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話:西征征途
字數:4524 加入書籤
() 公元一二一九年的夏天,按照預訂計劃,成吉思汗在也兒底斯河畔舉行了盛大的出師動員大會,來自蒙古國各地的各民族軍隊聚集在一起,場麵極為盛大壯觀。
成吉思汗對西征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的充分,他向來主張不打無準備的仗,尤其是要長途襲擊花剌子模這樣一個大國,成吉思汗更是做得周密完善。成吉思汗依例檢閱完畢,最後決定留鐵木格斡赤斤守衛蒙古大營,命最年輕的忽蘭皇後伴駕西征,給他在征戰消愁解悶。
在大會上,成吉思汗又宣布讓木華黎繼續攻打金國,派哈撒兒領兵對付西夏,采取圍而不打,監視其動向為主的策略。然後命令在曆次征戰表現傑出的幾位將領帶領前隊人馬,以大將哲別為先鋒、繼哲別之後是速不台的人馬,再後麵是脫忽察兒所率領的隊伍。
成吉思汗率領四子及眾將領帶領十萬人馬為後應,於是排齊隊伍,祭旗啟程。浩浩蕩蕩的大軍剛走不遠,忽然狂風驟起,黑雲密布,轉瞬間大雪飄飄,飛舞而下,不到半個時辰,地上竟積雪數寸了。
成吉思汗一見,不禁怏怏不樂地說道:“現在正當夏季,天氣應該炎熱,為什麽下起大雪來呢?”
此時忽然有一個人從旁邊走出來說道:“大汗請不要質疑,盛夏時候驟遇嚴寒,這是上天的肅殺氣象,正說明我蒙古大軍是奉天申討,豈不是大吉大利的征兆?”
成吉思汗見到是耶律楚材,知道他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又旁通天氣象,便深信不疑了。他欣喜地看著耶律楚材,又說道:“花剌子模人倒行逆施,妄殺無辜,理應征討,我們此舉是替天行道,這仁義之師自然得到長生天的佑助了。”
成吉思汗把這場大雪看作是瑞雪的征兆,便興衝衝地指揮大軍西征了。十多萬騎兵,數十萬匹戰馬,外加運輸的牛車,構成一支浩大壯觀的隊伍,遠遠看去,鋪天蓋地,令人生畏。
大軍來到金山腳下,盡管山上飛雪漫舞,積冰千尺,山穀裏卻布滿了奇花異草,真是神奇的地方。為了行軍需要,成吉思汗命令鑿冰開道,他讓子窩闊台負責,領工兵在阿爾泰山鏟冰修路;派次子察合台領兵修築棧道,光是橋梁就架設了四十八座,道路的艱險,不亞於蜀道之難。
盡管道路艱險,蒙古大軍卻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難,翻越了阿爾泰山,越過了帕米爾高原和天山之間的穀地,經過長途跋涉,在罕無人跡的冰山雪嶺開拓出一條行軍道路,創造了人間的奇跡。
當時成吉思汗的行軍,多以寬正麵前進,據說從左翼到右翼需要天行程,可見其行軍序列之幅寬。每一縱隊都要提前派出先遣部隊,擔任遠距離搜索和警戒,活動區域往往涵蓋一、二百裏之大。
這樣大規模地長途奔襲作戰,部隊的給養除用傳統的驅趕羊群隨軍前進以外,原則上各部隊均依賴路經所征服之地供應軍需。蒙古戰馬雖然體型較小,但是能吃苦耐勞,不挑飲食,也是一大優勢。
當大軍到達原西遼國的都城虎思城時,成吉思汗把部隊分成路人馬,第一路軍先對錫爾河全線施行正麵攻擊,吸引敵人注意力,其又分為個兵團,術赤兵團,包括維吾爾族的一萬騎兵,以氈的為第一目標,並掃蕩錫爾河的下遊地區,然後再溯河而上,與其他兵團會合。
察合台與窩闊台兵團,以訛答剌為第一目標,再溯河而上,掃蕩錫爾河遊地區的敵兵。阿剌黑、速亦客禿、塔孩兵團,沿拔汗那河穀,順錫爾河上遊而下,進攻浩罕城。以上個兵團在忽氈城附近會合後,向西南前進,參加對花剌子模國首都撒馬爾幹的全麵圍攻。
第二路軍由大將哲別率領二萬五千人馬,秘密越過蔥嶺,從阿姆河上遊順流而下,自東南方向迂回包圍撒馬耳幹,從而與第一路軍形成鉗形攻勢。這麽做就可繞到敵人的後方,切斷花剌子模與南方的阿富汗、呼羅珊地區的聯係,使敵人腹背受敵。因此哲別的兵團要秘密行軍,而且路途艱險,他的困難之大,是難以想象的。
在出發前,成吉思汗於大帳備酒為哲別餞行,深情地對他這位智勇兼備的大將說道:“這路兵馬道路艱險,任務繁重,環顧眾將,非你不能勝任,望好自為之。”
哲別回答得十分果斷:“大汗派我火裏去,我就去;大汗派我水裏去,我也去!”
