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字數:8729   加入書籤

A+A-


    明太祖朱元璋說道“既然已不是秘密,朕,可以告訴爾等……”

    “墨跡個什麽勁……”元世祖忽必烈插話道“不就是報紙嗎?……宋朝就有的,什麽邸報,什麽小報之類的,朕,也是了解的。

    還以為是朱元璋自創的,原來也隻不過是拾人牙慧而已!”

    忽必烈也是用“指定傳送符”派人到朱元璋的大明了解到的,然後把關於宋朝報紙的記載好好查看了一番。(有了曆史聊天群的萬能翻譯器,他能看懂漢字。)

    明太祖朱元璋回懟一句“忽必烈,有種你別用啊?”

    報紙?

    宋朝開始的邸報和小報?

    康熙皇帝玄燁微微一驚,急忙命人查閱宋朝的相關書籍。

    而且看過“華夏曆史書”的,如果有注意,也會有印象。

    比如宋太祖趙匡胤就有印象,畢竟他最關心宋朝的曆史,說道“朕,有印象。但也難以置信,區區邸報或者小報,能有如此大作用,能使影響力值快速且大量增加?”

    嬴政,劉邦,李淵,楊堅等人,有同樣的疑惑。

    群主王宇這時開口道“同樣的東西,用法不同,自然收效也不同。有利有弊,各自權衡。”

    他是不會主動去教別人如何運用報紙的,要不然皇帝們很快都會累計一億影響力值……

    突然間,發明家伽利略在群裏發了一張圖片“〔圖片〕”。

    說道“曆史聊天群中的拍照功能朕神奇,我身邊剛好有一張報紙。東方的朋友,你們的報紙和我這裏的一不一樣?

    而且,隻有大事件,或者大人物,才會通過報紙被人廣泛記住。用報紙來增加影響力值,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對一般人沒太大作用,如果是國王,皇帝等人物,還有大用。”

    伽利略倒是沒什麽心機啊,隻是他這波操作……

    群主王宇……

    明太祖朱元璋……

    元世祖忽必烈……

    有人高興有人憂啊!

    有萬能翻譯器在,群成員能看懂伽利略拍的報紙上的文字。

    “原來如此,這便是報紙……朕,之後就命人製作。”

    秦始皇嬴政領略了報紙大概是怎麽會事了。

    漢高祖劉邦恍然“不就是跟活字印刷書籍差不多嗎?……隻是隻想比一般書籍所用之大,文字篇幅更多一些而已。”

    “東方的朋友們,我看過馬可波羅日記,知道遙遠的東方很富饒,而且現在許多人和國家已經開始嚐試前往東方。”伽利略又說道“希望,有生之年,我也能前往東方看看。”

    馬可波羅一聽,很是驚訝“伽利略,我就是馬可波羅,曆史上真正的馬可波羅。我聽忽必烈陛下說過,未來我會有一本日記流傳後世,就連東方的曆史上都有記載。

    你看過我的日記,那應該是屬於我之後的年代,距離我這個時代,有多少年?”

    群裏的馬可波羅真是寫馬可波羅日記的人?

    之前看過曆史聊天群的聊天記錄,伽利略還半信半疑,同時研究了曆史聊天群好久,沒有發現什麽危險和秘密後,才第一次在群裏說話。

    “噢……上帝!”

    伽利略驚訝“我的天,你真是馬可波羅本人,馬可波羅日記是你寫的?!……我這裏是公元1615年,距離你那個時代,有三四百年!……天啊,難道群裏的亞曆山大大帝,也是真的?”

    群主王宇說道“曆史聊天群裏,都是真的,別懷疑!你想來東方世界,很容易,直接用傳送符就可以傳送過來。要不,你試試,到我這裏來。

    這裏可比你那裏自由多了,也不會有什麽教會幹預阻止你的發明和科學學說。”

    伽利略可是人才啊,王宇想把他忽悠過來。

    女皇武則天接話道“伽利略,很有名的西方世界的人啊,朕,剛看了看華夏曆史書,上麵竟然有關於他的一些記載,發明了伽利略望遠鏡,和什麽擺針,什麽溫度計之類的……”

    諸葛亮說道“我也剛看了看,伽利略被稱為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是未來科學發展的重要人物之一!”

    科學,對群裏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個陌生的詞。

    突然,亞曆山大大帝說話道“伽利略,來我這裏,幫助我征服世界!還有馬可波羅,你們一起來!”

    “亞曆山大大帝?”伽利略一驚,“你真是近兩千年前的亞曆山大大帝?”

