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再次跳票

字數:11890   加入書籤

A+A-


    《流浪地球3》首映後,票房一路走高。
    10億!
    20億!
    30億!
    50億!
    雖然最終止步於57.3億,沒能超越《三體》,但各路製片方已經掙得盆滿缽滿。
    戰場在票房之外!
    股價波動幾個點,隨手一套,掙的錢不比票房那三瓜兩棗多?
    《球2》、《球3》的連續成功,郭凡儼然成了國內最炙手可熱的幾位導演之一。
    《球3》還沒下映,各種資金便蜂擁而至。
    不過。
    郭凡這一回是真的燃盡了。
    他也要休息。
    至少休息三年!
    其他人一看郭凡說不動,又找到李傑。
    但,《2177》的版權官司一直再打,他對其他本子也沒什麽興趣。
    直到一年後,判了!
    李傑拿回了《2177》的影視版權。
    當天。
    #2177勝訴#的熱搜直衝第一。
    【我勒個去,贏啦?這麽快?我以為要打個三五年呢】
    【本叼小留,專門看了一眼英文新聞,老賊手裏有關鍵條款,所以勝訴比較快】
    【咳咳,難道不是《2177》虧得太狠嘛?】
    【活該!誰讓華納亂來的?虧不死他!】
    【勝訴了,是不是說明老賊要自己拍了啊?】
    【必然是,不然的話,老賊幹嘛費事費力的打官司?】
    【快去看,老賊發微博了】
    【……】
    看到這條消息,丁聰聰連忙點開‘吳迪’的個人圍脖。
    一進去,他就看到那條動態。
    距離上一次圍脖更新,已經過去一年多。
    所以。
    這條動態異常醒目。
    隻是,看見博文的內容,丁聰聰臉一黑。
    好嘛!
    還是熟悉的味道!
    老賊啊,老賊,真有你的,又跳票了。
    【咳咳,版權官司贏了,附圖,右邊那張圖是研製的新機器,等項目完工,《2177》便正式啟動】
    點開圖片,丁聰聰臉更黑。
    這是個啥?
    全息眼鏡????
    不是。
    那是你玩的東西嗎???
    這玩意,怎麽看都不靠譜吧?
    不會一等,等個十年八年吧?
    點開評論區,下麵的回複很整齊。
    【???】
    【盜號了?】
    【你清醒一點.jpg】
    【不是,老賊,你是不是膨脹了,跨界搞科研?】
    【記下了,又是一種船新的跳票借口】
    【……】
    雖然留言的話不一樣,但意思是如出一轍,大家都覺得這是借口。
    畢竟,跳票的老賊,大家都習慣了。
    但。
    李傑還真不是搞什麽借口。
    《2177》的拍攝,他準備搞點不一樣的。
    一如當年《阿凡達》把電影代入3D領域,李傑也要幹一回同樣的事。
    把《2177》代入全息觀影領域。
    其實。
    全息觀影看著很高大上,實際上也確實高大上,但依照當下的技術水平,花個十年八年,拍出一部劃時代的電影,問題不是很大。
    第一部!
    李傑聯係了索尼,研發新的攝影機。
    是的。
    沒有攝影機,拍什麽?
    當下市麵上的攝影機都無法滿足新時代電影的需求。
    除了索尼,他還聯係了阿萊,後者是全球最大的電影攝影器材製造廠商。
    膠片時代,無人能出其右。
    即使進入數碼時代,阿萊有點掉隊,那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對於李傑提出的方案,以及新設計,阿萊和索尼都非常感興趣。
    尤其是阿萊。
    他們的產品線很單一,不像家大業大的索尼。
    不誇張的說,哪怕電影行業死了,憑借龐大的產品線,索尼仍然能活得好好的。
    頂多砍掉攝影機這條業務線。
    反觀阿萊。
    他們接受不了。
    事實上,電影誕生這一百多年,已經沒有什麽新東西了。
    該挖掘的,都被挖完了。
    一旦沒有新的東西湧現,一個行業自然而然會迎來衰落。
    雖然3D給電影行業強行續了一波命,但這種程度的振奮劑,遠遠不夠。
    任何一種有可能革新電影行業的新技術、新的拍攝手段,都是救命稻草。
    哪怕李傑開出的預算高了一點。
    研發經費,整整兩個億。
    美金。
    當然。
    這筆錢不是阿萊和索尼兩家出,真讓他們給,他們也不可能掏出這種巨額的研發經費。
    李傑也沒指望他們全掏。
    隻要他們願意配合就行。
    剩下的錢,他準備自己掏一部分,再從國內融一部分。
    憑借李傑的號召力,融資不是什麽難題。
    兩億美刀?
