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回京
字數:4790 加入書籤
最強反派逆襲!
第76章回京
大軍浩浩蕩蕩的進入了洛陽城,來到了未央宮的朱雀門。
“臣袁隗恭迎陛下回宮!”
袁隗率領三公九卿侯在朱雀門外。
他是當朝太傅,攝尚書事,是文官之首。
“臣皇甫嵩恭迎陛下回宮!”
一身戎裝的皇甫嵩也帶著北軍諸將侯在朱雀門外。
大將軍何進一死,左車騎將軍皇甫嵩掌握了禁軍中最精銳的北軍五營,自然成為了武將之首。
平身!
禦駕旁邊的太監喊道。
小皇帝激動的眼淚直流,擔驚受怕了多日,終於回到了皇宮。
“擺駕回宮,朕要見母後。”
劉辯吵吵著說道。
終究是個沒長大的孩子,回到家裏第一件事就是見母親訴說哀腸。
陛下!
一旁的陳留王提醒道“大亂甫定,當封賞眾人,以安其心。”
他們二人之所以能夠平安回來,眾人多有功勞,這個時候應該封賞眾人,穩定大局。
可是小皇帝有些不耐煩了。
“一切等朕見了太後再說。”
在外麵劉辯處處聽劉協的話,但回到了家裏,劉辯就不怎麽把這個弟弟放在眼裏了。
畢竟他才是皇帝。
話說這個劉辯也有些小心眼,認為之前弟弟搶了自己的風頭。
擺駕回宮!
一旁的太監喊道。
小皇帝甩下眾臣子就要進入皇城。
董卓的臉色有些陰沉。
就算他們的官職已經落實了,但西涼軍其他將領的封賞尚沒有著落。
貌似這小皇帝有些不知好歹啊。
要是如此的話,他可不必那麽客氣了。
西涼軍數萬大軍已經雲集在洛陽城外,隻要董卓一聲令下,隨時都可以打進來。
“陛下!”
奉車都尉董昱站了出來,拜道“洛陽城大亂,是吾兄董卓救了陛下!我西涼軍也經曆了多次血戰,這才護送陛下回到了洛陽。陛下若是沒有什麽交代,我等很難跟那些浴血奮戰的將士們解釋。”
回到了自己的地盤,小皇帝似乎有了膽子。
“這件事等朕見完母後再說。”
他一個小孩子哪有什麽主意,自然要聽母親的。
陛下!
董昱冷笑道”陛下思母心切,臣等自然理解。但封賞眾將也不能耽擱,否則西涼軍的兒郎做出什麽過激的事情來,那就不太好了。“
西涼軍一直以凶殘聞名。
大膽!
皇甫嵩震怒,他大踏步走出了隊列。
“天子要做什麽,豈容下臣置喙?你這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
皇甫嵩可是忠於漢室的,如今他掌控了北軍五營近萬人馬,自然也不懼怕西涼軍。
“義真,我這也是就事論事!陛下一定要給那些浴血奮戰的將士一個交代。”
董昱跟皇甫嵩的關係還算不錯,也知道這人有些愚忠,當下解釋道。
“封賞不封賞自然由陛下說了算,如今陛下年幼理應由太後決斷,董都尉這是威逼陛下嗎?”
文臣中又站出一個高大的身影,正是尚書盧植。
他跟皇甫嵩一樣,都是大漢的忠臣。
豈有此理!
呂布立即跳了出來,指著眾人道“我等在外浴血奮戰的時候,爾等可有什麽建樹?為何封賞的時候卻跳出來指手畫腳?還真當西涼軍好欺負嗎?”
既然認了董卓為主,呂布自然要表忠心,為西涼軍爭取利益。
“浴血奮戰?你說的是斬殺丁刺史吧。這一戰本將軍也聽說了,果然是一場血殺啊!”
一個聲音響起,正是朱俊。
朱俊跟丁原的關係還算不錯,丁原也是忠臣,卻被宵小呂布所殺,心中異常的氣憤。見到呂布趾高氣昂,忍不住出口諷刺。
你……
呂布語氣一塞。
不管怎樣,殺死丁原是他汙點,這輩子是洗不清了。
就算在並州軍中,也有人背地裏罵他是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不過也是私下裏說是,很少有人敢當麵諷刺。
“朱俊匹夫,可敢與我一戰!”
呂布憤怒的說道。
他原本不善言辭,一項都是馬上見真章的。
這會兒得了董卓的汗血寶馬,更是威風凜凜。
可惜這位右車騎將軍不是個省油的等。
“呂校尉果然威武,怪不得丁建陽會死在你的手中。不知道當初呂校尉殺死丁建陽用了幾招啊?”
朱俊冷嘲熱諷道。
皇甫嵩一揮手,射聲營校尉帶著手下從四麵八方出來,手中寒光閃閃的弓弩對準了西涼諸將。
他也不是什麽沒有準備。
如果西涼軍敢大鬧京城的話,皇甫嵩也不會客氣。
豈有此理!
董卓勃然大怒。
他進入洛陽原本以為會權傾朝野的,沒想到碰到了皇甫嵩盧植朱俊這三個老頑固。
西涼軍這麽好欺負嗎?
西涼軍的諸將見到董卓怒了,也紛紛拿出了兵器,更有甚者拔出了響箭,隨時都準備召集部下進程。
諸位諸位!
正在雙方劍拔弩張的時候,袁隗忽然站了出來。
他四麵拜了拜,溫和道“陛下思母心切,咱們做臣子的能夠理解。等一下又何妨?再說,此次西涼軍厥功甚偉,封賞一事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解決的。不如先讓陛下進宮去見太後,咱們在大殿內商討一下封賞細則,拿出一個方案,等太後應允了,這件事也就成了。”
袁隗這個稀泥和的及時,雙方也不願意就此發生衝突,隻得就坡下驢,同意了袁隗的意見。
一切都拜托太傅大人了!
董卓不得不低頭。
他忽然發現自己最大的敵人不是袁家而是以皇甫嵩盧植為首的老頑固。
這幾個老頑固德高望重,又把持了禁軍中的精銳北軍,以董卓之能也不敢小覷。
“應該的,應該的!”
袁隗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但很快消失了。
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之前的局麵是袁家一家獨大,後來袁紹大意失去了北軍的控製,袁家也就失去了權傾朝野的機會。
為了生存下去,袁隗當機立斷跟董卓妥協,換取一線生機。
因為他知道一向愚忠正直的皇甫嵩和盧植是容不得董卓囂張跋扈的。
如此一來,袁家就大有可為。
兩雄對峙變成了三足鼎立。
袁家的勢力雖然稍弱,但必要的時候還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本章完