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定天地秩序
字數:3860 加入書籤
含真的收獲還不僅僅是封神榜、玉璽,還有許多許多,但此時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定天地之秩序,讓帝皇之道在玄黃世界得以弘揚。
第一件就是定天地之秩序。
秩序是什麽,秩序就是規則,就是等級,就是結構。
定秩序的目的是什麽,對於含真來說那就定下規矩,將今日之成果以規則的形式固定下來,不給人以反悔的機會。
此時天地間僅存的兩尊聖人——張昊天和至真聖人,被稱之為道祖,其道場被賜封為聖人道場,為天地所尊崇,為超級勢力,是淩駕於所有勢力之上的一等一的勢力。
聖人旨意,甚至連含真這位玉皇上帝也需要遵從,畢竟他含真還沒有成就聖人之位。
但聖人也不能輕易幹涉含真這位玉皇上帝,畢竟除了上帝這個名頭外,以功德而論就讓聖人都會忌憚不已的。
在第一等的勢力之中,含真這位玉皇上帝當然是排在第一位了。
以含真今日之地位和實力,除了聖人,他說排名第二,還沒有人敢說自己排第一,這是含真通過這次伐天之戰以及之前無數歲月的鬥爭給自己爭來的地位和實力。
此外,在第一等的勢力之中還有3位功德聖人被世人尊崇。
伏羲、神農、黃帝3位因為是功德成就聖人位,實力雖不足,但功德之所在,各方都得小心應對,輕易不敢招惹。
含真不僅功德之力可以力壓3位功德聖人,而且有天庭在手,實力還在3位功德聖人之前,故次序排在三位功德聖人之上。
第二等的勢力則是含真深思熟慮之下的架構,從總體上來說,第二等的勢力可分為“天地君親師”幾大勢力。
首先的是“天皇”勢力,代表著高高在上,是以天庭為代表的天兵天將所組成的勢力,涵蓋整個中昊天洲,甚至包括了封神榜的力量,可謂是此時玄黃世界實力最為強大的勢力。
而“地皇”勢力主要是傻根所統領的整個幽冥地獄,傻根也被人稱之為死亡之神,或者地皇。
張昊天的記名弟子、鎮守幽冥的後土皇地祗,被賜封為大地之母,繼續鎮守幽冥,而地獄則由傻根的弟子閻羅鎮守,外人稱之為閻羅王。
龍鳳麒麟三族勢力被賜封為“君皇”勢力,代表著人間的國家統治力量,龍則代表著國君、皇帝,鳳代表著國母、皇後,麒麟則代表著儲君或者國君子嗣,有麒麟子之說。
正統的四大部洲的統治者都將來自於龍鳳麒麟三族血脈或者轉世之身,這也是含真對龍鳳麒麟三族的感恩之舉,特意為龍鳳麒麟三族設計的保證種族延續的大計。
龍鳳麒麟三族經過龍鳳之劫之後可謂實力大減,所謂一步錯則步步錯,當他們退出舞台中央的時候開始,龍鳳麒麟三族已經很難跟得上其他種族發展的步伐,最終隻能退守一隅苟延殘喘而已。
則含真賜封他們為“君皇”勢力,則可享受四大部洲統治者的氣運,隻好這個世界還有統治者,他們就能延續下去,這是萬年強盛之基。
隻要三族不再惹下當初龍鳳之劫那般的大因果,龍鳳麒麟三族終有複興的那一刻。
孟子被賜封為亞聖稱號,其勢力被賜封為“師皇”勢力,儒門負責統領四大部洲的凡俗力量。
這種凡俗力量相對於龍鳳麒麟三族的那種身價上的國家統治力量,儒門的則是真正的治理國家的主導力量,在整個國家之中占據著中堅地位,其實力並不弱於所謂的皇帝、君主之上。
儒門的這種主導力量和中堅地位現在還隻是名義上的,別說四大部洲,就是南贍部洲的人族,儒門想完全主導都是十分勉強。
不過,隻要有了這個名義,隨著儒門氣運和實力的增強,很多事情也就名正言順了。
可以說,含真為了在將來的儒門和佛教的爭鬥中能夠奪取先機已經悄悄地在布局了。
則人族則被賜封為“親皇”勢力,西王母被正式賜封為“人族之祖”。
對於人族來說,最主要是的人族第一次以一個勢力的形式登上了玄黃世界的舞台,而且是代表著第二等的勢力。
在這個世界向著大千世界過渡的關鍵時刻,含真將人族的地位抬得如此之高,是許多勢力都沒有想到的。
雖然此時說人族真正成為大千世界的天地主角還有些言之過早,但隻要人族把握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在大千世界成形之後,享受天地主角的氣運的機會無疑大了許多。
當然,人族勢力還要與儒門、龍鳳麒麟三族以及其他勢力要進行爭奪的。
在這種氣運之爭中,即使是大部分出身人族的儒門也是不可能相讓的。
“天地君親師”幾大勢力之所以能夠占據第二等勢力,也是含真感謝他們在伐天之戰的表現,有些感恩的意味在其中。
這也是他們站對了隊伍的酬勞。
而第三等的勢力就是此次戰敗的幾大勢力了,包括宙斯、真武大帝、阿彌陀佛、釋迦牟尼、藥師佛、南極仙翁、帝江等此次戰敗的一方。
宙斯被賜封為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
南極仙翁被賜封為南極長生大帝,協助玉皇執掌人間壽天禍福;
真武大帝被賜封為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並主宰人間兵革之事;
帝江被賜封為東極青華大帝,協助玉皇執掌陰陽生育,萬物生長,與大地河山之秀。
宙斯、南極仙翁、真武大帝、帝江再次組成四禦大帝,成為了輔佐“玉帝”的四位尊神。
這次的四禦大帝和之前分管四大部洲的四禦完全不一樣了,他們此後將成為含真真正的臣屬,將長期在天庭駐守,聽候含真的命令。
至於阿彌陀佛、釋迦牟尼、藥師佛三大佛主因為佛教的氣運極強,再加上至真聖人的求情,雖與含真定下了主從關係,見到含真要稱臣。
但三大佛主相對四禦來說卻自由得多,得以在西牛賀洲占據一處地界發展勢力。
儒門與佛教之爭乃是天地氣運之爭,也是關係大千世界今後的發展路線之爭,關係極大,涉及極廣。
含真雖然在內心傾向於儒門,但也不能打壓佛教,要相對公允。
用含真對孟子的話來說:“儒門處於第二等勢力,已經占據了優勢,再和佛教爭鬥,如果還敗下陣來,那儒門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就需要仔細考慮了。”
三大等級勢力的劃分,初步定下了天地大勢,但這對於含真來說,還僅僅是開始,他還更宏大的布局正在一一展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