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十年
字數:4973 加入書籤
第111章十年
2004年3月3號。
燕京,昆侖飯店。
第五屆應氏杯決賽第三局在燕京打響,四年一屆,冠軍獎金高達40萬美金的應氏杯,吸引了大量的關注。
此外,此次闖入應氏杯決賽的兩人全是華夏人。
這又讓人多了一層關注。
當然。
棋迷們關注的不是冠軍歸屬,從80年代中期至今,華夏,不,是世界棋壇上方多了一尊神。
圍棋之神!
從90年代至今,十年間無一敗局!
如果說之前有人對那句‘千古天賦第一人’有異議,現在?
誰踏馬還有異議?
古之棋聖複生,跟‘宋仁’接受同等的教育,那也百分百下不過‘宋仁’。
簡直無情!
好在五年前,棋聖‘宋仁’對外官宣了一則消息,他不再參加國內的一些邀請賽。
隻參加世界級大賽。
用他的話來說,要給年輕人一點機會。
彼時,李傑不過二十來歲,但沒人質疑他說的不對。
是要給年輕人一點機會,讓他們拿幾個冠軍,積累一下信心。
不過。
到了國際大賽,李傑一個人包攬了所有能拿的冠軍。
五年前,小日子率先退群。
不辦了!
‘宋仁’一日不退役,他們一天不辦世界大賽。
辦什麽辦?
引狼入室啊?
所有冠軍都是他一個人的,咱們不玩了!
兩年前,小西八也退群了。
辦個吉爾!
不過,最近又有消息,三星、農心兩家有意擴大在華市場的企業,準備重啟圍棋賽事。
但具體什麽時候辦,怎麽辦,暫時還沒信。
而今。
世界圍棋大賽大半都是華夏企業讚助,春蘭杯、健力寶杯、腦白金杯、旺旺杯、應氏杯,足足五項世界級大賽。
除了應氏杯是四年一屆,剩下的四項比賽都是兩年或者一年一屆。
比賽很多,獎金不少。
一眾比賽中,應氏杯的獎金仍然是最高的。
“我輸了。”
常浩歎了口氣,削微整理了一下發型,然後,投子認負。
“待會複個盤?”
“過兩天,可以嗎?”
常浩現在哪有心情複盤,好不容易擊敗劉昌鶴、李昌鎬,以及新晉崛起的李世石。
終於來到王座麵前。
他覺得自己成長了,但這三場對局又讓他明白一件事。
沒用!
那一點點成長,根本不夠用。
“當然可以。”
李傑微微一笑,他知道輸棋的感受,尤其是常浩這小子,對方是一個求勝心很強的棋手。
接著。
例行的頒獎儀式,李傑成功接過應氏杯的獎杯。
然後是記者發布會。
穿著一身深灰色西裝的李傑緩緩步入現場,他上台的那一刻,現場的閃光燈紛紛亮起。
一陣例行的開場之後,華新社的記者率先獲得采訪權。
“您好,宋仁九段,我是華新社的記者周元。”
“今天是您第五次捧起應氏杯,也是您個人職業生涯第28座世界冠軍獎杯。”
“從第一屆中日圍棋擂台賽,您以幼學之年,連敗數位日本超一流棋手,您幾乎統治了所有重大賽事。
有評論稱您讓圍棋進入‘宋仁紀元’,您如何看待這種說法?”
“圍棋如同宇宙,沒有人能真正統治它。”
李傑微微一笑:“如果說過去這二十年,我統治了棋壇,那也不算太過分。”
“不過,我個人認為,我的圍棋仍然不是完美的,就像今天和常浩的對局中,在第125手,他逼著我走出了從未在公開賽亮相的新變化。”
“您好,宋老師,我是體壇周報記者,您能提一提那個新變化嗎?”
“唔,這種變化我將它稱之為‘星雲劫’,具體的話,內容太長,過幾天,我會發布在個人博客上。”
沒過一會兒,輪到小西八《東亞日報》記者提問。
“宋仁九段,您與李昌鎬九段並稱為‘絕代雙驕’,但他近五年卻始終沒能突破您,您有什麽話想對他說的嗎?”
此話一出,不論是華夏記者,還是海外記者,俱是眉頭一皺。
李昌鎬和‘宋仁’並稱絕代雙驕?
什麽時候的事?
李昌鎬本人知道嗎?
果然。
還得是小西八!
貼金的技術,杠杠的。
然鵝,李傑卻沒有給這位記者麵子,直接說道。
“下一位。”
“您好,宋仁九段,我是NHK記者,自從您在平成元年戰爭零封六大超一流之後,日本棋手再未與您在世界大賽決賽相遇,您是否覺得日本圍棋沒落了?”
對待小日子的記者,李傑的回答稍微客氣了那麽一點點。
“我們華夏有句古話,花無百日紅,沒有人能永遠保持巔峰,日本圍棋沒落是事實。”
“不過,我們華夏還有句古話,花有重開日。”
至於能不能重開,那得另算。
反正李傑覺得,小日子圍棋怕是起不來了。
畢竟,未來圍棋沒落是大勢所趨。
AI時代,誰人敢封神?
連李傑自己都不敢說穩勝AI,當然,能不能打,那要真正下過。
這個世界的他,沒有搞什麽修煉,如果是初代圍棋AI,他有自信穩贏。
迭代多次之後的AI,那就說不好了。
雙方大概四六開。
他六。
“宋老師您好,我是圍棋天地的記者,您多次在研究室指導華夏年輕棋手,古大力七段前段時間透露您正在編著一份棋經。
這是否意味著您有了退役計劃?”
李傑取出折扇,露出上麵寫的四個大字。
生生不息。
“退役的話,暫時還沒有,不過,棋經的事是真的,看到古大力、孔潔這些孩子陸續征戰國際賽事,我很欣慰。”
“編寫棋經的目的,隻是想解構一下圍棋。”
少頃,輪到阿美莉卡的記者提問。
“作為全球首位登上《時代》封麵的棋士,您認為圍棋能在歐美真正普及嗎?”
“去年,我在哈佛大學講棋時,有一個金發少年問了我同樣的問題。”
說著,李傑語氣微頓。
“當時我的回答是,不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圍棋都是一項小眾的運動,現在,我的回答還是如此。”
“至於能否普及,我隻是一個凡人,我也不知道。”
“或許,有一天會,也有可能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