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一夜成名’
字數:10828 加入書籤
2006年8月12日。
工人體育場。
盛夏的天色特別長,傍晚五點半,體育場外到處都是人,這些都是遠道而來的歌迷。
真·遠道而來。
天南海北的都有。
人群中還有穿梭而過的黃牛黨們,即便是連開三場,近18萬張門票還是無法滿足市場。
原價100塊的看台票,愣是被黃牛炒到了300多。
內場的甲類票,原價500多,經黃牛一倒手,變成一千多,兩千多,基本上翻了四五倍。
隻要有足夠大的利潤,就會有足夠多挺而走險的人。
很多票其實壓根不是從市麵上收的。
都是內部票。
官倒。
隻有這樣才能攫取最大的利潤,當然,其中一部分收益也流入私人的腰包。
“要票嗎?”
“要票嗎?”
“最後一張門票,要的快點。”
“……”
一般而言,如果演唱會開始前還有門票沒有賣出去,黃牛通常都會很急,有些票,他們會降價銷售。
越是接近開場,折扣越高。
七折。
五折。
三折的都有!
一些極端的個例還有白送的。
隻要有人去,全免費,衝衝人氣,免得尷尬。
很快。
檢票口外就排起了長龍。
張輝夫婦帶著孩子一起來到現場,如果仔細觀察,像他們這種拖家帶口的人並不在少數。
放眼望去,青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學生都混合在隊伍裏。
年齡跨度從70後到80後,再到90後。
唔。
那些90後,大部分都是跟著家裏人一塊來的。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排隊,張輝一家人終於到了檢票口。
“嗯?”
看到工作人員遞來的熒光棒,張輝驚詫道。
“這是免費的嗎?”
“對。”
工作人員微微一笑。
“入場的人都有,不過,麻煩先生出來時放進回收箱裏,這樣的話更環保一點。”
環保這個主題是滾石加進去的。
演唱會少不了各種熒光棒,此時,大部分熒光棒都是一次性的,造型也沒有後世那般精美。
用完就丟。
多少有點浪費。
還不太環保。
所以。
滾石就將這東西加了進去,反正熒光棒又不貴,批量采購的話隻要兩塊多錢。
如果是那種傳統類似的熒光粉棒,隻要一毛錢一支。
“好。”
接過熒光棒,張輝頓時覺得剛剛不該在外麵買。
雖然十塊錢一根的價格不是特別貴,但誰知道主辦方會免費送是?
別看一根的成本不高,一場送個幾萬根,那也是好幾萬塊,小十萬,然後,不是每個人都會還。
這一點可以肯定。
倒不是那些人貪圖一根熒光棒,占點小便宜,更多的人把它帶走是想留個紀念。
畢竟,很多歌迷都是遠道而來,看一場演唱會不容易。
留個東西當紀念,很正常吧?
順著人潮,張輝帶著孩子來到內場,看到現場的座位排次,他不是特別興奮。
內場區被劃成了一個個方陣。
每一個方陣大概是10*30的樣子。
這種排列太難受了。
完全不如音樂節那種大家擠在一起,那樣才有氛圍。
他們是來看搖滾樂的演唱會!
又不是音樂會!
有必要方方正正的嗎?
人跟人之間隔得老遠,他知道這肯定不是主辦方的主意,多半是場地方的要求。
全國的演唱會都這樣。
方便管理嘛。
切成網格狀,沒有人擠人,安保人員還能從中間走,基本不會出什麽安全問題。
但。
它沒氛圍啊。
沒過一會,歌迷們陸陸續續檢票進場,張輝環視一圈,偌大的體育場,都被塞滿了。
塞得滿滿當當。
上座率近乎100%。
好多人。
好熱鬧。
其實,在體育場外麵還滯留著大量沒有買到票的歌迷,這些人中,有些人一開始就沒打算進去。
體育場裏麵的音響那麽多。
外麵也一樣聽!
就是體驗差一點。
不過,都不要錢,還要什麽體驗?
還有一部分人是想著現場買黃牛票,有錢還能買不到票?
