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過個肥年

字數:5416   加入書籤

A+A-


    第29章過個肥年
    1月10號。
    “媽,媽,成績單出來了!”
    林棟哲舉著成績單,興衝衝的跑進了屋裏。
    哈哈。
    第十五名!
    春天不用吃蛇瓜了!
    “我看看。”
    宋瑩一把將成績單抓了過去,低頭一掃。
    確實是15名。
    一旁,林棟哲眼巴巴的看著老媽,考進前十五名,應該有獎勵吧?
    但。
    宋瑩並沒有獎勵他的意思。
    語文隻考了80分。
    筱婷考了95分,數學差的更多了,筱婷是滿分,林棟哲隻有85分,差了足足十五分。
    “考得還行,下次加油,爭取進入前十名。”
    望著林棟哲眼巴巴的樣子,宋瑩莞爾一笑,說出了‘惡魔低語’。
    “要是考不進前十名,還讓你吃蛇瓜。”
    “啊?”
    林棟哲的臉色頓時一垮。
    “還要吃蛇瓜,媽,你不公平!”
    “你從來不跟年年這麽說!”
    “那能一樣嗎?”
    宋瑩順手敲了林棟哲一下:“年年期末成績全是優,圍棋比賽是市裏第一,全國第三。”
    “你要能做到,我也不讓你吃蛇瓜。”
    “哼。”
    林棟哲嘴巴一撅,這不是為難人嘛。
    他要是有那個本事,不是天天吃香的,喝辣的?
    “好啦,今天讓你玩一天。”
    調戲完大兒子,宋瑩俯身揉了揉他的臉蛋。
    小樣。
    還治不了你?
    一聽可以玩一整天,林棟哲哪還記得生氣,轉頭就衝進屋裏,沒過一會,就看到他帶著鐵圈跑了出來。
    “媽,我去玩了!”
    轉眼間,林棟哲就消失在了小院裏。
    看到兒子撒歡的樣子,宋瑩無奈的搖了搖頭。
    什麽時候,老大和老二要是能中和一下就好咯,一個太鬧騰,一個太安靜。
    次日。
    宋瑩和林武峰一起帶孩子去館子裏搓了一頓。
    說不獎勵,那是騙人的。
    雖然買電視機花了不少錢,但他們家的經濟還是比較寬裕的。
    上次拿全國第三,廠裏獎勵了一百塊和一張電視機票,後來,市體育局又獎勵了50塊。
    省裏沒有直接發錢,而是給了一大堆花花綠綠的票。
    用不到的都被林武峰兌出去了,換成了糧票。
    再之後,姑蘇第一屆業餘圍棋大賽,李傑又拿了50塊錢的獎金。
    短短一年,李傑一個人掙了兩百多塊錢,還有一堆沒法計價的票。
    這極大的改善了林家的經濟狀況。
    如果沒這筆錢,買了電視機,他們哪有餘錢出門下館子。
    另外。
    家裏有個圍棋小神童,林武峰和宋瑩也有不少隱性收益,這不,臨近年底,宋瑩不僅是三八紅旗手,還是先進個人。
    雖然沒錢,但獎勵了不少票。
    林武峰今年也是先進個人。
    他們廠的效益更好一點,獎勵了一張電視機票,那張票被他換了三十斤糧票,五斤肉票。
    有了這些東西,今年可以過一個肥年。
    院子裏那一長串的香腸,就是最好的‘炫耀’。
    這年頭,誰家能灌十來斤香腸,那妥妥的是中產往上啊。
    風幹的香腸,存儲的時間更長,每一餐蒸一點,一個人分個幾片,吃飯都香上不少。
    放了寒假之後,林棟哲徹底放飛自我了。
    不過。
    在他沒注意到的地方,街上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這些人都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特征。
    年輕,精瘦,皮膚比較偏黑。
    如果還要找特征,那就是都處於待業狀態。
    隨著新年的漸進,住在莊家的老太太也回去了。
    她是被小兒子接回去的。
    其實,上個月她的腿傷就好了,但在老大家住的太舒服,啥活都不用幹。
    老太太心裏又不是不知道好賴。
    回小兒子家,肯定要幫忙幹活,還要帶孩子。
    多累啊。
    所以,她就在這裏不走了。
    不同於原著,黃玲把老太太的糧本要了過來,圖南在隔壁住的也沒什麽問題。
    老太太在家裏,隻是偶爾給她一點臉色。
    想著是婆婆,黃玲沒多在意。
    住就住著唄。
    一個小老太太能吃多少東西。
    有老太太在,她還能名正言順的把莊超英那三分之一的工資留下來。
    留給老太太花。
    然而。
    她沒意見,莊趕美夫婦意見大了去。
    莊家老太爺,那真是老太爺,一股子封建大家長味,指望他幹點活,那是不可能。
    老太太不在,家務活全落在了莊趕美媳婦身上。
    他媳婦不敢說老頭子,那就把起灑在莊趕美那裏。
    天天晚上催催催,罵罵罵。
    最後。
    莊趕美實在摒不住,連請兩趟,老太太才‘戀戀不舍’的走了。
    這天,宋向陽又提著一點水果上門了。
    “你啊,下次別帶東西來了。”
    看到徒弟拎著東西過來,林武峰搖頭道。
    “你都還沒結婚,有錢存起來留著娶媳婦。”
    任何時代,結婚其實都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現在城裏流行的‘三轉一響’,哪個便宜了?
    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有一個算一個,沒一個是便宜的。
    結婚不說都配齊了。
    一樣總得有吧?
    自行車是保底。
    雖然現在工人的待遇高,但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想要攢一輛自行車,也不是那麽簡單。
    “師傅,廣播裏說小孩子多吃水果好。”
    宋向陽避而不談道:“冬天了,也沒別的,就買了點蘋果,不值幾個錢。”
    如果是普通上門,宋向陽就厚著臉皮不帶東西了。
    但今天不一樣。
    他今天是有事相求。
    前不久,他的一個同學返城,先是去知青辦,隻是左等右等,也沒等到接收單位。
    沒有單位。
    那就沒有收入。
    70年代待業青年的苦,後世人怕是不懂。
    進屋坐著聊了一會,宋向陽道明來意。
    “師傅,我們廠裏還要人嗎?我一個同學,他回城等了有兩個月,也沒單位接收。”
    “不要編製,臨時工都行。”
    正式工和臨時工的待遇,那是天差地別,臨時工既沒有住房分配,也沒有醫療保障。
    不過,在知青返城的大背景下,一個臨時工作,也能讓知青們搶破頭。
    “我們組裏的情況,你也知道,人員滿了。”
    林武峰坦言道:“其他組的事,我也管不了,這樣吧,回頭我幫你問問。”
    “謝謝!謝謝師傅!”
    聽到後麵那半句話,宋向陽連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