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番外 內閣的商議

字數:2538   加入書籤

A+A-


    朱祁鈺病重的消息不知何時傳到了宮外,朝中上下人心惶惶。朱祁鈺接連幾日不上朝,朝中上下大事全交由內閣處理。李賢與於謙來到乾清宮門口,正逢唐彩屏在養心殿中侍疾。小福子見李賢與於謙在乾清宮門口徘徊,便上前詢問。

    “李大人,於大人。”小福子見兩人在乾清宮門口徘徊不進,就自己上前來詢問。“小福子公公。”李賢與於謙見小福子上前來喚自己,便回身行了一禮。小福子側身避開二人的禮,開口說道:“二位大人這是為何前來?可是前朝有何要事?”李賢與於謙相視一眼,有些許猶豫,也並未想好如何開口。

    小福子見二人如此神色,便開口說道:“二位大人,如今皇上身子是越來越差了,若是有何要事,還望幾位大人商量著來吧。”李賢與於謙見小福子如此說,便也不再搪塞,隻開口道:“小福子公公,今日我二人前來並非為了前朝要事,隻是聽說皇上龍體欠安,吾等臣工甚是擔心,便前來詢問詢問,還請公公告知一二。”

    小福子聽見李賢的話,也不便說些什麽,隻能告訴他們:“二位大人且放心,雖說皇上如今身子尚未大好,可終有一日,皇上會好的。至於其他的,二位大人該考慮的便考慮著吧。”李賢與於謙摸不透小福子的話,隻能問:“那皇上……?”小福子見二人還要接著問下去,便抬手製止了二人的詢問,搖搖頭,便回身走進了乾清宮。

    李賢與於謙二人在乾清宮外麵麵相覷,不知該怎麽辦,最終兩人對視站立了一會兒,於謙歎了口氣,搖搖頭對李賢說:“咱們先回吧,一會兒把徐溥喊來商量商量吧。”李賢想了一下,也隻能說:“走吧,去我府上吧。”

    待兩人到了李賢的府上之後,徐溥早已坐在堂上喝茶,見李賢與於謙從馬車上下來後,便起身迎了出去,還不待徐溥講話,李賢便開口:“二位大人隨我去我的書房吧。那裏僻靜,正適合商討。”

    到了李賢的書房,還不待李賢與於謙開口,徐溥便忍不住開口問道:“這皇上龍體究竟是怎麽個情況?”李賢與於謙對視一眼,於謙搖搖頭,示意李賢回答,李賢便開口說道:“吾二人前去,並為見到皇上,隻是從小福子公公口中得知,皇上情況並不是太好。”

    李賢頓了一頓,接著說道:“兩位大人都位極人臣,都是內閣之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此次請二位大人前來,主要是想商議一下,倘若皇上駕崩,二位大人可有繼位人選?”於謙與徐溥聽得李賢的問話,雙雙對視一眼,接著便搖了搖頭。

    三人正要開始商討之時,門外傳來了管家的聲音:“老爺,萬府萬將軍來了。”李賢也未做她想,便讓管家將萬無塵領進了書房。“今日萬將軍不去陪格爾勒郡主,卻來老夫這兒,可是有什麽要事?”萬無塵走進了書房後,李賢便問道。

    萬無塵聽見李賢的話,當即明白自己不能再如此瞞下去,便告訴了李賢他們替婚真相:“李大人,論理兒我該稱您一聲師傅的,事到如今,也不好瞞您了。其實,萬府中與格爾勒郡主成婚的是我弟弟萬無涯,並非是我。如今我早已隱姓埋名,搬出萬府了。”李賢聽見萬無塵的話,一驚,於謙與徐溥也放下了自己手中的水杯,齊齊看向萬無塵。

    “你可知你所做的事是欺君之罪?”李賢想了一下,最終決定還是向萬無塵詢問清楚。“學生知道,隻是如今皇上病重,皇上也早已對沂王殿下有不軌之心,學生如今拚下全部身家性命才保得沂王平安。”萬無塵也不含糊,直接說出了自己的來意,“學生不求其他,隻求李大人你們能考慮考慮沂王,將其扶上太子之位。”

    也不知李賢是怎麽想的,萬無塵說完後,李賢隻是輕輕的揮揮手,道了句:“你先走吧,這事兒待我們幾個商量商量。”萬無塵知曉李賢這是在下逐客令,也不好違背,隻得說:“學生今天便先告退了。”說完,便轉身出了李府書房。

    萬無塵走後,李賢起身關上了書房門,並吩咐管家任何人不得打擾他們幾人商量事情。關上門後,李賢轉身便對於謙說:“徐大人,於大人,你們二位覺得方才萬將軍的話有幾分真假?”於謙略微思索了一下,與徐溥對視一眼,開口說道:“七分真,三分假。”於謙頓了一頓,徐溥接著開口道:“你們二位覺得萬將軍的提議如何?”

    於謙略微思索了一下,開口說:“沂王曾是太子,卻因故被廢,如今再次推其為太子,倒也還說得過去,隻是要尋個名堂了。”李賢思索了一下,卻開口說道:“不可,沂王如今太過年幼,心性不定,我雖為其師傅,但深知其脾性,若是此時推舉其重回太子之位,到後麵殘局難收啊。”

    徐溥聽見於謙與李賢爭論不休,最終終於忍不了開口製止道:“既是沂王太過年幼,便讓其在成長兩年便是了,二位大人何故為了一黃口小兒爭吵?”於謙卻開口說道:“若是沂王不行,那就隻剩下唐貴妃的小皇子了。”徐溥卻開口否定:“不可,如今後宮已是唐貴妃一家獨大,若是小皇子成為了太子,那這前朝後宮還不全是唐貴妃的天下了?”

    徐溥與於謙在激烈的討論著,李賢卻坐在一旁,靜靜地思索著什麽。約莫半盞茶的功夫,李賢見於謙與徐溥討論的差不多了,便開口說:“若是吾等滿朝文武恭請太上皇複位,豈不是合乎情理?”於謙想了一下,開口說道:“依我看,此法可行,若皇上此次挺不過去,屆時吾等滿朝文武便可擁太上皇複位。此舉合情合法,對我大明也是一好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