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什麽?周利軍不玩搖滾了?

字數:10456   加入書籤

A+A-


    第48章什麽?周利軍不玩搖滾了?
    2002年的華語樂壇,新人輩出。
    內地這邊最亮眼的肯定是尋夢樂隊,年底,摩登天空砸下重金,推出尋夢樂隊。
    主打歌《愛是生命》登陸多地廣播電台榜單。
    什麽東方風雲榜、東南勁爆金曲榜、中歌榜等等,統統殺入其中。
    除此之外。
    跟著《我為歌狂》一起火起來的還有一位樂壇新人。
    胡彥兵。
    就在今年,他順勢發行個人第一張專輯《文武雙全》,雖然這張專輯稍顯稚嫩。
    但靈氣滿滿。
    引起了圈內的較大關注。
    然後。
    兩位水木大學高材生組成的水木年華組合,也是一鳴驚人。
    到了2002年年底,那首《在他鄉》已經傳遍全國各大高校的院校,再借助大學生的追捧,一舉破圈。
    水木年華,一炮而紅。
    而那些老人們,諸如孫南、娜英、老狼、汪鋒等人,也先後發行專輯。
    如果擴大到港台地區,今年湧現的新人更多。
    最出彩,傳播最廣的莫過於車底戰神阿杜,一個新人,一年二專,聲勢直追當年的梁晶如、孫妍梓。
    接著。
    ‘韓化’小先鋒潘偉柏也在年底發行《壁虎漫步》出道。
    《Tell ME》是翻唱自韓國嘻哈組合Jinusean的單曲《》(告訴我)。
    同名主打歌《壁虎漫步》則是翻唱自韓國組合1TYM的單曲《》(母親)。
    潘子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歌手。
    《壁虎漫步》、《tell&ne》、《我的麥克風》、《不得不愛》、《快樂崇拜》都是翻唱自韓語歌曲。
    韓流小先鋒,正是他。
    跟潘子走一條路的還有今年出道的信樂團,他們首張專輯裏的那首《死了都要愛》,也是翻唱自韓語歌曲。
    原曲是韓國歌手樸完奎的《千年之愛》。
    後續他們發行的《離歌》、《海闊天空》也是改編自韓語歌曲。
    不論是不是翻唱,他們都火了。
    跟他們差不多的還有去年出道的SHE,她們早期走得也是翻唱風,《戀人未滿》翻唱自‘天命真女’。
    《Superstar》、《半糖主義》、《白色戀歌》、《波斯貓》等等歌曲也都是翻唱。
    翻唱為什麽火?
    因為掙錢!
    經過市場考驗的歌,更容易爆火,麻袋撿起!
    你幹不幹?
    出於商業利益的角度,唱片公司肯定更願意幹。
    沒辦法。
    現在的華語樂壇太熱了,即使不如90年代,還是很賺錢,與此同時,海外唱片行業卻迎來了‘寒冬’。
    冷!
    很冷!
    數字音樂盜版令唱片公司,防不勝防,外國人不聽盜版音樂,不是因為素質高。
    是罰的重。
    那些盜版商隻敢小規模出貨,一旦大規模出貨,不僅要麵臨巨額罰款,還有監禁。
    寶島地區的盜版為什麽一夜之間消失?
    罰的重!
    數字音樂卻是防不勝防。
    千禧年雖然經曆過互利網寒冬,但互聯網仍然是一個新生的行業,大家都不太懂。
    有多嚴重?
    以美國市場為例,1999年,美國實體唱片行業的市場規模是146.5億美元,到了今年,僅剩下118.5億。
    暴降20%。
    也就這麽兩三年的功夫。
    歐洲唱片行業同樣嚴峻,同比下降8.3%。
    全球唱片市場已經連續三年下滑,根本看不到終點,數字音樂盜版的問題,內地市場感受並不深。
    畢竟,原先正版銷量就不太行,即使有了數字音樂盜版,那些該買正版的人,還是會買。
    此外。
    MP3等電子設備目前沒有大規模普及也是重要因素。
    MP3太貴了。
    動輒上千的價格,有多少人能消費的起?
    因此,內地唱片公司暫時還沒有感到寒冬的冷。
    依舊是紅紅火火。
    隨著搖滾樂的變相解禁,一部分唱片公司也開始簽約搖滾歌手、樂隊。
    年底搖滾圈最大的事是花兒樂隊解約事件。
    他們跟新蜂音樂甚至打起了官司,雖然雙方最後私下和解,但鬧得沸沸揚揚。
    事後。
    花兒樂隊簽約了華納。
    他們的發展軌跡脫離了主世界的百代,也不知道簽約華納之後,大張瑋還會不會成為一個裁縫?
