖然也希望能修得正果,卻不願像老仙人那樣整天修煉,虛榮心特別強,但是沒有多大的本事。
    老仙人經過多年的苦心修煉,有了五種不可思議的神通力。老仙人到處尋訪仙人,虛心求教,而別的仙人也常常贈給他一些仙果佳釀。從北方的邯鄲國,老仙人帶回了又香又軟的大米;從閻浮國,他提來山上從沒見過的瓜果。甚至有一天,老仙人飛上了天,尋訪天上的仙人,回來時還帶了一大堆天上的山珍海味。老仙人每次帶回美味佳肴時,總要請小仙人共同品嚐。
    小仙人看到老仙人來去自如,很是威風,心裏十分羨慕。有一天,他對老仙人說:“師父,請您收我做徒弟吧,我想跟您學本事。”老仙人嚴肅地說:“年輕人,我們仙人修身養性,學習神通力,不是為了自身的便利或是滿足個人的虛榮心。如果你學習神通力是為了造福於人,那麽你將會如願以償;相反,則會荼毒人間,造成危害!”
    聽了老仙人的一番話,小仙人不再吭聲了。但是過了些日子,他又看到老仙人帶回了許多好吃的東西,就再也忍不住了,苦苦哀求道:“師父,您教教我吧,我保證一定聽您的話,用心修道,我不是因為虛榮心才要學習的,而是為了福澤世人,我絕不會做壞事的。”
    看著小仙人一臉的誠懇,經不住他三番五次的請求,老仙人終於答應把五種神通力傳授給他。小仙人費了好大功夫,總算把神通力學到了手。
    小仙人學會了五種神通力後,便忍耐不住山上的寂寞,總想到處炫耀一番,可在這個連一個人影都看不到的深山老林裏,他怎麽可能聽到別人的讚揚聲呢?
    於是有一天,小仙人偷偷地下了山,來到城裏。
    熱鬧的街道上滿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隻見一個年輕人拔地而起,騰雲駕霧,大家都看呆了。人們圍攏來讚不絕口:“這個年輕人真不簡單,本領可真大啊!”聽著大夥兒的一片讚揚聲,小仙人不禁洋洋得意起來,於是他使出了各種神通力展示給眾人看。
    虛榮的小仙人自此常常下山,在男女老幼麵前表演神通力,不久便名聲大震。
    一次,小仙人正在賣力表演時,不巧被老仙人撞見了。老仙人沉下臉來說道:“年輕人,若是心術不正,總有一天你會喪失神通力的。”
    可是小仙人對老仙人的好言相勸充耳不聞,反而以為老仙人故意讓他在眾人麵前出醜,便到處誹謗老仙人,說老仙人是嫉妒他的本事,見不得年輕人比自己強,等等。
    流言傳到老仙人耳裏,他隻是淡淡一笑,也不做任何辯解,因為他知道他的預言終有一日會變成現實。
    果然,沒過多久,小仙人在一次表演中,竟然失足跌了下來,眾人哄堂大笑。他試圖再次拔地而起,卻怎麽也升不上天空了。小仙人不甘心在眾人麵前丟人現眼,便一遍遍地施展各種神通,得到的卻總是眾人嘲諷的笑聲,原來他的神通力已經徹底消失了。
    沮喪的小仙人這才懊悔不該把老仙人的忠告當成耳邊風,可是一切都已經晚了,他隻能在眾人的斥責聲中灰溜溜地離去……
    虛榮隻是表麵的榮耀、虛幻的美名而已,是人們過分追求美譽的膨脹,是一種輕浮,一種不真實。所以小仙人再怎麽挖空心思地去博取掌聲,最終也不能贏得世人的欽敬!
    人生感悟
    有一句話叫做:“在圍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這是不是在譏笑世人在沒有明確自己目的前就陷入了虛榮的輪回呢?