嘿。
有時候,有錢還真不一定能買到票。
那些下手遲了的人,就沒票,還有一部分人是買到了假票,被二道販子給坑了。
這年頭什麽都有假。
假藥、假火車票、假演唱會門票、假假票等等,隻要有利潤的地方,就有偏門。
袁驊就是一位買到假票的歌迷。
他從川省趕來的啊!
千裏迢迢!
結果被假門票坑了,這找誰說理去啊?
沒辦法。
他隻能跟著其他人一起在外麵聽演唱會了。
時間沒有讓他等太久。
約莫半個小時後,他聽到一段很熟悉的旋律。
靠!
竟然是這首歌!
這也是能唱的嗎?
因為場內線陣音響數量賊吉爾多,即使在場外,袁驊也能聽到那失真的吉他聲。
以及那快要掀開體育場的聲浪。
數萬人的歡呼、尖叫,聲震十裏!
“噢多麽美麗的一顆心怎麽會,怎麽會,就變成了一灘爛泥,噢,多麽單純的一首詩……”
靠,靠,靠!
編曲不一樣!
聽著音響的回聲,袁驊立馬發現了不同的地方。
想著,他不由想起多年前的一天,那時他才十五歲,剛剛初中畢業,然後鄰居家的一個大哥哥帶回來一張專輯。
那會他不知道,現在他知道,那盤磁帶是盜版的。
不過。
正版、盜版那不重要。
他隻記得第一次聽到這張專輯時的震撼。
從那之後,他愛上了搖滾樂。
‘軍哥’的每一張專輯,他都買了,包括‘軍哥’給其他人寫的那些歌,他也買。
十年間,他零零總總買了一小個貨架。
那些歌無一不是精品。
接著,又傳來了歌迷的合唱。
近六萬人的大合唱。
外麵是清晰可見。
越聽,袁驊越是生氣。
那個賣假票的黃牛,祝他生兒子沒皮炎。
2000多啊!
他半個月的工資!
真該死啊!
萬萬沒想到,袁驊最後是開開心心的離開了體育場,因為他遇到了一個姑娘。
一個跟他同樣被黃牛騙的姑娘。
兩人還是老鄉!
樂山的!
關鍵姑娘長得還很合他的眼緣,兩人聊著聊著,越聊越投機,
兩人相約一路回家。
則個就是愛情!
他感覺自己遇到了愛情!
沒到半個月,兩人就成功牽手,然後,他們又請假來了一趟北方,他們去的是津門。
這一次他們買的是正版黃牛票。
價格雖然貴了一點,但總比買到假票要好。
津門站滿足了袁驊全程跟唱的願望,每一首歌他都很喜歡,都能跟著唱,最後嗓子唱啞了也沒關係。
天公不作美?
下雨了?
沒關係!
就讓這大雨全都落下!
淋雨回去,袁驊得償所願,成功爬上了女友的床。
感謝軍哥!
不是軍哥,他哪能遇到這麽合拍的姑娘?
如果不是後麵工作忙,他多半會跟著軍哥一起,演唱會開到哪,他去哪。
他沒跟。
很多歌迷卻跟了一路。
國內一共十一站,每一站都是名場麵。
申海八萬人體育場創下了內地歌手單場動員人數記錄,長安站有歌迷租著直升機拉橫幅。
【卡子,歡迎回家】
四架直升機拉著兩條橫幅,第一條是歡迎回家,第二條是。
【老子的青春,回來了!】
鵬城站也有名場麵,全場90%以上的歌迷都穿著統一的文化衫,這些文化衫是一位大哥讚助的。
發!
免費發!
由鵬城歌迷會組織,隻要來到現場都發衣服,甭管是從哪裏來的,一律送。
人都有從眾心理,眼見其他歌迷都穿上了文化衫,除了少部分歌迷,其他人都穿上了印著專輯封麵、名字的襯衫。
那位大哥也是出了一回血。
雖然他自己就是開場的,但生產也要成本,兩場十萬多件文化衫,保底也要上百萬。
不過。
人家大哥不再乎。
總不能被長安歌迷比下去了吧?
到了羊城,那邊的歌迷會也組織了一場遊街活動,兩百多輛印著標語的車流劃過羊城的市中心、商業區。
很多不關心演唱會的人都知道這麽一場演唱會。
申海那邊的名場麵除了記錄之外,還有歌迷會一口氣包下黃浦江江畔的廣告牌。
全是各種祝福語,李傑的個人照片,過去演出的照片。
等【在路上】巡演開到香江。
那邊更加轟動!