    征服世界?

    這四個字,很刺耳!

    秦始皇嬴政很不高興,不怒自威,震地有聲道“亞曆山大,你說征服世界,難道也包括華夏所在的東方世界?”

    群主王宇提醒道“亞曆山大所在的年代,跟張儀,也就是秦惠王所在的時代差不多,具體是不是與張儀同一個世界,還不知道。”

    秦惠王?

    自己高祖所在的時期?

    漢高祖劉邦說道“嬴政,別人口氣很大啊,說不定真要從西方世界打到秦惠王那裏去!……你可要趕緊把積分累計到一億,然後利用快遞功能和指定傳送符去救援!”

    張儀這時,說話道“我看過從群主那裏得到的世界地圖,上麵的確有西方世界的國家,而且就有亞曆山大大帝所在的王國……其國土之大,可以和中原諸國加起來相比。

    但,曆史上亞曆山大大帝所在的王國兵馬,並沒有來到中原的記載。隻是,現在亞曆山大大帝居然來到曆史聊天群裏,他……”

    說實話,張儀還真是有些擔心。

    秦始皇嬴政冷哼道“哼,張儀,難道你還怕了那亞曆山大不成?……有朕在,膽敢犯我大秦者,死!

    到時候,就算朕不能使用快遞功能,也會請朱元璋幫忙,有什麽可怕的!”

    明太祖朱元璋表示支持,說道“秦始皇,放心!外敵若敢來,朕,必然相助!”

    對此,亞曆山大大帝並不怕,自信道“想阻止我,就來吧!……不久的將來,我會率領無數勇士們,前往東方,征服所有人!……伽利略,馬可波羅,難道你們不願意來幫我?”

    馬可波羅沒有說話。

    “世界上的人們都會向往和平,如果是為了戰爭,我是不會去幫助亞曆山大大帝的。”伽利略說道“而且,我隻想繼續我的研究,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最終造福人類。”

    雖然他對其他不同時代的世界好奇,但更重要的是他的研究。而且,他很懷疑,亞曆山大大帝時代的人根本接受不了他的科學研究和理論,去了也沒什麽用。

    晉武帝司馬炎笑道“亞曆山大應該沒有槍炮吧……他帶人來中原,豈不是自尋死路?……今日了解到何為報紙,朕要去試試,先行告辭。”

    對於槍炮,司馬炎很是推崇!

    …………

    公元1645年,四月中旬。

    江西,奉新的一處村莊。

    如今年近六十的宋應星,及其家人都隱居在這裏。

    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宋士慧,次子宋士意,都沒有功名在身,地地道道的農民,但是卻是飽讀詩書,受宋應星的熏陶。

    早在李自成攻占京城前,宋應星與家人就回到了江西。

    雖然南明朝廷還想用宋應星,不過被他拒絕了。也許是對明朝感到了失望,所以想隱居故裏。

    不過,宋應星的弟弟宋應升還在南明朝廷做官。

    自從隱居後,宋應星與家人就過著耕種,讀書寫書的日子,也是一種難得的愜意生活。

    對於宋應星一家人來說,今日,是個十分特別日子。

    首先,宋應星收到了其孫女宋鈺瑛(純屬虛構)來自京城的書信。

    此外,還收到來自宋應星弟弟宋應升的加急書信。

    沒錯,十八歲的宋鈺瑛,在宋應星的允許下,前往京城參加華夏帝國的科考。

    當然是秘密前往,隱瞞了身世背景。

    華夏帝國第一次科舉,是對全天下人開放的,即使是在南明朝廷統治下的人依然可以參加。

    年初時,吳三桂的兵馬已經攻下了武昌府,在接到大明王對於華夏帝國第一次科舉的命令後,主動安排人前往南明朝廷宣傳,並安排要前往京城的人前往科考。

    對於宋應星,這個曆史名人,大明王王宇自然會多加關照,在之前就親筆書信,希望招攬。

    可惜,當時被宋應星婉拒了。

    “父親,你看這報紙,上麵有報道,鈺瑛她竟然中了探花……這,恐怕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女子探花吧?”

    宋士慧拿著“華夏報”,手在顫抖,難以置信。

    當初,對於讓宋鈺瑛前往華夏帝國的京城參加科考,作為父親,宋士慧是反對的。

    不過,因為宋應星很是疼愛這個孫女,他也沒辦法,隻好同意。

    宋鈺瑛從宋應星那裏學到了許多,學識自然是出色。

    更重要的是,因為宋應星的思想在當時比較前衛,大部分思想屬於唯物主義,對許多封建思想是持批判的態度。

    隻是,宋應星為人謙和,別人不認可他的思想,他也不會固執的去硬碰!

