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妲己,獨孤伽羅,西施,陳圓圓,鄭旦……

字數:5216   加入書籤

A+A-


    華夏帝國大閱兵結束,其盛況當日便傳到京城各街各巷。

    當天晚上,大明王王宇在皇宮設宴款待各方。

    第二日一早,因為大閱兵而耽誤的華夏月報出現在京城,對大閱兵盛況進行報道。

    同時把此華夏月報的樣板,通過驛站送到全國各地雕刻印發。

    相信很快,全國各地都能知道這次大閱兵的情況。

    ……

    這一日,大明王王宇趁著地方文武齊聚京城,就進行了一次大朝會。

    一般情況,年末地方官員會來京城述職,才會舉行大朝會。這次不一樣,因為大閱兵,各地方重要的文武幾乎都來了。

    有些事情,大明王王宇想趁此機會交代清楚,同時讓百官暢所欲言。

    大殿內一片安靜。

    大明王王宇坐在上方的龍椅上,不是皇帝甚過皇帝。

    一開始禮部覺得不合禮製,更是有請王宇稱帝,隻是王宇不為所動。

    久而久之,禮部也就習慣了。

    不過,禮部為大明王製定的王冠服飾,王宇接受了,此刻穿戴上,增添了幾分王者之氣。

    大殿內,文武百官齊聚,人滿為患。

    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隋文帝楊堅,漢武帝劉徹,女皇武則天,明太祖朱元璋,新朝王莽,晉武帝司馬炎,後周皇帝柴榮等帝王也在場旁聽。

    以及其他願意前來旁聽的張儀,老子等人曆史聊天群的群成員也在場。

    龍椅上的王宇威嚴而坐,俯瞰下方的一眾文武百官。

    開口道“難得百官聚首,本王有些事情需要交代你們,同時也想聽聽你們有什麽想說的……盡管暢所欲言,今日在這裏,言者無罪。你們先說說,可有本上奏?”

    下方多是人頭攢動,交頭接耳,小聲議論。

    禮部左侍郎劉崇明出班行禮道“大明王,臣有事啟奏。”

    大明王王宇認出對方來,親和的語氣,問道“何事?”

    禮部左侍郎劉崇明說道“臣受命前往應天府主持華夏帝國第二次科考,如今科考結束,已選出中舉之人,請大明王批閱,然後確定殿試名單。”

    華夏帝國第二次科舉,在順天府的京城和應天府的南京城同時進行。應天府批改試卷後,遠處可中舉之人,再上報禮部,交給大明王王宇批閱,確定殿試名單,最後才形成最終的三甲榜單。

    “此事,本王會慎重。朝會之後,禮部將南北考卷送來,本王一一查看,選出殿試之人。”

    大明王王宇點頭道。

    南方的考生,有資格中舉的人,由官府組織,已經來到京城,等候最終放榜。

    陸陸續續的有不少地方官員匯報各自的情況,多是報喜不報憂。

    比如

    某州今年大豐收。

    某縣夏季受災,如今已安置妥當。

    某地似出現祥瑞之相,天佑華夏帝國。

    或者借口國慶,獻供者。

    ……

    諸如此類。

    鄭芝龍之子鄭成功,出班道“大明王,近來葡萄牙人,荷蘭人頻頻派戰船侵擾我華夏帝國沿岸,不知是否給予阻止?”

    鄭成功有不少功勞,這次也在受封之列,是剛來京城不久。

    在明末時,葡萄牙人就占據了奧門,荷蘭人占據了寶島部分重要地方,而且在南海橫行霸道,為他們的商船保駕護航。

    鄭成功站出來說此事,也不是為了什麽華夏帝國利益,更多的是因為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的行為,損害到了鄭家在海上的利益。

    要是以前,鄭家可以隨意決定是否出戰。然而現在鄭家已經歸屬華夏帝國,所有的兵馬都是華夏帝國的兵馬。

    要出兵,牽扯到他國,這等軍事行動需要軍機處進行決議。

    王宇可是了解鄭家的曆史,知道鄭家於海上發跡,許多利益都在海上。

    “此事待會兒再議,正好本王準備處理相關的事情。”