紅磡周圍直接被堵死。
十場連開!
香江的歌手、演員齊齊出動,事後有記者專門統計,一共有上百位名人出現在紅磡演唱會。
十連台,不是李傑的極限,也不是歌迷的極限,如果硬開,連開二十場都沒問題。
但。
開二十場,質量完全沒法保證。
唱歌是一件很費嗓子的事,普通人如果去KTV,唱幾個小時嗓子就能啞掉。
歌手的發聲方式更加科學一點,然而,即便如此,也頂不住十幾連台。
除非用墊音。
什麽叫墊音?
通俗一點就是KTV裏麵唱歌開半場,一些高音、難度的轉音自己不唱,用聲軌去替代。
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假唱。
伍月天就喜歡幹這種事,瘋狂墊音,有時候更是墊音比例超過自己唱的,後來更是直接放CD。
連‘還音’都不願意。
多省事。
大擺錘都沒問題。
李傑肯定不會這麽幹,他都是真唱,很多部分還是硬頂上去,沒有一絲技巧,全是感情。
就這樣,時間跨入2007年。
李傑的演唱會也從國內轉向海外。
日本東京巨蛋巡演,正式開始!
這場演唱會早在半年前就在日本引起轟動,東京巨蛋首場開票日,五萬張門票,僅僅用了三分鍾就銷售一空。
日本也有黃牛!
東京巨蛋演唱會的門票被黃牛炒到了20萬日元!
折合RMB大約1.3W。
這隻是普通的門票價格,如果是內場,以及VIP門票的黃金位置,單張門票的價格被炒到喪心病狂的一百萬日元!
十幾萬看一場演唱會。
有沒有人買?
有!
數量還不少。
李傑當初發行的《新世紀》、《世界》都是常年在榜,自從上了Oricon銷量周榜,一直沒有下來過。
最長在榜記錄第一和第五名。
每年都有新歌迷入坑,第一波入坑的歌迷已經成了中年男人,他們一直希望李傑能來開一場演唱會。
這次好不容易來了,不得好好支持?
大力支持!
演出當晚,東京巨蛋變成了藍色的海洋,藍色是他第一張專輯封麵的底色。
小日本這邊的應援體係要比國內更成熟一點,畢竟,他們這邊的產業鏈發展得更早。
在歌迷會的統一安排下,所有人都自備文化衫,自備統一的熒光棒。
燈牌、手環、橫幅等等,一應俱全。
轟動東京的演唱會,當然少不了新聞報道,演唱會開始前幾天,以及結束後幾天,相關的新聞製霸當地的新聞版麵。
隨後。
這些新聞又被搬運回了港台、內地。
從前,很多人都說‘周利軍’是假火,看到《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等日本主流大報的報道。
嘴再硬的人也無法否認。
總不能說那些是假的吧?
這幾家媒體都是日本最大的報業集團,能登上頭版是什麽待遇?
天王待遇!
亞洲天王都不一定有這個牌麵。
2007年,正值奧運舉辦的前一年,國內的基調是積極擁抱全球化的工業體係。
這時候特別注重一些海外影響。
眼看‘周利軍’在小日子造成那麽大的動靜,主流媒體也對這一輪巡演進行報道。
東京——大阪——福岡——名古屋——劄幌巨蛋巡演結束,轟動日本的同時,國內也轟動了。
因為【在路上】巡演登上了聯播畫麵。
雖然節目本身沒有刻意提及搖滾兩個字,但聯播是什麽節目?
一些不關注音樂圈,不關注搖滾樂的人都是頭一次知道這麽一個人。
什麽?
我們國家還有一個人在日本,甚至全球都有影響力的歌手?
什麽時候的事?
怎麽不知道?
登上聯播後,很多地方媒體、電視台也進行了大規模的報道,這一次是真正的大規模。
有點鋪天蓋地的意思。
比當初的巡演要轟動十倍,幾十倍。
在很多人眼裏,‘周利軍’是一夜成名,這個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年輕人原來那麽厲害?
什麽三十多歲?
那不是年輕人,什麽是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