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內外交困兮

字數:3989   加入書籤

A+A-




    在紂王不能理政的情況下,大商王朝的權貴們已經開始爭奪主導權了。

    這其中,之前一直合作比較親密的微子啟以及箕子、比幹、首相商容等人的爭奪更為激烈。

    最先倒黴的無疑是首相商容。

    商容紂王的禮樂大臣,雖然被稱之為首相,地位卻不高,如果不是因為商朝對祭祀一事極為重視,商容的地位就更低了。

    而商容是一位不甘心隻是擔任禮樂大臣之人,因此當接引聖人找到他的時候,商容就滿口答應配合聖人做事。

    當時,商容還做著美夢:“現在聖人都答應為我謀取更高的職位,並將我的一位子嗣引進修行聖地。可謂名利雙收,看以後還有誰敢惹我?”

    聖人,確實是極大的保護傘,也成為商容招攬部屬的好借口。

    借助聖人威名,商容很快就匯聚了一些大臣,形成了一方極強的勢力,甚至可以和王族相抗衡。

    不過作為一位大臣,商容卻參與君王一事,特別是在女媧宮中所做所為,和找死沒什麽區別。

    聖人有天地意誌加持,有天道法則在,不怕君王氣運反噬。

    而商容不過是位普通人族,卻想暗算君王,終於受到氣運反噬,很快就被微子啟以及箕子、比幹3位實權的王族聯手將他暗算,秘密處死,對外聲稱勸諫紂王而死。

    野心,最終害死了商容。

    對於商容的死,接引聖人並沒有出麵,也沒有相救。

    接引聖人和準提聖人有一次閑聊之時,談到商容時就道:“身為小人物,卻沒有自覺,竟然敢借用聖人的名聲,我沒有出手就已經是他的萬幸了,還想我救他,真是不自量力。”

    商容的勢力瞬間土崩瓦解了,大商王朝的權利集中到了微子啟以及箕子、比幹3位實權的王族手上。

    其中,微子啟是紂王的哥哥,箕子、比幹是紂王的叔叔,都是極為權勢之人,其中的比幹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師(丞相),隱隱與微子啟、箕子又形成了對立,使得政局一直不穩定。

    特別是到了最後,比幹發現自己實在是鬥不過微子啟、箕子時,就派人到周,請周在商因為攻打東夷而使得朝歌防禦最弱的時候攻打商。

    這直接導致了大周開始對大商的攻伐之戰的開始。

    而作為裏通外國的比幹,當然也逃脫不了,最後被刨心剜肝而亡。

    本來以大商朝的底蘊,即便紂王不能理政,也不是一般的諸侯能夠比擬的。

    在內大商王朝的權貴們開始爭權奪利之時,在外一眾修行者也為封神之事在謀劃著。

    封神一事必然會涉及戰爭,從根本上就不利於大商的穩定和統治,又給大商帶來極大的動蕩之勢。

    可以說,在內外交困之下,大商朝出現頹勢就成為了必然。

    在謀劃封神一事上,最終是玄黃世界的幾乎所有的勢力都不可避免地參與了進來。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在天道的推動下,都不可避免地進入其中,隻不過有人獲利,有人中招而已。

    特別是隨著張昊天順利出關後,這種天地大勢就急劇變化,最後天機混淆,連掌握天道法則的聖人都看不清天地大勢的變化。

    以往聖人們往往掐指一算,就知曉過去未來,抬眼望去,玄黃世界盡收眼底。

    可是,隨著封神之戰開啟,整個玄黃世界的天道再也不是那麽清晰了,連聖人也不得不沾染其中。

    當天機出現變化的時候,最早發現此現象的卻是對天機極為敏感的九娘,她與出關的張昊天商量了許久。

    而作為聖人,張昊天看得更遠一些,連作為天道助手的聖人都要蒙蔽,這說明了什麽。

    張昊天不無擔憂地道:“這次大劫不簡單,不僅僅是封神大劫,恐怕連聖人也得小心謹慎,看來這是天道有意為之。”

    不僅是張昊天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有的聖人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就連一向不問世事的至真聖人都特意找到張昊天:“你感覺到天道的變化了沒有?天機不明,這可是玄黃世界的第一次啊!甚至,我感到一種殺機。”

    “殺機?”看到至真聖人如此說,張昊天瞬間明白了,心中暗道:“殺機?針對聖人的殺機?”

    心中雖然這麽想的,張昊天嘴上卻道:“這說明,此天地要出現大變化,說不得將來的形勢會是什麽樣子的。你一向神秘,弟子手下也是極少,不利於道統傳統,不如趁此機會,多收些弟子,以後再想找此資質好的弟子估計是不太可能了。”

    至真聖人點頭稱是道:“好!”

    至真聖人作為此天地的第一尊聖人,對天道的親近或者說對天道的感悟是其他人沒法比的,可以說他是最接近天道的聖人。

    這種感悟或者說親近,不是說像張昊天擁有六道法則,或者說鴻鈞聖人掌握有造化玉碟那樣,而是說相對於其他聖人,至真聖人仿佛就是親兒子一般對天道有著天然的親近,有著更深的理解,不足為外人道也。

    這也是至真聖人通過蛛絲馬跡能夠感到天道的殺機,而連修為最為高深的張昊天卻沒能感到這種殺機的原因。

    此外,因為張昊天和至真聖人有後世經驗,比別人想得多一些。

    此次封神一戰,在他們看來封神隻是其中的一個小功能而已。

    封神所導致的道門、教派變化,天地秩序重組,“神”“仙”分離,靈氣變化等這些不被看重的變化,也許才是封神之戰的最大變化。

    不說別的,現在的玄黃世界靈氣正在變得越來越淡薄,修行者想要達到更高層次比之前的修行者要困難得多。

    在之前的玄黃世界,不說大羅金仙,一般的修行者想要到達太乙階並不是太過困難的事情。

    像大禹那樣的資質堪稱為愚鈍,也是達到了金仙級別,連一般的人族也隨隨便便就能修行。

    可是,近年來,人族之中不能修行的人是越來越多,而修行者之中想到突破太乙階是越來越困難。

    這次修行者大劫,說不得就是天道要以修行者性命來彌補天地靈氣的缺失,延緩天地間靈氣的變化。

    不過,這也說明了此後修行者的根腳注定要不如之前的修行者。

    這不是說他們的資質比之前的差,而是修行要比之前要困難得多,起點不一樣。

    張昊天和至真聖人將目光也盯在了通天聖人的截教之上。

    別說截教弟子良莠不齊,但這其中有許多弟子是極為優秀的,即使不能作為傳承弟子,作為教派護法之類的也是足夠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貴為玄黃世界第一勢力的截教和大商朝一樣,都處於一種困境之中,麵臨著土崩瓦解的危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