    大明王王宇平靜的說道。

    “是。”

    鄭成功看了一眼自己的父親鄭芝龍,退了回去,不再多言。

    鄭芝龍讓他兒子提就來,也是一種試探。

    如今他鄭芝龍可是華夏帝國的定國公,鎮南大將軍,掌管兩廣的所有兵馬,包括水師。

    鄭家掌管的水師,是華夏帝國目前最強的。

    所以,鄭家現在在華夏帝國地位超然。

    如此,便不能隨便得罪大明王王宇。

    若是大明王王宇不同意出兵,鄭家權衡之下,多半會放棄。

    還有就是,大明封鎖沿海,不許民間出海行商。華夏帝國取代大明,還不知道會采取怎樣的沿海政策。

    (大明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施行嚴厲的海禁政策,到永樂年間海禁有些鬆弛(出現鄭和下西洋),而永樂後(洪熙—弘治)海禁政策又被再度強化,直到嘉靖皇帝年間海禁政策最為高度強化。後來隆慶開放海外貿易,明末海禁幾乎廢弛。不過,海禁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是祖製,沒有廢除。)

    隨後,又有一些文武官員奏事。

    最終見無人在上奏,大明王王宇準備給文武百官交代事情。

    在此之前,自然有一場開場白。大明王王宇注視著文武百官,開口道

    “你們說完了,現在該本王說了。”

    言語間,讓人覺得隨意,有失王者之威嚴。

    不少人第一次見大明王如此說話,簡直與昨日在承乾門城樓上那慷慨激昂的大明王完全是兩個樣子。

    盡管如此,文武百官也不敢輕視大明王。

    古往今來,哪個開國帝王是簡單的?

    ……

    就在大明王王宇進行大朝會時,西施,鄭旦,孫尚香,詹雅茹,王藍,上官婉兒,妲己,馬皇後,獨孤伽羅,陳圓圓等女子正在紫禁城萬歲山腳下的蔬菜大棚裏。

    十個女子,大半都是國色天香,尤其是妲己,真的是繡色可餐。

    除了西施,鄭旦,孫尚香,陳圓圓外,其她人都是第一次見到蔬菜大棚。

    這裏的蔬菜大棚已經存在近一年,一開始有大明王王宇還有其父母照顧,尤其是王宇的父母以前做過蔬菜大棚。

    如今皇宮的蔬菜大棚已經交到熟悉的宮女和太監手中,平時專門提供給王宇的菜,張良,諸葛亮,吳三桂,王永吉等人也沾了光。

    除了皇宮的大棚蔬菜,京城的醉仙酒居也有自己的蔬菜大棚,不然那些鮮有的蔬菜從何而來?

    皇宮裏,單個的蔬菜大棚不大,但有十幾個小型的蔬菜大棚。

    心裏還有發電機,供電,控製一些大棚蔬菜內的光和熱。

    “此物是黃瓜,可直接吃。”

    孫尚香摘了一根黃瓜吃著,又摘一根遞給獨孤伽羅。

    “沒想到王宇把蔬菜大棚都搬到了這裏……還有轎車……他還真是會享受。”詹雅茹吃著西紅柿,笑著對鄭旦說。

    妲己好奇的打量著大棚內的一切,王藍遞給她一根黃瓜,道“給,又脆又甜。”

    “大明王,似乎無所不能啊!”

    馬皇後在獨孤伽羅身旁,仔細的觀察著藤蔓。

    陳圓圓來之前已經聽吳三桂說過,眼前的那些陌生人也是大明王從其他世界邀請而來的。她是來陪同的,知道多看少說,免得失禮得罪人。

    她們十人把十幾個蔬菜大棚都逛了一遍,可以吃的,都嚐了下。

    順便摘了不少蔬菜,帶回去做午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