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上課

字數:5671   加入書籤

A+A-




    第17章上課
    陳老師
    您好。
    我是駱玉珠,寫這封信沒有別的意思,隻是想對你表示感謝。
    謝謝你。
    謝謝你的幫助,如果不是你,我現在很可能輟學嫁人了,我不想這麽早嫁人。
    我想向陳家村的那些人一樣,好好讀書,考大學。
    ……
    此致。
    敬禮!
    駱玉珠。
    1978年12月18號。
    看完這封信,李傑大概明白了為什麽駱玉珠沒提,因為沒必要,這封信就是一封普普通通的感謝信。
    他也沒有給她回信。
    意思到了就行。
    不過,駱玉珠想要一直讀到大學,恐怕不太可能,她那個繼母,可不是什麽省油的等。
    這年頭,農村學生讀個初中、高中畢業都算是高學曆人才。
    更多的是小學畢業就輟學。
    即便女孩的公分低一點,但好歹也算半個勞力。
    蚊子腿再小,那也是肉。
    一進一出就是一個勞動力,像陳家村那樣的典型,很難複刻。
    陳家村的考學熱,一是因為有了李傑這個榜樣。
    二是敲糖幫的存在,雖然利潤不多,但家家戶戶的日子,勉強還能過得去。
    三是李傑給他們針對性的補課。
    這三條,少了哪一條,都沒法促成現在的陳家村。
    幾天後。
    李傑提前放假回村,他現在的地位有那麽一點點特殊,說是有編製吧,又不用每天打卡上班。
    來去自由。
    沒人管。
    說沒編製,該有的福利,又一樣沒落下,其他人羨慕歸羨慕,說閑話的,那是一個沒有。
    起碼表現上是如此。
    在烏義這個小縣城,他的地位削微有一點點超然。
    究其原因,還是那個特約研究員帶來的光環。
    前前後後寫的那幾篇報告,早就成了多地機關的研究資料。
    他的母校明州農機還專門給他發了一份聘書。
    特約講師。
    不用正兒八經的坐班,得空去上一兩堂課就行,沒空也沒關係,反正就是一個榮譽頭銜。
    你好我好,大家好。
    到底去不去上課,李傑還沒想好,那裏的一位學弟,未來前途不可……
    算了。
    李傑想了想,覺得還是推掉。
    他又不走體製內路線。
    頂多當個學者,閑時寫寫文章,偶爾再寫幾本小說,基本上能解決地位和掙錢問題。
    養老都行。
    畢竟,和諧大神關注著。
    不然的話,他倒是可以效仿一下高育良,走走學院派的路線。
    類似的案例可不少。
    比如水木大學。
    ……
    陳家村。
    李傑前腳剛到家,後腳,那幫回村的大學生就聞風而至。
    “江河哥。”
    “江河大哥。”
    “哥。”
    來的人,不論年齡大小,一律喊他哥,即便陳小飛的輩分比他大一輩,也是這麽喊。
    接著,眾人又七嘴八舌的問起了問題。
    他們上的大學,都在相對比較大的城市,環境跟他們成長的環境截然不同。
    農村和城市的區別,讓他們生出了很多的疑惑。
    此外。
    高校曆來是各種思潮最活躍的地方,畢竟,年輕人很容易收到了鼓動,受到感染。
    十七八歲的年紀,腦子裏滿滿地都是浪漫主義,理想主義。
    認準了一個方向可以奮不顧身的那種理想主義。
    眼見大家的問題有點多,李傑索性大手一揮。
    轉移陣地。
    去祠堂。
    上課。
    不多時,一群人浩浩蕩蕩的來到祠堂,期間,有不少閑著的村民,也帶著孩子一起來到了這裏。
    70年代末的農村,真的沒什麽休閑娛樂活動,難得看到這麽多人聚在一塊。
    這個熱鬧,他們湊定了。
    大人、小孩,全來了。
    最後,裏三層、外三層,全部被圍滿。
    陳小飛和陳大光去了儲藏室,將黑板搬了出來,這塊黑板很舊,畢竟用了好幾年。
    正麵還有三角函數的題目。
    那是昨天上課用的,這幫大學生回來,也繼續著李傑之前的補課行動。
    給村裏的娃娃們補課。
    不過,現在的補課老師多了。
    三十三個人,每個人都能客串一下老師,小學、初中、高中各科都能找到對應的老師。
    免費補課,一毛錢不要。
    簡單的布置好場地,李傑點名道。
    “陳小飛,你先說。”
    “江河哥,過去這段時間,我們真的走錯了嗎?”
    陳小飛是陳家村第一個考上北大的學生,燕京,華夏的心髒地帶,那裏的各種思潮最活躍。
    信息密度最高。
    各種學社甚至能夠提前得知一些即將頒行的政策。
    “你是指什麽?”
    “是……”
    “嗯,我明白了。”
    李傑微微點頭,看到其他人也很迷茫,他就著身後的那塊黑板,給他們上了一堂曆史課。
    萬變不離其宗。
    現代社會的各項製度都能從曆史中找到原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成功的,錯誤的,失敗的等等,都有類似的案例。
    李傑講的朝代很遠,從北宋開國,講到慶曆新政,再講到王安石變法。
    上課的過程中,他也會穿插的結合當下。
    他不會給他們具體的答案。
    自己思考得來的東西,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一堂課,從中午一直講到傍晚,到了飯點,沒有一個人想走。
    一個個都在記著筆記。
    然後。
    直到晚上八點,這堂課才上完。
    “好了。”
    “下課。”
    “有什麽問題,先自己想,想不明白就多觀察,多想,如果還是想不明白,隨時可以給我寫信。”
    李傑沒給他們課後提問的機會,講完這段話,他就直接離開了祠堂。
    餓了啊。
    這幫小崽子不餓,他餓得很。
    他走了。
    那幫人還沒走,雖然外麵已經黑透了,雖然很餓,雖然很冷,但他們仍然聚在一塊,一起討論今天的那堂課。
    這堂課的核心,一言以蔽之。
    任何時代都有局限性。
    不要以現在已有的觀點評測當年的政策,如果想要改變,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身體力行。
    行動遠比呐喊更有用。
    陳小飛覺得自己應該真正的去看一看,去體會體會。
    而陳大光,他想得跟陳小飛完全不一樣,他從這堂課學到了一樣東西。
    經濟問題才是一切的基礎。
    他要去企業!
    另外一批人,聽到了教育。
    教育才是重要的基礎。
    喜歡諸天萬界之大拯救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諸天萬界之大拯救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