    事實上,虛榮心是榮譽感的極端表現,嫉妒心是上進心的極端表現,功利心是事業心的極端表現,與之相對的極端是不知廉恥,不求上進,消極避世。傳統文化中的“中庸”思想提醒我們,做事不要走極端。
    虛榮隻是表麵的榮耀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可有些人不免會產生疑問,難道用心做事情的做不成,南轅北轍的反而能把事情搞定?當然不是這個意思,這裏講的有心並不是說用心做事,而是說別有用心,不按照事情本身的發展規律做,所以花費很多力氣卻取得了完全相反的效果。
    那麽,是不是做所有的事情時都要擔心這種情況出現呢?當然也不是,在學校裏算算術題,1+1=2,很難算錯,因為事情本身太簡單,沒有多少變數。現實中的事情就困難多了,事業、婚姻、愛情,幾乎每件事都成為這句話的寫照。在這裏我隻希望講一講如何才能不把事情辦糟,這是每個做事情栽過跟頭、鬧過笑話的人都能講出的道理的。
    一個人很愛虛榮,沒有那麽大的貢獻卻希望獲得那麽大的榮耀,自然會違背規律,使自己陷入矛盾境地;而別人的榮耀擺在他麵前,無論是通過什麽方式獲取,他因為自己愛虛榮,就會非常嫉妒;在嫉妒的基礎上他希望改變現狀,快速超越別人的榮耀,自然會選擇最功利的手段……如果這樣的做法沒有帶來甜頭,他還可能反省自己的錯誤,而一旦嚐到甜頭,就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很久以前,在波羅國有一座深山。山上古木參天,奇花遍地,人跡罕至。隻有潺潺的溪水和偶爾的鳥鳴聲,才會打破這份寂靜。
    在這座深山裏,住著一老一小兩位仙人。老仙人是位得道者,麵容清瘦,精神矍鑠,雪白的眉須下,雙目炯炯有神。小仙人雖然也希望能修得正果,卻不願像老仙人那樣整天修煉,虛榮心特別強,但是沒有多大的本事。
    老仙人經過多年的苦心修煉,有了五種不可思議的神通力。老仙人到處尋訪仙人,虛心求教,而別的仙人也常常贈給他一些仙果佳釀。從北方的邯鄲國,老仙人帶回了又香又軟的大米;從閻浮國,他提來山上從沒見過的瓜果。甚至有一天,老仙人飛上了天,尋訪天上的仙人,回來時還帶了一大堆天上的山珍海味。老仙人每次帶回美味佳肴時,總要請小仙人共同品嚐。
    小仙人看到老仙人來去自如,很是威風,心裏十分羨慕。有一天,他對老仙人說:“師父,請您收我做徒弟吧,我想跟您學本事。”老仙人嚴肅地說:“年輕人,我們仙人修身養性,學習神通力,不是為了自身的便利或是滿足個人的虛榮心。如果你學習神通力是為了造福於人,那麽你將會如願以償;相反,則會荼毒人間,造成危害!”
    聽了老仙人的一番話,小仙人不再吭聲了。但是過了些日子,他又看到老仙人帶回了許多好吃的東西,就再也忍不住了,苦苦哀求道:“師父,您教教我吧,我保證一定聽您的話,用心修道,我不是因為虛榮心才要學習的,而是為了福澤世人,我絕不會做壞事的。”
    看著小仙人一臉的誠懇,經不住他三番五次的請求,老仙人終於答應把五種神通力傳授給他。小仙人費了好大功夫,總算把神通力學到了手。
    小仙人學會了五種神通力後,便忍耐不住山上的寂寞,總想到處炫耀一番,可在這個連一個人影都看不到的深山老林裏,他怎麽可能聽到別人的讚揚聲呢?
    於是有一天,小仙人偷偷地下了山,來到城裏。
    熱鬧的街道上滿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隻見一個年輕人拔地而起,騰雲駕霧,大家都看呆了。人們圍攏來讚不絕口:“這個年輕人真不簡單,本領可真大啊!”聽著大夥兒的一片讚揚聲,小仙人不禁洋洋得意起來,於是他使出了各種神通力展示給眾人看。
    虛榮的小仙人自此常常下山,在男女老幼麵前表演神通力,不久便名聲大震。
    一次,小仙人正在賣力表演時,不巧被老仙人撞見了。老仙人沉下臉來說道:“年輕人,若是心術不正,總有一天你會喪失神通力的。”
    可是小仙人對老仙人的好言相勸充耳不聞,反而以為老仙人故意讓他在眾人麵前出醜,便到處誹謗老仙人,說老仙人是嫉妒他的本事,見不得年輕人比自己強,等等。
    流言傳到老仙人耳裏,他隻是淡淡一笑,也不做任何辯解,因為他知道他的預言終有一日會變成現實。
    果然,沒過多久,小仙人在一次表演中,竟然失足跌了下來,眾人哄堂大笑。他試圖再次拔地而起,卻怎麽也升不上天空了。小仙人不甘心在眾人麵前丟人現眼,便一遍遍地施展各種神通,得到的卻總是眾人嘲諷的笑聲,原來他的神通力已經徹底消失了。
    沮喪的小仙人這才懊悔不該把老仙人的忠告當成耳邊風,可是一切都已經晚了,他隻能在眾人的斥責聲中灰溜溜地離去……
    虛榮隻是表麵的榮耀、虛幻的美名而已,是人們過分追求美譽的膨脹,是一種輕浮,一種不真實。所以小仙人再怎麽挖空心思地去博取掌聲,最終也不能贏得世人的欽敬!
    人生感悟
    有一句話叫做:“在圍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這是不是在譏笑世人在沒有明確自己目的前就陷入了虛榮的輪回呢?
    事實上,虛榮心是榮譽感的極端表現,嫉妒心是上進心的極端表現,功利心是事業心的極端表現,與之相對的極端是不知廉恥,不求上進,消極避世。傳統文化中的“中庸”思想提醒我們,做事不要走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