    應該不會了吧?
    李傑見過這小孩,一個很有靈氣的小夥子,如果好好做音樂,內地樂壇未必沒有他的一席之地。
    不至於靠綜藝才翻紅。
    轉眼,時間來到歲末,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了。
    今年的春晚有點寡淡,除了田振那首《風雨彩虹,鏗鏘玫瑰》之外,幾乎找不出什麽亮點。
    毫無疑問。
    它是很平淡的一屆,年後各路評論家們都在批判春晚越辦越差,越辦越沒有新意。
    為什麽都要那些老麵孔?
    是國內樂壇沒有新人了嗎?
    還有語言類節目,都是什麽跟什麽?
    年後,春晚的討論是主流,年年罵,年年看,但李傑一家的注意力卻不在這些‘瑣事’上麵。
    他們家有一件大事。
    跟李傑的那張專輯有關。
    這張專輯,很不一樣,它是一張兒歌專輯,李傑本人不是這張專輯的主要歌手。
    他兒子小石頭,以及合唱團的小朋友才是。
    不過。
    小石頭不會露臉,李傑沒有讓他出道的意思,隻是讓小石頭玩一玩,嚐個鮮。
    幾歲的孩子,出什麽道?
    至於以後小石頭會不會從事音樂行業,那要等他長大了再說。
    現在出專輯,純粹是為了娛樂。
    這張專輯的起因也是小石頭,他想唱歌給弟弟聽,但又不知道唱什麽好,翻來覆去就那麽幾首歌。
    然後,他就找到李傑,想讓爸爸寫幾首歌,以後唱給弟弟聽。
    這種要求,當然是答應他。
    寫歌,那不是有手就行?
    跟常規專輯一樣,這張專輯也有十首歌。
    第一首是那首傳遍全國校園的‘噠啦滴啦噠’——《勇氣大爆發》。
    這是國內兒歌中少有的精品。
    發行於2021年。
    事實上,國內當下很少有兒歌創作者,大部分流行的兒歌都是創作於上個世紀。
    大部分都是一些‘老歌’,或者動畫片OST。
    少,隻有一個原因。
    不掙錢。
    以穀建玢作曲的那首《歌聲與微笑》為例,穀建玢寫這首歌拿了多少錢?
    50塊。
    是的。
    隻有這麽多錢。
    雖然這是80年代的50塊,但也太少了一點,後續也幾乎沒有什麽收益,不論是官方翻唱,還是民間,亦或者是節目、歌手發專輯。
    她都沒有收到過後續收益。
    惟一一筆收益是來自海外,一家法國電視台播放《歌聲與微笑》給她寄來了一份版權費。
    法國電視台給版稅,不是道德高,是合規嚴,給錢的收益,遠遠大於不給錢。
    第二首歌《驢子努努》是改編自意大利金幣兒歌賽的金獎作品《驢子努努》。
    金幣兒歌賽創辦於1959年,最開始隻是意大利地區的國內比賽,直到77年,開始引入外國參賽歌曲。
    但歌曲需要改編為意大利語版本。
    截至今日,金幣賽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幾個兒歌比賽之一。
    第三首歌《轉啊轉》,原曲是國外的一首兒歌《Ts on the Bus》。
    一首很溫暖,很可愛的兒歌。
    滿是童真。
    很歡快。
    第四首歌那是必備的童聲合唱版《送別》。
    第五首歌原曲是泰勒斯威夫特的那一首《shake it off》,改編的名字叫《甩甩甩》。
    跟洗手歌有點類似。
    剩下的五首歌都是李傑自己寫的兒歌,專輯還沒有發行之前,他就知道專輯銷量不會太好。
    因為太冷門。
    當下的父母大部分都不太重視這些教育,隻有一些大城市父母才會關注這些。
    那些中小城市,以及廣大的農村地區,大部分父母還在生計而奮鬥。
    大量的留守兒童都在家裏,這些孩子大多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而老年人很少會關注什麽兒歌教育。
    李傑大概能想到,這張專輯發行後,花費一段時間,它會傳遍全國的幼兒園。
    不過。
    銷量的話,怕是別想。
    他也沒想過靠這張專輯賺錢,這不過是一次親子活動而已。
    花個幾十萬買一次親子活動,值不值?
    當然值!
    音樂圈沒什麽秘密。
    當李傑要發一張兒歌專輯的消息傳出去後,頓時引起一片嘩然。
    什麽?
    周利軍發兒歌?
    不玩搖滾了?
