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他行,我也行!

字數:5440   加入書籤

A+A-


    2001年,內地電影票房跌入低穀,全國年度票房隻有八億多。
    平均每天票房隻有224萬!
    僵化的四級發行製度,到了不得不變的地步,恰逢2000年,官方確認了文化產業的地位。
    電影改製的浪潮,呼嘯而來。
    02年,院線製改造,打破行政區域壟斷,從此,電影不發行不再是中影—省—市—縣的四級發行。
    院線公司可以跨省經營,不再有什麽大鍋飯。
    經過四年的改製,全國銀幕數量從1300多塊,增長至3200多塊,翻了一倍多。
    電影票房更是連續四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過去的2006年,全國票房26.2億。
    對比02年,翻了三倍多。
    就在這種情況下,《枯萎的愛》上映了。
    然後。
    院線、發行方、市場都被《枯萎的愛》的票房走勢嚇到了。
    羊城飛揚影城。
    作為全國全年票房產出最高的院線,飛揚影城不止地方大、影廳多,市場嗅覺也非常敏銳。
    《枯萎的愛》上映首日,他們隻是照例給了20%左右的排片。
    好歹是暢銷書改編,主演又是胡戈和袁荃。
    前者憑借李逍遙圈粉無數,後者的蘇櫻也是深入人心。
    但。
    首日平均65%的上座率,立刻讓飛揚影城做出了改變。
    65%的上座率是什麽概念?
    爆款!
    畢竟,一部電影的排片不可能全是黃金時間段,上午、下午場上座率通常隻有2030%。
    接著。
    飛揚影城迅速調整排片,黃金時間段,安排!
    眼見票房產出越來越多,都不用打招呼,影院自己就會調整排片。
    沒人會跟錢過不去!
    20%!
    27%!
    33%!
    40%!
    僅僅四天,《枯萎的愛》的排片就翻了一倍,而且不止飛揚影城一家這麽幹。
    南方新幹線、中影星美、萬達院線、珠江、申海聯合等等院線都注意到了這部片子的票房走勢。
    就在線下觀影潮起勢的同時,網上的各種影評也跟著先後出爐。
    【爆哭!兩年前,剛剛跟男友分手,終究是敗給了茶米油鹽】
    【餐廳分手戲太好哭了,我們曾經見過愛情最好的模樣,但當愛情枯萎時,再嬌豔的花,也抵不過離心離德】
    【吳迪大大拍的好棒,雖然又哭了一次,但真希望他們最後能走入婚姻啊!】
    【萬萬沒想到,胡戈竟然演的很好,一開始我還質疑選角,現在我承認,我錯了】
    【很真實,沒有愛情片的狗血,沒有要死要活,值得二刷,五星!】
    【愛情片最大的魅力是它把你的故事提前放映給你,你卻還要再在生活裏演一遍】
    【……】
    線下、線上同時口碑爆發,又帶動了除書迷之外的群體。
    很快。
    《枯萎的愛》票房陸續出爐。
    首日370萬!
    次日390萬!
    第三天450萬!
    周末三天,票房1210萬!
    2000萬票房,板上釘釘!
    2006年,全國票房超過2000萬的電影一共隻有27部!
    如果細分到國產片隻有10部!
    除了那部《瘋狂的石頭》,剩下的九部電影,無一不是大導演+大卡司。
    沒有一部投資是低於2000萬的。
    票房最高的《滿城盡帶黃金甲》,投資更是高達3.6億!
    隨著票房出爐,不僅李傑本人火了,電影火了,《枯萎的愛》實體書,更火。
    又一次被擺到各大書店的核心展位。
    各種采訪通告,絡繹不絕。
    全國多地院線更是發出一大堆‘路演’邀請。
    明星路不路演,對票房的影響力非常大。
    單天票房能差出50%。
    麵對電影票房的大爆發,最高興的不是李傑,而是袁荃和胡戈兩位主演,以及他們背後的經紀公司。
    發行方、投資方、經紀公司、院線的電話一個接著一個,李傑隻能帶著劇組開始路演。
    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跑。
    這天。
    《枯萎的愛》劇組來打申海和平影都進行路演。
    台下。
    郭曉肆望著‘吳迪’在那裏侃侃而談,眼底不由露出幾分異樣之色。
    雖然他們沒有見過麵,但對方的名頭,他一直有聽說。
    出版社那邊都他麽快提爛了!
    天天踏馬催稿催稿!
    《小時代》是他準備了兩年的作品,他要是能寫快,他會不寫嗎?
    他現在天天都在找靈感。
    東看看,西看看。
    已經很努力了!
    看著,看著,他就注意到了外界的新聞。
    《枯萎的愛》改編成電影的事,他早有耳聞,但票房大爆的事,他之前根本沒注意。
    現在?
    他看到了。
    隻要點開門戶網站的娛樂版麵,到處都是這部電影的新聞、評論。
    豆瓣、天涯、博客上麵的討論也很熱烈。
    明明票房才2000萬不到,卻給人一種全國人民都在討論的感覺。
    羨慕的同時,郭曉肆也嫉妒。
    都是暢銷書作家,都是80後,論年紀,吳迪還要比他更小,成名更晚。
    但。
    對方走了一條他從未設想過的路。
    改編?
    自己要不要試試?
    吳迪都能當導演,他憑什麽不能?
    《夏至未至》能不能行?
    很快。
    郭曉肆就沒空想這些,隨著電影開始放映,他的注意力也轉移到了電影上麵。
    《枯萎的愛》,他當然是看過的。
    雖然很不想承認,但在文筆這一塊,吳迪確實比他更強一點。
    這本書曾經一度是他的靈感來源。
    所以。
    哪怕閉著眼睛,他都能回想起劇情,看著那些文字變成具體的影象,他繃不住了。
    拍的都是什麽!
    跟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
    什麽胡戈,什麽袁荃,根本不符合形象!
    電影放到一半,郭曉肆就怒氣衝衝的走出了放映廳。
    不看了!
    越看,越破壞他心中的幻想。
    雖然氣走了,但當導演的種子卻埋在了郭曉肆的心裏。
    別人當得,他難道當不得?
    此刻。
    另外一家電影院內,韓涵倒是津津有味的看完了整場。
    這部片子,拍的真不錯。
    前半段夠甜蜜,後半段又很現實。
    房價、工作、車子,那是年輕人避不開的話題。
    尤其是前者,那是一座大山。
    不知道斷了多少人的愛情。
    走出電影院,韓涵也想著,自己要不要也試一試?
    吳迪跨界當導演的事,好像還挺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