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5485 加入書籤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元軍攻打盤距在高郵的張士誠部義軍,同時分兵攻打附近的六合等地,六合義軍到滁州求援,郭子興無意救援,但是朱元璋不顧郭子興的反對,執意出兵。 兩人發生分歧的原因是,郭子興因為個人恩怨不願出手相救,但是朱元璋有大局的觀念,出於唇亡齒寒的考慮才出兵。事實上,郭子興反對出兵是出於對敵我雙方實力的準確判斷,而朱元境執意以卵擊石,隻是他為了擺脫郭子興的束縛而變得不知死活。 由於實力懸珠,朱元璋在六合吃了敗仗,铩羽而歸。朱元璋的冒失引火燒身,元兵跟蹤追擊,直撲滁州,朱元璋於途中設下埋伏打敗了追趕的元軍,但他深知無法與元軍主力匹敵,為了保存實力,他不得不向元軍示弱。 為了逃避打擊,朱元璋搖身一變,將自己偽裝成親元義軍,讓滁州城裏的百姓帶著牛羊和美酒到元軍營中犒軍,返還了繳獲的戰馬,並向元將求饒:“我們據守滁州是替朝廷保境安民,防備其他盜賊,你們怎麽放著高郵的巨寇不打,反而來打自己人呢?”元將聽了覺得有道理,於是拔營走人,轉而攻打高郵去了。 此戰是朱元璋首次與元軍的正麵交鋒,軍事上得分為零,但在政治上得滿分,朱元璋以他的機智靈活,使滁州躲過一次劫難,此後他一直避免與元軍發生衝突,當別的義軍與元軍打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朱元璋躲在後方悶聲發大財,伺機兼並友軍,有時還主動與元軍聯係,繼續給它灌迷魂湯,直到時機成熟時,朱元璋才撕下偽裝,對元朝發動致命的一擊,推翻了元朝。 元末亂世中,很多有錢人召募軍隊結寨自保,他們或穿青衣或穿黃衣,以區別於紅巾軍。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色目人,因為有錢人大多是色目人,這些人組織武裝的初衷是自保,政治立場親元,因此獲得政府頒發的元帥稱號,事實上常見風使舵,像禽獸大戰中的蝙蝠一樣遊離在元政府和紅巾軍之間,但是當紅軍勢大,他們就加入紅巾軍,當政府軍占優勢的時候,他們又搖身一變,成了親元義軍。 元軍對這類武裝無法取締,也不能鎮壓,幻想著加以利用,因此采取寬縱的政策,因此這類武裝層出不窮而且長盛不衰,這實際上支持了紅巾軍,後來紅巾軍勢大,政府軍在相當廣闊的地域失去了控製,親元義軍幾乎全都加入了紅巾軍。這是元末人民起事難以鎮壓,蒙古人失去江山的一個重要原因。 朱元璋把禍水引向高郵,未必是他的本意,僅是為了自保,但這增加了高郵方麵的壓力。高郵義軍不屬於紅巾軍係統,首領張士誠既沒有利用彌勒佛或是明王下世進行蠱惑,也沒有借反元複宋相號召,他起事完全出於激情。 張士誠本來是個鹽販子,他所在的兩淮鹽場是全國最大的鹽場,產量占全國的四成,稅收則占三分之一。當時鹽業為政府專賣,交易者需經政府許可,持政府頒給的有效憑證。 壟斷行業向來都有暴利,暴利往往帶來走私,走私就會形成黑惡勢力,在元朝末年政府控製力日益不支的情況下,這個行業圍繞著走私變得十分腐敗而且複雜,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團鬥爭不休,隻有形成團夥才能生存,哥們義氣必不可少,而這個行業的違反亂紀行為使從業人員變得目無政府。哥們義氣和目無政府很容易發展成聚眾造反,張士誠在鹽場時就作為一個膽大包天、交友大方的流氓小有名氣。 在交易的過程中,張士誠的小利益集團常常受到更大的利益集團的欺騙,暴怒的張士誠與包括他三個弟弟士義、士德、士信以及好友李伯升、潘元明、呂珍在內的十八人殺了欺詐他們的大戶人家,然後到附近的鹽場招兵。