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拜見城主大人

字數:9147   加入書籤

A+A-


    ……

    張偉詢問趙大石,得知現在,已經是崇禎十六年,八月!

    而趙大石等人,是從運陽城趙家溝逃出來的!

    他們想到襄陽城去,投奔闖王李自成!

    此時,李自成已經占據襄陽城,改稱襄京,建立大順政權,自立為大順王,廣撒錢糧,招募流民。

    而與之輝映的,是張獻忠,已經攻占武昌,建立大西政權,自立為大西王,也是廣集流民,招攬人才!

    運陽城在武當西北方,有百裏之遙,山水為屏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有民七八萬,兵三千,仍由萌軍控製,總兵是個叫“蔡坤”的。

    張偉聽了這消息,心頭一動,暗道:“這是個好地方啊,溜個毛?”便向趙大石道:“你現在還有氣力趕路嗎?”

    趙大石道:“大俠,我有的是力氣!”

    張偉道:“好!你現在就帶我去運陽城!”

    趙大石“啊”的一驚,問道:“大俠,你去運陽城做什麽?”

    張偉嘿嘿笑了兩聲,說道:“把它打下來,做一做城主!”

    趙大石等眾百姓都是一呆。

    他們這些凡夫俗子,怎麽能想象超絕高手的實力?

    以張偉如今的實力,足以獨戰三千悍卒!

    趙大石道:“大俠,不行啊!官兵有數千人,你、你隻是一人,怎麽打得過?”

    張偉道:“你怕死,不敢帶路?”

    趙大石義憤起來,朗聲的說道:“怕死的怎麽會搶軍糧?大俠救了我的命,我的這條命就是你的了!你就是叫我上刀山下油鍋,我也不皺一下眉頭!”

    張偉道:“那就不用廢話了!”

    當即,趙大石領著張偉,快步往運陽城而去。百姓收拾了親人的屍首,悲切非常,跟在後麵。

    夜間山路,走的不快。

    待得天蒙蒙亮,才到運陽城前。

    運陽城,北麵靠著崇山峻嶺,南麵有漢水為阻礙,最窄處,都有百丈寬,河中定木樁,造了一座木橋,以溝通南北。

    若是大軍過來,動靜大極,城中兵收到訊息,可斷橋以阻,但是張偉與趙大石不過兩人,又是趁著夜色而來,是以沒被發現,毫無阻礙。

    過了獨木橋,到了河對岸。不過一刻鍾,便到了運陽城下!

    運陽城有包磚城牆,一丈多高,不見守城兵丁,警備極差!

    在外麵,朝廷與反賊打來打去,卻從不指望運陽城出兵,它隻要能看好自己地盤上的百姓,不讓他們去加入流寇、火上澆油,那就不錯了!

    城池大門閉著。

    張偉對趙大石道:“後退三丈,捂起耳朵。”

    趙大石聞言往後退了三丈,雙手把耳朵捂了起來。

    “蔡坤!出來受死!”張偉就在城外,大吼一聲!

    趙大石雖然捂住了耳朵,而且不是衝著他吼的,但是,仍然聽得巨聲隆隆、耳朵裏嗡嗡作響。

    他這一聲吼,可把運陽城給炸醒了!

    須臾,就見城牆上麵,冒出了幾個人頭,具都滿臉怒氣,眼屎還在眼角,見到了城外二人,罵罵咧咧!

    一兵凶惡,帶了弓箭,拉弓搭箭,就向張偉射!

    張偉左手一抬,就把射來的箭矢夾住了,往左旁一甩,插在地上。

    眾兵吃了一驚,知道來了高人,把頭縮了回去!

    不一會兒,城牆上密密的聚集了些兵丁,攜弓帶箭,威風凜凜的樣子。

    城門打開,從內走出來了一票兵卒,有三百餘人,一人騎在馬上,是個青年,三十不到的樣子,卻是最後出來,右手持馬鞭,指向張偉,喝道:“是你這賊人要殺本官?”

    趙大石被軍威所嚇,待在張偉身後十餘丈遠,依舊心驚膽顫!

    張偉道:“不錯!”

    蔡坤冷笑,說道:“那要看你的本事了!來啊,給我放箭!”

    城牆上,便有四五十個兵丁,拉弓搭箭,往張偉亂射而去!

    張偉左手一探,抓住一根箭矢,舞做一團,射來的箭矢,便都被撥開了去!

    連續射了三輪,竟然沒有一箭射中!

    看到這一幕的兵丁,無不大驚。

    蔡坤也心驚,又喝令道:“給我殺!誰殺此賊,賞銀千兩!”