    也就中等意思而已。
    阿狸、藤訊、旺達三家一人投了3000萬,這就有一個億了。
    接著,李傑又從IMAX母公司、蔡司鏡頭、尼康、佳能、光辰芯等企業薅了一筆錢。
    這些公司,大部分都是國外企業。
    不是他不想找國內的企業,而是國內沒有符合要求的廠家。
    畢竟。
    相機、攝影機都是一種細分的,且市場規模不斷縮小的行業。
    這年頭,手機幾乎把相機行業殺死。
    那些具備先發優勢的巨頭都不得不麵對不斷下滑的銷量,這時候衝進去,不是白瞎嗎?
    類似的行業其實還有不少。
    一個經典老謠言,國內造不出圓珠筆的圓珠。
    這個話,也不能說錯,因為國內確實沒有相關的企業,但造不出,和不想造,那是兩回事。
    前者是經典卡脖子,後者是投入和回報不成性價比。
    同理。
    相機、攝影機行業也是這個道理。
    這玩意的門坎不低,研發投入高,又是半個夕陽產業,不值得投入巨額的資金進行追趕。
    什麽打印機、高端機械表、高端自行車等等,都是一個道理。
    言歸正傳。
    隨著資金、人員陸續就位,李傑最終還是跨界了一把。
    不過。
    他不是一線科研人員。
    他隻負責提出構想,一線科研人員負責實現,相較而言,他更像是產品經理、研發經理。
    動動嘴就行。
    但。
    他不是那種亂吉爾動嘴。
    基本提出十條思路,至少有個兩三條是正確的,可執行的。
    由他這座燈塔負責指明方向,研發進度慢歸慢,項目進度卻是可喜的。
    各路投資方一看,研發進度有戲,後續打款簡直不要太爽快。
    第一年。
    啥成果沒有。
    第二年。
    新的攝影機構造已經出來了。
    第三年。
    攝影機一號原型機出爐。
    然後。
    相應配套的播放設備、軟件、接收裝置,陸續上馬。
    資金?
    加!
    加!
    加!
    轉眼,三年之期已到,郭凡出山了。
    《流浪地球4》,啟動!
    郭凡出山,一方麵是三年之約,另一方麵是李傑叫他出來的,不然的話,按照這家夥的意思,他還要再休息一兩年。
    太費腦子了。
    畢竟,《流浪地球》最初隻是一篇短篇,一擴再擴,三部曲已經很極限了。
    第四部,他都不知道怎麽拍。
    然鵝。
    人的潛力都是逼出來的。
    李傑相招,郭凡當然要逼一逼自己!
    拍!
    幹!
    李傑找他拍《球4》,其實跟他的新項目有關係。
    原型機都出來了,總得拍一拍吧?
    全拍,那不現實。
    拍個二三十分鍾的短片,先試試水,給其他人一點點信心。
    旋即。
    《球4》劇組緊鑼密鼓的拉了起來,李傑也在同步進行設備革新。
    拍攝設備有了。
    播放設備必須跟上。
    趕在《球4》開拍之前,全息觀影眼鏡1.0版本問世。
    要是換做是一些互聯網大廠,有了這種結果,發布會必須要開起來。
    不過。
    李傑沒有開發布會的意思。
    悄悄的進村。
    等什麽時候把《2177》拍完了,到時候再驚豔所有人。
    ……
    《球4》片場。
    “吳導。”
    看著吊臂上的新型攝像機,王千原好奇道。
    “就這個東西,花了5000萬美金?”
    “嗯。”
    李傑點了點頭:“你要這麽說,那也不算錯,畢竟,投入5000萬美金,才有了這玩意。”
    “所以,他的造價的確是5000萬美金。”
    “我滴個乖乖。”
    王千原之前還扛了一下試試,現在他有點後怕。
    幸好沒出意外。
    如果出了什麽意外,就是把他賣了,也賠不起。
    “哈哈。”
    瞧見王千原的表情,郭凡笑著道。
    “原哥,別被吳導騙了,這東西摔了也有保險。”
    “啊?”
    王千原迷糊道。
    “哪家保險公司膽子那麽大?”