    選擇隱居,就是最好的體現。

    一家人受宋應星思想的熏陶,所以行事風格,在那個時代看待,就很是獨特。

    作為一個女子,被子允許去參加華夏帝國的科考,就說明他們思想的進步。

    “鈺瑛聰明好學,可惜是女兒身,在明朝是不可能太拋頭露麵的,更何況參加科考,考取功名。”

    以宋鈺瑛的才學,宋應星認為自己這個孫女很出色,不輸那些進士。

    他驚訝的是,華夏帝國允許女子參加科考,而且還給了自己孫女一個探花。

    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可見,華夏帝國在這一點上就不同於明朝。

    宋應星已經看過華夏報,感歎道“華夏帝國非同尋常,大明王的心中和想法更是預料之外。”

    說著,停頓了一下,看著房間中自己的兩個兒子還有兩個孫子,又說道“鈺瑛信中有說到,這次參加華夏帝國科舉的女子一共九人。這華夏報上,寫明的科舉及第三甲中,就有五人。

    其中,一甲一人,就是鈺瑛。二甲兩人,三甲兩人。

    九位女子參加科考,就有五位女子及第成為三甲進士,前所未有之事!

    我現在倒是對華夏帝國,對大明王更好奇了。可惜,這次沒有殿試,鈺瑛也沒見過大明王。”

    從言語間,可以看出,宋應星對華夏帝國這次科考允許女子參加,並且還允許女子進入三甲,他是讚賞和認可的。

    宋士慧,宋士意兩兄弟麵麵相覷。他們沒有參加過大明的任何考試,是受其父宋應星的影響。

    宋應星以及宋應升兩兄弟,雖然參加過明朝的科舉,但是沒有中舉。到現在還是舉人,不過舉人本來就可以做官,更何況兩兄弟才華橫溢,又身在亂世,所以還是被朝廷任命為官。

    隻是,明朝已經腐朽,兩人沒有施展才華的好機會。

    宋士意手中拿著一封書信,是宋應升派人急忙送來的。

    信,他們已經看過。

    “父親,叔的信寫得很明白,南明朝廷在吳三桂的雄兵下,已經難以支撐。皇上被圍困在杭州,許多人已經投降……”宋士意擔心道“恐怕,南明朝廷覆滅在即!”

    一旁的宋士慧,憤然道“奸臣當道,亡國遲早之事!

    要我看,也許是好事。華夏帝國,也許比大明要好。最少,總比大明被那大清滅了要好吧!”

    對此,宋應星也有自己的看法,對兒孫說道

    “若是清軍入關取代大明,天下會有不少人會抵抗到底。但是,華夏帝國突然崛起,而且強勢而來,天下之人,恐怕沒人會殊死抵抗。

    大明覆滅之必然,無人可挽救!”

    不過,要看大明要覆滅了,宋應星心裏有些失落,道“如今,大勢在華夏帝國,無論是南明朝廷還是張獻忠,都已經無法與之對抗。

    大明王的各種政令,很得民心啊!”

    得民心者,得天下!

    宋士慧,宋士意兩兄弟,微微一驚,聽他們父親話裏的意思未來天下,就是華夏帝國的了!

    “文青,文平,你們父親年紀也不小了,再參加科考,不合適。”

    宋應星看著宋文平,宋文青兩個孫子(名字純屬虛構),說道“但是,你們還年輕,若是有意科舉出仕,就從現在開始,好好準備。”

    “是,爺爺。”

    宋文青,宋文平恭敬道。

    然而,宋士慧和宋士意兩兄弟,聽得抽搐了一下。

    我們年紀大了?

    還不到四十啊,這個年紀參加科考的人多得是啊!

    兩人鬱悶,不服氣。

    就在此時,宋應星又說了一句“華夏帝國,第一次科舉沒有限製隻有舉人才能到京城參加科考。

    但是,以後應該會遵循前朝的製度。所以,你們要想將來出仕,就需要先從鄉試考起,秀才,舉人……”

    宋士慧和宋士意都是一呆,心道他們兩快到四十的年齡,從新考秀才,確實年紀大了……

    不過,他們聽出來,宋應星沒有再出仕的意思,而且也沒對孫子們做出強製要求。

    看孫子們,各自的意願。

    這種開明的思想,在這個時代,真是難得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