    重賞之下,自有勇夫。

    三百兵卒,抽刀持矛,就往張偉殺去!

    區區三百,張偉何懼?左手執一箭矢,身影化作一團黑雲一般,遊走兵卒之中,頃刻之間,三百兵卒,盡被反倒,不過並沒大礙。

    趙大石在遠處,看得目瞪口呆!

    蔡坤見勢不妙,撥轉馬頭,溜回到城裏去了,惶恐的喝令道:“關城門!快關城門!”

    卻是晚了一步。

    張偉左手一甩,箭矢飛出,穿過了他的腦袋,把他身子往前一帶,就滾下了馬鞍!

    張偉道:“投降不殺!”眾兵看他神威凜凜的樣子,敬畏非常,就都放下兵刃,投降了。

    趙大石見了,不由為之心折!

    城外。

    三個百戶領著總旗、小旗等站在張偉身前。

    張偉問道:“不是說你們這裏有三千兵的嗎?怎麽隻有這幾個出來?還有呢?”

    三個百戶,吞吞吐吐,說不出話來。

    張偉嗬的輕笑了一聲,見此情景,哪還有不明白?

    以主世界的經驗,萌代末期,文武官僚,都腐朽非常!

    不說這山中之城。就是南直隸地區,賬麵上有十二萬大軍,然而,實際上隻有兩萬,堂堂金陵城,守軍隻有三千多,猶如紙糊的!

    十二萬賬麵大軍!

    兩萬實數!

    十萬個空額!

    所謂十二萬大軍的糧餉,8333都被長官吃空餉吃掉了!

    這三個百戶,還能身居要職,不用想,必是蔡坤的心腹,也是幫著他斂財的爪牙!

    張偉一甩手,三枚銅錢飛出,就把這三個嚇慘的百戶打死了!

    百戶之下,是總旗,一個總旗領五十兵;總旗之下是小旗,一個小旗領十兵。

    眾兵卒駭然,生怕他再殺人。

    張偉見震懾住了他們,沉聲說道:“運陽城自今日起,由我做主,誰敢不從,格殺勿論!你們,服不服?”

    他們哪個敢不服?如被觸電了一樣,慌忙跪倒拜服!

    “起來吧!”張偉道:“給我做事,好處少不了你們的!”

    當即入城,去往撫治衙門。

    運陽城極為特殊,他是成化年間才建立的,目的是為了安撫流民,不使作亂,為此設立了專門的衙門。

    這個衙門,就叫做撫治衙門。

    衙門職責,在於治理地方、提督軍務。

    實際上,就是獨攬地方軍政大權!

    這一設置,一直延續至今,運陽城未曾亂過。

    如此模式,便成了一個安撫流民的樣板。

    明朝兵製,為衛所製,軍丁世襲,種田屯糧,自給自足,號稱不花朝廷一文錢,以為美政。

    運陽城也為衛所製。蔡坤世襲得指揮使之位,自然又得撫治官之位,天下大亂,他又有了鎮守一方的總兵的名頭。

    撫治衙門就在城南,距離不遠,分做前後兩個部分,前為辦公之處,後為生活之處。

    張偉命了四個總旗,帶二百人,把撫治衙門的前後左右都給圍了,又帶兩總旗進去!

    城中之變,驚動了百姓,有膽子大的,便走出門戶,來到街上,站在撫治衙門的大門前,探頭探腦的往裏麵看,隻是視線被壁照阻隔,什麽也看不見。

    張偉坐在大堂上,自封為城主!

    主簿被提到了麵前,戰戰兢兢的回答著問題。

    這主簿,是個須發間白的半老頭,叫做楊觀。

    庫中隻有錢(折銀),八百兩?

    糧食,顆粒沒有?

    趙大石就像是張偉的親隨,立在一旁,聽到這話,怒道:“這怎麽可能?你們剛收秋糧的!”

    楊觀苦著臉,還帶著點義憤,說道:“你這話不假,收來的秋糧,還在庫裏呢,但是,沒入衙門的賬呀!”

    趙大石道:“那到哪裏去了?”

    楊觀恨恨的說:“都被那蔡坤私占了!”他仿佛對蔡坤也是忍耐久了,今天他死了,漸漸的釋放了開來,“他占了糧食,又把他們賣到外麵去!外麵兵荒馬亂,一石糧食都到玖兩啦!”

    一石糧食玖兩!

    張偉心說:“洪武年間,天下初定,一石糧食隻半兩銀子,今天竟然升了近二十倍!唉!~”

    然而此時,大萌軍中,丁兵的糧餉,步兵一月隻15兩,騎兵也隻2兩。

    這點兒錢,夠什麽吃?

