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勤王,輕視,備戰

字數:8541   加入書籤

A+A-




    

    易安居士李清照世界,建炎三年(1129年),農曆三月。

    

    對應華夏帝國時間為1647年農曆二月。

    

    王宇所屬世界時間2024年農曆二月。

    

    ……

    

    南宋,江南地區的秀州,禮部侍郎兼同節製軍馬張浚的府邸。

    

    此時,張浚將呂頤浩,張俊,劉光世,韓世忠等將領召集在這裏議事。

    

    這些人,都是曆史名人。其中張浚年紀最小,才三十歲,但確實權力最大的。

    

    因為他是科考進士,文官出身。

    

    在大宋,重文輕武,文官轄製武官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一眾人聚在一起,麵色凝重。

    

    “事情諸位都知道了吧。”

    

    張浚看著眾人說道“苗傅與劉正彥二人兵變,殺害王淵等人,逼迫官家退位,行大逆不道之事,死罪當誅。

    

    把諸位找來,就是商議如何平定苗劉之亂,解救官家……”

    

    就在上個月,宋高宗趙構剛從揚州城逃到臨安(杭州)沒多久,就被將領苗傅、劉正彥兵變所廢。

    

    苗傅和劉正彥當然不是為了什麽大義,更不是逼迫趙構抗金,而是趙構和王淵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兵變準備換個聽話的小皇帝。

    

    “此事,當有張侍郎帶領我等秦王,一切聽你指揮。”

    

    呂頤浩表態道“苗劉二人罪無可恕,我等應盡快出兵臨安,除賊以解救官家。”

    

    這位呂頤浩,如今五十七,文官出身,權力沒張浚大,但資曆和聲望不低。

    

    目前任同簽書樞密院事兼江淮兩浙製置使。

    

    對於這次誅賊勤王之事,很是熱心,像趁機勤王立功,再進一大步。

    

    “張侍郎,末將這次帶來近萬兵馬,任憑調遣。”

    

    說話的是張俊,與張浚同姓同音的名,但不是親戚。

    

    去年農曆五月,張俊鎮壓秀州徐明等叛亂有功,升為承宣使。此後被安排駐軍吳江,手下有萬人兵馬,此次帶來八千多兵馬。

    

    他也是想勤王立功,得到高升。

    

    曆史上,張俊也是一代名將,與嶽飛、韓世忠、劉光世等四人並稱為“南宋中興四將”。

    

    前期建功不少,但後來由主戰轉為主和,成為謀殺嶽飛的幫凶之一,並以此博得宋高宗趙構的深寵。

    

    權力誘人,不少人為此轉變,張俊就是例子。

    

    當然現在張俊還是主戰派,還在努力建功往上爬。

    

    “張侍郎,末將手下兵馬雖然不多,但願為先鋒,誅賊勤王!”

    

    四十歲的劉光世起身,對張浚說道。

    

    也是一代名將,不過上月因為金兵突破天長,這裏正是劉光世鎮守。

    

    為此,宋高宗趙構很不高興,但因此在從揚州逃跑到臨安前,讓劉光世改任為行在五軍製置使,屯守鎮江府,隨後又升為殿前都指揮使,成為名存實亡的殿前司長官。

    

    現在手裏兵少,但也是想勤王建功。

    

    呂頤浩,張俊,劉光世三人的態度讓張浚很滿意,張浚笑了笑,看向韓世忠,問道

    

    “韓將軍,不知你有何想法?”

    

    韓世忠在楚州吃了敗仗,接到張浚的勤王命令,就一邊南下一邊收攏殘兵,如今手下有一萬多兵馬。

    

    金兵如此快的攻破淮南防禦,令韓世忠沒想到。

    

    他想起兩月前妻子梁紅玉給他看過的報紙,想起報紙上那些提前的預判……幾乎全說中了。

    

    比如南宋淮南防線守不住。宋高宗趙構要逃往臨安。朝廷,根本沒有抗敵之心等等。

    

    想起這些,韓世忠對朝廷很失望,對皇帝趙構很失望。

    

    “末將帶來一萬多兵馬,聽從張侍郎差遣。”

    

    韓世忠起身表態道,同時擔心與宋高宗趙構一同前往臨安的家人。

    

    見韓世忠表態,張浚鬆了一口氣。

    

    當前,除了他手裏有三萬多兵馬,就數韓世忠兵馬多,而且韓世忠打仗很有一套。

    

    可以說,韓世忠年輕,比張浚,劉光世兩人更有前途。

    

    “好,我與諸位齊心協力,定能誅殺苗劉叛逆,解救官家。”

    

    算了算,如今手下可有近八萬兵馬可調遣,張浚對於討伐苗劉二人,更有信心了。

    

    隨後,眾人開始商量誅賊勤王的具體部署。

    

    結束後,韓世忠對眾人說道“我聽聞建康府有人叛亂,已經被叛賊占領。不知諸位,可知道叛賊是誰,有何來曆?”

    

    在來的路上,韓世忠可是有所耳聞。

    

    張俊輕視道“一群趁亂鬧事之人罷了,就像是之前秀洲鬧事的徐明般,不足為慮。如今,緊迫之事,是誅殺苗劉,解救官家。其他的事情,暫且放一放。”

    

    張浚,呂頤浩,劉光世等人也是如此,並不太在意建康府叛變之事,也就沒有派人去查。

    

    “但願事情不嚴重。”

    

    韓世忠雖然在意,但眾人說得沒錯,再大的事情,也要等解救了宋高宗趙構後再說。

    

    數日後,眾人舉兵出發,前往臨安。

    

    ……

    

    與此同時。

    

    在臨安城,苗傅和劉正彥等人已經控製這座城,並把退位後的宋高宗趙構軟禁起來。

    

    那些重要文武百官的家眷,基本都在臨安城,這是苗劉二人的一大依仗。

    

    張浚,韓世忠,張浚,劉光世,呂頤浩等人領兵前來的事情也傳到了臨安城。

    

    苗劉二人緊張備戰,找來名義上投靠他們暗中潛伏的宰相朱勝非前來商量。

    

    宰相朱勝非建議道“張浚雖然轄製張浚,韓世忠,劉光世,呂頤浩等人的兵馬,但他們中最關鍵的還是韓世忠此人。”

    

    “韓世忠的妻兒就在臨安城內,隻要派他們去說服韓世忠,那所謂的“勤王”,便會失去意義。”

    

    “之前你派人勸說韓世忠,但韓世忠聽到事變後,不立即前來,說明他正在猶豫,舉棋不定。

    

    如果你能派他的妻子前往迎接,勸韓世忠投奔你,那麽你力量大增,別的人就用不著懼怕了。”

    

    苗傅聽後大喜,認為是一條好計,立即派梁紅玉出城。

    

    他不知道的是,此事是宰相朱勝非已經和隆佑太後密商,派梁紅玉出城,馳往秀州,催促韓世忠火速進兵杭州勤王,並由太後封梁紅玉為安國夫人,封韓世忠為禦營平寇左將軍。

    

    梁紅玉在得到苗傅召見後,急忙回家抱了兒子,跨上馬背,疾馳而去,一晝夜趕到秀州。

    

    ……

    

    同一時間,剛占領建康府詹雅茹,獨孤伽羅,武則天等人正在加快招兵買馬,訓練水師,構築防禦工事。

    

    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