    真的假的?
    還有。
    兒歌怎麽唱?
    他那嗓子一看就不適合唱兒歌的,接著,一些細節陸陸續續被其他人知曉。
    嗯?
    不是他唱?
    是他家兒子唱?
    這……
    小石頭要出道?
    熟悉李傑的人,轉念一想就覺得這是無稽之談,‘周利軍’就不是那種人。
    再者說,太早出道有什麽好處?
    有他在後麵,小石頭真想進軍音樂圈,什麽時候都行。
    一開始,這個消息隻在小範圍內傳播,但傳著,傳著,它就越來越離譜。
    從周利軍發兒歌專輯變成了‘周利軍發了一張非搖滾樂專輯’,最後變成了‘周利軍不唱搖滾’。
    三拐無拐,消息傳到港台,味道全變了。
    看看那些媒體的新聞標題,什麽‘天才隕落’、‘背叛搖滾’、‘周利軍徹底轉型’等等字眼都堂而皇之的登上報紙。
    那些記者是不知道真相嗎?
    不!
    他們知道,大部分寫稿子的記者都知道那是一個什麽故事,但那麽寫哪有什麽吸引力。
    哪有周利軍拋棄、背叛搖滾樂來的勁爆?
    如今,在大部分搖滾樂迷眼中,周利軍這個名字已經跟搖滾樂劃上了等號。
    旗幟性人物!
    連周利軍都不知道?
    那聽什麽搖滾啊?
    偽歌迷!
    即便是在港台地區,李傑也有著大量的歌迷,不是每一位歌迷都有分辨新聞真假的能力。
    一部分歌迷直接把這件事當真了。
    背叛搖滾?
    他怎麽能背叛搖滾呢?
    很快。
    滾石寶島本部,香江分公司都收到了大量的電話、信件,有人甚至寄了子彈。
    威脅之意,赫然在目。
    你敢背叛搖滾?那我就槍了你!
    類似的案例在搖滾圈,其實不是沒有,極端歌迷、極端球迷,就不要跟他們講什麽道理。
    看到這些電話、信,滾石的人是哭笑不得。
    那些媒體造謠,他們不知道嗎?
    知道!
    他們的原計劃是讓媒體先炒作炒作,把熱度吃夠了再出麵澄清。
    那樣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但。
    看見那些情真意切的信,他們決定不等了。
    三月的第一天,滾石就出麵澄清了一係列事實。
    兒歌專輯隻是一次嚐試。
    放棄搖滾樂,那是無稽之談!
    很快。
    收到滾石傳回來的消息,李傑瞥了幾眼就沒看了。
    他還要忙著錄歌。
    給小孩子錄歌比給大人錄歌難度高多了,畢竟,小孩子的耐心比較差。
    他這次沒有選那些知名的兒童合唱團。
    他要的不是那種‘聽話’、‘懂事’、‘乖乖的’合唱團,那樣的合唱團是省心。
    但小孩子的天性不是那樣。
    很多合唱團唱的歌,不是不好聽,是沒有感情,全是技巧,那是表演,不是發自內心的演唱。
    這種情況全世界都差不多。
    懂事一點,規矩一點,管理很方便,誰都喜歡乖寶寶。
    李傑找的就是小石頭學校的合唱團。
    他們沒有太多的表演經驗、登台經驗,頂多就在學校,或者區裏表演過,平時管理沒那麽嚴格。
    錄製的時候,雖然辛苦了一點,但最終成品不錯。
    不像假人。
    全是感情,沒有技巧!
    小孩子唱歌要什麽技巧?
    懂一點點就夠了,童音本來就很好聽,很悅耳,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修飾。
    錄製這張專輯最高興的人是小石頭。
    他這回是好好過了一回癮。
    大哥癮!
    那些孩子不知道李傑是誰,在圈內是什麽地位,那些陪著孩子一塊來錄歌的家長卻知道。
    很多家長都是頭一回知道小石頭的爹竟然是大歌星,大名人?
    有幾個喜歡搖滾樂的家長,見到他時都激動地語無倫次。
    偶像竟然在我身邊?
    家長會都開了那麽多次,他們竟然連點風聲都沒收到?
    隨著專輯的錄製,孩子們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好,天天都在一塊,關係能不好?
    連帶著,家長們也互相熟識起來。
    那幾位歌迷,再次見到李傑也不像當初那麽激動,見多了,也就是尋常。
    時光飛逝,到了四月底的這一天,專輯的錄製工作終於完成。
    接下來就是混音、母帶製作,以及發行。
    發行日期定了!
    8月1號,內地、港台同步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