    而且,就這麽點兒錢,朝廷還拖欠呢!

    經濟基礎如此,萌兵軍紀敗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後宅。

    兵士拖了三個女子,和一個麵白無須的微胖中年男人,來到堂上!

    四人被嚇壞了,癱坐地上,向著張偉叩頭,求饒命!

    那三個女子,乃是蔡坤姬妾,“城主大人饒命哇,我們都是被蔡坤虜來的呀!是無辜的呀!”

    張偉望向楊觀,意思是詢問,她們沒說謊吧?

    楊觀點點頭。

    張偉道:“既然如此,就無需害怕。”問那胖子說:“你是什麽人?”

    那胖子渾身哆嗦,臉上肥肉,一顫一顫,忽的有屎尿味傳出,原來是那胖子嚇失禁了!

    張偉眉頭微皺。

    楊觀說道:“城主,這胖子叫陳道,耳東的陳,道學的道,是蔡坤的心腹,蔡坤的私賬,他最清楚!”

    顯然,這老頭與他之間,埋有舊怨。

    張偉道:“坦白從寬,饒你一命;若有隱瞞,嚴刑拷打;陳道,你還是爽快的說了吧,免得受皮肉之苦!”

    陳道顫栗的說:“大人真、真的……不、不殺我?”

    張偉道:“本城主一言九鼎!”

    陳道為自己著想,就都坦白了。

    原來,蔡坤將刮來的錢,都藏到北麵群山中的金鳳山裏去了。

    張偉問道:“有多少?”

    陳道回道:“白銀大約三十餘萬兩。”

    張偉當即叫兩總旗,領一百兵;另從城中募集四百人,一人給糧三鬥;帶著陳道,去把白銀運回來!

    衙門外。

    城中百姓,聚了一堆,都已知來了一個大俠,把撫治蔡大人給殺了,占了運陽城,自稱城主,都議論紛紛!

    有感到痛快的!

    也有感到擔憂的!

    不知這城主,是個什麽樣的人?

    要是比蔡坤還壞,那以後的日子,該怎麽過呦!

    正議論間,忽有兩總旗,領著兵丁,繞過壁照,從衙門裏走了出來,站在大門前的台階上,就衝著街上的百姓道:“奉城主大人之命,要四百人,去金鳳山走一回,給糧三鬥,誰要來?”

    金鳳山離城不遠,走得快,去回半天。

    三鬥糧食,吃稀的,夠一個人熬一個月了!

    百姓聽聞,便都心動了,幹活還給錢,這位城主不壞呀!

    就有百姓上前,表示願走一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一人帶頭,便有十個、百個……

    很快,四百名百姓招齊,一眾人往城北去了。

    張偉命主簿楊觀,寫了安民告示貼了出去,許諾與民無犯。

    中午時候,去金鳳山的人回來了,他們一人攜帶二三十斤白銀,並無逃跑藏私之人。

    銀子堆放到府衙堂上。

    張偉令主簿帶人,去給百姓發糧。

    又把三百兵卒叫衙內,分給好處。

    一個小兵,給20兩;三十名小旗,一個給40兩;六名總旗,一個給80兩,共480兩。合1200兩。另提月奉,小兵一月2兩;小旗一月4兩;總旗一月8兩。吃喝住穿不算。

    眾人皆喜。

    張偉把餘下的銀錢,都劃到了衙門公賬上,並不私占,眾人無不服。

    蔡坤家累代掌運陽城,治下耕地,多被其家占有!為能賣更多的糧食,賺更多的錢,對佃戶征租極重,這令百姓饑餓困頓非常!

    但是,這也給了張偉一個好處,便是招兵之時,因為有吃有穿還給錢,告示一經貼出,便引起了波瀾,要求加入的蜂擁而至!

    然而,張偉隻想把三百兵,提升到一千兵!

    主簿楊觀的臉上,掛著壓不住的欣喜之色。

    即為自己得益感到高興自己這個主簿,總算不是形同虛設、而是有了實權、並且有正事做的存在了!

    也為治下百姓得利感到高興城主大人竟然把蔡家名下的田地,劃到了公賬上,並不私占!並私下與他商議,還要減租減稅、趁著農閑,募民開荒,發給錢糧。

    他現在,精神十足,隻等城主大人外出回來,就大幹一場!

    人見他如此變化,就問原因,他嗬嗬笑,就回道:“等著享福吧!”

    張偉吩咐下招兵之事,便暫時離開了運陽城,去武當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