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宣傳戰
字數:3600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文藝時代 !
錄完《快樂大本營》之後,趙麗影就返回了橫店。她耽誤了不少戲份,劇組盡量的在調配時間,這三部劇同期開機,《寂寞空庭春欲晚》怕是最拖遝的一個。
當然收獲也有,她跟著三位大咖轉了半個月,單論曝光度,已經甩開劉師師幾條街。
轉眼到了12月,賀歲檔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本月第一天,《葉問》就召開了發布會,表示將檔期從16日提至12日。如此一來,在《非誠勿擾》上映之前,《葉問》會爭到寶貴的六天時間。
而《畫皮》這邊,公司再次重申,絕對不會調整檔期,並扔出了一首主題曲:張亮穎唱的《畫心》。
這首歌不必多言,張亮穎的人氣也很高,頓時又帶了一波節奏。可以說,從11月中旬開始,《畫皮》就以片王的姿態衝刷著媒體和觀眾,華宜那麽強大的企宣能力都有些招架不住。
尤其是馮曉剛,如果之前是裝裝樣子,現在就真急了。雙方撕的不亦樂乎,王姐的戰鬥力再次刷新,噴的丫連連退敗。
很快到了12月4日,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賀歲大片《梅蘭芳》亮相。各方暫且停戰,都在盯著它的票房成績。
首日6個小時放映,全國票房550萬,24小時統計票房為1500萬,僅次於《赤壁》、《功夫之王》,位列年度第三。
而上映三天,首周成績為4218萬。隻位列第六。片方承認。情況要比預期的差一些,但一部傳記類型的文藝片能取得如此數據,也足夠自豪。
褚青亦是感慨,當年《天下無賊》的首日票房才810萬,僅僅隔了四年,市場竟發展的如此牛掰。
……
與此同時,《紙醉金迷》終於在浙省電視台首播。
跟《天之痕》不同。它壓根就不是一部商業劇。出乎意料的是,開播三天,收視率始終保持在第一,之後有所滑落,但也在2-3名之間徘徊。
老實講,張恨水的書不好改,《紙醉金迷》卻贏得了滿口稱讚。媒體給了這部劇極高的評價,將其奉為“最好的一部改編作品。”
“原著的田佩芝隻是一具愛慕虛榮的軀殼,電視劇卻賦予她非常複雜的元素。在從女學生淪落為風塵女子的過程中,她的道德和感情一直纏繞於心。東方曼麗是一個白描式的人物,沒有任何線索可尋,在劇中卻多了一股狠勁兒,她能像蟑螂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還有朱四奶奶,她有著最強烈的愛恨情仇。那句‘這個世界把我變成娼*妓。我就要把整個世界變成一個大妓*院’,堪稱本年度最精彩的一句台詞……”
甚至張恨水的兒子,張伍老師也讚道:
“場麵宏大,置景非常細膩,細節做得不錯。劇中常常能聽到‘炒米糖開水’,這個叫賣聲我太熟悉了!抗戰那段時間,我都是在山城度過,這對小孩子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原著裏沒有這句話,我覺得加進去特別好。”
末了,他還誇了誇範小爺:“在所有演員中。範兵兵演得最好。她的哭戲非常多,但她每一次哭又是不同的,幾乎把別人的戲都搶過來了。”
這真不是客氣話,範小爺簡直驚掉了一地眼球,觀眾更是一邊倒的評論:
“完了完了,我竟然中了範兵兵的毒,又愛又恨想離又離不開,啊啊啊啊!!!”
“我蠻喜歡兵兵的,穿個旗袍怎麽這麽好看啊!還有湯維和王麗昆,都好美好美……我知道自己好膚淺,但我還是要哀嚎一聲:對一個以看臉為生存價值的人來說,這部戲太特麽滿足了!”
“沒想到範兵兵也是有演技的,越討厭田佩芝就越肯定這點。”
好吧,範小爺混了十年,演技終於被大家承認,總算可以揮一揮手,瀟灑的告別電視圈了。
話說國內女演員的進階之路,大概是這麽個情況:
偶像派:八線小明星——電視劇小花旦(迪麗熱巴)——大花旦(趙麗影)——進軍電影界——花瓶(楊冪)——一線(範小爺)。
演技派:八線小明星——電視劇青衣(張雯)——大青衣(陳數)——進軍電影界——實力派(張婧初)——一線(周公子)。
當你達到花瓶或實力派的層次,想要再進一步,那便是質的飛躍,百分之九十的明星都卡在這個檔。
一線可不是那麽好當的,國內滿打滿算,都不超過十五個。至於一線往上,那更是殿堂級巨星,名垂史冊的那種。
為什麽總說範小胖的路線不可複製,就因為她跳過了“飛躍”這步,全靠時尚、廣告、緋聞,硬生生給堆成了一線。
但現在,她卻有了根本性的突破,觀眾基礎已經牢牢的紮在哪兒。
…………
12月8日,京城。
一家放映廳裏,銀幕暗下,燈光亮起,接著是一陣單薄的掌聲。譚非揉了揉略顯幹澀的眼睛,也跟著拍了幾下。
這是《非誠勿擾》舉行的一場看片會,觀眾包括各大院線的老總、影評人和王牌記者。人不多,四十個左右,譚非便是其中之一。
“謝謝大家!”
隻見王忠磊走到台前,笑道:“看了這麽長時間的電影,連我都有點餓了,我們準備了晚宴,還請大家移步。那邊還有些小禮品,算是略表心意。”
話落,他便招呼眾人往出走。而馮曉剛站在門口,一個一個的握手示意。
“感謝您來,費心了!”
“喲,張總,您給麵子!”
“小譚,你也辛苦!”
輪到譚非的時候,馮曉剛還拍了拍他的肩膀,他也笑道:“一定一定!”
所謂看片會,便是隱性公關,這幫人在圈子裏的影響力很大,轉化率非常高。華宜原本沒有此項計劃,最近被逼得太緊,才臨時搞了一場。
譚非的職業是影評人,策劃人,也投資過一些電影,頗有江湖地位。簡單說,就是影視圈的公知。
他跟華宜的關係本就不錯,何況是拿錢辦事,收禮還情。於是乎,在吃完了飯,在夜深人靜的那張辦公桌前,他逐字敲打著這份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