第路軍是成吉思汗和幼子拖雷率領的軍主力,先隱蔽於吹河南方,休兵養馬,待正麵部隊吸引敵人之後,再秘密渡過錫爾河,穿越廣闊難行的紅沙漠,自西北方向奇襲不花剌城,以切斷敵人新、舊兩京城的聯係,其間要在沙漠艱苦行軍半個多月。
為了防止玉龍傑赤的敵人從背後襲擊,成吉思汗還做了一次離間工作,利用謨罕默德母子間的矛盾,派遣使者至玉龍傑赤對太後說:“我們蒙古軍隊無意進攻玉龍傑赤,等到各地平定以後,當以呼羅珊地區奉獻給太後。”
太後雖然置之不答,但也沒有從玉龍傑赤派兵從背後攻擊成吉思汗,這說明離間計已經起到了作用。
在成吉思汗的大軍越過阿爾泰山之後,便派遣使者前往謨罕默德處告知說:“今派兵馬二十萬,欲與閣下會獵於訛答剌城下,以清算殺害我商隊人員之賬。”
謨罕默德當即把軍隊分散布置於錫爾河一線和東部邊界的主要城市,不久,謨罕默德派出去的偵察人員便回去向他報告了蒙古軍隊的情況:“成吉思汗的軍隊像蝗蟲遮天、螞蟻出巢一樣無數,他的戰士像獅子一樣勇敢,戰爭的疲勞和危險,對他們來說不在話下。他們不知道休息,不知道退卻,他們在出征之際,將必需品全部隨身攜帶。”
“他們以幹肉、酸奶充饑,不擇善惡而食,凡動物肉都吃,豬肉、狗肉無所謂。他們切開馬的血管吸血,他們的戰馬不需要穀草和燕麥,是用蹄子刨開雪啃草吃。任何大山大河都擋不住他們前進,什麽樣的山隘險路也能越過,遇到大河使馬遊渡,人抓住馬鬃、馬尾渡過河去。”
得到這些消息之後,謨罕默德吃驚不小,他記得不久前他在氈的曾與蒙軍發生過一次衝突,因此他不敢輕視。為了對抗蒙古大軍,謨罕默德立即召開軍事會議,分析成吉思汗的戰略意圖,研究對策。
訛答剌城守將亦納勒術首先說道:“蒙古兵馬的聲勢不小,這是表麵現象,經過萬裏行軍,又翻山越嶺,必然是人疲馬乏。隻要我們堅守城池,他們能長期久戰嗎?何況他們人地生疏,糧草也不能攜著來,加上水土不服,要不多久,不攻自退了,到那時我們就可以一舉擊潰他們。”
謨罕默德的長子劄蘭丁說道:“隻要我們堅持堅壁清野,固守城塞為主,城外由蒙古軍隊去擄掠去吧,要不多久,成吉思汗必然退兵。”
氈的城的守將裘裏罕夫卻說道:“蒙古軍隊不僅善長野戰,聽說他們還有各種火炮,再堅固的城牆也經受不住炮轟,這可不得不防。”
亦納勒術立刻挖苦:“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別被那道聽途說的話嚇破了膽,應該麵對事實。”
裘裏罕夫立刻大怒:“誰被嚇破了膽?這蒙古人還不是你招來的嗎?你膽子大,你應該帶兵迎上去打呀,為什麽還要提出堅守城池呢?”
“你把話說明白,蒙古人怎麽是我招來的?”
“還要我明說嗎?那個蒙古商隊的金銀財寶哪裏去了?被狼吞了嗎?還有那四百五十個蒙古商人與使者被誰殺了?”
“你胡說!你這膽小的土庫曼人!”
“別吵了!蒙古人快要兵臨城下,還爭什麽?”
謨罕默德大聲地製止著,雙亂揮著讓兩人坐下來,向大家說道:“不管怎麽樣,蒙古人的兵馬已到我們大門口了,當務之急應該團結一致,共同對敵。”
說到這裏,這位國王看看那位土庫曼人出身的裘裏罕夫,大聲地說道:“我以為裘裏罕夫說得很對,對蒙古人不能輕視,那次在氈的與他們的騎兵打了一仗,我才知道蒙古人不好惹。”
國王剛說到這裏,那些土庫曼人出身的將軍立即唰地一聲站起來,高聲說道:“報告國王,我們都是膽小鬼,這仗由亦納勒術去打吧,我們走。”
謨罕默德立即走過去攔住他們,勸道:“好了,好了,請各位息怒,大敵當前,我們內部怎能鬧分裂呢?”
在花剌子模國的軍隊,主要是土庫曼人和康裏人,土庫曼人受到歧視,而康裏人勇敢善戰,又是王親國戚,所以在朝廷裏備受信任。那些土庫曼人出身的將領,經常不滿地說:“我們是後娘養的,人家是嫡係。”
謨罕默德的母後禿兒根可敦便是康裏部族人,在她周圍形成一個以康裏出身的軍政大臣和統兵弟侄組成的有實力的軍事貴族階層。訛答剌城的守將亦納勒術便是禿兒根可敦的侄兒,謨罕默德的表弟,平日仗著姑母的權勢,在軍隊專橫跋扈,不把土庫曼人放在眼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