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老家的日子

字數:5029   加入書籤

A+A-




    幾天過去, 林帆家的小廚房已經落成, 小小的一間,比預計的大一些。看著不錯, 也很結實。

    這天林帆沒有往大房的廚房送去肉菜。說要在新成的廚房做, 熱熱房子, 取出之前醃製的一小塊肥肉, 醃製了這麽久,早就很入味了, 林帆親自做了這道肉菜,給自己留兩塊,忍著口水, 把一大碗的肥肉燉鹹菜端去大房, 給那些幫忙幹活的男人。

    他們也剛好上桌,張大林早前發話,其他兩家也隻得拿出錢來買塊肉,要說張家的生活水平真的在村子裏算不錯的, 分家能每家分出百來塊“巨款”,別人家都沒有的。

    林帆端著大碗硬菜, 在坐的人看著也開心, 有肉吃,誰能不開心呢。

    林帆說是感謝他們的幫忙,他們隻得說太客氣, 都是互相幫忙什麽的。但是吃肉的筷子也不遲疑。

    林帆照例回了自己家吃飯。

    從明開始, 林帆就跟張家村人下地幹活換公分了, 換了個地方,就是換個幹活的地方,嫁人了也不得閑。

    林帆忍著睡意起床,快手快腳洗漱。生火做飯,撈著酸菜切了,下鍋翻炒。這是林帆從林家那裏搬過來的,林帆做得不少,回門那天看到自己小黑屋還有很多,選了小的兩個缸子,讓張愛國抱著就回來了。

    李翠花分給他們的基本是鹹菜梆子,天天吃也膩了。

    酸菜醃製,林帆是按照前世奶奶的做法,采取幹醃製法,能放時間久,天氣冷成熟慢,現在打開也沒有壞掉。曬軟之前洗的很幹淨,可以直接撈出來寧酸汁就吃,不過林帆最喜歡用豬油把酸菜炒熱,這樣更香。實際上很多南方人都愛這麽吃,有肥腸就更好了!

    眼下林帆最好的配料是所剩不多的豬油,簡單把自己的肚子填飽。林帆套上以前幹活的很破的外套,感覺最近長了些肉,摸摸腰側,真的長肉了些。以前瘦得用手扯不出一點皮肉,這也是嫁人的好處了,林帆是感謝張大林的,雖然分家後自己要獨自承擔全部的壓力。

    如果還是在一塊吃飯,那麽總有輪流的時候,不輪到她做飯了就可以歇一歇,重活也有張建設兄弟挑。

    現在張愛國不在家,林帆是把家裏內外都挑上肩膀。在農村,沒有成年男人的家裏,女人是非常辛苦的,男人被稱為頂梁柱就是這麽來的。不說別的,就是犁田搬石頭,挑泥土這樣的重活。女人是可以做,但是別忘了,女人的一些生理構造導致如果長期從事這樣重的農活,身體還能好嗎?

    社會發展幾十年後,女人可以霸氣的說:沒有男人,女人一樣可以活得一樣好!因為時代不同,所能謀生的手段亦不同。

    現在卻是太難!除非你隻能養活自己,像林帆現在這樣,家裏還沒有孩子,也沒有老人讓她操太多心。每月有張愛國給的五元贍養費就差不多了,這樣的好日子也是嫁人後才有的福利啊!

    所以林帆才說,她這樣的情況啊應該感謝分家,雖然壓力大,但她目前隻養活自己就可以了,這是可以承擔得起的,分家對她來說才是好事。

    農活沒有一樣是輕鬆的,林帆都不喜歡。但最難受的是翻糞肥,種田的基本要求,肥力要跟得上。

    袋裝的肥料什麽是沒有的,人畜的尿糞才是主打。大隊集中栓養的牛驢糞便,羊豬的糞便,甚至排在路上的糞堆,這個有專門的人撿或者鏟到一個漚肥的坑裏。讓它們經過微生物的發酵,互相作用,產生熱量,等到明年就可以用了。

    當然,各自的人家,家裏自己蓄的糞肥自家用於自家的菜地啦自留地的莊稼啦!這個是不強製上交的,畢竟誰都缺少肥料的。

    這翻“肥料”的工作,林帆在還沒有嫁人時做過,也不算什麽。過了一冬天了,男人翻地,女人做些輔助的工作,育苗除草,還有把每一個漚肥的坑翻一翻。

    打開蓋在上麵的麥杆簾子,其他人揮著鏟子把坑裏麵的肥料鏟出來,醒一醒,等到地整好了,這些晾幹的肥料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雖說裏麵都是畜生的糞便,說不得還有人的糞尿,可是也沒有想象中的恐怖。怎麽說呢,被丟進去的也大多幹燥了,就算沒有幹,放這麽久發酵後,也幹了。坑底也沒有水泥之類的,都是土坑,有水分也往泥土裏滲。加上被絞碎的麥杆、稻杆、草木灰等。味道雖然很難聞,卻也很“正常”就是了,沒有啥惡心的東西!

