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年入千萬

字數:10401   加入書籤

A+A-


    “祝你,踏過千重浪,
    能留在愛人的身旁,
    在媽媽老去的時光,
    聽她把兒時慢慢講,
    也祝你,不忘少年樣,
    也無懼那白發蒼蒼……”
    燕京電視台中秋晚會,毛阿閔以一曲《人世間》博得滿堂喝彩。
    這樣既有煙火氣,又有情懷的歌曲,最是戳中各大晚會的心頭。
    雖然毛阿閔現在不是體製內的晚會選手,但她的老師是穀建玢,她本人還是青歌賽出身。
    她是第二屆青歌賽通俗組的銅獎。
    第二屆,可謂是大神如雲。
    董文花、閻維聞是那一年民族組的銅獎,通俗組的銀獎是韋瑋。
    還有一位是不能提的名字。
    她們除了是青歌賽選手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晚會歌手。
    80年代,歌手想出頭隻有一條路。
    那就是走青歌賽。
    其他的路?
    不能說沒有,隻能說狹窄到無法通人,非正規軍的草根歌手隻能混跡於酒吧。
    而青歌賽的參賽者都是各地文工團的選手,沒有編製,連報名的資格都沒有。
    80年代歌手的成名路線基本是文工團→青歌賽→各種晚會→春晚。
    上春晚,基本意味著熬出頭。
    因為80年代的娛樂活動太少,春晚的暴光度、加持能力是二十年後的幾倍,甚至是十倍。
    直到90年代初,國內樂壇的現狀依舊是這般。
    樂壇格局真正發生變化也就是這兩年,以93年簽約製的實行,94新生代的崛起為標誌,流行歌手們終於找到了出頭之路。
    但。
    這條路依舊很窄。
    大量的新人苦於沒有曝光的機會,很多在燕京追夢的人,做夢都想求上一紙合約。
    隻要給機會,簽賣身契都行!
    新人有新人的苦,像毛阿閔這種成名歌手,也有很多煩惱。
    總不能一直吃老本吧?
    華星那張專輯,效果平平,直到唱了這一首《人世間》,她的煩惱全部消散。
    不僅業內誇讚一片,外界的反應也是十分熱烈。
    一首歌讓她的事業煥發了第二春。
    各種晚會、商演的邀約,紛至遝來。
    特別是商演,價格行情都看漲了。
    今年上了春晚之後,漲的隻會更多!
    毛阿閔煥發事業第二春的同時,李傑也在圈內變得‘炙手可熱’。
    晚會歌手雖然不缺曝光度,但缺作品啊!
    大部分人登上晚會唱的都是‘老歌’,新作品,很少。
    寫得好的,更少。
    像李傑這樣能量身定製的,更是少之又少。
    從前,李傑即便已經在搖滾樂、流行圈聲名鵲起,但晚會歌手和流行歌手是兩條路。
    流行樂?
    那跟他們不是一個賽道。
    而且,流行歌手在主流圈子的地位普遍偏低,不少人根本瞧不上。
    畢竟一個是唱歌的,一個是歌唱家。
    鄙視鏈,無處不在。
    但。
    一首《人世間》改變了主流認知。
    謔。
    連這種歌都能寫?
    是個寶啊。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對李傑的個人生活暫時沒有什麽影響。
    晚會歌手的社會地位通常比較高,比較矜持,不會貿然登門。
    別人不來,李傑也樂的清閑。
    毛阿閔忙著走穴之際,周樺建的《朋友》也已經錄製完成。
    跟其他滾石歌手一樣,他來的時候也帶了禮物。
    一塊金鎖。
    這股風氣指定是香江傳到寶島的。
    不知道送什麽東西,送金子絕對沒錯。
    就像林藝蓮,她前不久送來一張金唱片,是金子打的,實心的千足金唱片。
    那東西看著不大,卻有一公斤。
    依照當前的金價,那張金唱片能賣上十幾萬,如果考慮到一些紀念價值,溢價一倍也很好賣。
    收到金唱片沒有多久,任閑齊也送了一張金唱片過來。
    《心太軟》的金唱片。
    一比一複刻,用黃金打造的金唱片認證。
    李傑估摸著,等《朋友》發布,周樺建也得送一張金唱片來。
    哪怕李傑沒說,他也會送。
    別人都送了,就我沒送?
