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大調整
字數:3338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文藝時代 !
1月6日,劉滔大婚,打響了娛樂圈在新年的頭一炮。本次婚禮可謂名震一時,至今還被人津津樂道。
現場在王府飯店,包了兩層,胡君、林心茹、秦海路等圈中好友皆來祝賀。若在平日,明星紮堆出現總是很麻煩的事情,今天卻無人搭理。
一輛保時捷、八輛法拉利、三輛蘭博基尼、一輛奔馳slr、兩輛賓利、兩輛勞斯萊斯……光看這喪心病狂的婚車隊伍,論打算的土豪二代,當場轉賬100萬美元禮金的狠人,誰特麽還管明星啊!
胡君等人還好點,像楊三十二郎這種貨色,立馬就被震住了,妥妥做鵪鶉狀。
由於在《天龍八部》中有共演之情,劉滔也邀請了範小爺,可人家忙著給《畫皮》收尾,便遙祝了一下,沒隨份子,隻送了套精致的擺件,還托林心茹要賓客禮包——她喜歡那個定製的tiffany水晶糖果盒。
而林心茹覺得很low,愣是沒給她捎,倆人為這事互噴了一宿,你不愛我我不愛你巴拉巴拉,聽得褚青翻來覆去的各種鬧心。
此時臨近殺青,他為了避免媳婦兒產後抑鬱,便加大了治療頻率。範小爺每天上下通透,鬱結漸開,又恢複了嘻嘻哈哈的樣子。
他看在眼裏,卻莫名糾結:媳婦兒長進是好事,可不能每次都來這麽一遭啊!
俗話說,沒有耕壞的地。隻有累死的牛。男性一次放出的小蝌蚪。約在2cc到7cc之間,其中所含蝌蚪數量,在一億到三億五千萬之間。
但是,人體內每天產生的蝌蚪數量,隻有四千萬到五千萬隻。
褚青自問是個非常健康,並且精壯的男人,怎麽著也有五千萬吧。按現在3次/天算……艾瑪,簡直細思恐極!
做2cc男人,還是7cc男人,這是個哲學問題。
……
13日,晴。
今兒是兩位老板回來後的第一次亮相,也是2008年第一次全體會議。公司格外重視,除了死爹死媽死在家不能動的,不得以任何理由請假。
藝人除了拍《瘋狂的賽車》的黃勃,拍《新宿事件》的張婧初。悉數到場。偌大的會議室擠得滿滿登登,放眼望去皆是人頭,很有種拔蘿卜的衝動。
汪寶強挨著湯維,劉師師、趙麗影、黃軒自成一圈,呆呆還破天荒的跟寶強招了招手。那傻小子樂得屁顛屁顛的,臉上還得裝*逼耍酷。
不多時。幾大boss陸續入場。會議正式開始。
照例是程穎主持,先由黃穎介紹去年的收支情況,大意是咱們有得賺,工資獎金照發,大家放心。
接著,楊凡分析了一下市場形勢:
2006年,公司投了三部電視劇,六部電影,但靠著《武林外傳》和《士兵突擊》的巨大收益,仍然淨賺過億。
2007年。投了三部電影,兩部電視劇,最後一結算,還是淨賺過億。
先說國內,由於大量的外來資本侵入,攪得市場就像一鍋熱湯,那上麵已經漂了層厚厚的浮油沫子,所有人都盼著它燒熱,沸騰,以便分一杯羹。
去年全國總票房為33億,比前年增加6個億。更難得的是,《投名狀》和《集結號》在去年末聯手掀起了一波熱潮,同一檔期內,能容納兩部過2億票房的國產電影,對於中國市場來說還是第一次。
從產業鏈看,大概是:
消費理念變化,進影院看片成常態→觀眾追求大明星、大製作→片方迎其所好,造成電影大躍進→明星身價暴增→製作水準參差不齊→作品數量翻倍,市場繁榮→愈發催動消費。
而另一條產業鏈是:《瘋狂的石頭》→中低成本的喜劇片也能大賺→片方抱著撿漏的心理,卻不仔細打磨作品→水準low b→相當龐大的影迷群體,需求空白
好處是,娛樂的土壤已然形成,影視圈不再是狗屁倒灶的“文藝戰線”和“文藝工作者”,從政府到基層,都真正的當成一項產業來做。
壞處是,比如一個煤老板想進影視圈,他敢花一千萬請褚青出演,但隻舍得花五百萬在電影製作上,玩的就是一錘子買賣。
沒辦法,行業門檻太低,沒有準入和監管製度,誰都可以進來耍。
再說國外,公司靠文藝片出口起家,小成本高回報,可從2006年起,海外市場對中國文藝片的興趣正在降低。
以前連《安陽嬰兒》、《香火》都能買個好價錢,現在《夜車》、《金碧輝煌》、《舉自塵土》幾乎全砸。
《天狗》的藝術表現力比《盲井》好得多,戛納影*帝也比柏林影*帝要顯得高端一點,結果兩部片的海外收益相差無幾。
這些都表明了,再以那種投機倒把的心態去忽悠老外,早晚賠的血本無歸。
而楊凡嘮叨了這麽多,意思就兩個:
1,不管《畫皮》成功與否,拍大片都是公司的必然選擇。因為製作成本在增加,不拍大片也會被強行大片。
2,文藝片在國內外都沒有市場,以後投資會愈加謹慎。哦,還有個括弧:(老板任性的時候除外)。
這些內容非常重要,怎奈get不到大家的點,一半人聽得昏昏欲睡。趙麗影正抱著劉師師的胳膊無聊,可下一秒,立馬抖了個激靈。
“下麵我說說藝人和經紀人的調整計劃……”
大小姐從不拿稿,張口就來:“公司一向秉持精益求精的原則,作品雖然優秀,但數量少,周期長,對演員的消耗太大。我們都知道,藝人靠的就是曝光度,一年一部影視劇,純屬作死。就像麗影,你明年紅了,但後年,甚至大後年才有新作品,你嘴上不說心裏也會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