    再不喜歡的工作,分派了也要做。林帆給自己蒙了鼻子嘴巴。這活林帆能幹,就是不想那些灰塵顆粒進入嘴鼻,那可就難受惡心了。

    “這是愛國媳婦吧?哎喲,我是大頭媳婦,你叫我嫂子你好!”

    “大頭嫂子好!”林帆一邊拿著分得鏟子一邊給人問好。

    “都好都好,咱們是分到一樣的活,一會跟咱們一起,你剛來可能不熟地方。”

    “那行,我正愁呢!我家的嫂子是去整地的不在一個地兒,我都怕找不著地方。”

    “那沒事,你是咱們張家的人了,幹活找伴還不容易!”

    “整地雖說幹淨點吧,可我們這個翻糞也還好,我跟你說,活不多,隻要鏟坑外晾嗮,在下肥培土前完成就行了!不趕時間的,可以慢慢幹。”自稱大頭媳婦的婦女,低聲跟林帆說話。

    林帆點點頭表示明白,這個名叫大頭的,林帆也知道,她們三家蓋廚房的時候,見過他,如名字一樣,腦袋是挺大的,估計名字就是這麽來的。那會農村很多人取名隻圖容易記住並好喊,還有人說賤名好養,不知道真假。

    這個大頭幫幹活半天,人很開朗,當然那聲音也是洪亮,很有特色給林帆印象挺深。看樣子跟他媳婦倒是很合得來,兩人都是熱心大嗓門的人。

    “誒,還沒有完全解凍呐,挺|硬!”大頭媳婦沒有任何負擔的說話,林帆除了佩服之外,隻是對著她的話點點頭。

    大頭嫂子她真是不怕那氣味和粉塵進口鼻啊!林帆覺得可能愛說話的人,讓她蒙著或者閉嘴一上午,是一件比聞糞臭還難受的事情吧。

    大家都熱火朝天,根本不在意自己做的是什麽的活。有的跟大頭他媳婦一樣大著嗓門說話,有的雖然也帶類似口罩,但一樣不影響說話。

    看樣子,大家都很努力的幹活,但是參加勞動好幾年的林帆知道,還是那個問題,能少幹就少幹,手不停,可鏟裏的糞土也不多。嘴不停說話,就能少鏟一鏟子。

    這些林帆門兒清,當然林帆也沒有怎麽努力就是了,大眾如何做,林帆就如何做。大環境如此,她也沒有那麽高的覺悟。

    這時代出了多少勞模,多少英雄?

    不少!

    但也不能掩蓋一個事實,大鍋飯的弊端一直存在,所謂磨洋工嘛!就是這麽來的。人多力量大,確實能做很多,但人的積極性也沒有普遍提高也是事實。看看今天的上工就知道了,總是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姍姍來遲。

    林帆覺得差不多了,大家也拄著鏟柄站著說話,林帆也停下來休息。雖然過程中,有偷懶的成分,活也依然不輕鬆,畢竟偷懶也要有限度,不然檢查來了,沒有成果這不是找罵嗎?罵了不會少塊肉,但是就怕扣公分,也怕擔上社會蛀蟲的壞名聲。

    這個時代生活的人,最是精明,那個度的把握也是能的。畢竟政治融入生活嘛!淳樸又智慧!

    “還是城裏好啊!哪像咱們在糞堆打滾,土裏刨食。”一個捶捶腰的婦女說。

    “誰說不是啊!就不是那個命唄!”

    “啥命?毛|主|席他老人家說了,勞動光榮知道不。那城裏的不也跑到咱們這?”

    “城裏人家那叫跟老農學習,接受再教育啥的。”

    “我就不明白了,他們喜歡往鄉下跑,你看那些知青幹活沒有?哎喲,啥都不會幹,讓拔草吧,連麥苗都給你拔羅。有那女知青,嘿!看到那灶眼說黑,讓挑水吧說肩膀痛,哭得喲!”

    “可不是!這剛來那會啊,水靈靈的,大小夥子可喜歡看了,有活的都掙著表現。這麽久了,也看出來了,人家根本不稀搭理你,就是想讓咱鄉下小夥給白幹活,真是跟妖精樣。”中年大嫂憤憤不平。

    “你這是為你家國勇不平吧,要我說人家姑娘不答應也是對的,人家是文化人,讀過書的,你家的國勇吧……。”接話的搖搖頭。

    “沒文化咋了,那有文化的還臭老九呢,牛棚住著呢!”

    “就是啊!”

    七嘴八舌的,幹活的時候沒勁,聊天爭吵卻個個精力旺盛。

    知青剛又來了一批,反正這時候,什麽娛樂活動都沒有,話題就是東家如何了,西家又有笑話啦之類的!總是要找話說,不然日子怎麽過?知青來了,這下好了,熱鬧了,沒事的時候關注關注。

    剛開始看城裏的姑娘小夥,那是看稀奇,就好像那高高在上的城裏人一下子跟她們在一個村子裏生活,是多麽奇怪的體驗。看他們的穿著,那是羨慕向往,等看他們被蟑螂老鼠嚇哭,看他們把莊稼當草拔了。從開始的敬畏巴結自卑,到後來的鄙視甚至當笑話講,林帆覺得這種心理變化哪裏都不會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