    要怪隻能怪林藝蓮,還有任閑齊,如果隻有林藝蓮一個人送,後麵沒人跟,再後麵的人,送不送都不要緊。
    現在不送都不行。
    雖然一張金唱片的價格很貴,但對於歌星而言,十幾萬的禮物,還真不算貴。
    一場商演都不止那麽多錢。
    轉眼。
    時間進入12月,眼瞅著年關將近,央芭樂團越來越忙,他們既要忙著錄製專輯。
    又要排練。
    後者是任務。
    逢年過節,各種體製內部的活動是一場接一場,所以,他們必須要趕在1月之前把歌錄完。
    這天。
    百花錄音棚一號棚再次響起恢弘的交響樂。
    “嗯?”
    聽到棚內傳來的聲音,汪半壁和隊友們停下腳步。
    這是‘卡子’那張專輯裏的歌?
    李傑籌備新專輯的事在圈內並不是秘密,但具體是什麽樣,那些人就不知道了。
    恢弘磅礴的管弦樂,厚重且十分具有節奏感的鼓點,時隱時現的貝斯。
    鮑家街43號的幾個人都是央音出身的高材生,一首歌好不好,他們當然有欣賞能力。
    雖然這首歌不那麽古典,技法上有很多流行樂的影子,但這無疑是一首好曲子。
    聽著如此磅礴大氣的管弦樂,汪半壁對另外一部分很好奇。
    什麽樣的搖滾樂能跟交響樂爭鋒?
    倒不是這個曲子不好。
    即使沒有搖滾樂,單聽也是極好的,問題在於,它有點過於突出。
    什麽樣的音樂能壓得住如此雄壯的管弦樂?
    想著,汪半壁往一號棚裏瞄了一眼,看到卞祖單站在指揮的位置,他立刻把頭一縮。
    縮了一半,他這才想起來。
    不對啊!
    我都退團了,還怕什麽怕?
    繼續看!
    透過玻璃,他看到了卞祖單,還有旁邊跟卞祖單交流的年輕人。
    周利軍。
    搖滾圈最特立獨行的人。
    從前年開始,他幾乎不參加什麽聚會,也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麵,更沒有什麽商演。
    隻發專輯。
    別的什麽都不幹。
    低調的不像話。
    很多新進圈的人,可能都不知道圈內有這麽一座大神。
    有多大?
    高山有多高,他就有多高。
    雖然汪鋒不太喜歡垃圾搖滾,但不得不承認,周利軍在這方麵的造詣,儼然達到了國際水準。
    即使跟涅槃比,質量也不輸多少。
    真正輸的地方在於名氣,圈外的名氣。
    一個華夏人想要闖入國際,難度不知道有多高。
    去年,朱哲青發行的那張《阿姐鼓》,國內都快吹出花來了,各種國際化。
    事實卻是國際知名度約等於無。
    僅有一些關注民族音樂、世界音樂的圈內人聽過,數量還不多。
    真要比,還沒有‘卡子’在國外的知名高。
    汪鋒曾經聽朋友提過,‘卡子’在日本有相當一批的歌迷,特別是上一張《無問》發行後。
    純器樂,沒有第一張專輯的語言限製,銷路瞬間打開了。
    據說,這張專輯在日本賣出了一百萬張。
    日本的一百萬張啊。
    闊怕。
    汪鋒雖然沒有出過國,但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他有親戚去過那邊,小日本的東西賊吉爾貴。
    衣食住行,樣樣貴。
    專輯賣的也貴。
    一張專輯兩三千日元,換成人民幣要一百大幾,小兩百塊。
    一百萬,銷售額就是近兩億RMB。
    按照7%的版稅,那也是一千多萬的收入。
    想著。
    汪鋒不由多看了李傑幾眼。
    千萬富翁。
    他什麽時候才能成為千萬富翁?
    “阿鋒,走了。”
    鼓手李剛朝著汪半壁喊了一聲。
    “二號棚收拾好了。”
    “來了。”
    聽到叫聲,汪鋒沒繼續留在一號棚外麵。
    別人有再多,那都不如自己有。
    汪鋒走得那一刻,李傑正好抬頭,看到那標誌性的長發,他認出了汪半壁。
    不過。
    他和汪鋒不是特別熟,隻是在公開場合見過幾麵。
    點頭之交。
    至於為什麽不熟,不是因為李傑討厭汪鋒,他對汪鋒沒什麽惡感。
    在搖滾圈,鮑家街43號反而是一股清流。
    不論是個人性格也好,還是學院派的傲氣也罷,鮑家街43號是正兒八經玩音樂的人。
    不是那種掛羊頭賣狗日的樂隊。
    汪鋒本人雖然是民政局金牌客戶,但他這種在滾圈都是清流中的清流。
    跟人結婚總比那些白玩,還讓人墮胎的人要好吧?