鹽丁和貧苦大眾紛紛回應,很快就聚集了一支一萬多人的隊伍,眾人推張士誠為共主。 隨後張士誠在江淮刮起了一股小旋風,他劫掠了泰州及周邊地區,阻斷了大運河南北交通。元政府對江南財賦高度依賴,急於解決問題,在簡單鎮壓失利後就高舉胡蘿卜,進行招撫,但張士誠很不給麵子,戲弄了朝廷的封賞,他假意答應接受招撫,卻殺死了前來封賞的使臣。年底,張士誠又攻占了高郵,從此騎踞運河兩岸,可以更方便的搶劫漕運。張士誠在高郵稱王,建立大周政權,建元天佑。 張士誠與在其它地區建立政權紅巾軍領袖不同,一般是在擁有相當數量的土地和人口後才建立政權,而張士誠卻在一個鼻屎大的地盤上稱王,顯得十分獨特,他的野心體現在對級別的要求很高,但對領地的要求很小,以做一個井底之蛙式的皇帝沾沾自喜。胸無大誌,缺乏兼濟天下的遠大抱負是他後來失敗的主要原因。 元政府仍指望以不勞而獲的方式解決問題,朝廷再次派出使者,許以更大的官職,張士誠則再次戲弄了中央政府,他接待了來使,並作出一副慎重考慮的樣子,最後又殘忍地殺害了他們。朝廷屢遭戲弄,忍無可忍,決心武力討平。元帝命中書右丞脫脫率軍南征高郵,元軍此次出師規模十分龐大。 元軍抵達高郵,雙方戰於高郵城外,張士誠大敗,退入城中作龜縮狀,元軍將他包圍了個水泄不通。高郵守軍漸漸不支,情況十分危急,就在這時,元中央政府發生內訌,元軍統帥脫脫卷入宮廷鬥爭,年底,元軍臨陣易將,高郵城下的一百萬大軍一哄而散,不少親元義軍轉而投入紅巾軍,張士誠義軍乘勢出擊,大敗元軍。 受到高郵勝利的鼓舞,全國各地原先己進入冬眠狀態的義軍又重新活躍起來。徐壽輝部紅軍走出山區,驍將倪文俊四處出擊,攻下了湖廣和江西的大片土地,倪文俊建都漢陽,迎徐壽輝入駐,自任丞相,一切軍政大權盡在掌握,此後兩年他又不斷派兵四出攻掠,擴大自己的轄區。 劉福通部紅軍的表現更為精彩,劉福通等在安徽碭山夾河找到了韓林兒,將他迎到亳州並立為皇帝,號小明王、臣民稱之為主公,建國號大宋,建元龍鳳。小明王遵母楊氏為皇太後,以杜遵道、盛文鬱為丞相,劉福通、羅文素為平章政事,劉福通弟劉六為知樞密院事。他們之間因群龍無首導致的互不服氣的情況也因韓林兒的出現得以緩解。 大宋的號召力加上韓林兒教主的身份使劉福通紅軍實力陡然增長,劉福通多次在河南境內打敗元軍,但這時義軍內部發生了內訌,劉福通刺殺了韓林兒寵信的丞相杜遵道,自任丞相,把軍政大權搶到手中。這一變故影響了義軍的整體實力,年底,元軍在太康打敗劉福通,乘勝攻克紅軍都城亳州,劉福通帶著韓林兒逃到安豐。 好在元廷的鎮壓柔弱無力,義軍很快恢複了實力,並四處出擊。劉福通部與其它義軍的不同之處在於,其他義軍多忙於割據稱雄,而劉福通部有強烈的民族和階級觀念,從一開始就以推翻元朝為己任,從不回避元軍的主力。義軍分三路進攻元軍,李武、崔德率軍向西進攻陝西,毛貴部向東進攻山東,而劉福通率軍進攻河南。 在此後的一年裏,三路大軍都取得了進展,西路軍陷商州,遂破武關以圖關中;東路軍陷膠、萊、益都、濱州,山東郡邑多下;劉福通部則率領部隊猛攻開封。在開封城下,劉福通又分兵北略,關先生、破頭潘、馮長舅、沙劉二、王士誠等進攻山西、河北;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進攻陝西;毛貴也奉命從山東進逼大都。 劉福通攻克開封,並將韓林兒迎來,營造了大宋政權恢複舊都的熱烈氛圍,與此同時,巴蜀、荊楚、江淮、齊魯、遼海、甘肅等地義旗高舉,相互串連,形成了人民起義的第一次高點。 高郵戰役也給郭子興部紅軍帶來了利多,由於戰後遍地都是肥肉,大家不必再為爭食互相算計,也用不著相互依偎取暖,大家都忙著增加體重,幹自己的事去了,郭子興擺脫了趙均用的束縛,並和他的四個窮鬼兄弟分道揚鑣,在滁州城裏一支獨秀,既無內憂也無外患,日子過得十分愜意。 