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揚名

字數:5251   加入書籤

A+A-


    李傑人還沒回家就一連接受了好幾家媒體的采訪。
    80年代正是氣功熱的開端。
    1979年3月11號,《川省日報》在頭版刊登了一篇報導。
    《大足縣發現一個能用耳朵辨認字的兒童,有關研究部門已采取措施,對這一現象進行科學研究》。
    這篇文章一經發出,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
    全國多地的報紙紛紛進行轉載,連老美、香江等地的報紙都進行了報道。
    這篇報道也拉開了浩浩蕩蕩的特異功能研究序幕。
    各種天才、神童,層出不窮。
    不過。
    跟耳朵識字相比,李傑以九歲不到的年紀,力戰多位圍棋國手,豪取冠軍的新聞,明顯更具說服力。
    那是真刀真槍殺出來的。
    溫市當地報紙、浙省省報、電視台,紛至遝來。
    回到蘇省,先是去了機關辦了一場慶功宴,省報、省電視台又進行了一次采訪。
    接著,金陵當地的報紙、電視台也來了一遍。
    回到姑蘇,那更是轟動全市。
    火車站月台、門口全部掛上了橫幅。
    喜報、恭喜、熱烈祝賀的開頭,屢見不鮮。
    獎勵也是拿到手軟。
    首先,全國賽的冠軍獎金有三百塊。
    不是微信轉我三百塊,而是現金三百!
    三百,其實不少了。
    現在流通的是第三套RMB,沒有一百麵值的紙幣,最高是10塊錢的大團結。
    足足三十張!
    其次,省裏又發了200塊獎金。
    回了姑蘇,市裏又獎勵了一百塊。
    區裏獎勵了五十塊。
    棉紡廠內部又發了200塊。
    零零總總一共收到了850塊的獎金。
    而這,隻是現金獎勵。
    省裏得知他年底要去日本參加中日對抗賽,又額外發了200美金的特殊津貼。
    另外,他現在還在省圍棋隊掛了名,每個月有50塊的補助津貼。
    八歲多就吃上了皇糧。
    如果不是姑蘇市沒有專門的圍棋代表隊,他還能吃兩份補貼。
    市裏雖然沒有提供補助津貼,但獎勵了不少票據,價值最高的是一張電冰箱票。
    其他什麽自行車票、收音機票、糧票、油票、布票,也收了不少。
    名有了,利自然而然的就到了。
    眼見兒子越來越能掙錢,甚至還有了工資,宋瑩心裏是五味雜陳。
    這小子,小小年紀有端上了鐵飯碗。
    再過幾年,工資估計比她和林武峰還要高。
    她是既驕傲,又失落。
    兒子太能幹了,家長也會有一種挫敗感。
    除了市裏、省裏揚名,李傑也在姑蘇一中出名了。
    起因是林棟哲寫的一篇作文。
    《我的全國冠軍弟弟》。
    這篇作文被學校評為九月份初一月度最佳作文,被貼在公告欄的C位。
    李傑出名了。
    林棟哲也跟著出了風頭。
    雖然之前也有人知道他是‘宋仁’的哥哥,但並沒有傳開。
    這篇作文一出,他直接在全校出名。
    不論是同級,還是初二、初三,乃至高中部那邊,都知道了學校有這麽一個人。
    至於李傑本人這邊,時不時就有記者上門。
    近一點的是蘇省其他城市的報紙,遠點的有京、津、冀等地區的記者。
    十月初。
    小日子那邊的記者都跑來了姑蘇采訪。
    當然。
    人家不是專程采訪他的,《朝日新聞》的記者是跟著日本企業訪問團一起來的蘇省。
    主要是商務訪問。
    眼見人都到了蘇省,索性來一趟姑蘇,專門采訪一下在日本棋界鬧得沸沸揚揚的華夏神童。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傑在甲級聯賽奪冠的新聞在小日子那邊持續發酵。
    對這一新聞,棋迷們自動分化成了兩個陣營。
    英才杯冠軍就能在華夏全國圍棋比賽奪冠?
    你看,華夏圍棋不足為懼,也就那樣。
    另一派的觀點是,英才杯冠軍竟然擊敗一眾知名棋手奪冠?
    警報!
    警報!
    ‘宋仁’真的是個天才!
    數遍日本棋壇,能找到一個這樣的天才嗎?
    找不到?
    棋院那群蟲豸無能!
    日本新生代の大危機!
    日本記者登門後,小巷周圍又轟動了!
    乖乖,連國外報紙都過來采訪‘宋仁’,這……這都衝出國門了。
    我大姑蘇的圍棋神童就是厲害!
    說你呢,金陵,別來沾邊,還有錫城,離遠點,跟你沒關係。
    蘇北的報紙?
    去,去,去,別蹭!
    十月底,遠在貴省的莊樺林還專門寄了一些特產過來,祝賀李傑奪得全國冠軍。
    她那邊的消息有點延遲,畢竟現在的主要通訊手段是寫信。
    一來一回,那就是小半個月。
    閩省那邊的林家親戚,也先後寄來了不少東西。
    他們還在信中提到,他們準備祭祖,跟祖先匯報林氏出了一個麒麟兒。
    老太太還念叨,應該把孩子的姓改回來。
    應該姓林。
    不過。
    隻是念叨而已,林武峰並沒有讓二兒子改姓的意思,既然說了姓‘宋’,那就姓‘宋’。
    轉眼,秋去冬天。
    雖然天氣入冬了,但關於圍棋神童的討論,絲毫沒有減少,李傑奪冠的新聞,絕對是姑蘇市年內最熱門的新聞。
    沒有之一!
    姑蘇當地的老百姓,能在茶餘飯後討論一整年。
    沒辦法。
    80年代的新聞沒有那麽多,一件大事足夠讓百姓們津津樂道許久。
    今天入冬,李傑收到了一件禮物。
    省裏那位專門給他寄來了一件羽絨服。
    走得不是公款。
    是他用個人工資在友誼商店買的最新款羽絨服,跟著衣服一起來的還有一份手書。
    簡簡單單隻有兩個字。
    加油!
    顯然這個加油指的是即將到來的中日對抗賽。
    下個月,也就是12月18號,李傑就要跟隨圍棋國家隊的五位棋手,一起前往日本進行交流。
    中日對抗賽和中日擂台賽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相對比較官方的交流機會。
    時間比較固定,是每年都有的交流賽。
    後者則是由NEC讚助的比賽,不是固定賽事。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距離第一屆中日擂台賽,可能還有兩三年的時間。
    不過,這一世也有可能提前。
    因為上次英才杯比賽,讓NEC嚐到了甜頭。
    雖然英才杯的冠軍讓李傑奪走了,但主辦方收獲了巨大的流量。
    流量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