    他們不熟,主要是汪鋒這小子有點‘傲氣’。
    文無第一,音樂也沒有第一,《醜奴兒》、《無問》的水平高歸高,他自己的音樂也未必差。
    沒有自信當什麽歌手?
    接下來一段時間,李傑偶爾會跟錄歌的鮑家街43號撞上,不過,他們隻是點點頭,打個招呼。
    12月10號。
    第七屆青歌賽通俗組金獎選手滿文君發行了專輯《懂你》。
    這是一張典型的拚盤專輯。
    除了《懂你》之外,其他的歌曲都是翻唱他人的作品,在90年代,國內發行過很多類似的專輯。
    其實,如果是在海外,歌手發行單曲也有人買。
    像日本、美國、歐洲等地的歌手,經常會發行各種單曲碟,但這種方式在國內,包括港台地區都行不通。
    一張單曲碟售價雖然比專輯低,但也隻低三分之二,很多人寧願買專輯,也不買單曲。
    太貴。
    國內當下最暢銷的專輯是盜版金曲大合集,一張專輯匯聚當下所有的熱歌。
    說白了,還是收入限製了消費能力。
    日本的專輯定價為什麽那麽貴,因為那邊的收入高。
    僅僅日本一個地區的版稅,就能讓沈良吃喝不愁,從《無問》發行至今,這張專輯在日本一共賣了80萬+。
    單曲碟賣了50萬+。
    總銷量是130萬。
    其中,單曲碟是四首歌,定價1500日元,整張專輯頂級是2788日元。
    全是CD。
    沒有磁帶版本。
    按照7%的銷售版稅,李傑一共入賬1257萬版稅,如果算上港台、東南亞,以及一部分歐洲地區的版稅。
    1996年,《醜奴兒》+《無問》給他帶來了超過2000萬的收入。
    如果再算上他給其他人製作的專輯、歌曲版稅收益,全年收入超過2500萬。
    當然。
    扣掉各種開支、稅費,真正到手的收入大概隻有1600多萬。
    這筆錢已經遠遠超過當初簽訂的合同。
    破保底了!
    近期,滾石除了給旗下歌手發專輯,還有一件大事需要解決。
    ‘卡子’的合約問題,迫在眉睫。
    誰能想到《無問》竟然在日本那麽爆?
    發行之初,他們預測的銷量是專輯+單曲,差不多230萬左右,比《醜奴兒》稍高一點。
    真正發行之後,《無問》也沒有大舉破圈的架勢。
    首周銷量隻有3萬+。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張專輯的銷量走勢異常的堅挺。
    上了日本Oricon銷量排行榜之後,它就沒有下來過。
    每周都能賣個23萬張。
    發行快一年了,每周還有一萬多張的銷量,不僅滾石看迷糊了,日本的代理方也是一臉懵逼。
    太持久,太堅挺了!
    一節更比十節強!
    翻遍日本唱片市場行業史,也找不到同類的案例。
    如果往西方找,那能找到類似的專輯。
    比如平克弗洛伊德樂隊的《月之暗麵》,這張專輯就創下了美國公告板專輯榜的最長在榜記錄。
    發行幾年,十幾年後,每周還是能賣出幾百、上千張。
    幾百字看著不多,但一年有54周,每年有幾萬張,十年就是幾十萬張。
    細水長流,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收益,用來養老絕對沒問題。
    如今。
    李傑的《無問》在日本Oricon榜就有類似的架勢,那些入坑的人,會自發的拉新。
    人傳人,老帶新。
    有《無問》珠玉在前,日本當地的代理商對於李傑的下一張專輯,可謂是無比的期待。
    器樂好!
    器樂好啊!
    要什麽人聲?
    純器樂才是王道!
    超越國界,跨過語言!
    李傑的專輯還沒做完,索尼旗下的代理發行公司就提出一個方案。
    買斷!
    2000萬美金買斷除大中華區之外的錄音版權收益。
    這個價格對於滾石很有吸引力。
    畢竟,那是2000萬美金,不是兩千萬新台幣,隻要答應,不管專輯能不賣到那麽多錢,他們已經落袋為安。
    但。
    經過一陣短暫的討論,他們拒絕了這個誘惑十足的方案。
    賣斷是很蠢的行為。
    尤其是有成功案例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