    “咳咳,其實,如果不算研發成本,這個相機的生產成本隻要50萬美金。”
    “當然,保額是300萬美金。”
    300萬美金,也是未來上市的定價。
    一般而言,像這種玩意,定價絕對不會便宜,卡著六倍去賣,想要收回成本不知道要多少年。
    隻是,定價太高,又不利於推廣。
    何況。
    真正收回成本的可不是攝像機這種專業設備,而是配套的播放設備。
    全息觀影眼鏡的受眾,明顯更廣一點。
    普通人都能買。
    那玩意才是真正的金礦。
    未來十年,全息觀影眼鏡會諸部替代電影院,以及家庭觀影設備。
    當然。
    李傑也沒有把電影院幹掉。
    就像電腦觀影和電影院看電影一樣,家用設備和專業場所的觀影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說白了,就是更高清,更沉浸。
    設備也更貴。
    按照他的設想,一套家庭觀影設備的售價大約是2、3萬左右,效果比傳統觀影強一點。
    而電影院的一套設備,售價是3000萬。
    3000萬VS3萬,效果能一樣嗎?
    現場指導了一個月,李傑便帶著設備,以及拍好的樣片回了研究所。
    “吳導,IDG的人又來了。”
    一回到所裏,小助理就上前打小報告。
    “你就跟他們說,我不在。”
    李傑懶得見那些投資人。
    其實。
    早在去年,各路資本便蜂擁而至,既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其中也少不了牛鬼蛇神們。
    但。
    李傑平等的對待所有人。
    抱歉。
    不缺錢。
    現在想上車,晚了。
    這些人想要上車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李傑畫的餅太大,市場前景太廣闊。
    一旦真正實現,那是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美金的盤子。
    關鍵還沒有競爭對手。
    懂不懂獨占的含金量?
    哪怕後續要投入幾十億美金,那也劃算!
    ……
    三個月後。
    《流浪地球4》殺青,李傑也把《球4》的部分片段轉錄進了播放設備裏。
    這一天,他把各路投資人、股東都叫了過來。
    每個人發了一個眼鏡。
    看!
    播放開始後,現場時不時傳來幾道驚呼聲。
    這個觀影體驗堪比第一次收看3D電影的震撼程度。
    就像是身臨其境。
    半晌,小馬哥摘掉全息投影眼鏡。
    這玩意的效果,很震撼。
    其實。
    類似的效果也不是沒有,但造價成本遠比一套全息觀影設備要高,高得多。
    人家的造價是論億計算。
    一億美刀VS500萬美刀,用低了20倍的成本,卻做到了9成以上的效果。
    太猛了。
    如今,市麵上的那些什麽虛擬現實眼鏡跟它一比,更是垃圾。
    怎麽比?
    跟小馬哥抱著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電影放映結束,他們看向李傑的眼神,那是一片火熱。
    比絕世美女還誘人。
    這玩意,顛覆了電影行業!
    不!
    遠遠不止!
    或許,遊戲行業也會迎來一次革新。
    咳咳。
    還有澀澀行業。
    眾所周知,澀澀才是第一生產力,那些投資方已經開始幻想了。
    如果這玩意真的能大麵積鋪開,前景會多麽美妙?
    錢景,更美妙!
    隨後幾天,李傑陸續跟各路人馬簽下投資協議,當然,主要是以內資為主。
    主控權必須是內資。
    不過,外資也不能少。
    想要賺人家的錢,怎麽能不給人家分點肉。
    總體而言,各方都比較滿意,唯一一點不太好的便是,李傑要求他們不得提前宣傳。
    必須要等他拍完《2177》。
    簽約一周後,第一批資金到賬了。
    整整八億美金。
    這筆錢不是研發經費,也不是營銷費用,隻是單純的拍攝成本。
    是的。
    八億美金的拍攝成本,創下了影史最高紀錄。
    依照這樣的投資,可以預見,《2177》必然是虧本的。
    它就不可能賺錢!
    原因很簡單。
    設備的更新換代跟不上,3000萬一套的設備,貴的出奇,一個廳3000萬,五個廳就是1.5億。
    誰玩得起啊?
    所以。
    等《2177》上映,全球能找出2300家符合條件的影廳,都算多的。
    就憑這300家影廳,能產出幾個票房?
    如果不上全套設備,《2177》也就是普通的3D電影而已,哪怕李傑的號召力驚人,也不可能憑票房收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