此時趙均用以及彭大的兒子彭早住都自封為王,郭子興也想效仿他們在滁州稱王,但是朱元璋以滁州四麵環山,商旅不通為由表示反對,為了讓郭子興早點搬家,朱元璋慫恿他派人南下攻打和州。郭子興派他的妻弟張天佑領兵攻打和州,不久前歸附的虹縣人胡大海身強力壯,勇略過人,擔任了攻打和州的前鋒。 為了減少傷亡,義軍打算智取,大將趙繼祖冒充元使,郭子興妻弟張天佑率領導剛剛收編的廬州三千寨兵穿著青衣,帶著貨物,聲言護送元朝使者前往和州犒勞守軍,一旦和州元兵打開城門,立刻奪取城門,並放火為號。耿再成率領一萬人馬身穿紅衣尾隨青衣軍後,見到信號後乘勢殺入,拿下和州。 計劃十分完美,但執行的過程卻是一波三折,陰差陽錯。張天佑青衣軍到達距和州四十裏的陡陽關,當地鄉紳誤以為是真正的元使來到,帶著酒肉犒勞,耽誤了一些時間,繼續出發後又走錯了路,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到達和州。 耿再成部紅軍先於青軍來到和州城外,到了約定的時間,沒有看到青衣軍舉火為號,以為張天佑軍出了什麽問題,就催隊急進,元軍發現紅衣軍前來攻城,放下吊橋前來迎戰,耿再成的部隊抵擋不住,紛紛潰退,元軍跟蹤追擊三十裏,見天色己晚,便鳴金收兵。 這時恰巧張天佑的青衣軍趕到這裏,向元軍發起突襲,疲憊不堪的元軍以為中了敵人的埋伏,掉頭回奔,張天佑緊追不舍,一直追到城下,總管湯和砍斷吊橋的繩索,義軍衝入城內,守將也先貼木兒棄城逃跑,義軍拿下了和州。 義軍誤打誤撞,將賺取城門變成了調虎離山,收到了奇效。但是耿再成並不知道後來發生的事情,他率敗軍逃回滁州,報告了慘敗的經過,還說張天佑全軍覆沒了,郭子興聽後十分沮喪,這時元軍跟蹤追擊來到滁州城下,郭子興命朱元璋等人部署防務,不久城下的元軍撤圍,郭子興又命朱元璋率領二千人馬沿路收拾敗卒,俟機再次攻打和州。朱元璋一路收羅了一千潰兵,合計三千人向和州進發,來到城下,才知道和州己經到手,於是率領著人馬開進城去。 捷報傳來,郭子興轉憂為喜,任命朱元璋總領和州軍隊。朱元璋一到和州,立刻重燃了自立門戶的夢想,要自立門戶,首先要把軍隊抓到手中,但是軍中有不少將校是郭子興的舊部,他們並不把朱元璋放在眼裏,為了立威,朱元璋頗費了一番心思。 他沒有向諸將出示郭子興的任命狀,目的是為了讓眾將在不知情情況下犯錯,他好抓住人家的小辮子,如果眾將知道了他的身份,就很難露出破綻。 朱元璋召集諸將開會,當時坐席以右為貴,先到場的將領紛紛占據右邊的位置,朱元璋來得晚,坐在左邊。等到討論事情的時候,眾人無所規劃,而朱元璋有備而來,慷慨陳詞,說的頭頭是道,把大家都驚呆了,眾人見朱元璋的能力很強,才稍稍有些服氣。 在會上朱元璋與眾將議定分工築城,限期三天完成。三天後朱元璋完成了任務,但其他將領都沒有完工,於是朱元璋再次召集眾將開會,他坐在主席台上,出示了郭子興的委任狀,說道:“我奉命領導你們,現在你們沒有按期完成工程,是不是應該依軍法處置?”眾將聽了十分惶恐,表示願意將功贖過。 想方設法抓住部下的過錯,讓他戴罪立功,是朱元璋駕馭手下的一個慣用手法,在後來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裏這一手法屢試不爽,它使朱元璋的軍隊始終號令嚴明,招之即來,戰則能勝,這也是朱元璋最終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站重要通知:請使用本站的免費小說app,破防盜版、更新快,會員同步書架, 下載免費閱讀器!!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